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迷山散文隨筆

迷山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迷山,其實就是迷失了下山或是上山的路線,也就是沒有了正確的方位感覺。

迷山散文隨筆

內蒙古大興安嶺東北林區的山脈,大致上都比較平緩。朝陽的一面,一般都是土壤較薄、乾燥,樹木稀少。而背陰的一面土壤層較厚,林木較密集,長勢旺盛。這一特點,讓不經常跑山的人最容易迷山。

迷山後,性情急躁的人會“盲走”下去,直到精疲力竭。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爲,生命安全就會毫無保障。性情軟弱的人會大喊大叫,尋求幫助。豈不知在密林裏的聲音,根本傳送不多遠。時間久了,也會精疲力竭,生命安全也會受到威脅。

在森林中,人顯得非常“渺小”。高大而粗壯的樹木,把天空遮擋的嚴嚴實實。凸凹起伏的地表,到處是像海綿一樣的植被,令人“舉步維艱”。

擡頭看不見廣闊的天空,平視只能看見五至二十米左右。在這樣的環境中,應用課本上介紹的,“分辨”東南西北方向的知識,那可就困難多嘍。

其一,利用太陽“分辨”。人在森林裏猶如“井底之蛙”。特別是陰天,準確說出東南西北確實有困難。

其二,利用樹樁上的年輪“分辨”。夏日裏的森林中,樹樁大多被草叢覆蓋且腐爛。也不可能隨身帶着一把鋸,鋸倒一棵大樹看年輪吧。這個辦法不管用。

其三,利用大樹上的樹枝“疏密”,來分辨東南西北。大興安嶺東北地區的落葉松,樹枝的疏密大體相同。若準確說出南北東西,也很困難。

其四,利用參照物定位法。在森林中平視只能看見五至二十米,用不了多久“參照物”就會消失了。這個辦法也不管用。

這些辦法在茂密的森林中,只是紙上談兵。即使知道了東南西北的方向,就像有了一支槍,卻沒有準星一樣。並不能解決迷山的困惑,在夏日的森林中並不適用。

2007年,筆者和當地的一個朋友搭伴進山採集藍莓。這個朋友推薦一個藍莓採集點兒。說:“兩年前在那兒採集了好多的藍莓,只是路不太好走。”筆者一聽非常高興說:“好呀,那我們還等什麼?”這個朋友有點兒爲難地說:“咳,我經常迷山,得找個不迷山的人同去才行。”“這有何難,我就不迷山,我們去吧。”

於是,筆者和朋友一路說笑、閒聊,向前走着。不知不覺中朋友說:“好像是這裏,咱們近前看看吧。”

筆者擡眼望去,潔白的樺樹林邊兒,有着一大片約三十至五十釐米高的藍莓叢。翠綠而小巧、橢圓形的葉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光亮。

我們興沖沖地掠進藍莓叢中,快速地遊走在每一株藍莓周圍。興奮的心情,逐漸被沮喪所取代。原來,這片藍莓叢中竟然一粒藍莓果也沒有。

朋友看筆者灰心的樣子說:“山的那一邊,還有一片藍莓採集地兒呢,我們過去看看?”筆者一聽又來了興趣:“好哇,我們翻山過去吧。”

眼前的山包看起來不大,可是我們兩人走到一半兒時,覺得山坡有點兒陡,樹林也逐漸濃密起來。

短暫休息時,朋友忽然問筆者:“咱家的方向在哪兒呀?”筆者很奇怪,他爲什麼問我這個問題呢。沒等筆者搭話朋友又說:“咱們從哪邊翻山的呀?”哈哈,筆者明白了,這個朋友有點兒迷山了。覺得好笑,他的方位感也忒差了。決定嚇他一下:“咳,我們回不去了,搞不好會餓死在這裏嘍?”“再往前走可能過了國界啦!”好麼,看着這個朋友信以爲真,一臉慌張的樣子,我忍不住笑了起來。“別慌,和你開玩笑呢,馬上就到你說的採集場了。”

又過了二十幾分鍾,眼前又出現了一片藍莓叢。我們又興奮了起來,急切地鑽進藍莓叢中。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翻來翻去,興奮瞬間又化爲烏有。

原來,這裏的藍莓叢也和先前的一樣,顆粒無收。

朋友迷山的勁兒又來了。說:“我們是不是又轉回原來的藍莓採集場了呀?”弄得筆者哭笑不得。只好說:“你看,原來的採集場,有一片樺樹林。這裏的採集場是松樹林,不是一個地方呀。”最後,我們只好繞着山腳,返回到回家的路。

途中朋友問筆者:“你是不是來過這個地方呀?”筆者很詫異說:“沒有啊。”朋友更加驚奇,風趣地說:“今天要不是你帶着,我自己進山的話,可能會走到西伯利亞去了呀!”

這次進山採集藍莓,雖然有驚無險、無功而返,但也親眼看到了朋友迷山的現象,預感到了迷山的後果。

方位感,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是自身積累的經驗形成的。不經常跑山的人,是缺乏正確的方位感的喲。

早在1986年時,筆者當時的家,在深山裏的一個林場。也是在炎熱的夏季時節,鄰居家的一個十六歲的男孩子,獨自進山採集野果,結果就迷山了。

在一個不大的區域內反反覆覆地“劃圈子”。早晨八點多進山,晚上八點多不見人影兒。家裏面的人兒都急瘋了,求人拜友幫忙尋人,折騰了一宿未果。

第二天,男孩子的`父親約了幾個人兒,帶着幾個編織袋兒。一路上哭哭啼啼、悲悲切切、踉踉蹌蹌地到男孩子進山採集野果的區域,苦苦搜尋男孩子的“屍骸”。

不經意之中,有人聽見了男孩子的說話聲。循聲望去,只見這個男孩子用自己的褲帶,把自己綁在了一顆大樹上。他一邊解開褲帶,一邊喊着爸爸。

近前觀看,男孩子面色蒼白,渾身還在不停地“顫抖”。父子倆抱頭痛哭,轉悲爲喜。

人們不禁問道:“你爲何用腰帶把自己固定在樹上呀?”孩子答道:“擔心到黑夜睡熟後,跌下樹摔傷,所以用腰帶把自己固定在樹上。”好聰明的孩子!此後,這個男孩子就再也沒有獨自上過山。

這個故事告訴了人們,迷山後帶來的不便,甚至是很嚴重的後果。

近些年來,筆者經常聽到迷山的傳聞。有人迷山後,“恢復”到原始的動物、昆蟲類的本能——趨光性能。

迷山的人兒,越走肚子越餓,越走腿就越發軟,越走天就越來越黑。一旦發現燈光,證明有人家了,快走出大山了!求生的慾望,即使前面有條大河,也會無所畏懼地涉水過河,奔光而去。

有一位採藍莓的人兒迷山了,怎麼走也還是轉圈子,走到天黑也沒有走出大山。他突然看見遠處的燈光,產生了動物趨光的本能。不管路程有多遠,直奔燈光而去。大約個小把時後,到達燈光處。原來,是建在山頂的一座不大的火車站。無奈之下,只好在車站候到天明嘍。

大興安嶺東北地區夏日裏的森林中,藥材、野果很多。景色很美、很迷人,讓人兒流連忘返。但是,千萬不要“樂不思蜀”,翻山越嶺,闖入密林深處啊,防止迷山現象的發生。

一旦迷山,也不要慌張,可以憑藉着你的綜合性的方位知識,擺脫迷山的困擾。最有效的辦法是到山尖開闊地兒處,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求救。

迷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山後,人的思維“崩潰”,失去理智,那纔是最可怕的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