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美哉,靈山秀水龍眠山散文

美哉,靈山秀水龍眠山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一、靈山秀水龍眠山

美哉,靈山秀水龍眠山散文

輕輕的走進,不忍驚醒沉沉酣睡的你,從你黛青而又略顯疲憊的起伏裏,我知道你在此蟄伏的春秋,已綿長悠久。我試圖託沖天的雄鷹,問湛藍的天穹,可蒼天,卻借雲彩給我做飄忽不定的回答。山野清醇的風,替我翻開你厚重的歷史,字詞句的沉澱,讓我驚詫,留連探求的思緒不止。

這裏峯巒疊嶂,谷幽林深,鳥語花香,松竹掩映。這裏舉步是景,移步換景,四季皆景,景景不同,人入景中,宛如畫中。這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互融一體。這裏,孕育出的名人以及慕名而來的名人數不勝數,存留的精華佳作流芳源遠。這裏,直到現在追尋先賢,探求奧妙的腳步,還絡繹不絕。這是哪裏?這就是靈山秀水的龍眠山。

龍眠山在文風綿厚的古城西北5公里,它既可傾聽古城嫋嫋升起的朗朗讀書聲,又可遠眺嬉子湖揚起的點點銀帆。龍眠河從它腹中緩緩逸出,它經久不息的汩汩流着,無私的哺育勤勞善良的人民。龍眠山與文都古城這兩顆璀璨的明珠,由龍眠河牽引着,在歷史的視覺裏,晶瑩的泛着耀眼的光芒。它緩緩的舒展開,在苛刻的眼光裏,又宛如一幅生動的立體山水圖。山水相依,銀絲玉帶,古城鑲嵌於其中。文都的文風昌盛,延綿如今,何嘗不受靈山的感悟和秀水的啓迪?

龍眠山在衆多的名山裏面,不顯眼也不露目。它沒有引人的諂媚,更不會向你拋灑媚眼勾你非非的慾望。它那正統的嬌羞,很是讓人喜愛。你想摟抱的衝動,被這欲語還羞的小家碧玉的嬌嗔而勾魂。它養在深閨,不風情萬種,卻也含情脈脈。它舞動的裙袂,可以勾勒思緒的想象。它激情的四季,可以洋溢大家的手筆。它在靜謐藝術中,是一篇寧靜飄逸,久久稱誦的散文。它是翰墨書房裏,一幅及其古樸淡雅的畫圖。它是一首典雅莊重自然舒緩的音樂。

柔情似水卻又不失豪邁,靜穆莊重卻又帶着嫵媚。龍眠山也如傳統的古代女子,躲在繡花的閣樓,偷偷的撇一眼街面。猶抱琵琶半遮面,始終不肯露出真目。在古城居住久了,難免有些懈怠,那就走出去,走到城後的龍眠山去,你就可以真正和她成爲莫逆,纔可能真正的認識她,瞭解她,就可以接觸到悠閒貞靜的她。她身上逸出的芬芳,足可以使人醉迷。

她在世俗的紅塵裏,還仍然保留着原始的風韻。也難怪歷代文人雅客在此建園置業,修心養性,留連忘返。至於今,被現實壓抑的人們也會來此陶冶,舒爽身心。她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隨時隨地,你都會被她纖纖玉手召喚,都會感到有綿綿細語在呼喚着你,你不由自主的走進,欲罷不能,欲走還留。也罷,就讓我們迎着她渴盼的眼神,悠然的進入她的心腹。

“諸山何處是龍眠,昔日龍眠今不眠。聞道已隨雲物去,不應只雨一方田。”宋代詩人黃庭堅的詩句於今鐫刻在進出龍眠山的標誌性建築龍門之上。而龍門凌空騰舞,恢弘神韻於頌嘉嶺上。這嶺也很有來頭,吾邑先賢明兵部主事姚孫斐晚年歸隱,在此築堂潛心修研。日可飽覽山川秀色,夜可於朗月清風裏靜臥。堂,叫頌嘉草堂。這嶺隨後被人稱呼爲頌嘉嶺,嶺下有湖千兒八百畝,碧波盪漾,澄清如鏡,極像是鑲嵌在龍眠山中的翡翠。兩岸的秀峯和着水中的倒影,極自然的成畫,絲毫沒人工雕琢的成分。湖中小島,不論就着日光還是月光,在滿湖的柔波里,相應成趣,點綴的是那樣的巧妙。

