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魚臺水韻散文

魚臺水韻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第三章 無情水殤讓我憂傷

魚臺水韻散文

水的禍福相生,是自有人類以來一個很難避開的話題。它一方面慷慨地給人類以生命之源,另一方面又殘忍地摧殘人類的生命和幸福家園。至今,人們對水既有敬畏,又有恐懼;既欣賞它,又防備它。馴服了它,就默默地爲人類提供服務,反之兇猛如虎。

法國偉大作家雨果說:“只要善於識別,哪怕是一把敲門槌,也能從中發現某個時代的精神和某個國王的面貌。”

當翻開魚臺那塵封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你就會明白,如今呈現在你眼前的這一方美麗的.水,曾給祖祖輩輩帶來多麼難以承受的痛苦和悲傷。

自康熙年間以來,水對於生活在魚臺土地上的人們來說,是一部“悲喜劇”。在歷史的長河中,它承載着魚臺祖祖輩輩的希望,又無情地把希望淹沒;一個多世紀中,這片水,這一片澇窪之地,既孕育了魚臺一方人的生命,又無情地摧殘着無數無辜生靈。它是生長在這裏的祖輩們心裏永遠也解不開的結。那時人們望水興嘆,望水生愁,望水生悲。

一道黃河萬里長,攜帶着青藏高原的大漠青煙和黃土高坡的渾濁泥沙,長年累月桀驁不馴地咆嘯着奔騰東流。河牀年復一年的於積擡高,懸成讓人望而生畏,心驚肉跳地“天河”。汛期下游地區不時決口,美好地家園常常毀於旦夕。黃河頻繁地決口,總是把泥沙毫不吝嗇地傾注給上游地區,水過以後,那裏“千萬般”地造化成良田沃野。可對於下游的魚臺就沒有那麼慷慨了,它總是把那稀如“忘情水”的薄情之流,肆虐地流進魚臺人民的家園,流進那個本來就因它而窮得“叮噹響”地碗裏,更流進了鄉親們那悲傷地心裏!

“幸福地生活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不幸”。因黃河決口上游積於越來越厚,魚臺本來就是低窪水澤之地,這樣一來,“盆地”就更加明顯了。禍不單行地是,不僅黃河決口洪水橫亙在這裏,而且與蘇、魯、豫、皖毗臨的二十多個縣市區,一有大雨,也嘩嘩的地流向這裏。這更讓魚臺人民霜上加雪。水災嚴重的時候水深丈高。房屋倒塌所剩無幾。

據考證魚臺縣志,從魚臺有史以來僅大洪災就有一百四十多次,小的水災不計其數。土地十年九不收。每次黃河決口,十戶九空,餓殍載道。鄉親們以樹葉、草根衝飢,人死了偷偷食之,以致後來樹被吃光,能吃的草根翻遍,其慘烈之景難以視之。這期間到底餓死了多少父老鄉親,因其歷史的原因,無法進行準確地統計。

水殤把這個曾經美麗的地方推向了痛苦的深淵。從大清國康熙年間起至解放後的一九六三年間,政府雖採取了各種方式治理魚臺的洪災、水災,終因方式不對,或因經濟困難,均收效甚微。父老鄉親依然經受着洪災、水患的折磨。百姓那痛苦、憂傷、呆滯、乾澀、凹陷的眼睛一年年的盼望着出頭之日。

洪水、苦難、貧窮、飢餓,像魔鬼一樣吞噬着黎民百姓幾盡衰竭的心。他們祈禱上蒼,祈禱水神大發慈悲,可依然的絕望着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