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高考散文閱讀教學

高考散文閱讀教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散文是中小學閱讀教學的主導文類,散文閱讀教學佔據語文教學的大部分課時。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散文閱讀教學,希望大家喜歡這篇文章。

高考散文閱讀教學

  高考散文閱讀教學1

教學目的要求:

1、把握散文基本特點與類型,掌握各類散文閱讀方法及其命題類型;

2、熟悉規範的答題模式,熟練掌握解題方法技巧。

教學重點:

閱讀方法,命題類型,答題方法技巧。

課時安排:

20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

考情解讀、散文的基本知識

教學步驟:

一、考情解讀

《考綱》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層級B,”感受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語言美。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樸,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散文的語言有鮮明的特徵,富有表現力,所以,這個考點也是每年必考的內容。體會品味語句的妙處,不能孤立的看,要聯繫上下文,聯繫文章的主題,才能看出語句的豐富內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語句的抽象含義。閱讀散文要學會鑑賞散文語言的表現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選字煉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綠》中寫梅雨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彷彿一隻蒼鷹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這裏的“踞”和“浮”寫出了梅雨亭靈動的態勢,一幅生動的畫面便躍然於讀者眼前。

散文的語言散中見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飾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蘊。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主要手段之一。從歷年各地高考題來看,命題者主要從以下兩大角度進行考查:一是詞句的含意;二是詞句的表達藝術。題型主要包括分析結構思路,內容要點概括,理解詞義、句意,鑑賞形象、技巧,探究。

二、回顧高中階段讀過的重要散文篇目

《必修一》:《十八歲和其他》楊子、《我的四季》張潔、《想北平》老舍、《江南的冬景》郁達夫

《必修二》:《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最後的常春藤葉》美歐亨利、《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美海倫凱勒、《荷塘月色》朱自清、《聽聽那冷雨》(節選)余光中

《必修三》:《祖國山川頌》黃藥眠、《長江三峽》劉白羽、《老王》楊絳

《必修五》:《南州六月荔枝丹》賈祖璋、《景泰藍的製作》葉聖陶

三、散文的基本知識

1、散文基本特徵:

(1)情感濃烈,選材廣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

(2)真實自然,富於美感(寫真人真事,可以藝術加工,表達方式多樣);

(3)以小見大,紙短韻長(哲理性)。

2、散文的分類(傳統的分類:據內容和性質分)

⑴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爲主的散文)

敘事散文對人和事物進行具體描繪和敘述(突出特色)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和吳伯蕭的《記一輛紡車》、魯迅的《五猖會》

⑵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爲主的文章)

寫景散文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採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於景。

寫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轉換爲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對景物加以生動得描繪,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 ② 渲染氣氛 ③ 烘托人物思想感情 ④ 鋪墊情節 ⑤ 更好地表現

主題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抒情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強烈的抒情性爲其突出特點。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觸景生情,洋溢着濃烈的詩情畫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陸蠡的《囚綠記》、周國平的《面對苦難》。

3、散文的特點

散文的主要特點是“形散神不散”。散文不像小說,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可循,它的內容廣泛,跳躍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國計民生,花鳥蟲魚等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現在:

1、時間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從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機,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晉公子重耳狼狽出逃時手捧泥土感謝土地是上蒼的恩賜。

2、空間轉換廣。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寫雨,一下子寫臺北的雨,一下子寫大陸的雨,一下子寫美國的雨,一下子寫古人如何聽雨,自己童年如何聽雨,一下子寫現代人如何聽雨……

3、事件牽涉多。如袁鷹的散文《井岡翠竹》,寫井岡山的竹子做過武器殺傷敵人,做過竹筒盛粥,做過紅軍的扁擔挑着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國成立後,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用場……事件多得讓人應接不暇。

4、表達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楊禮讚》,就綜合地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如文章開頭就記敘和描寫了汽車在黃土高原上奔馳看到的黃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議論點明瞭白楊樹的象徵意義。

“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始終緊緊圍繞一箇中心,貫穿一條紅線,做到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徵增加了散文的閱讀難度,考場上有的同學讀了一篇散文後,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領。這樣硬着頭皮去答題,結果自然是答不到要點上去,多爲無效答案。“形散神不散”的特徵更是命題人設題問題時必須考慮的因素,考生只有依據文體特徵分析散文的形式、內容以及主題,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題準確率。

四、真題體驗 閱讀張笑天《上善若水》,完成題目(學生用書P191頁)

1.開頭一節的三個問句,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什麼作用?(5分)

參考答案:領起全文內容,表明文章由實到虛的思路,激發讀者思考。

2.文中說都江堰“才真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作者這樣評價的理由是什麼?(6分)

參考答案:因爲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確:順應自然,符合生態,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學:“低作堰、深淘灘”“分四六、平澇旱”;③功效長久:至今仍在發揮灌溉、防洪的作用;④體現了“上善若水”的哲學思想。

