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抹不去的童年記憶抒情散文

抹不去的童年記憶抒情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家鄉農村,每年剛進臘月,家家戶戶都爲過年的事做起了準備。臘月十五一過,過年的食品製作就開始了。烙“燕”(烙製品)是大嫂的拿手戲,她能同時操作三個“燕”鍋,每個“燕”鍋的下面都燃燒着秫牙。她的兩手同時並用,操作起來不慌不忙井然有序,並保證出鍋的每個“燕”都不生不煳。她烙“燕”的時候,我總會一旁看着,並且要把烙出的第一個“燕”拿來嚐鮮。一晌下來,幾十斤“燕”就排滿了一笸籮。接下來幾天就是蒸饅頭,蒸發糕,包包子,蒸棗花、棗卷、棗塔、棗山,蒸粘糰子(棗豆餡、黍麪皮),炒花生,燉豬肉,直蒸煮得盆尖缸滿。那時的天氣比現在冷,這些乾糧足夠全家人吃到正月二十,這就是先人傳承下來的“蒸裝”。

抹不去的童年記憶抒情散文

前清村臘月二十一是鞭炮廟會。因爲離家近,父母就會放心讓我自己去。父親給我伍仟圓(舊幣)錢,我約幾個好友,迎着凜冽的北風,一路小跑去趕廟會,來到廟會,那裏琳琅滿目的香燭、年畫、神碼、香爐、粉條、白菜、豬牛羊肉、絹花、花布、炊具、各色玩具等物,我們都不屑一顧,就一股腦兒扎進那震耳欲聾的炮市。一個滿嘴沒牙的老者,站在一掛大車的車幫上,左手舉起懸掛着千頭長鞭的竹竿,高聲喊着“從南京,到北京,點鞭炮,聽音聲,響不響,點點看......”說罷就用火繩將長鞭點燃。噼裏啪啦的長鞭在過往人羣的頭上冒着白煙炸響,人們很快就手捂耳朵躲到一旁。等長鞭響完,好多人就一窩蜂地擠到大車周圍,爭相購買他的鞭炮。這時,就在老者斜對面大車上的黑臉漢子,迅速擎起更長的一掛大鞭,站在車幫上大叫“老少爺們!來來來,聽一聽,看一看,哪掛不響,不要錢,哪個好,比比看。光說不算,比比來看!”話音剛落,也點燃長鞭。他的長鞭響過之後,人們覺得他的鞭炮聲響更大。圍攏對面大車的.人們,立刻散開擁向這邊的大車。我和幾個小朋友也受誘惑擠到黑臉漢子的大車前,買了兩掛一百頭的小鞭。在不遠處賣兩響的,也競相燃放自己手中的現貨。由於當時我們年歲太小,對那大個的兩響沒過高的奢望,只是遠遠地看了許久,看天已正午,就把剩餘的些許零錢,買了兩塊梨膏含在嘴裏,擠出了廟會,十分滿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寫大紅春聯,是父親每年臘月後幾天最爲忙碌的日子。父親是位中醫,經常爲人們診病療疾,他開具處方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書法,每到過年時節,爲左鄰右舍書寫春聯就成了他的“份內”之事。臘月二十三四,人們就把大紅紙陸續拿到我家。父親在行醫之餘,就擠空書寫春聯。他要寫春聯,我總是事先爲他磨墨,等墨的濃淡合適時,父親就把裁好的紅紙讓我用手按着,於是他就筆走龍蛇地書寫起來。不大工夫,寫的春聯就晾滿了半個院子。半天下來,他雖然累得腰疼背痠,但看到自己書寫的滿地春聯,臉上還是洋溢出十分愜意的神情。

轉眼已到除夕,家家戶戶都在忙包除夕的餃子。臨近中午,鞭炮的響聲一陣緊似一陣,也愈來愈加密集,響徹整個村莊,火藥香味散發到村子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人們煮餃子出鍋的信號。這時,每家都會有一個人,端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徑直走進家廟去祭奠逝去的先祖。

夜幕降臨了,我打着小燈籠走出家門,看到家家門前都掛上了燈籠,燈光把各個家門上貼的大紅春聯,映照得格外鮮紅,其喜慶的氣氛難以言表。街上燈籠會那更爲明亮的大燈籠早已升上了街道的上空,把整個街道照得亮如白晝。

沒有多久,就被母親喚回家中。說是要早點睡覺,明天大年初一要起五更。不知睡了多長時間,我突然被鞭炮聲驚醒。我下炕走到院中,看到哥哥們正在起勁地燃放着震耳欲聾的鞭炮。那炮聲已和四鄰八家的炮聲,交織在一起形成震動寰宇的交響。廚房裏大嫂正用力地拉風箱,母親正攪動着鍋裏沸騰的餃子。等全家人吃好餃子以後,就傾巢而出匯入人流之中。這樣的拜年要持續兩三個小時,東方剛剛放亮。這時所有的人就聚集到家廟門前,樹上倒垂着燃放着的長鞭,十五六個大人連續不斷地點燃捏在手上的兩響,射向高空的爆竹發出震耳的鈍響。一陣激烈的鞭炮聲過後,族長高聲喊道:“大家給我們的先人拜年吧!”於是,人們就面對着家廟跪拜。此時,天也已經大亮,人們分散開在街北朝陽的地方自娛自樂起來。有的在楚河漢界兩旁對弈,有的圍攏在一起甩牌,有的在看河南墜子。孩子們有的在地上打着陀螺,有的在街心結冰的地方躍躍欲試地弓腰試滑。老人也有懷抱着頭戴虎頭小帽的嬰孩走來走去的。女人則更鐘情於到新結婚的人家串門去看新媳婦。辛勤勞作了一年的人們此時的心情得到了最大的放鬆,這樣的娛樂,一直到元宵節過後纔會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