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西府年俗散文

西府年俗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一擔上臘月,天氣愈發冷起來,但人心卻漸漸熱乎起來,因爲快要過年了。過一個年,人就會添一歲,也離死更近一步,但我依然如小時候一樣喜歡過年。中國人一直有過年的老傳統,但各地的年俗往往有所差異。對於外地的年俗我瞭解不多,但對於西府的年俗卻再熟悉不過,因爲我從小就生長在這裏,每個年也都是這裏度過。

西府年俗散文

西府,指的是陝西關中的西安以西、寶雞以東的涇河和渭河之間的地區。這是一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傳統文化積澱相當深厚,年俗尤其講究。

臘月八日這一天,早上要吃“臘八粥”。西府臘八粥的主要食材是玉米脫皮以後打碎的比苞谷糝子要大一些的顆粒,然後加入紅豆、花生仁等輔料煮成。吃了臘八粥,算是進了年關。

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祭竈,也叫“掃舍”,就是婦女打掃屋子,掃去一年的灰塵,把房檐屋角的蜘蛛網劃掉,再把廚房裏的罈罈罐罐搬到院子清洗一番,再整齊擺放回去。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西府人大多住的是土胚房,往往還要和一些泥水把屋子的土牆裏裏外外粉刷一邊。舍掃完之後,開始祭竈:把竈房裏供奉了一年的竈王爺畫像和兩邊的對聯取下來燒掉,把香爐裏的積灰倒掉。

從臘月二十四日起,男人們就去鄉鎮的集市上置辦年貨:要割上幾十斤豬肉,買回成捆的大蔥、木耳、黃花,以及各種蔬菜、鞭炮,再稱上幾斤花生、瓜子和水果糖,最後還要請幾張家宅六神的畫像,這樣年貨就算是備齊了。家庭主婦們開始拆洗炕上的被褥牀單,這是個麻煩活兒,往往要用好幾天時間,一個人忙不過來,街坊鄰居的妯娌、媳婦就相互幫忙。過去,西府人的屋裏安裝的是小木格子窗,到了年跟前要糊上窗花,這是女孩們乾的事情。她們用彩色紙帖剪成各種寓意吉祥喜慶的字樣、圖案和花邊,然後抹上糨子,一點點貼到窗格子上,屋裏的年氣一下子就濃了起來。

臘月二十八日,蒸饃。西府人平時就愛吃饃,但這一天蒸的饃不是平時吃的那種碗大的饃,而主要是“羔羔饃”。羔羔饃,其實就是把踩好的麪糰用手搓成棍子一樣粗細的圓柱,用刀子切成一個個半乍長的段兒,然後放到鍋裏蒸。有時也會蒸一些包子,糖包、菜包、肉包都有。過去,西府人到年跟前要蒸好幾鍋,倒在一個直徑近兩米的笸籃裏,正月裏待客用。現在人待客大多是在外面買那種很白的饃,很少有人自己蒸了。

臘月二十九日,煮肉,煵臊子。煮肉很簡單,但煵臊子卻很講究。臊子要切成指頭蛋兒大小的肉丁,清洗乾淨之後,加上各種調料,放幾根幹辣角和大蔥,倒在煎油鍋裏慢慢煵,直到七八成熟的時候才往裏倒醋,不然肉不容易爛。醋要好,而且要出頭,這樣煵出來的臊子纔會香。煵好的臊子裝在瓷罐裏,等到正月裏吃臊子面時用,也可夾在熱饃裏吃,這就是“肉夾饃”,香得很!