3.本文寫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寫見長,具體說明它在藝術表現上有哪些特色。(6分)

參考答案:採用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託物言志:借都江堰表達對傳統文化精髓的追懷。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達對現實環境問題的憂思。虛實結合:借都江堰表達對人生的思考。

4.請探究都江堰蘊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幾層深意。(6分)

參考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築和維護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後任可謂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江蘇高考散文文本閱讀題特點:

1.選材範圍

(1)選文多數是中國現當代散文作品。特別注重那些緊扣時代脈搏,有着豐厚的文化底蘊,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閃爍着淳樸人性的散文作品。

(2)選文內容,豐富多彩,但有所側重。多數作品涉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衝突,體現了現代人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眷念,對現代文化的反思與批判,尤其是探討農耕文化、鄉村文化對現代人類的拯救問題。

2.考查特點

(1)命題穩中有變。“穩”是指閱讀題的考查內容、基本套路、設題模式基本穩定。題量保持在4個題,分值20分,以主觀題形式考查;“變”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變化。縱觀這些年的高考散文文本的考試的能力點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歸納內容要點、鑑賞文章表達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評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爲重。其中理解語句含意、概括文意、鑑賞技巧和探究評價爲重中之重。這些考點涉及的能力層次高,雖然不是備考的盲點,卻是考生的弱點,應引起高度重視。

(2)命題堅持“主題輻射”原則。所謂主題輻射原則就是散文閱讀的命題,不論是有關內容,還是有關結構,還是有關表達技巧,都從文章主旨的角度出發,也就是說,所設置的問題都與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

預習“如何讀懂散文”

  高考散文閱讀教學2

教學內容

讀懂散文(寫景狀物類、議論說理類散文閱讀模板)

教學步驟

一、如何讀懂散文

通過對幾年來高考現代文閱讀選文的分析,根據寫作內容和表達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爲寫景狀物類散文、議論說理類散文、文化遊記類散文、寫人記事類散文四類。每種類型都有各自相對一致的寫作思路,把握每類散文的寫作特點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題時指向性明確,思路清晰,一語中的。

二、散文閱讀模板

(一)寫景狀物類散文閱讀模板

體裁特點

寫景狀物類散文的主要特點:

1.既描繪景物的色彩、形狀、聲音,讓景物具有立體感,也調動自己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多種感覺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2.既變換觀察角度,讓景物形態具有全景感,也描寫景物變化,突出景物形態的豐富性。

3.既運用虛實結合手法,擴大想象空間,也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點。

4.情景關係富於變化。

(1)以景勾連情思:如“景物依舊,但時光流逝、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傷感懷舊的情感”。

(2)以景渲染氣氛:精心描繪經過選擇的景緻,就能營造出某種氛圍,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夠傳達出來。

(3)因景的變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會有變化,而使人產生歡愉或悲愁等種種不同的情思。

(4)寓情於景:利用想象、聯想,作者將主觀的情感直接寄託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滿作者當時的情感。

(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顯情:作者描寫的景本身已具備明顯的象徵意義,如月的陰晴圓缺,如草的春風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等,融情於景顯得自然,能引發讀者共鳴。

閱讀模板

步驟一:劃分層次,把握思路

第一步,標各段落序號;

第二步,研標題、作者;

第三步,通讀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結構。寫景散文:描寫景物的順序,或觀察點角度的變化,或先描寫畫面,刻畫環境,後抒發情感。詠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驟二:鑑賞景物,把握特點

第一步,標記文中寫景或物的語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徵。角度:外在——形、聲、色、味等方面;內在——品格、神韻、氣質等情態的特徵及內在意蘊。

第三步,分析語境,概括特徵:

①找原詞概括,提取描寫景、物的修飾語(形容詞),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評價景物特徵的詞;

②提煉詞語概括,根據對語境的理解來概括畫面、特定物的特徵。

步驟三:聯繫背景,探討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議論的語句,這是把握作者情感意圖的捷徑。

第二步,標記相關語句。①有關寫作背景的語句。②特徵與情感相通的語句。寫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徵相通處;寫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徵相通處。

步驟四:概括主旨,明確中心

明確所寫景或物特徵,考慮手法(寫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等;詠物散文常用手法:託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徵等),明確情感或主旨。

讀文示範

學生閱讀張抗抗《窗前的樹》,體會寫景狀物類散文閱讀模板

教師指導

本文是一篇狀物散文,閱讀這類散文需要抓住樹的特徵並分析由其特徵所體現的情意。

步驟一:劃分層次,把握思路

請先標記各段落序號,給全文切分層次,並在後面表格空缺處概括層意。

步驟二:鑑賞景物,把握特點

請結合文中描寫洋槐的句子,然後在後面表格處填寫恰當的文字。

步驟三:聯繫背景,探討情感

請結合文中隱含作者情感的語句,並概括其不同時期的情感。填入後面表格空缺處。

步驟四:概括主旨,明確中心

作者運用了託物言志(象徵)的手法,借槐樹的四季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燦爛時盡情釋放但不失沉穩,風雨中巋然不動然而安詳平靜,告別時痛快利索,孤獨時又自信瀟灑。

