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莫笑流雲似水癡經典散文

莫笑流雲似水癡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今日雲河得寬餘,細讀博友點評語;關愛點滴躍紙上,衆笑流雲似水癡。博友的點評,讓我感動,故特寫一篇博文,以感謝博友對我的關愛、寬慰之情。博友的點滴話語如夏陽般的火熱關愛,如春雨般滋潤着我的心田,如浪遏擊水般的讓我驚醒。明明知道博友的勸慰是讓我對情看開一些,多一些快樂,少一些傷感的道理。可冷靜之餘,對自己寫的每一篇情感文章進行了重新審視,真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莫笑流雲似水癡經典散文

我喜歡寫情感文章,因爲人的一生離不開情,情也影響着人的一生。人在一生中,會遇到親情、友情、愛情、同情、離情等等,少不了感動,也少不了哀愁。所以佛說,人有“生、老、離、別”四苦,哀痛煩惱不絕。我想,如果一個人的心中若沒有情感的話,那他(她)就是一個行屍走肉之人,更是一個失去靈魂的人。

古往今來,多少風流才子皆是以寫情而留下千古佳句,如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如唐後主李煜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如北宋詞人柳詠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又如南宋詞人辛棄疾的“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如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又如宋詞人蘇軾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此聲腸斷非今日,風景依稀似去年。”等等詩詞佳句至今傳唱不衰,曾讓多少人感動,又曾讓多少人爲之傾倒,奮鬥不止呢?

我曾自嘲地說:才氣三分情五分,還有兩分是聰明。是個典型的“纔不足而情有餘”的癡情者。平時看情感小說、寫情感文章,談情感話題,聽情感風波,賞情感山水,皆因我是性情中人。也許我是多情之人吧,看蟲蟲有意,看花花有情。

昔日賞花之時,細看花中蜉蝣的生命過程,在震驚之餘多了一分思考。蜉蝣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要經過兩次蛻殼,練習飛行,戀愛,交尾,產卵,非常忙碌。這一切都在幾小時內完成,完成後就疲倦地停下來死亡。蜉蝣就是花費了兩三年做準備工作,卻爲了這幾小時的愛,在愛的過程中,因口腔不發達,而完全不飲不食。樂觀的人會說,蜉蝣的生命過程雖短,卻十分充實。悲觀的人會由此想到自身,感慨人生苦短。人們在憐惜蜉蝣朝生暮死的同時,自己何嘗不是造物主指間的一隻小蟲呢,苦苦熬度的'百年光陰,是別人的彈指一揮。

人就是這樣在不經意間總會驚悟自己的微不足道。難怪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亦油然感慨:“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是呀,長江在,赤壁在,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英雄卻消失得不留痕跡。時間就是這樣的無情,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的逝去,都不會改變它的軌跡。曾經認爲已改變了的,改變的不過是當時當事;曾經以爲盡在掌握的一切,也只是光陰裏的纖芥微塵。

多情的人說,愛如蜉蝣,是短暫而一生必須經歷的大業。是呀,不管生命長短,人如蜉蝣一樣盡責盡力地去生活並沒有什麼不好。蜉蝣不會覺得自己是多麼辛苦可憐,也不覺得自己卑微。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我們更應低下頭去從細微處去觀望世界,心懷謙卑與尊重。存在就是存在,所謂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只有具體到某人某事上纔有意義。那些微言大義,就留得有空閒的人去思考好了。在有生之年,我們都很難超脫自身,因此也很難獲得古人看蜉蝣時那種恍悟世道、悲天憫人的情懷,這當中的區別只是有人提前醒覺,有人終生矇昧。我在這裏只想說:請珍惜你身邊的每一段緣、每一分情、每一個人吧?因爲,光陰不再來,錯過了,就意味着永遠失去。

禪宗的女尼說得最驚喜:“盡日尋春春不見,芒鞋踏破嶺頭雲。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觀花望死,這一瞬間離世而去,下個輪迴轉世再來,可人生真的有下個輪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