兩山對峙蜿蜒而出的,是一條幽深寂靜的溝谷,這裏一個角度一幅畫,一個腳步一重天。一條山溪歡快的在腳底奔騰,也正是這條溪演繹着如歌的生命。沿着這個溝,仔細的搜尋,可以發現有衆多的石刻,散落於溝底和兩旁的懸崖,字體不一,有龍眠處、雲門、聽泉、清涼處等等不下幾十處石刻。這些石刻都是明桐城巡撫趙戈晚年隱退,在此鍾情遊樂所作。

谷的深處,有一崖兀地突出,有石梯百級,曰百步繞雲梯。每當清晨,當陽光初起的時候,一縷縷白霧自溝底飄逸而出,盤旋於崖,人走於其上,彷彿走在雲端裏一般,此時此景何嘗不令人心生感慨。崖是瓔珞崖,崖下就是名聞遐邇的瓔珞泉,宋人李公麟曾爲之而作《龍眠山莊圖》,蘇澈也爲這裏而吟賦。崖頂石平,可坐幾人。登臨其上,邀三五好友,站立崖頭,解開胸襟,飽覽勝景,把酒臨風,慷慨而歌,這是何等的愜意!

有水傾瀉而下的聲音,似萬馬奔騰而來,它激烈的撞擊着崖石,好象盡情的發泄着熾熱的情感。仔細的走進,原來是碾玉峽在召喚着耳朵。她,如一塊碾玉橫臥在峽谷,兩邊深溝,狀若碾槽,流水入槽,便飛花亂濺,極富煽情,引人聯想翩翩。清桐城派重要作家劉大魁,給予了它肯定性的評價。其評曰:東龍眠之幽麗出奇可喜者無窮,而最近治最善爲碾玉峽。於今,他的大作刻於一旁,供人們研讀。就着微微拂過的山風,品位意境,心胸便很快的漾漾開來。

在石馬石的遺址上,可以憑弔唐太守張孚卿爲民求雨的功績。這位境主老爺爲着這上馬雨而不惜自己的生命。他屍體流到的地方人民爲他建了一個廟宇,叫境主廟.現在已經被頌嘉湖吞噬了,而白馬屍體流到的地方,人民也爲之建了廟宇,叫白馬廟。至今香火綿綿,木魚聲聲。

朔溪上行不遠,便是風光旖旎的十里雙溪,這裏密佈着自然以及人文勝,舉步可尋。也許坐過的地方,都能感受到歷史的餘溫,也許拾起的每一片樹葉,都留有文字的清香。民風淳樸,鄉民可親,一張張的笑臉都銘刻着禮讓的痕跡。

這裏有明朝宰相何如寵所題的媚筆泉,清桐城派作家姚鼐曾覓其蹤,而寫媚筆泉記。而今那山、那樹、那石、那水還在,只是不見了媚筆泉三字。別峯禪寺也是何宰相所建,建在他的瀉園裏,透過繚繞的香火,依稀可見宰相憂心忡忡的目光。

順手西看,在羣山懷抱裏,裊裊炊煙升起的地方,是明朝大司馬孫魯山所建的椒園,桐城小花中的精品就是椒園茶了。古時是進貢皇帝的御茶,傳說是青春少女用粉嫩的玉嘴所摘。

往裏走,就是玉龍峽和椒子崖石刻,苔痕班駁裏夾雜着宋人的遺墨。折出來繼續向前,模糊着可以看見賜金園裏的雙溪草堂,裏面的老宰相正閉目養着神,也許它在回味::“千里家書只爲牆,讓它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依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詩。這詩在今天,在我們所倡導的和諧社會裏,多麼的具有現實的意義,不由的使人由衷的讚歎。他也許看到一撥又一撥的人,在古城六尺巷裏留連徜徉,宰相肚裏真的能撐船。相隔不遠的文和園裏的小宰相,也時刻銘記着老宰相的教誨,忠忠懇墾的做着人。

