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問道濂溪散文

問道濂溪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行走在陶翁的詩句裏,踟躇在元公的溪邊,徒生茫然。

問道濂溪散文

品讀周敦頤,只徘徊在石塘橋畔的濂溪邊是遠遠不夠的。 因爲元公的故里道縣也有條濂溪。 兩條清溪,一前一後,在我國文化史上匯合,並演變成了一個熠熠發光的詞彙。

道縣往城東行約6公里,便是元翁的故里——清塘鎮樓田村。小村的入口處有一書寫着“濂溪故里”的高大 牌坊,入村的路旁是一片開闊的稻田。 村前濂水環合,村後道山如屏。 幾近黃昏,清澈的濂水裏,倒映着晚霞,倒映着河柳。 遠處,連綿起伏的都龐嶺裹挾着黛色雲霞,恰似炊煙。

依山而建的樓田村裏皆是周氏裔人。 村裏,小巷幽靜,庭院深深,古樸而典雅。 半月形的荷花池,雖不起眼,卻如月隨行。 這裏的一切,都深深地烙上了歷史的烙印。

據周家後人說,這一段濂水,是最具濂溪深厚的文化底蘊的。 周家人這麼說,一點都不爲過。 元公故里的濂溪,發源於道山的“聖脈”清泉,流過樓田村,帶着周子理學思想的音韻,汩汩地流向遠方 。

這條濂溪,上古之時也不叫濂溪。 據《道縣誌》載:“濂溪河,古稱營水,發源於都龐嶺東側月岩林場天嶺衝東北,流經清塘、久佳、營江 鄉,至縣城西關橋匯入瀟水。河流長41公里,流域面積200餘平方公里……水量小,河道淺,不能通航。”

管營水叫濂溪河,同樣是因爲元公。 元公酷愛家鄉的山水,特別鍾情於村前的小溪營水,少時沒少在溪邊玩。

元公沒有對家鄉的濂溪寫過專門的文章,那是因爲唐代著名文學家元結任道州刺史寫過《右溪記》,寫得夠美了。 元結的文筆明麗趣暢,文字幽妙芳潔。 元結,文美,官聲也不錯。 在元公的眼裏,右溪與營水,一脈共承。 在世人的眼裏,道縣的濂溪與廬山的濂溪,一脈共承。 這一脈,是《愛蓮說》,更是《太極圖說》。 這一脈,便是元公的思想。

品讀周敦頤,月岩不可不去。 當地人說,那是元公讀書悟道的地方。

月岩位於都龐嶺東,距離樓田村大約七公里。 月岩,是一方山體內神奇的大巖洞。 最奇特處之於一嶺三洞,洞洞相通,景相各異。

拾極而上,洞口宛若古代城門,厚厚的巖壁凸顯森嚴。站在洞口回望,眼前視野開闊,山下秀麗的田野風光一覽無遺,不遠處的月岩村,錯落有致地掩映在一片樹叢中,恬靜自然。

移步洞中,彷彿置身於恢宏的天庭之中。中間是一個空闊的大廳,週中雜木叢生,滿壁灌木倒懸。巖體削壁千仞,怪石嶙峋,千姿百態。

復前行約二十步,頭頂上方豁然洞開,眼前一片光明。藍藍的天上,飄着緩緩的白雲,暖暖的陽光從頭頂的圓頂蒼穹處直瀉而下。 站在洞裏仰視,恰似一輪滿月懸掛中天。若向東或向西緩慢移動,頂上洞口由圓而缺,自東邊看像上弦月,自西邊看似下弦月。 短短數十步,恍恍惚惚地像是過了半個月 這便是“月岩”。

這裏,真是靜心讀書的好地方。 置身洞中,恰如安立於方外,外界一切紅塵都已沉落,一切市聲都已消失了。

彷彿近千年前的那個白蓮少年緩緩地挪步,時而低頭靜思,時而擡頭望月,感悟四季的.輪迴,感悟日月的更迭,感悟盈則虧、虧則盈的道,感悟動中靜、靜中動的玄妙。 這不正是《太極圖說》所說的:“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爲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的理論之源嗎?

元公的《太極圖說》,高度凝聚了中國古代的智慧,巧妙地把太極、陰陽、五行、四時萬物聯繫起來 , 組成了一個優美和諧的宇宙圖景,解釋了一個宇宙生化的模式,奠定了理學的基礎。

明代道州知州張喬松在《太極巖辨》裏說:“此非月之望也,蓋中之月虛通天者,非太極乎?由東、西巖觀之,非太極立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乎?巖旁溪流如帶,而羣峯矗矗,奔佈於巖之左右,如屏如戟如牖如芴,皆具五行之象,非太極之金木水火兔乎?此天之極,不必假借,不必點綴,昭然在人心目間,可一覽而意者。”

透徹。 這位知州算是詳盡地爲世人論證了月岩與《太極圖說》的因果關係。

月岩,好一方靈山淨土。 有如此奇特的山水,有如此奇特的經歷,周敦頤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洞開了理學的大門。

這,是歷史的必然。 與其說,歷史選擇了周敦頤。 不如說,周敦頤爲理學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