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陪娘回延安散文

陪娘回延安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雨時而大時而小,淅淅瀝瀝地飄落在黃土高原上,我跟娘透過馳往延安的動車車窗,看着滿眼的綠意,如詩如畫的美景改變着娘對陝北的印象,醉了我們這些返鄉遊子的心田!

陪娘回延安散文

上個世紀,父親在延安市林業局屬下的黃龍山林業局工作了25年之多,我又在延安求學三年,這個地方在娘和全家人心裏不僅不陌生,而且還傾注了太多的情感和牽掛。在全國衆多的城市裏,延安---無疑是我們全家人心靈中的第二故鄉。

娘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早年在老家務農,當過村幹部,她善待親鄰、樂於助人,是村中有名的好人。後來隨父親輾轉於黃龍、蒲城,成了一名家庭主婦,爲贍養老人、撫養兒孫,弱小的身體承擔了太多的生活重負。特別是父親去世前,患病臥牀長達四年之久,每天喂藥送飯、收拾衛生,娘受盡了身心勞頓之苦,憔悴了很多,皺紋爬滿了額頭。父親去世後,我盡力安排她先後去了北京、上海、海南等城市,上了黃山、華山。但都是隨團去的,沒有機會親自陪她一起去。上個禮拜接到一位老同學的電話,說小孩結婚,叮嚀我一定要參加,我就想帶娘一起回延安轉轉,71歲的娘高興地答應了, 當天晚上就從老家來到西安,準備和我一同回延安。

因爲雨水的洗滌,窗外的花草樹木,如仙子沐浴,盛裝般讓過往行人檢閱,綠得讓人心醉。這綠,比起記憶中的陝北,深了不知多少倍,有些讓人不可思議,較之江南的綠,淡了。在這濃淡相宜的風景中,動車平緩而快速地馳入延安地界,勾起了娘對延安的回憶。她是1972年來延安的,屈指算來都有43年了,當時是父親單位組織帶家屬來革命聖地參觀學習,她便帶着我隨單位的同志乘坐幾輛大卡車從黃龍縣來到延安。在她的記憶中延安很荒涼,滿目的黃土山丘,城市也不大,人很窮,各方面的條件都很落後,相比較於關中平原的蒲城老家,算是一個窮地方。當時我才4歲左右,模模糊糊就記得跟着大人走走停停,有人接待我們在一個大院裏喝水,走到橋頭有賣水果的架子車,其他的印象就不是很深,那是娘和我第一次出遠門。吃完飯我們三口人在延河橋頭照了一張合影,父親和娘穿着式樣簡單而整潔的衣服,對革命聖地的敬畏之情流露在他們的眼中。照片中的我兩手筆直地貼着褲縫,顯得憨態可掬,那張發黃的照片一直保存到現在,成爲永久的紀念。

兩個小時的車程很快就結束了,雨住天晴,豔陽高照,瓦藍的`天空被白色的雲彩點綴得像一幅畫一般。老同學已經在火車站門口等候,車子沿着寬闊的柏油馬路緩緩前行。娘上車後,顧不得舟車勞頓,迫不及待地透過車窗接受着應接不暇的城市新貌。道路兩邊高聳入雲的建築,鱗次櫛比的商場門店,川流不息的車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羣。讓她感受到老區的變化,嘴裏不停地念叨:變了,變得認不得了,變化太大了!

我們被安排住在老城中心的一個酒店,晚上自然是一幫同學熱情的款待,第二天一大早,娘起的很早,我們一起走出酒店,轉身就看見寶塔山,巍巍的寶塔再次迎接了我們的到來。延河大橋接納了來來往往的車流和行人,母子二人漫步河濱公園,看着延河水潺潺流淌,水不淸澈如黃河水般混濁,這條穿行於陝北高原的河流,母親般孕育了陝北大地上的人民,見證了中國革命最輝煌的拐點。依靠着河堤的護欄,默默注視着延河水,我不由自主回想起了父親和娘一生的艱辛,努力還原我們三人當年在延河橋頭的情景,多想祈求老天能讓父親回到我們身邊,一起看看延安今昔的變遷,淚水禁不住佈滿了眼眶,操心影響了孃的情緒,趕忙提議在延安橋邊照張相,老人高興地答應了。

穿過地下通道時,路上車輛行人很多,上了臺階又下臺階,我操心地正想攙扶她老人家,那雙結滿老繭而又溫熱的手,已經緊緊地拉住了我的手,大聲說:小心!注意腳下。我知道進入晚年的娘,時刻爲患有高血壓的我操心。剎那間,一股暖流頃刻間傳遍了全身,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都快50歲的人了,在娘面前還是孩子。劉和剛那首《拉住媽媽的手》不禁縈繞在耳際,“再次拉着媽媽的手 /我心裏好難受/媽媽的腰也彎了/媽媽她白了頭/受苦受累/媽媽要走/我要揹着你走/拉住媽媽的手/淚水往下流/那雙手雖然粗糙/可是她最溫柔/拉住媽媽的手/幸福在心頭/千萬別鬆開那份最美的守候”。

走到橋頭,娘左右張望着尋找着當年合影的那個地方,她高興地走到距離大橋300米的一處護欄邊說:差不多了,當年應該就在這裏跟你爸合的影,咱娘倆今天也在這裏照吧,但願你爸也能來。湊上來的攝影師反覆拍了幾張照片,又熱情地用我的手機給我們錄了像。照片很快打印了出來,娘仔細看完照片,嘆息了一聲。我知道她遺憾於父親未能一起同回延安,遺憾於要強而艱辛的父親未能頤養天年。

我問娘上寶塔山不?她說腿疼,不去了,我知道她是想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此刻安慰的話已經顯得多餘,便靜靜地陪着娘沿濱河公園散步,看着前後左右的風景,公園的道路悠長,塊塊卵石青苔暗長,腳印重疊而又依然迎來送往。古樹肅穆,遒勁虯結古樸的根鬚裸露,如時光老人手背青筋暴脹,一個城市的過去和今昔在無數的建設者努力下,發生着深刻的變化。城中心商鋪林立,人流穿行而過,百年風雲暑來寒往,因歷經風雨浸潤而更顯厚重滄桑,因巨大變化而凸顯生機和活力。娘感嘆生活在這樣一個如火如荼的變革時代,感嘆老區的變化。行走在河邊,悠然看風景,回味曾經的辛酸苦辣,跌宕起伏,感嘆如今的恬淡安逸。

中午,一幫同學聚在一起,共慶老同學小孩新婚之喜,暢敘別後變遷。一個又一個老同學給娘祝酒問安,娘高興地一一做謝,她高興我有這麼一幫好同學,興奮於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延安,在世人眼裏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長期以來,我總認爲延安是一個生髮思想和情感的沃土,它寬闊而坦蕩的胸襟,是偉人和凡夫俗子孕育思想的聖土,延安人熱情厚道的品性爲在這裏生活的人們釀造了豐富而深厚的情誼。每次回延安,我內心都有賀敬之老先生的感慨,延安對於每一個曾經在這裏工作和生活的人,都有一種家的感覺,走的時候,又都是一種依依惜別的心痛,這也許就是這塊土地的魅力。

旅遊不光是出發,還得返程,不管你舍不捨得願不願意。下午,我陪娘去了棗園革命紀念館之後,被東方同學送到火車站,動車準時啓程了,革命聖地緩緩遁入車後,依依惜別的情感溢滿了內心,娘玩得高興,自然成了我最大的滿足,陪孃的時光讓我感到異常的踏實和溫馨。再見!親愛的故鄉,再見!親愛的同學,有機會我還會陪娘回來的!

乙未年初夏於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