宋大畫家李公麟的龍眠山莊,就在柳樹下臥着的老牛的後面,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了,這裏的人大都姓李,是否是李氏後裔卻不得而知,無從也無法去考究。屋後的斷桓瓦礫,讓人聯想到當年的盛況,也可隱約看見李龍眠潛心畫他的《龍眠山莊圖》,也難怪黃山谷,三蘇慕名而訪。

過一個山口,你覺得沒法去的地方又呈現出來一個別有洞天的地方,它就是黃柏山房,山房的主人是桐城派作家明翰院編修姚文燮的隱居所。這裏屋舍儼然,桑竹之屬,溪流田疇,雞犬相聞,好一派田園風光,樂的老宰相也題寫詩跋。而今山房不見了,只善留有一兩間古樸素雅的明清古建築。在現代感的層次裏,顯得是頗爲厚實和凝重。眼光掠過去,是那樣的無奈和傷感。

從山莊往裏,在幽深靜僻的深處。莽莽草木天地間,巍峨峭崖之巔,打橫鋪展開一道幾米寬的水簾,懸空垂掛三十餘米,似白龍自天而降,又如銀河傾瀉,氣勢雄渾,其轟然之聲不絕如耳,數裏外可聞其聲,這就是遐邇聞名的大龍井瀑布了。崖上有一井謂之龍井,潭中有一洞,與龍井相通。有陽光的日子,潭水在陽光的注目下,會折射出晶瑩透徹的光芒,甚是迷人。這個時候就不覺得是自己了,彷彿已經融融於自然,心也了無雜塵。

龍眠山是自然賜予文都人的禮物,何止這些奇異之處,我們還得去不斷挖掘,不斷的探求。那奇秀的山水,豐厚的歷史,永遠彪炳於自然。她的不同凡響,讓我們心生嫉妒,卻不敢褻瀆。她嬌嬌的柔媚,又讓我們是如此的走進她,親近她,愛護她。不吝嗇的語句會更加的溢美她,鋪張的油墨會更加的濃重她。古城有這樣的一座山,就陡然有了驕傲的資本。古城人也應這樣的一座山,人生體會得更加曼妙。

現在的龍眠山已是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也是省級森林公園。目前賜金園的恢復,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不久的將來,龍眠山會給你帶來驚奇,會給你帶來賞心悅目,會給你帶來非同一般的感悟。陶醉於其中,就可以領會人生的真諦,就可以學會她豁達的心境,,寬廣的胸懷。

美哉,靈山秀水龍眠山。

  二、大龍井

大龍井瀑布在哪?在山的腹中。哪裏的山?是龍眠山,何謂龍眠?山應龍形而成眠。這可不是我所說,給此山定義的卻是明朝作家許慎。現在我們從高空俯瞰,事實果真如此。

龍眠山擅江北名山之秀,也是中國十大隱逸名山之一。境內山巒連綿起伏,山水相依,林深谷幽,雲纏霧繞,水是清冽的,空氣是清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巧妙的融爲一體,舉步是景,移步換景,四季皆景,人在景中,宛如畫中。

大龍井瀑布就在此腹中胎動了億萬斯年。她的美麗,她的靜謐,她的柔情,她的野性,令人神往,我已經不止一次的走進,而每一次的走進,都令我激情不止。這不,一個陰沉的上午,一行人又穿行在幽靜的溝谷,兩邊的巍峨的青山撲面而來,更讓人感覺自然的靜謐。不知名的鳥兒的叫聲,更增添山谷的恬靜。山崖上映山紅在一片綠色中驕傲的怒放,是很嫵媚、很是誘惑的撩撥,真是醉了思緒,迷離了眼神,放縱了心情,這個時候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願意想,只任情感隨之遊離。

