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欣賞:記憶中的農田

散文欣賞:記憶中的農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去年,我和妻子去離我家不遠的我最喜歡的味千拉麪館吃麪,記憶中的農田。這家味千拉麪館位於八萬人體育場的下面,世紀聯華超市的邊上,走路去那裏也就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我喜歡吃麪,可是最喜歡的是意大利麪,其次纔是日本的拉麪,只是因爲家的附近沒有意大利餐廳,才選擇了味千拉麪館。妻子和我的口味並不一樣,她對日本拉麪的感覺屬於一般而已,陪我來吃日本拉麪,只是因爲我喜歡而遷就我而已。我當然心生感激,愛意盪漾。

散文欣賞:記憶中的農田

我們挑了一個靠窗的位子,點了自己喜歡的拉麪,然後一邊眺望窗外的街景,一邊靜等拉麪的到來。我的視線凝固在窗外街對面的一棟建築上了。這棟建築是十幾年前才建造的,外表非但老土,而且讓人生厭。我指着那棟建築對妻子說:“親愛的,你看到街對面的那棟建築了嗎?就是那幢灰色的建築,你知道這是什麼建築嗎?”

妻子回答道:“當然知道,路過的時候我看了門口的牌子,是徐匯公安分局。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你知道這棟建築以前是什麼嗎?”我問道。

“這個倒不知道。”

“告訴你吧,這棟建築的位置,以前是我初中的所在。後來我的這所中學被別的學校合併了,中學的教學大樓也被拆了,改建成這個徐匯分局了。”我說道。

“怪不得你一直盯着這棟建築看,是不是勾起了什麼回憶呢?”妻子冷嘲熱諷地說。

妻子說對了,每次看到這棟建築我總是要在心頭感慨一番,感嘆時間的飛逝,歲月的蹉跎,當然也會回憶一番自己的初中生活。這一次,我坐在八萬人體育場下面的味千拉麪館裏,望着對面我曾經的初中所在的地方,腦海了突然出現了一幅畫面。這幅畫面是我坐在初中的教室裏,看着窗外,看着現在我身處的拉麪館的位置。在當時,大約20年前了,這裏並沒有什麼拉麪館,也沒有什麼八萬人體育場,有的只是一片農田。真的,就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時候,現在的八萬人體育場所在的位置真的是一片農田。

20年前,當我望着窗外的農田時,怎能想到未來(相對於當年來說是未來,其實就是現在而已)那片農田會變成一座體育場呢?這片農田帶給了我少年時的歡樂,我經常去那裏撈蝌蚪、捉昆蟲玩。現在的孩子到那裏去尋找父輩們的'歡樂呢?關於這片農田,我還有一個回憶。那是初三的一節語文課,語文老師要我們寫一篇街對面這片農田的文章,要求是寫農田的景色。我記得當時我坐在課堂裏,拿着筆,望着眼前的作文簿,再看看街對面的農田,感到一陣茫然。老師要我們寫農田的景色,可是我看了半天農田,也發現不了這片農田到底有什麼美的地方。眼看着時間一點點過去,我的作文簿還是空空如也。再看看別的同學,他們的筆都在本子上唰唰飛舞。這一下我可急了,我不能交白卷上去啊,何況作文課是我最喜歡的課啊。突然我靈感突發,當下奮筆疾書,竟然在下課鈴響前的那一刻完成了這篇作文。

第二天的語文課是作文點評課。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讀同學們的作文,然後點評。老師先念了幾篇同學的作文,我一聽,這幾篇作文果然出色,把街對面的這片農田畫,彷彿世外桃源,作文素材《記憶中的農田》。接着老師又唸了一篇作文,我一聽不禁心中忐忑,竟然是我的大作。當語文老師唸完後,我在座椅上早已按奈不住了,因爲我知道這個語文老師的習慣,他總是把好的作文念出來然後點評,對於差的作文,他是從來不念的,大概是不想刺激那些寫作差的同學,想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和希望吧。所以我想既然老師唸了我的大作,那就應該說明我寫得不錯,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等待老師的表揚。

沒想到在念完我的作文後,老師非但沒有給予讚揚,反而批評道:“同學們,我剛纔唸的這篇文章是這次作文課裏比較差的一篇。你們知道它差在哪裏嗎?”說完這句,他停頓了一下。此時的我早已面頰赤紅,萬念俱灰,低頭不語,恨不得立刻人間蒸發。老師接着說:“這篇文章寫得不好,是因爲它跑題了。我要求寫農田的美景,可是你們剛纔聽到它寫得是什麼了嗎?”

原來如此,是我跑題了。我確實沒有寫農田的美景,因爲我根本看不出這片農田有什麼美的地方。我不喜歡那些綠油油的菜,甚至叫不出菜的名字。我不喜歡它散發出的糞臭味。我不喜歡這片農田還因爲它與城市顯得如此格格不入。現代的城市不應該有農田,而應該是成片的高樓,如織的公路。所以我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寫了出來,於是跑題了。跑題的作文當然差的作文了。

現在,我突然懷念起這片農田了。懷念那片綠色的田野,懷念田野中那冒着炊煙的白色農舍,懷念每到春天就有的那成片的黃色油菜花,懷念水塘裏的黑色小蝌蚪,甚至開始懷念起那刺鼻的糞臭味了。在如今滿目都是灰色水泥構成的城市裏,那裏可以尋找得到這無價的農田啊。

曾經大自然就在身邊,可是我沒有珍惜,如今才知道要得到什麼必須先失去些什麼。而人們總以爲得到的肯定是好的。

不久前,八萬人體育場下面的聯華超市經過了改造,顯得富麗堂皇。我和妻子還有孩子又去那裏的味千拉麪館吃麪。由於經過了改造,坐在拉麪館裏再也看不到街對面了,因此吃麪的時候也比較專心了。

在我們邊上坐着一對年輕的日本人夫婦(因爲他們說的是日本話),也帶着一個小女孩。那個小女孩看上去比我們孩子還要小一歲左右。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那個小女孩,坐在兒童椅上,居然自己拿着調羹一勺一勺地自己吃着眼前一碗炒飯。看上去她的動作並不熟練,飯粒撒滿了桌面。可是那對日本夫婦並不在乎,根本不朝孩子看一眼,只顧自己聊天吃飯。

我望着眼前的景象,不禁感到一陣涼意。要知道我的孩子年齡比那個小女孩大,可是根本不會自己吃飯,必須一勺一勺的喂,非但如此,還很挑食。這和眼前的那個日本小女孩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我相信在中國,大多數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樣在這個年齡段都不會自己吃飯,都需要大人來喂。這就是不同民族不同的教育方法。日本還有西方從小就培養小孩子一種獨立能力,一種自立能力,而這正是中國人缺乏的一種教育方式。可是這也不能全怨父母,如今都是獨生子,誰不疼着愛着。可是現在的孩子就是未來的主人。我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曾經的農田變成了現代建築,未來似乎變得越來越美好。可不知怎麼每次我看到八萬人體育場,就會想到那片綠油油的農田,那片早已不復存在,只存在於我的記憶中的那片農田。這是一片美麗的農田,可是當年,我並沒有感到過它的美麗,也沒有在乎過它的存在。

有些東西,只有在失去以後,才能懂得它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