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生命裏的三封信散文

我生命裏的三封信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一)遠方來信

我生命裏的三封信散文

第一次寫信,約莫是在小學三四年級。

緣由起於二哥。二哥和三哥中學畢業後一起參加的徵兵體檢,二哥心裏並不上心,他似乎很確定會被淘汰,故而心如止水的平靜。三哥恰恰相反,他覺得自己各項標準都符合,應該能選上,可表現反而有些惶恐,他害怕落選。那時我還小,並不知道他們各自內心的真實想法,也無法想象一個徵兵對於他們今後的影響會有多大。但憑着天生的直覺,我感覺二哥會被選上,三哥估計沒戲。事實也的確如此。三哥垂頭喪氣,帶着一向玩世不恭的態度收拾了包袱,逃離似的奔往外地打工了。二哥耳朵進了一粒稻穀,用藥物治療了一段時間後,便被鎮上的綠皮軍車接走了。之後一年裏,二哥音訊全無,爺爺奶奶甚是掛念,我也時常想念他。

直到第二年,爺爺不知從哪兒收到一封泛黃的信。信上寫有爺爺的名字,還有我們的地址,左上角和右下角各有一串數字。右上角貼了一張忘了數字多少的圖片,郵票上還有蓋印,後來知道是郵編、郵票、郵戳,郵票裏的面值和圖案已記不清了。爺爺驚喜莫名,嘴裏叫嚷道,優仔寫信來了,優仔寫信來了。我們擠在爺爺身旁,盯着微黃的信封目光希冀且驚奇,像餓極了的貓見着了案板上翻身的魚。爺爺的手掌卻顫顫巍巍地,好久才撕開封口,取出一沓厚厚的摺疊的信紙,攤開來看,足有四五頁,全是密密麻麻的藍色鋼筆字。我一眼就判定那是二哥的親筆,筆還是他以前用的鋼筆。對於他的字跡,我實在太熟悉了,有些像女生的工整娟麗,偏又渾圓飽滿,筆跡厚重,端是一股陽剛之氣顯露無疑。

在他中學時期,每個週末回家都是我跟他睡在一起,每晚看他奮筆疾書時總是好生佩服,便偷偷模仿他的字。時間久了雖然有些形似,卻始終不得其神,爲此還頗爲氣惱了一陣。他在信裏同我們問好,看着那些文字,我有種怪異的感覺,彷彿他站在我們面前。看不到他的臉,只能瞧見嘴巴張合有律,聲音卻不是從他喉嚨傳出,而是在我們心裏緩緩發出。斷斷續續記錄的是一些在部隊裏的生活,關於訓練的艱苦,關於戰友的友情,關於家鄉的想念,還說年後會寄些照片回來,最後是勿念。

在那個灰色的秋天,爺爺買了一沓信紙回來,拿了我的圓珠筆開始在昏暗的房間裏回信。我不知道他在寫些什麼,爺爺字跡潦草,我看不太懂。只知寫了一會兒,他又停了筆,拿起房間新裝不久的有線電話撥通了我爸的電話,嘟了幾聲後掛了再等我爸回撥。他逐一向幾個兒子問有什麼要說的話,他好一次回過去。後來我才知道,其實要說的總共就一句話:家裏一切都好,不用掛念,在部隊好好幹,聽從指揮,期待下次來信報平安。意外的是爺爺給了我一張薄薄的信紙,讓我也寫一封信。

我從沒寫過信,於是照着二哥的來信,有模有樣的寫下了第一行稱呼:親愛的哥哥。然後開始寫第二行,第三行……我沒有想到底該寫些什麼,我只是想把說的話,用我這歪歪扭扭的字跡向他訴說,具體寫了什麼反而失了印象。但那種隔着天涯海角的距離對話的感覺倒是難忘,就像寫日記一樣,頭腦在不斷地陷入回憶,筆尖在不斷地烙下痕跡。待收筆時,慼慼然,惶惶然,怕不夠詳細,又怕囉嗦的太過雜碎。於是便只好期盼下一次來信。

年後收到回信,也收到了他的照片。單獨的一封是給我的,這讓我感到驚喜。照片有好幾張,個人照是一身綠色軍裝,手裏斜扛着一杆槍,平頭方臉,臉上多了一抹堅毅,少了一絲青澀。還有幾張是用彈殼拼湊的圖案,有心形的,有祝福的字,還有兩個拼湊的“想念”。我把照片貼在房間的牆上,因爲沒有過塑,便隨着時間漸漸老化,直至模糊不清。最後不知所蹤,至今心懷遺憾。

記憶在那個時間段被蒙了層濃霧,我只能儘量撿些尚未遮沒完全的事付諸筆端。然而時過境遷,寫信亦只是在學校考試中才會遇上,便是如此,也仍然找不回曾經那樣的感覺。我也漸漸明白了,寫信本身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信封在跋山涉水轉到收信人的那刻之前,無論是寄信人還是收信人,莫不是在彼此等待守望。那種相互之間的期盼,越過千山萬水,穿越時空,把一份情綿延悠長,把一縷念掛在月梢。