步驟一:文章的思路 步驟二:洋槐的特徵 步驟三:作者的情感

(一)總起

(①-④) 窗前的槐樹 高大粗壯 滿足幸福

(二)分寫

(⑤-) 四季的槐樹 春季的槐樹 燦爛壯麗 精神爲之一振

夏季的槐樹 鬱鬱蔥蔥 生出一種感動

秋季的槐樹 金碧輝煌 不覺得感傷和悲涼

冬季的槐樹 挺拔驕傲 活得自信、瀟灑

(三)總結

(-) 窗前的槐樹 衰而復榮

敗而復興 神祕默契

(二)議論說理類散文閱讀模板

體裁特點

以發表議論,闡述道理爲主的散文,稱爲議論說理散文。議論說理類散文是作者對現實生活的領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過程中的表現,它不是靠“三論”(論點、論據、論證),而是藉助於感性具象來闡述道理。議論說理散文包括雜文、小品文、隨筆、哲理散文等,具體特點:

1.內容的豐富性。在思維形式上,議論性散文如天馬行空,自由無羈,便於考生將平日閱讀積累的大量知識,根據實際需要,精心選擇那些鮮活生動的材料,恰到好處地運用於文中,使文章言之有物,內容充實,顯示出知識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讀,更易於打動讀者。

2.語言的形象性。它與一般議論文相比,文學色彩更濃厚,整體的文學性高於一般的議論文,往往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觀點,議論生動、形象,很有感染力。

3.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在表現形式上,議論性散文更加自由靈活,無拘無束,可記敘可議論,可描寫可抒情,可引經據典,可發表見解。描寫使內容形象具體,記敘使列舉材料清楚真實,議論使文章富於思辨、觀點鮮明、主題明確,抒情則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寫作時可使用多種修辭手法,運用多種句式,使文章語言精闢、文辭華美,最大限度地表現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

閱讀模板

步驟一:抓議論,明義理

議論說理類散文,首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內容,再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解讀作者深邃的思想,理解作者的義理,這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

這類散文不需要嚴密的邏輯去論證,整篇文章也不是一個完整嚴密論證的過程,但是它要用議論性的語句去表達一種觀點,或表達對某一事物、現象的感悟、認識和理解。因此,在閱讀哲理散文時,如果能把握住這些議論性的語句,那麼就可以很迅速地瞭解哲理散文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就可以很輕鬆地品嚐文章中的哲理味道。注意把握全文的開頭段、結尾段及其與段落每段的“主旨句”。體會文中這些關鍵語句,把作者所要說之理準確地表達出來。

步驟二:分層次,感理趣

閱讀議論說理類散文,在理解“理”的同時,還要能夠感受作者在闡述道理時所體現出來的智慧——作者往往不是板起面孔說教,而是通過“趣”來吸引讀者閱讀,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這類散文之“散”的特徵主要體現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將抽象的理論思考融入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例證當中。作者的行文往往會從日常生活景物寫起,因此在閱讀時,只要我們能理清文本的層次,進行發散聯想,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表達哲理時所體現出來的趣味。

這類散文的常見構思方式有以情爲線、以理爲線、以物爲線(或以上三種的綜合)、以時間爲線、以空間爲線等。前三種比較常見,而後兩種尤其要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步驟三:析材料,明方法

思考材料,明確方法。分析文章圍繞觀點(所說之理)而運用到的材料,分析材料與觀點之間的關係,特別是作者運用怎樣的方法來闡述觀點。這類散文常用到的方法有引證法、喻證法、例證法、對比論證等,但還應該注意這類散文常常將抽象的理論融入生動具體的範例解說之中的特點。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已經能確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趨向了,文本的內涵已經把握,這就奠定了解答題目的基礎。

讀文示範

學生閱讀畢淑敏《造心》,體會議論說理類散文閱讀模板

教師指導

本文是一篇議論說理散文,閱讀關鍵是明確作者所要表達的義理觀點,以及爲表達這個義理觀點而運用的材料。

步驟一:抓議論,明義理

(1)請用橫線標記出點明全文中心的句子。

(2)請用波浪線標出第③④段的中心句,並用自己的話概括第③④段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參考答案:(第③段)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應選好的材料。(第④段)方法態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應有好的方法和正確的態度。

(3)用着重號標出作者對“造心”需要有嚴肅態度的語句。

步驟二:分層次,感理趣

請閱讀全文,然後在下面橫線或空格處填入恰當的文字。

(1)

段落 層意

③ 造心需要材料

④ 造心要有手藝

⑤~⑨ 造心的類型 造心的規模(⑤~⑥)

造心的質地(⑦~⑨)

⑩~ 造心需要好樣板及其意義

(2)本文作者的感情傾向:要用自己的雙手造好的心。

步驟三:析材料,明方法

(1)本文開頭借鑑詩歌的表現手法,以蜜蜂造巢、螞蟻造穴起興,引出人類要塑造美好心靈的話題。

(2)“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鋪設整個宇宙,把日月包涵”一句運用了什麼方法來說理?

