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滻河半坡變奏曲散文

滻河半坡變奏曲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陽春三月,西安滻河這幾年種下的垂柳已揚揚灑灑地飛絮了,橡皮壩堵截的河牀一段一段地聚滿了臺階式的泓水,水波不興的河水款款飄來陶壎優揚的樂曲,使我的神思穿越歷史時空,徜徉在時光倒轉的史前滻河岸邊……

滻河半坡變奏曲散文

春風輕撫下的吹壎青春女子,是一位漂亮的牧豬姑娘,有十七八歲的樣子,她端坐河岸綠草叢生的圓石上,用心在吹奏很美的曲子。羣豬撒歡,拱食河邊的嫩草,兩個七八歲的頑童糾纏在一起學習摔跤,不遠處兩個漢子用木棍拴線綁有倒刺的魚鉤在專心地垂釣,一聲大笑,赤裸上身的漢子用魚叉刺中一條足有2公斤重的大魚,興沖沖地高高舉起,向人誇耀着。

練摔跤累了的頑童開始吹起了陶哨追逐奔跑,一位少女一提一背兩個灌滿河水的陶製尖底汲水瓶輕快地沿野桃花盛開的林子迎面走來。她妝飾俏麗,胸掛石珠和獸牙,手腕戴陶珠,黝紅的臉龐,笑得燦若夭桃。

我尾隨姑娘婀娜的身姿緩緩爬上了土坡,坡上有羣人在被火燎黑的土地上奮力地用石刀和削尖的木棍點種穀子,吶喊聲起,另一夥人持石斧、弓箭圍獵追攆驚鹿奔兔,一隻被石制箭頭射中的野兔,忽得倒在了我的腳下。

村莊就在背靠斜坡向陽的滻河東岸,一條深約5米寬約6米的大鴻溝橫阻了我的腳步,這是爲護衛村落防備外來部落和野獸侵犯所挖的。

踱進村子,女人們擠堆坐在一起,用骨針縫製皮衣,有的用蕁麻紡線,看見了我這個不速來客友好地尖聲笑叫,我仔細地打量四周,村落很大,這邊有七八個人用和好的草泥塗抹立木蓋的半穴式茅草房頂,有人在鋪木地板,有人在挖取暖的火塘,不少女人在房前圍欄裏忙碌地喂圈養的狗、雞、豬等家畜。那邊有陶窯,膛火正旺,有人埋頭添柴加火,兩個胸掛獸頭的女畫師專注地坐在平扁的石板上繪畫。她們用礦物顏料把陶罐、陶鉢、陶壺、陶盆繪成彩陶,有張口魚、蹦跳鹿、鳴叫蛙的形象寫意,有三角形、方格紋、編織紋的幾何圖案。神祕圖騰的人面魚紋陶盆,寄託了氏族部落對想往中神的.崇拜。她們還用原始文字認真地做着簡潔的敘述,我不識這字,琢磨不透。

半坡人也有悲傷的時候,我眼見在屋旁的空地上纏綿悱惻的兩個大人傷心地哭泣着,把一個剛剛死去的兩歲女孩安置在甕棺裏。這是刻骨銘心的創痛,其實死去的稚童僅僅因爲傷風、發燒、感冒,不少女人圍在一根70釐米高,頂部呈橢圓形的石柱前叩拜,並唸唸有詞地和神靈對話。疊壓有核桃般大小的陶器皿裏,盛滿了奉獻的祭品。一個脖子上掛人頭骨的女首領,用穀子釀的酒祭神。我知道她在求神護佑她們這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集體勞動、共同分配的部落平安興旺。

我爲這草根意識、平民情懷動容,想走上前去握女首領的手,卻結結實實地讓前額重重地受到了碰撞,原來這是一幅塗在牆壁上的畫,撞醒了我尋覓的夢幻,回到了21世紀的位於西安東郊滻河東岸半坡村北的半坡博物館。

半坡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在史前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博物館,1957年建館,1958年國務院宣佈爲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半坡是我們打開被歲月塵封久遠的史前文明之門的鑰匙,遺址屬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六七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和村落遺址。博物館就地發現、原貌保存了村落一角,面積約4800平方米,分居住區、製陶區和墓葬區3個部分,發掘出房屋遺址45座、圈欄2座、儲藏地窖200個、墓葬250座,出土生產品石制斧、錛、鑿、刀、鏟、砍伐器、磨棒、魚鉤和魚叉等,裝飾品有骨笄、石磺、獸牙、石珠、陶環等和大量的盆、甕、罐等陶器,約萬餘件石器、陶器和骨器。

半坡人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這麼美麗的文明足足沉睡了幾千年。彩陶殘片出現的60多種刻劃符號,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至今無人識讀。鼓腹尖底瓶可以自動汲水,水滿自立,這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重心物理原理。陶甑是人類最早認識和運用蒸氣原理製造的炊具,全套繪畫用具和陶壎,是世界上最早的發現。獸皮軟化的鞣皮辦法,浸漚蕁麻的脫膠方法和紡織技術,發酵穀物的釀酒技術,是人類最早掌握的化學知識和實踐過程。現代有個痕跡檢驗專家發現了半坡製陶者的指紋,正在努力申請,欲成爲世界上第一個發現人類最早指紋的人

站在半坡高高的展廳內,我眼睛裏充滿了驚喜與好奇。六千年前,半坡先民因水而聚,開始了史前波瀾壯闊的繁衍生息。滻河東岸,女人們傲然挺立坡中央,撰寫了母系氏族社會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