誰不是在等待一封遠方來信呢。

(二)寫一張明信片

中學第一年的元旦前夕,我收到同學壓在我課桌書下的明信片。

實話說,此前只聞其名未見其樣,還是在課本上聽過這一個詞。我收到的第一張明信片,是比較簡單的,正面是一組明星的寫真照片,背面與信封倒有相同之處。兩個郵編位與信紙一樣用空白方框分立對角,右上角一個長方形空白方框,用的是虛線,裏面兩個“郵票”字樣。我記得面值貼的是“80分”,自然沒有加蓋郵戳。不同於信封的是多了幾條橫線,第一行仍然是稱呼:DearXXX同學。第二行空兩格寫道:新年來臨之際,祝你學習進步!第三行空兩格再寫道:願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第四行最後道:元旦快樂喲!落款:你最好的朋友XXX。簡潔明瞭,情誼真誠,看着那醜陋像泥鰍的字跡,忍不住會心一笑,驀然感到格外暖心。

因而對於明信片,有了與信封不一樣的感觸。它不需要太多言辭,不需要家長裏短,或許也不用期盼回信。你只需要表達,它就像一張紙條,準確無誤地傳遞了你所有的感情。它可以把世間最漫長的情緒濃縮成一句俏皮話,它可以把世間最熾熱的話語寥寥數筆落下,它也可以允許你惡搞的手繪展露你的靈巧。

隨後,陸續有明信片從各個時間段來到我的課桌、抽屜,甚至藏在某本課本中。我於是去了一趟商店,買了一疊明信片,然後對着一張張來信一一回復,有祝福,有勉勵,自然也有惡搞。最後,有寫過給其他人的,也有寫給老師的感謝話。有收到回信,也有石沉大海,但並不傷心也不在意,無論關係遠近,都是一種善意,都是一份感懷。

往後有一次順遊北京時,帶回一沓紀念版明信片。本是留給自己當作存念,某日忽然心有所感,於是選了幾張,每張後面都寫了一首未加雕琢的情詩。可能心緒起伏明顯,字跡大失水準,有些扭捏之態。因爲是寫給當時心動的女孩,便用一封信封封好,寄給了遙遠的她。從郵局走出來後,我感到心情格外的舒暢,沒有期待什麼奇蹟發生,也沒有再想以後,更沒有想象她看到那些明信片後,是目瞪口呆還是淚流滿面,又或是羞澀難當,只覺得今日傍晚的黃昏真是世間最美。

後來竟然真的收到她的回覆,來自手機短信,從遙遠的千里之外而來:收到你寄來的明信片,很感動,很好,謝謝!我凝視良久,回道:那便好。

寄一張明信片,存一份青春物語。明信片,它就彷彿是青春的信使,把所有有關青春的祝福和美好,都在那簡潔明瞭的寥寥數筆裏,印刻在一張紙片裏。

  (三)等一條手機短信

我最早觸摸到手機的時候,也是在小學三四年級。我爸在幾兄弟的幫助下開了製衣廠,賺了些錢,買了時下最流行的摩托羅拉。那時候我爸我媽回家過年,我媽就在除夕夜教我發短信。那時學會的手機操作就兩種,接打電話、發短信。明白一條短信是有字數限制的,不得超過70字。

短信內容簡單,就是祝福語,比如:新的一年,祝你身體健康,闔家幸福,工作順利,步步高昇!我的文化水平還很低,我媽比我更低,我爸則是沒心思教我。回家就和幾兄弟在桌臺上玩起了四人麻將,故而也只會這些簡單的話語。然後選擇發送,再選擇收信人,成功發送後還會有報告顯示。很新奇,其實心底還會問:別人是怎麼接收到的呢?這是門高科技,便是現在的我也是摸不着頭腦。

手機“滴滴”的`聲音配合震動的效果,哦,原來是提示短信來了。翻蓋查看,是回信:謝謝,也祝你XXXXX!那時候,也不會想到添加署名,因爲在彼此的聯繫人裏,都有名字顯示。那時候,我感覺手機突然收到一條短信,是件很幸福的事,心理能獲得一種莫名的存在感。

到了初三,爲了方便溝通,我爸把自己的諾基亞給了我,很老的版本,也不能上網。我媽經常週末會發短信勉勵我:兒子,天氣冷了,保重身體,好好讀書。不要掛念我們,自己出去買點水果吃,補充營養,媽媽愛你們。而我每次總會對這些簡短的還可能有錯別字的短信沉默許久,眼眶感到莫名的溼潤。自獨立以來,撇開生活開支問題,我始終感覺我就是一個人。一個人面對所有,一個人默默堅強,這種感覺在今後的許多年裏,一直伴隨着我。如果說電話裏的聲音是一種有聲的陪伴,那麼這簡短有誤的短信,便是一種無聲的陪伴。她無聲地告訴我,你並不是獨行者。

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長大成熟,我這些年其實很少發短信給別人。即便逢年過節收到的短信很多,我都極少作回覆。內心始終有一句話在告訴自己:來的快的,去的也快,鏡花水月而已;來的慢的,走的也慢,那才更恆久。

這些年我媽始終保持發短信給我的習慣,而我收到時總要第一時間回覆她,怕她等待的太久,心會不安。某天她突然跟我說手機壞了,觸屏失靈,短信都發不了,問我怎麼辦,修一修能不能好?我才後知後覺,以前是她買了手機沒多久就給了我用,工作後是我買了手機,想換手機時才轉給了她用,頓時生出極大的羞愧。彷彿看到她那麼多年的愛意,都像潑出去的水,我一時竟真想找個洞鑽進去得了。

我跟她說,媽,不用拿去修了,我今天給你買個新的。

思緒從過去回到現在,漸漸明白:手機是冰冷孤寂的死物,距離也隔着千山萬水,有時候捂在手心,也不過是等一條短信,等一句暖化孤寂的問候。不用多美好的字句,一個錯別字就把距離瞬間拉到了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