參考答案:用誇張和比喻的手法說理,以光輝、闊大的意境來感染讀者。

(3)結尾運用“船”的比喻這一材料有何含義?

參考答案:結尾以船喻心,以下水遠航象徵開啓新的人生之路,喻指美好的心靈可以使人直面困難,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複習鞏固寫景狀物類、議論說理類散文閱讀模板要點

  高考散文閱讀教學3

教學內容:

讀懂散文(寫景狀物類、議論說理類散文閱讀模板)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二、散文閱讀模板

(三)文化遊記類散文閱讀模板

體裁特點

文化遊記散文將科學研究的“理”與文學創作的“情”結合起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感悟文化現象,或評析世態人情,既充滿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關懷和個人感受,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其特點有:

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寫對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豐富的社會現象或自然景觀,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蹟,詠史懷人,闡發作者對此的認識和評價,有時在此基礎上聯繫現實,借古諷今,引發人們對歷史、現實、人生、社會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識強烈,即明確地從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識來表現對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獨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來解剖事物的特徵和發掘現象的本質。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韻味,主要體現在語言風格上。

閱讀模板

步驟一:抓住線索,理解文本內容

文化遊記散文不同於其他散文,一般地,文化遊記散文要藉助某一文化現象、文化景觀、文人逸事、文化視角作爲抒情載體,其中總是有某種線索,這一線索就是散文組織安排材料的“綱”,只要我們抓住了這個“綱”,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內容,明確寫作思路和選材意圖。往往以“遊記”形式開始行文,要注意立足點的變化,理清行文脈絡。同時還要注意文章中時空的轉換及作者的情感變化等。

步驟二: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徵,探究精神實質

散文多以中國傳統文化爲寫作對象,可以是名山大川、歷史遺蹟,也可以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還可以是文化現象,如傳統節日、茶文化、酒文化等。鑑賞文化散文,就要抓住這些描寫對象的特徵,進而探究蘊含在其中的精神實質。

名山大川或因風景秀麗而著稱,或因著名歷史人物而揚名。描寫歷史遺蹟類的文化遊記散文,則要了解和掌握其相關的時代背景,諸如產生由來、歷代傳承、興衰更迭等。

凡涉及歷史人物的文章,要結合人物成就、古今意義以及後世人的評價。歷史事件類的文章,則要結合事件當時的意義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多方面考慮。而文化現象類的散文,諸如酒文化、茶文化等,本身源遠流長,閱讀時要追根溯源,綜合分析。俗話說,借古諷今,察古知今。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可以讓人更加深刻地回憶歷史,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給現實人生指明道路。以各種文化現象爲主要寫作對象的文化散文,則讓人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的衝擊,感悟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步驟三: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深刻內涵及作用

文化散文因涉及對象充滿歷史文化意味,語言上有種歷史的厚重感。一般來說,文化散文很少有李白般的浪漫情懷,而多了一些對現實的追問和對人生的思考,給人以無限哲思。多用修辭,注重對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

通過以上三步,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文化遊記類散文的主旨大意了,也就整體上讀懂了文章,爲解題作好了鋪墊。

讀文示範

學生閱讀朱增泉《文赤壁》,體會文化遊記類散文閱讀模板

教師指導

本文是一篇文化遊記散文,閱讀關鍵是抓住蘇東坡的經歷與作者抒情之間的關係。

步驟一:抓住線索,理解文本內容

(1)請用橫線標記出作者行蹤的語句。

(2)請用波浪線標記出作者由寫景到寫人轉換的語句。

步驟二: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徵,探究精神實質

(1)概括蘇東坡在赤壁的主要貢獻。

參考答案:蘇東坡在赤壁寫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從而使文赤壁的名聲猶勝武赤壁,成爲旅遊勝地。

(2)表明作者寫作意圖的是哪一段?並寫出直接表明意圖的語句。

參考答案:第⑧段。直接表明意圖的語句:一個人對於眼前那點陰差陽錯、陽差陰錯,大可不必太在意。

步驟三:抓住關鍵語句,體會深刻內涵及作用

某些位置上的關鍵句是理解此類文章的關鍵,如“唯有東坡在,剩有遊人處”在整篇散文中起了承上啓下(過渡)的作用,從眼前的景物描寫轉向了歷史抒寫。這樣的關鍵語句還有很多,請根據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

(1)請解釋下面語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反而爲他營造出了創作“三赤”名篇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環境。

參考答案:主觀情緒: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導致的悲憤心情及面對困境時超然曠達的情懷。客觀環境:“赤壁”一帶的大江東去、驚濤拍岸的自然景觀,風起雲涌、“一時多少豪傑”的歷史背景。

(2)“一連串的陰差陽錯”中的“陰差陽錯”指哪些具體內容?

