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溫一壺月光下酒散文

溫一壺月光下酒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溫一壺月光下酒散文1

我用筆尖舞盡情感的萬種芳華,用一滴滴帶淚的文字述說

溫一壺月光下酒散文

情海里的一頁頁纏綿,當午夜的夢新醅出一樽相思的苦酒,我

默默地合上落寞的宣紙,用一首悽美的旋律撩開清幽的夜色。

——題引

深邃的夜,黯然在月光沒落的青華里。回憶在不經意間走出了寂寞的軀體,在嘆息中悄無聲息地迤邐。似乎那抹隱隱的傷痛撩開了塵封的印記,幽憂的傷口如午夜漫天星光泛着徹骨寒氣。

穿梭在記憶裏的思緒,沿着每一條脈絡奔騰衝撞,於無法自抑中拱露出一塊塊結痂的情狀。所有的情景都在眼前重現着昨日的風光,沒有依偎,只有彷徨。

站在秋夜的窗前,有寒重的秋風浸染,不經意間,一滴淚在眼瞼的閉合中落下,潮溼了一個帶露的午夜。婆娑的樹影搖曳着蒼老的影子,在月華如霜,風涼如水的夜裏顫慄般點綴着落拓的地面,沁涼的空氣裏,氤氳着飄忽的前塵往事如霧如電若隱若現。

是誰在這樣的夜裏把悽美的心事交付給傷感的琴絃?又有誰在這寂靜的夜裏沉吟着不知今夕何夕把酒問蒼天?那些凝結着霜華的如煙往事,又根植在誰滄桑的心田?

穿透靈魂的旋律,放飛如野草般瘋長的思念,拉長着一根根糾纏的藤蔓,纏繞在寂寞的文字上,滋生出一頁一頁的相思繾綣。心似蜘蛛網,中有千千結,明知再度跪求500年,也難續今生一段塵世情緣,如你盈盈淚光,鎖不住深深幽怨。

所有的一切,都在秋風得瑟中悵然凝結。任由琴瑟幽怨,不管酒量深淺,溫一壺月光,獨對杯具,狂舔。

溫一壺月光下酒散文2

讀書,給了我生命起飛的原動力。紅色的城堡,可愛的小矮人,美麗的白雪公主······那些在童話中流轉的黃金歲月,讓我對世界滿懷憧憬與期待。三年級以後,師範畢業的大姐經常利用“職務”之便爲我從又小又破的小學圖書館借書:《搗蛋鬼日記》、《格列佛遊記》、《十萬個爲什麼》、《少年維特之煩惱》······偶然一次機會,我在一本書上看到國學大師錢鍾書的語錄:要自己的作品能夠收刊在圖書館中,就得把圖書館的書安放在自己的作品裏。1921獲得諾貝爾獎的法朗士也說:我願成爲國家圖書館裏的一隻老鼠。打小,這些話便如一粒夢想的種子,植放在我的心間······

其實,大師的話無非是要告誡人們:要多讀書,不將書讀好了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將書讀到一定的份上,筆下就有了天地,就有了自由,有了風流,有了遍地風光。無奈,我對圖書館已經產生了近乎偏執的熱愛。填報高考志願前,我並不熱衷於高校的名望或地理位置、天然風物,而是四下打聽大學圖書館的藏數量!就這樣,我毫不猶豫地在表格上填上了“淮陰師範學院”!

當真正站在氣魄雄偉的師院圖書館前,我突然間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發現“橫掃師院圖書館”這句誓言的可笑處。我明白也許我一輩子都不能讀完圖書館的一角,但至少我可以讓我的四年大學時光在滿室書香中變的厚重而豐富!

讀書是一種需要,一種享受,一種心情。讀書的妙處,就在於使有限的人生得到無限的拓展。當一個人沉浸在閱讀中,它可以獲得這樣一種東西:單純之中的豐富與豐富之中的單純。

於是,沒有初進大學的迷茫、張望彷徨,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最愛:平時的課餘時間與週末,我都會不由自主地邁進圖書館,喜歡在二樓的閱覽室找個安靜的角落,經常看得天昏地暗,不知今夕是何夕,等肚子唱起了鳳陽花鼓,猛擡頭:滿屋子明亮的燈,滿屋子埋頭閱讀的背影。極度珍惜大學的圖書館式學習生活,如此的自由和灑脫,你完全可以按照最適合自己的軌道安排學習計劃,沒有人會來打擾過問。慢慢的,讀書也就成了最體現個人意志的事,意簡豐贍,個人口味。

