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智性思索,勤工儉學散文

智性思索,勤工儉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獻給生我養我愛我恨我罵我,及諸天下的人們,爲活着真好乾杯!

智性思索,勤工儉學散文

一一題記

陪伴人生的旅程,總是被坡坡坎坎牽絆;而求學的路上,難道真正平坦?答案早就註定。這不,剛剛結束了小學4年級,還未跨入上年級門檻,一紙通知傳來,生員緊張,嚴重超員,這期小學5年級,就沒有師資與教室開辦,惟有去離自己住家八、九里路遠的中學校,去上5年級課程了。

到了新學校才知道,所謂的中學校,其實真的是剛剛興建的新學校,是開墾的一片棺山(墳芏),從土地中泛冒出的新型中學,原因很簡單,就是各個公社(鄉鎮)必須興辦小學、中學,甚至高中,而且必須辦在所處公社的中心地帶,並不得佔用耕地,而這片墳芏首當其衝,正是中間的中間,所以理所當然成爲了新的校址,恰好我們紅運當頭,剛好趕上,不是有“我不下地獄,誰能下地獄”之說,在等待着我們呀。

看到初到的新學校,真的是繁忙的工地,可謂邊學邊建,我們在新修好的幾幢教室讀書,另幾幢還在建設。特別是那個火紅的年代,熱血沸騰的人們,鬥志昂揚的精神,讓我們學子一樣受到感染,“學校困難怎麼辦?勤儉建校努力來!”火紅的沸騰,喧起了火紅的追求,每個學生都是希望,都是未來,大家自願捐獻河沙、河石、煤炭花,於是,在我們所處的`公社(鄉鎮),非常火熱的場面出現了。

無論河溝河坎,一個個學子從河水裏撈出河沙、河石,家裏的煤炭花不夠就把別家的收齊,甚至到鄉村的土磚廠去推,土磚廠也受到感動,紛紛大力支持,在一條農村的土路、田埂上,滿載河沙、河石、煤炭花的雞公車“吱呀”嘹亮,一車車飛到了學校。

然而,這樣的勞動強度,對於身材高大、體質又好的學子並非難事;但對於我這樣身體贏弱,個子又矮又小的十二、三歲孩子來說,用雞公車推着幾十上百斤重的東西,步行八、九里鄉村土路、田埂,那還真的有點艱難,

現在想來還心有餘悸。

頂着烈日,父母教我將河沙或河石、或煤炭花綁軋好,交代了一些操作要領,自己推着的雞公車就開始歌唱了,在沙石公路上還尚好,雖說推得歪歪扭扭,左右搖晃,因路寬不至於翻車,可走入農田包裹的小路、田埂時,情況就非常不好了,好幾次都差點翻車,幸好自己邊走邊總結經驗,當有翻車跡象時,馬上停下腳步,穩住腳根,輕輕將車放穩,待仔細觀察前方道路狀況後,纔開始繼續推行,如此反反覆覆,顧不得一身汗來一身泥,馬不停蹄地推入學校,待老師驗過貨量後,頭天下午推了第二天下午接着幹,終於在幾天之內圓滿完成了任務。

推的任務完成,就又投入學校的操場清掃垃圾、平整場地,以及和建築工地的泥瓦匠一起,攪拌水泥、砂石、做炭花磚圍牆等工作,總之是半天文化知識學習,半天勞動,還與同學們一起,積極踊躍地向學校捐獻斑竹、樹木等建築材料,自己搬不動樹木,只有扛上斑竹,在早晨上學時扛來,可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我們記憶猶新。

七十年代的我們家鄉農村,早已是社社(鄉鎮)、村村通公路,隊隊、家家通廣播、電燈照明,所以高壓電纜、電線林立,但也不乏自搭、亂拉亂接電線電纜的現象發生,惟此就發生了一件慘案。

這個同學比我們大一點,還是我們一位同學的哥哥,估計最多不過十三、四歲年紀,雖說個子不高,但平常愛嘻嘻哈哈,是個天生的樂天派,所以他扛上斑竹,覺得非常好玩,閃頁閃頁,晃晃悠悠,自有無限樂趣,加之同學之間,你追我趕,相互打鬧取笑,就將平扛的斑竹仰扛得高高,還邊跑邊喊,但樂及生悲,只聽“嚓”地一聲,一團巨大的閃電火光,一下將扛着的斑竹拉入高壓電纜,幾千的電壓,瞬間將這個同學擊倒在地,將他活活擊倒,其現場慘不忍睹,光榮犧牲了自己年輕生命。

這件事情發生後,學校對整個學生隊伍進行了整頓,也發動同學們捐款捐物,從此以後再也沒發生類似事件。我也捐了款,捐了斑竹,並扛到了他的家裏。送葬那天,成千上萬的人,縣上、公社、大隊(村)、生產隊的領導都參加了他的默哀送葬,可謂山川垂淚,江河嗚咽。

在那個紅色的年代,我們學校的學工學農也搞得紅紅火火,熱火朝天,因離國家工廠太遠,只被組織參觀了一個工廠,看到了許多大型機械設備,被工人們熟練地操作,運轉自如,各種諸如吊車、機車、機牀等等,各種噪音交相輝映,煞是壯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關鍵的學農一項,也讓我們受益匪淺,成爲終身銘記的難忘記憶。

因我們家鄉當時的拖拉機太少,一般犁田都靠耕牛犁地,人鋤耕種。學校就和公社、大隊、生產隊商量,選擇了土地較多,勞動力緊缺的幾個大隊、生產隊,由學生自帶大米,大隊、生產隊出蔬菜和肉食提供給學生,學生們去將耕牛犁出的大坯(大的土塊),用鋤頭打、挖成細塊、小塊泥土,便於撒播小麥播種,於是,緊張的繁忙開始了。

踏着早晨的晨,同學們或騎着自行車,或走路,肩扛背挑,從四面八方彙集到農田,在老師或班組長的口哨聲中,排着整齊的隊伍,唱着歡樂的歌謠,喊着響亮的口號,整齊劃一地開伐農田,像解放軍叔叔一樣,隊列整齊,一齊下田,一齊收工,一齊吃飯,一齊回家,力氣大的、經驗足的,多挖一點,力氣小的、經驗稍遜的爭先恐後,磨出了水泡、血泡,挖到了手腳不怕,輕傷不下火線,大家憋足了一股勁,戰爭年代,解放軍叔叔死都不怕,我們吃點苦、受點累,又有何不可。

最爲高興的是中午、下午的收工時辰,當熱氣騰騰的蒸子乾飯、大頭菜、白菜、蒜苗、蘿蔔、辣椒與豬肉等炒出的大鍋飯菜端上來時,那可更是歡樂海洋,同學們那個樂啊,笑啊,喜啊真正發自肺腑,畢竟自己的勞動汗水,需澆灌有辛勞,但更體驗到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這個飯菜,吃得又香又甜,又美又歡,如同吃着的山珍海味,喝着的素湯,如同瓊漿玉液,吃一碗,搶二碗,覺得只有這些飯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了。

就是這樣,我們在小學五年級和初中、高中的五年學習中,幾乎是9比1的課堂學習與勤儉建校、學工學農中,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求學生涯,但也爲每個學子樹立了“苦已吃過,累已受了,所有一切,其奈我何”的堅強信念,爲以後的人生旅途,奠定了堅實基礎,明確了前進方向,可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精神食糧,已牢牢紮根於我們這代學子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