參考答案:①一個文人卻掛職做了武官;②落難遭貶卻成就了他的文學創作;③本來是“赤鼻”卻誤以爲是赤壁;④生前命運多舛,身後卻名傳千古;⑤無意與政敵周旋卻在“文戰”中獲勝;⑥無優美景觀的假赤壁反成了旅遊勝地。

(3)文章最後說,雖然“文赤壁”不是歷史上的古戰場,但蘇東坡在這裏也打了一場勝仗,請簡要說明蘇東坡取勝的原因。

參考答案: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備了艱難玉成的意志品質,浪漫曠達的性情使他擁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懷風骨,信筆縱情的驕人才華使他有了“一吟成傑作,一嘆成絕唱”的非凡能力。

通過以上的三個步驟,我們就可把握住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即此篇文章由赤壁之景引出蘇東坡的歷史經歷,由蘇東坡的歷史經歷表達了作者對蘇東坡的態度及對人生的感悟:倡導人要有像蘇東坡那樣面對命運捉弄時的豁達情懷。

(四)寫人記事類散文閱讀模板

體裁特點

寫人記事類散文是指以記敘爲主要表達方式,以人物、事件爲主要表述對象,借寫人記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寫人的散文,着意於刻畫人物鮮明的思想性格;記事的散文,致力於發掘所敘之事的實質。

1.寫人記事類散文以敘述和抒情爲主要表達手段,敘述多是日常生活較爲平淡的人、事。

2.記事散文很少有單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節,常將若干零碎、瑣屑的生活片段組合成篇,而這些片段又以一線貫串,來反映一個主題;記事散文所記之事一般來說都比較平凡,講究以小見大。寫人散文所寫或是一個人,或是幾個人,或是一類人,或是幾類人,甚至是幾者的綜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過敘事、人物描寫來完成。

3.寫人、敘事往往不可分離,文中的人、事都來自於生活,並非虛構。無論寫人、敘事,其目的都是爲了抒發感情,闡明事理。

4.寫真人真事,不虛構不誇飾,語言樸實,感情真切。

閱讀模板

步驟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關係

以寫人記事爲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時間、地點、事件、人物和事件發生、發展的原因和結果等基本要素。當然,這並不是說,每一篇這類文章,對這些要素都務必寫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讀者熟知的,只要不影響表達效果就不必寫出來。也就是說,有些要素雖然沒有寫明,但文章中卻已經具備了。閱讀這類文章,把握這些基本要素,是瞭解全文內容的基礎和關鍵。只有把文章所寫的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來龍去脈及人物之間的關係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發準確把握文章的宗旨。

步驟二:尋找線索,理清脈絡

文章往往會寫到某些人或藉助某些瑣屑的事件來反映主旨,這些事件之間有時看來並無“直接聯繫”,這就更需要讀者耐心、靜心尋找線索(線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可以是情等),梳理思路,思考這些事件都是從哪些不同角度來完成共同的主旨,也就是看作者用一個什麼“神”來將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材料統攝在一起的,而這個“神”最後的落腳點是人生過程中的某個道理或社會中的某個現象。

步驟三:區分表達方式

這類文章往往夾敘夾議,所以閱讀中要注意分清文中哪裏是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更需要思考寫人過程中運用的各種表現技巧。注意不要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議論的句子當作全文的主旨。

步驟四:綜合考慮,概括主旨

關注事件特徵,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議論、抒情等語句,進而領悟作者情感或主旨。

讀文示範

學生閱讀牛漢《活着的傷疤》,體會寫人記事類散文閱讀模板

教師指導

步驟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關係

本文的主人公是禿手伯,重點描寫的是禿手伯傷疤現在的狀況。

步驟二:尋找線索,理清脈絡

(1)請結合寫“傷疤”的語句,說說文章以“活着的傷疤”爲題的作用。

參考答案:以“活着的傷疤”爲題,揭示了文章敘述的主要內容,顯示了人物性格;以“活着的傷疤”爲題,起到了線索作用,它貫串全文;同時,以“活着的傷疤”爲題,簡潔凝練,表意豐富,用“活着的”這一形容詞短語修飾“傷疤”這個名詞中心語,搭配新奇,耐人尋味,有懸念感。

(2)閱讀全文,在下面的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文字。

文章開頭由“口外草地回來的人”的傷疤寫起,再詳細寫禿手伯隱祕的滿胸脯的紅傷疤,突出其“不死”的內涵,最後結尾又寫到“我”的身心上的傷疤,逐層遞進,文意不斷豐富深厚。

步驟三:區分表達方式

(1)具體描寫禿手伯胸口傷疤的語句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突出禿手伯遭受的痛苦之深重。

(2)結尾段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結尾一段用議論的表達方式,簡要議論“我”半個世紀以來對“有關傷疤的道理”的理解過程,以前,“我”對禿手伯的講法不理解;而在“我”歷經身體與心靈的痛苦折磨,留下許多很大很深的傷疤之後,才真正感悟到傷疤活着不死,時時提醒“我”重溫曾經的苦痛的道理。這些議論深化了中心,昇華了主題。

(3)文中議論性的語句“看得見的傷疤,有許多一直活着”與“看不見的傷疤,有的也一直不死”應怎樣理解?

