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欣賞:“吃米的”與“吃谷的”

散文欣賞:“吃米的”與“吃谷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某天,我和女友在回憶童年往事的時候,女友無意中說出一句話,小時候她和某某是好朋友,但是不能在一個學校裏讀書,因爲自己是“吃米”的,她則是“吃谷”的……“哈哈……”聽到這裏,我不禁大笑起來。各位不知當時歷史背景的朋友一定會納悶——她們又不是小雞小鴨,怎麼分“吃米”、“吃谷”呢?按說都是吃飯吃菜的呀。

散文欣賞:“吃米的”與“吃谷的”

其實“吃米”和“吃谷”是對當時戶籍制度的一種通俗稱謂。因爲非農戶口不直接種糧食(大多是吃國家糧的),直接從市場上買米吃,所以謂之“吃米的”;而農業戶口的農民則自己種糧食,打下穀子自己再碾了吃,所以謂之“吃谷的”。

當時,“吃米的”大多是吃國家糧的公務員、公營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政府對這部分人有特別的社保政策和其他優待政策,他們自身也常有某種優越感。

記得我讀一年級時,我的一位師範畢業後被分配到我們小學教書的表哥正狂熱追求我們學校代課的幼兒園老師。當時我好開心啊,因爲這位幼兒園老師容貌端莊、溫柔善良,下大雨的時候曾經把我領回自己家吃飯,我生病的時候又專程揹我回家……要是這位幼兒園老師成了我的`表嫂,那該有多好啊。

可是好景不長,我從父母那裏聽到了一個壞消息。我的姑父不同意這門親事,他說自己好不容易把兒子從“吃谷的”培養成“吃米的”,怎麼能又娶一個“吃谷的”回來呢?而幼兒園老師的父母聽到這句話後也特別生氣,認爲我的姑父太過勢利,“吃米的”又有什麼了不起?

雖然我的表哥也抗拒過一陣,但是最終父命難違,這門親事以失敗告終。

這件事在我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即便是兩個幾乎同樣收入、同樣生活水平的人,也會因一個戶籍制度被爲兩類,甚至影響相互之間的愛情與婚姻。但是,事實就是這樣。

曾經在一段時間裏,許多地方允許農村富起來的人們通過進城買房取得城鎮戶籍,但是對於大多數農村出生的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改變自己分類的唯一途徑就是努力讀書,“學而優則仕”直到今天似乎仍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雖然目前戶籍的概念在普通人們心中的地位已經遠不如前重要,“吃米的”還是“吃谷的”已經鮮有人再提起。但在戶籍制度還遠看不到結局的時代裏,還是經常發生一些尷尬而無奈的事情。

不少歷經二十年寒窗苦讀,終於跳脫農門的子弟,今天因爲農村要開發了,預期將有鉅額的補償,又開始費盡心思要把城鎮非農戶口轉回農業戶口去了。

而一些已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人們,爲了改變自己及其後代在某個城市裏的尷尬地位,也不得不費盡心思爲了一個正式的承認——這個城市的戶口,而做一些艱辛而無謂的努力。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這些都成爲歷史,讓戶口制度僅僅像“吃米的”和“吃谷的”那樣,成爲人們的飯後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