除夕這一天,吃罷中午飯,大家就開始忙活了。男人們在村上找毛筆字好的人寫對聯,女人們要把屋子、院子灑掃一遍,孩子們開始貼對聯、門神以及其它家宅六神的畫像。小時候,我們家裏的對聯全是父親寫的,他的書法很好,也經常給鄉鄰們寫,我則在一旁幫下手。上了初中後,我的字兒也寫得很好,有時候父親忙不過來了,我也會提起毛筆寫上幾幅。對聯寫完後,父親和村裏其他男人一樣,在腋下夾一沓燒紙,手拿一把香燭,去墳地請先人去了。我則開始忙着貼門上的對聯、門神以及家宅六神的畫像。過去集市上賣的家宅六神的畫像兩邊沒有小對聯,要自己用紅紙帖去寫。我從小就跟着父親寫對聯,對於家宅六神兩邊的小對聯記得非常清楚,從來沒有貼錯過一回。具體內容如下:

竈王爺: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

土地爺:進門一老仙,四季保平安。

天高懸日月,地厚載山川。

土中生白玉,地內產黃金。

井王爺:龍泉供百口,福水養萬家。

倉神爺:年年取不盡,月月用有餘。

天王爺:太平原有象,造物本無私。

財神爺: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

一切就緒,就等着除夕之夜的到來。往往是太陽還沒落山,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叫嚷着從炕褥下取出了暖好的炮仗。西府說法:村裏誰家的炮仗放得最早,誰家的日子就過得最紅火。放炮太危險,大人一般不讓小孩子放。大人放炮手上夾一根點燃的香菸,先點“二踢腳”,再放長鞭炮。孩子們東家跑西家,撿拾落在地上的尚未燃爆的鞭炮,然後手裏捏一炷香火一個一個燃放。只要有一家炮聲響,就能聽見方圓幾裏的村子的炮仗也都此起彼伏地鳴放起來。這時,關中西府的大地就沸騰起來了!

放完炮,一家人就進廚房開始吃年夜飯。飯是臊子面。面是細若牙籤的鍘面或掛麪,湯裏放了各種調料、大肉臊子、蛋花、韭花、木耳、黃花、海帶及紅蘿蔔等蔬菜。面煮好以後,撈進一個盛了涼水的盆子裏,再挑一筷頭面到碗裏,最後澆上臊子湯就可以吃了。第一碗臊子面須由家裏年紀最長的男人端到大門口、家宅六神及先人神位前潑灑一下,表示對諸神的敬奉,求得他們保佑平安,然後家人才能各自享用。西府臊子面有九大特點:“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一般人能吃七八碗,飯量好的人能吃上一、二十碗呢!對於西府人來說,臊子面應該是最可口的飯食,平時不太吃,只有逢年過節或過紅白喜事才能吃上。

吃罷年夜飯,主婦們要逐個給家宅諸神和先人焚香、燒紙、作揖磕頭。然後,全家人圍坐在熱哄哄的'火炕上,一邊吃着花生、瓜子和糖果,一邊說笑着看央視的“春晚”。期間,小孩子要給長輩磕頭作揖,長輩要給小孩們發壓歲錢。除夕的晚上要守歲,全家的男女老少不過零點不能睡覺。當“春晚”上的零點鐘聲敲響時,新的一年就算正式開始了,全家人個個眉開眼笑,內心裏祈盼新的一年是個幸福年、豐收年。

正月初一,天還沒亮,家家戶戶早早地搶着放完鞭炮,孩子們穿上新衣服,就等着吃臊子面。飯後,全家的人幾乎都出門了,沒人在家裏待。上了年紀的男人就三五成羣地蹲到村口的路邊丟方、鬥花;年長的婦女會拿着香火結伴去村裏的廟裏燒香,討喜祈福;年青的小夥子在村口擺開架勢,敲起了鑼鼓傢什;小孩子們穿着嶄新的花衣服,奔跑着、笑鬧着,吃着糖果,放着花炮。在一陣陣歡快喜慶的鑼鼓聲中,人們的臉上洋溢着歡樂的笑容,西府鄉村裏散發出濃濃的年氣。

初二開始走親戚。先是媳婦回孃家,過幾天又是舅舅給外甥送燈籠。這些天,鄉間的道路上隨處可見南來北往、東走西去的人羣提着大包小包走親戚。以前,人們是步行或者騎自行車,如今是騎摩托車或者開小車走親戚。平時大家都忙顧着各自的事情,親戚之間走動較少,趁着年節,大人們在一起拉拉家常、敘敘舊,打打牌;小孩子們則三個一羣、五個一堆,無憂無慮地在一起嬉戲玩耍。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過元宵,打過燈籠,耍過社火,放完煙花爆竹,新年纔算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