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秋遊雁蕩山的散文

秋遊雁蕩山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今年幾次去旅行,很多原因先生沒有陪我去,這次雙節我央求他陪我去旅遊,女兒因爲要練習跳舞和唱歌沒有去,至今依稀記得教科書中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雁蕩山》中的名句“溫州雁山,天下奇秀”,所以這次景點選擇了“東南第一山”雁蕩山和“道教文化精髓地”龍穿峽。

秋遊雁蕩山的散文

10月2日早晨六點半我們從無錫出發,由於假日車輛擁擠交通堵塞,一路睡意迷糊,經過七個多小時的路程,終於來到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美譽的雁蕩山。

雁蕩山位於浙江樂清市境內,因“崗頂有湖,蘆葦叢生,結草爲蕩,秋雁宿之”而得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顧雁蕩,並擲筆而嘆:“欲窮雁蕩之勝,非飛仙不能!”全山分爲靈峯、三折瀑、靈巖、大龍湫、雁湖、顯勝門、仙橋、羊角洞八個景區。

我們先來到了東南部風景薈萃的“雁蕩三絕”:靈峯、靈巖、大龍湫。由於白天看到的靈峯與晚上看到的靈峯大不相同,所以白天主要瀏覽靈巖和大龍湫,靈峯要在晚上朦朧的夜色中欣賞。導遊說靈巖有飛渡表演,但最後一班是16點正開始,我們緊趕慢趕,終於看到了表演者在高空中驚險的飛渡表演,我和先生邊品茶邊欣賞,真的非常的刺激。

行到雙珠谷時,我們看到了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質學家、文學家徐霞客的塑像,他一生遍遊名山勝地,他曾三遊雁蕩山,他的《遊延宕山日記》,爲後人考察研究雁蕩的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導遊說徐霞客曾冒着葬身懸崖的危險,攀登百崗尖,窺探天窗洞,我也彷彿看到了一個行者、一個思索的學者,他的孤獨和意念,他的無畏精神,很值得後人稱讚,所以旅遊局特此立像紀念他。

左邊山頂有一岩石搖搖欲墜,導遊說那叫“頂珠石”,它對面出現的很多隻青蛙,在默默地聽着寺院裏傳來的誦經聲,這就是有名的“青蛙聽經”。

順着導遊的指引,我忽然看到一座山峯猶如一隻巨大的雄鷹張開翅膀,預展翅奮飛。當代文學家郭沫若曾賦詩一首:“靈巖有奇石,入夜化爲鷹,勢欲凌空去,蒼茫萬里徵”。靈巖寺的大雄寶殿前,四面奇峯突起,宛如人間仙境。導遊請我們背對大雄寶殿向右看,右邊剛纔的“雄鷹”,忽然已勢若擎天,頂天立地,所以叫“天柱峯”,高270米。天柱峯右惻,兩座形似鳳凰的並列山峯,叫“雙巒峯”。導遊繼續介紹在此峯右邊的背後,羣峯林立,其中有“獨秀峯”卓立其間與雙巒峯之間便是小龍湫。

南天門的山門左右寫了“靈光獨耀,岩石爭奇”的對聯。上方各有一字念“轟”是梵文,代表着吉祥如意,導遊請我們帶着美好的祝願往裏走。我從柱子上的對聯中瞭解到:靈巖始建於宋太平興國四年,是目前雁蕩十八古剎至今保持最完好的寺院,供着南海觀音,看是圓摸是方的竹子叫方竹,相傳這竹子是從錢眼裏長出來的,摸了這竹子,人們便能財運亨通。小龍湫和大龍湫相比,高度不及三分之一,只有60米,我在此就不多寫。

在大龍湫景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觀音坐蓮臺”。左看一隻老鼠,頭朝天,挺着大肚皮,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正慌慌張張的往上逃,此景稱爲“上山鼠”。原來它背後山上有一隻貓,弓前背,朝它緊追不捨,兩景天然巧合,便有“靈貓捕鼠”之稱。前面有一座獨立矗立的山峯,導遊問我們像啥,有位遊客說像鱷魚,我們去大龍湫就得繞它180度轉。

再往前走前面的兩座山峯之間的`裂縫加大了,恰似一把剪刀,單看右側,恰似一位妙齡少女,衣着古裝,雲髻高聳,飄然聳立,稱爲“昭君出寨”。

大龍湫水源從雁蕩山最高峯海拔1056米的百崗尖上下來的,瀑布景觀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導遊介紹盛夏季節雷雨過後,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呈現在遊客眼前;而秋冬季節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盤,煞是人間極景,引人遐想萬千,先生幫我拍了很多照做留念。

我最盼望的是靈峯夜景,因爲來之前有位溫州朋友對我講:雁蕩山的夜晚最美最享受,而導遊也說要在最佳時間,最佳位置,以最佳的想象力來欣賞雁蕩夜景,所以我們都未用晚餐,就去靈峯賞夜景,天色漸晚,濃濃的興致早已打敗了轆轆飢腸,在如織的人羣中,朦朧的月色迷迷濛濛,陣陣清風拂來,平日喧囂浮躁的心情此刻已悄然寧靜,我早已將自己融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

剛好是陰曆八月十四,“靈峯日景耐看,夜景更銷魂”,黃昏時刻,在迷濛的月色下,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雁蕩的魅力。靈峯夜景的真實體現是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座山峯,所看到的姿態是完全不同的,一座山峯留下了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夜觀靈峯,就像一隻展翅翱翔的雄鷹,當再變換一個位置的時候,頃刻間看到的是一頭犀牛在凝視着天空的月亮,所以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犀牛望月”。

前行不遠,我們又來到一座峯下,這座峯有個美麗的傳說:一對夫妻,丈夫去了國外,妻子日思夜盼,人們叫她“相思女”,多年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重逢,相擁相訴,所以叫“夫妻峯”。再前行三十餘米回頭去看它,“夫妻峯”變成了一個含苞待放的閨中之女,在等待自己的心上人的到來,真是變幻莫測,讓人回味。還有一座座山峯,“婆婆峯”、“公公峯”、“少女峯”等,引人遐思的黃昏戀,小牧童偷看姐姐姐夫相親相擁等傳說,真的令人神思飛揚,我終於體會到雁蕩山的“步換景移”。

歸來時路左邊的崖嶂上,彷彿白衣觀音,一襲白袍,手持淨瓶,頭帶鳳冠,導遊說這就是雁蕩山觀音洞,並請我們想象觀音口中是否在念念有詞而送客:“阿彌陀佛,祝大家吉星高照,萬事如意。”

其實我想景由思至,情由心生,景物是不變的,變的是人的心態與觀看的角度,正如人生的格局也許難以改變,但如果換個角度,便會產生另一種哲學,另一種處世觀。學會多換幾個角度看待自己的人生,從多個角度理智的面對生活中的逆境和順境,人生纔會更加的完美和絢麗多彩。

晚上我們住在了台州,10月3日早上我們去了龍川峽,主要景點有臺嶽春秋、秀溪觀瀑、五泄流泉、太白臨風、龍穿破壁、空谷鳥鳴等,影響很深的是很多瀑布,還有雙曲堆石拱壩,這是載入我國水利史冊的國內唯一的由石條堆砌而成的大型水壩,是一般人難得一見的水利珍品,我和先生在壩水上乘了竹筏漂流,關於龍川峽我在此就不細寫,最忘不了的是導遊口中唸唸有詞的“一日天台訴春秋,不游龍穿枉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