深徹的感悟來源於深切的思考。在與圖書館的N次“親密接觸”中,我發現:各門類的藝術都是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方式,都有它的獨特性,同時,它們也是互補的。我甚至也也重新審視“用醜小鴨喚醒愛心”的安徒生;領悟到《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樸素又溫暖的生活態度;發現能稱得上真風流的,當屬“魏晉人物晚唐詩”;震撼於“酒入豪腸,七分釀成月光,三分鑄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驚歎於“裝着山川風物喪亂和愛,讓他一個人或出一個時代”的杜甫······讀了尼采晦澀艱深的《瞧,這個人》一書,無論怎樣,至少我透過這另一扇窗觀望這廣闊無垠的世界,發現尼采則是那個陰鬱地思考着粉刷世界的畫匠;《邊城》是一本不可思議得書,書中到處滲透着純樸的氣息——每一個淺淺的微笑都脫離了一切紛擾,每個人的心靈都像牧場般遼闊······

我在書中歡笑,思索,痛苦,哭泣,繼而重生······

自從我第一次讀到巴爾蒙特的這句詩,就幾乎一天沒有忘記它。一個人內心的純淨,光明和溫暖,盡在此詩中了。而在圖書館,與書爲伴的日子裏,我覺得自己的心也變得更豐富更柔軟,簡單地生活着,經常被感動着:一顆在草葉上只駐留一個清晨卻在晨曦裏留下一抹光彩的露珠;一朵開過午後,卻把清香播撒給周圍土地的小花;一莖被踩倒又掙扎着站起來的小草;一輪偶然從烏雲中衝破的孤月······

我着意把在圖書館度過的時光都雕刻的精緻而有韻味,在時光的頁腳上寫上浪漫的絮語,在時光的眉心裏描上人生最美麗的幻想。在如水流逝的日子裏,我學會了欣賞別人,懂得了感恩別人的救助,知道了芬芳他人也可以愉悅自己,更重要的是,體會了求知的快樂。

並不戀棧名利,也不向往杖策揮戈、戎馬倥傯、壯懷激烈的一生······冥冥中,我覺悟到自己的這一生就爲與圖書館赴一場千年約會:揚眉淡笑,心境從容,手執一卷,溫一壺月光下酒,其中有真意······

溫一壺月光下酒散文3

在壺中裝滿月光和酒,放在火上慢慢溫熱,揭開壺蓋,開啓那塵封已久的國學記憶……

自古以來,明月就是詩人傾訴的對象。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晏殊的“明月不暗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都表現了這種情感。想想看,寂靜的夜晚,坐在庭前望那一輪彎月,遠方的友人也在望這輪月芽吧!這難道不是一種很唯美的境界嗎?

可是,月不僅只有離愁別恨,還有“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和“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種悠閒的田園生活也令衆多詩人們孜孜追求和嚮往。

作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承,酒則是更奇妙的東西。據說飲酒分上、中、下三種境界。那種滿桌菜餚、喝的杯倒盤翻滿席狼藉的是下等;雖只有一碟花生粒和豆乾,但能與東西南北之友聊天說地的是中等;至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則是飲酒之上等境界了。

讀不同詩人的詩也需飲濃淡相宜的酒。讀李清照可喝淡酒,讀柳永則宜喝甜酒,而喝烈酒時應大歌蘇東坡。像辛棄疾,則宜飲高粱小口。讀放翁,則應品大麴。至於李後主,就要用老酒煮薑汁,到最苦時方可飲用。其他像陶淵明、太白則無需糾結濃淡皆可,狂飲細品都行了。

煮酒,也是需要學問的。若把酒與月光同煮,就變成了一種情愫、一種格調。不知爲何,古人似乎都喜歡在月光下飲酒。譬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又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沒有下酒菜,就以月光下酒。沒有同伴,則可邀月光爲伴,能把去年的月光保存到今年,並溫一壺月光下酒,怕也不是凡人皆能比擬的了。

坐在月光下,古人的詩句又如月光般籠罩在我的薄衫上。“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征戰幾人還”,這是一種多麼淒涼悲壯的邊塞生活啊。“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又是一個多麼寂靜祥和的深夜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秋霜灑滿江岸,直教人愁緒萬千輾轉難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其中的人生無常則令人感嘆萬千。

月光中,我似乎聽到了古人腳步的漸行漸遠,卻分明又感受到了千年國學的燦爛輝煌和激情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