參考答案:“看得見的傷疤,有許多一直活着”,這是說從那些“看得見的傷疤”上,常常可以勾起人們對往昔傷痛的回憶,所以說“有許多一直活着”;“看不見的傷疤,有的也一直不死”,這是說那些刻意隱蔽和掩飾的肉體的傷疤以及那些精神上的傷疤,深深地植根於人的記憶深處,無法忘卻,難以磨滅,所以說“有的也一直不死”。

步驟四:綜合考慮,概括主旨

本文事件特徵:“傷疤”活着→人物形象:命運的坎坷艱辛,性格之隱忍堅毅→議論點旨:由“禿手伯”的痛苦寫到自己的身體與心靈的創傷,表達了銘記、承擔歷史苦痛的坦然,也潛藏着熱愛生命的執着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冀。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

1、複習鞏固文化遊記類、寫人記事類散文閱讀模板要點

2、預習“第1講分析結構思路類”

  高考散文閱讀教學4

【教學目標】

教會學生閱讀散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散文的閱讀方法及答題技巧

【教學難點】

高考語文散文閱讀的答題策略

【課前準備】

準備材料《漢家寨》並打印後分發給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各位同學,有些同學經常提出一些疑惑,散文閱讀做起來很輕鬆,考試時自我感覺良好,但總是得不了高分。那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解讀。 (二)各位同學都拿到了發給大家的閱讀材料《漢家寨》,現在就給大家15分鐘時間來完成這道題目

漢家寨

①那是大風景和大地貌彙集的一個點。我從天山大阪上下來,心被四野的寧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樣的死寂包裹着,聽着馬蹄聲單調地試探着和這靜默碰擊,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②若是沒有這匹馬弄出的蹄音,或許還好受些。300裏空山絕谷,一路單騎,我回想着不覺一陣陣陰涼襲向周身。那種山野之靜是永恆的;一旦你被它收容過,有生殘年便再也無法離開它了。無論後來我走到哪裏,總是兩眼幻視、滿心幻覺,天涯何處都像是那個鐵色戈壁,都那麼空曠寧寂、四顧無援。我只有憑着一種茫然的感覺,任那匹伊犁馬負着我,一步步遠離了背後的雄偉天山。

③和北麓的藍鬆嫩草判若兩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傷的一塊皮膚。岩石是酥碎的紅石,土壤是淡紅色的焦土。山坳折皺之間,風蝕的痕跡像刀割一樣清晰,獰惡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佈滿着正對太陽的一面山坡。馬在這種血一樣的碎石中謹慎地選擇着落蹄之地,我在曝曬中暈眩了,怔怔地覺得馬的腳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④那時,我獨自一人,四面八方數百里內只有我一人單騎,嚮導已經返回了。在那種過於雄大磅礴的荒涼自然之中,我覺得自己渺小得連悲哀都是徒勞。 ⑤就這樣,走近了漢家寨。

⑥僅僅有一炷煙在悵悵升起,猛然間感到所謂“大漠孤煙直”並沒有寫出一種殘酷。

⑦漢家寨只是幾間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魯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鐵灰色的礫石戈壁正中。無植被的枯山像鐵渣堆一樣,在三個方向匯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間,是三條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鋪向三個可怕的遠方。因此,地圖上又標着另一個地名叫三岔口;這個地點在以後我的生涯中總是被我反覆回憶,咀嚼吟味,我總是無法忘記它。彷彿它是我人生的答案。

⑧我走進漢家寨時,天色昏暮了。漢家寨日落前的炫目白晝中已經有一種寒氣存在。幾間破泥屋裏,看來住着幾戶人。

⑨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有了這樣一個地名。新疆的漢語地名大多起源久遠,漢代以來這裏便有中原人屯墾生息,唐宋時更因爲設府置縣,使無望的甘陝移民遷到了這種異域。

⑩真是異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灘一望無盡,前是無人煙的鹽鹼低地,後是無植被的紅石高山,漢家

寨,如一枚被人丟棄的棋子,如一粒生鏽的彈丸,孤零零地存在於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 三個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張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動一下馬蹄了。

默立久了,突然意識到什麼。轉過頭來,左右兩座泥屋門口,各有一個人在盯着我。一個是位老漢,一個是七八歲的小女孩。他們癡癡盯着我。我猜他們已經好久沒有見過外來人了。 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問道: ——它通到哪裏﹖

老人搖搖頭。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我又指着另一道: ——這條路呢?

老人只微微搖了一下頭,便不動了。女孩還是那麼盯住我不眨眼睛。

猶豫了一下,我費勁地指向最後一條戈壁灘。太陽正向那裏滑下,白熾得令人無法瞭望。地平線上鐵色熔成銀色,閃爍着數不清的亮點。

我剛剛指着,還沒有開口,那老移民突然鑽進了泥屋。我呆呆地舉着手站在原地。那小姑娘一動不動,她一直凝視着我,不知是爲了什麼。這女孩穿一件破紅花棉襖,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後,我總覺得那是我女兒的眼睛。

在那塊絕地裏,他們究竟怎樣生存下來,種什麼,吃什麼,至今仍是一個謎。但是這不是幻覺也不是神話。漢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張好一點的地圖上找到。《宋史〃高昌傳》據使臣王延德旅行記,有“又兩日至漢家砦”之語。砦就是寨,都是人堅守的地方。從宋至今,漢家寨至少已經堅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

千年以來,人爲着讓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這樣的.人是無法揣測的。我只是隱隱感到了人的堅守,感到了那堅守如這風景一般蒼涼廣闊。

走過一個轉彎處——我知道再也不會有和漢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動地勒轉馬繮。遙遙地,我看見了那堆泥屋的黃褐中,有一個小巧的紅豔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紅棉襖。那時的天山已經完全升起於北方,橫擋住大陸,冰峯和乾溝裸谷相襯映,向着我傾瀉般伸延的,是漢家寨那三岔戈壁的萬噸鐵石。 我強忍住心中的激動,繼續着我的長旅。從那一日起,我永別了漢家寨。也是從那一日起,無論我走到哪裏,都在不知不覺之間,堅守着什麼。 (選自張承志《荒蕪英雄路》,有刪節)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

A.第③段寫天山南麓環境惡劣,風蝕的痕跡像刀割一樣清晰,馬的腳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 B.“如一枚被人丟棄的棋子,如一粒生鏽的彈丸”形象地表現了漢家寨的地理位置、狀貌和處境。 C.作者永別了漢家寨之後,無論走到哪裏,都在不知不覺之間堅守着什麼,這可以看作是對前文三岔路口“彷彿它是我人生的答案”思考的迴應。

D.本文通過人物形象傳達出一些象徵意義。如在漢家寨所見的老漢,他象徵着民族文化的融合,而他癡癡的眼神又傳遞出作者對漢家文化的反思。

E.本文語言通篇莊重典雅,折射出西部廣袤、蒼涼、雄壯的地域特徵,蘊含着強烈的地域文化色彩。 2.閱讀①~④段,回答下面問題。

(1)“我從天山大阪上下來,心被四野的寧寂……包裹着”,這幾段是怎樣描寫四野的“寧寂”的? (2)這一部分寫出了“鐵色戈壁”什麼樣的環境特點?從全文看,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多次出現“堅守”一詞,請結合畫線句子理解它們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篇作品傳遞出的是一種“堅守”的信念。你認同這種“堅守”嗎?請結合文中小女孩的形象

談談你對“堅守”的看法。

(三)大家將自己的答案寫出來,各小組的組長收起來並和其他小組進行交換,然後各位同學爲其他同學打分,打分過程中每位同學應做好應答準備,包括批閱者對你答題思路的提問和答題者對評分標準的提問

(四)大家的討論太激烈了,請各位同學拿回自己的作業我們簡單的做個補充和總結,請大家對照並自己打分,也看一下自己給別人的打分是否準確

第一題是選擇題,題幹中的A答案考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B答案考的是文中句子的作用 C答案考文章結構特點

D答案考文章的表現手法,文中老頭的象徵手法不對, E答案考語言的整體特色

這道題選BC得5分,否則不得分,答對的同學舉手,課代表統計正確率

第二題第1問考表現手法,(1)①正面描寫,“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樣的死寂”“300裏空山絕谷”寫出了

“四野的寧寂”;②側面描寫,作者借寫自己“不由得屏住了呼吸”、“一路單騎”“一陣陣陰涼襲向周身”、“兩眼幻視、滿心幻覺”、“一種茫然的感覺”烘托“四野的寧寂”(或從視覺、聽覺、心理感受等角度表述,亦可);③反襯手法,借單調的馬蹄聲以動襯靜地寫出了“四野的寧寂”。 這道題每答對一點得一分,共三分

第二問考環境描寫及其作用①這裏營造出了一種空寂、荒蕪、悲涼、嚴峻、蒼涼、廣闊的情境,突出漢家寨生存環境的惡劣;②爲下文作鋪墊;③反襯漢家寨人的堅忍頑強的精神;④烘托作者最後“遺憾”“悄然”“孤寂”離開,對“決絕的氣概”“人的堅守”的認同的心境

這道題打出環境得兩分,作用共三點,每點一分,共五分

第三題考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①漢家寨(或漢家寨的人)在大西北的“那塊絕地裏”堅守着生存。②作者經歷這次對漢家寨的造訪後心中產生一種堅守的信念和品格。 這道題每點兩分,共四分

第四題考人物形象,正面:希望小女孩和老人一樣,繼續堅守祖先留給後人的家園,堅守漢家寨傳統的生活方式,在艱苦的異域堅守着生存下去。用這種堅守精神支撐着漢家寨,支撐着我們的民族,支撐着人類生生不息的繁衍。(她終有一天也會變成老者。)

反面:漢家寨遠離塵囂,遠離時代前進的步伐,也有其保守、封閉、不思進取的一面。小女孩與老人的兩

次“搖頭”、“便不動”、“突然鑽進了泥屋”不同,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還是那麼盯住我不眨眼睛”“一直凝視着我”“她的眼睛黑亮”、“一動不動”,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我這個外人的好奇,因而我們可以期望小女孩應是未來世界的預言

這道題從一方面回答即可,答案較靈活,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分,共5分

(五)這道散文閱讀題我們就算做完了,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高考散文閱讀的題型及做題方法 (只要能在做題的基礎上總結即可鼓勵學生自主完成,不求全面)

選擇題:內容較廣要求大家在讀課文、篩選整合信息、精讀重點語段後完成

非選擇題主要題型及做法如下: ①解答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首先看清楚所考詞語的類型,如果所考詞語爲代詞,就應該確定代詞指代的上下文的具體內容,有時指代的內容可能是並列的幾條,且散佈於好幾段文字中,要全面歸納總結。注意近指和遠指。如果考查詞語的比喻義,一定要確認比喻的本體,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正是其隱含的意義。如果考查點是對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那就應抓住概念中最本質的屬性,上下句或上下段中一定有隱含或解釋這些屬性的語句,認真選取那些揭示概念特徵的,歸納成正確的答案。

②解答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從若干年的高考試題看,文中重要的句子都是含義比較含蓄的,它們或富有哲理,或揭示主題,或比喻象徵。我們知道語段篇章都是由句子組成的,要解釋句子含義,必須把它放在上下段或整篇文章設置的環境和背景中來理解。如這是富含哲理和揭示主旨的句子,其上下文一定有相關的事例來揭示它,我們從中抽象出其內涵,就是較好的答案;或有相關的語句闡釋它,只是這些語句可能不太集中,我們全面地歸納就能如願,還要注意句子的表層意義,由表及裏,纔會得出準確而完整的答案。如果是比喻象徵或雙關的語句,要聯繫上下文,尋找本體喻體之間的相似點,如果是雙關句要注意其雙層意義,尤其是其隱含的意義;象徵是用具體的事物,寓意某種特殊意義。在藝術創作中,作者通過描寫與主題有關聯的事物並予以間接的暗示,顯示出較之本身更爲豐富的內涵。找出這種關聯點,也就找到了隱含的意義;但這些問題的解答都離不開對主旨的理解,要尤爲注意。

③解答提煉文章主旨的題

這類的題一般不直接出現在文章的某個段落,即沒有現成的主旨句,如何提煉主旨呢?除了注意篩選出的信息外,在整合信息時,我們分析文章寫了什麼人、什麼事,論了什麼理、表了設麼態,那些富含哲理的句子裏就有主旨的影子。

④解答歸納概括性的題

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的方法是縱覽全文,善於抓中心句,抓住轉折句中的轉折後的內容,抓住遞進關係句中進一步表現句意的內容,解釋問題原因和結果的,分條論述幾個並列的方面,要總結全面到位,善於理順與問題有關的各個內容要點,做到無疏漏,簡明、準確。

⑤解答有關文章結構的題

首先根據文章的線索和材料安排的順序,解答有關問題。文章的線索包括時間、空間、事物、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一個地點、一句話、一種情感等等。抓住這些,也就串起了所有的材料,使解答不支離破碎。然後分析段內的結構層次,分析全篇的結構層次,弄清段落層次、開頭結尾、承上啓下等問題。結合主旨,便能解答有關的問題。

⑥揣摩語言表現力的題

爲了更好地表情達意,文章的語言都是經作者加工錘鍊後的語言,或豐富、或生動、或含蓄,或幽默、或自然、或簡潔。解答這類問題,首先看看在原文中的位置,是動詞還是形容詞,是否描摹了事物的形態,是否運用了修辭格,起到了這類詞格應起的作用。然後結合該詞語或句子的內容,聯繫文章主旨,以解答出表現主旨方面的作用即可。

⑦解答探究類的問題

A.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 ,但不能脫離文本。

B.探討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適當引申,但能夠還原到文本,在文本中找到相應的印證

C.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提出獨到見解,但不能無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