這地方本來就是人跡罕至,幾乎沒有路,路就是水中的鵝卵石,踏着水中石頭前行,觀看着沿途風景,一不小心就會有水花濺起,水花輕輕的吻着腳底,是想洗刷我們從城市帶來的塵土,還是就此別拘一格地歡迎?索性赤腳進入溪水,親自感受這野性的溫柔,讓那清涼的溪水和着那水中的細沙柔情的摩挲,很愜意,也別有一番樂趣。

山有水才被賦予靈性,水有山而顯得柔媚。自然造就了偉大,偉大引來驚奇。是的,我驚詫於神奇,我被這神奇所折服。這不,你看,在你不注意的地方,溪水卻猛不丁從石隙中逸出,過會又忽的漫過草地,搖曳着小草和野花。它很是自由,很是自在,無拘無束,讓人好生羨慕,我便覺得我要是如這溪水般無束縛多好。渴望着自由,渴望着放縱。是啊!誰在開啓思想,開啓靈魂?

逆水行走,路在探求之間,卻更加難行,龍井就在前面,就在山的縫隙間。兩邊的山忽的收緊成爲一個窟窿,好似一個天井。據說有龍在此飲水,故稱龍井,是真的嗎?還待去考證。可這裏卻真的是一個佳境之所在,人在其中,只覺得天空是真的那麼渺小,有龍在嗎?聽那不息流淌着的瀑布,反覆是在訴說着龍的歷史。這裏曾經因有龍出沒,山因此而清幽,云爲此而霞蔚,而今龍安在?可這裏依舊令人神馳嚮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人間的物華天寶。

坐在大石頭上,聆聽瀑布的呼喚,思想在搖曳。我走進時空,我看見宋代大畫家李公麟也在我附近畫他的《龍吟虎嘯圖》,而在他的`聲後有慕名而訪的蘇洵、蘇軾、蘇澈。他們也留下了《龍眠山二十詠》。哦,還有黃庭堅,他寫的:諸山何處是龍眠,昔日龍眠今不眠,聞道已隨雲物去,不應只雨一方田。這大概就是對龍眠最好的概括。我很遺憾李太白怎麼沒來,如果看到這個瀑布,大概他的瀑布詩又得另寫了。我還看到許許多多的人都在蜂擁而至,都在這歷史中踏進了。清代作家姚鼐寫《媚筆泉記》中的媚筆泉也在此麼?看那山,那樹,那水,那石,無不令人身臨其境。我今天也來了,來感悟了,這樣的靈山,這樣的秀水,好山好水,就得要細細的品味,仔細的識讀,用這樣的靈山秀水難道還洗滌不掉人世間雜念的塵埃?

瀑布是垂直而下的,大約30多米,一年四季都有水,在它的頂端還有一個井,相傳是龍出來呼吸用的,這個井直通下面的瀑潭。深不可測,近距離的看她,象一個野性的少女,真的觸摸,也可感受她的溫柔。是的,龍井是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姑娘,大自然的造化成就了她野性的美,沒有一絲人工的雕飾。如果說我第一次來的時候感受的是純自然的話,那麼這一次來我驚詫於她的豐富的內涵了。大龍井瀑布的美,既有內在,又有外在的成分,這不是我用語言能表述的。

坐在下面觀瀑布,畢竟範圍有限,那上面呢?是不是有更好的景緻呢?於是動了心思,想探究上面的龍井。邀約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就去探究,沒有路,就手腳並用,不顧飛落而下的石頭攀援。累了一身汗,終於到達,啊!真的豁然開朗,在下面看不到,在這上面盡收眼底,真的美不勝收呀。

看那,逶迤的羣山被雲朵纏繞着,浮現出各種各樣的東西,有的象奔騰的駿馬,有的象偎依的情人,應有盡有,只要你想象的出,你都可以命名。而龍井呢,就在懸崖邊,溪水經過井,再從井裏出,然後越過而下,就是瀑布了,而在上面卻沒有下面的壯觀和野性,有的只是過分的柔順,溪水靜靜的淌着,陪伴的是小草和野花,我這次來,是否打破了你的寧靜呢?

人不能着眼於現實的滿足,只看到自己這一塊,要跳出眼界,想自己所想,思自己所思。就象我們如果就在井待着,就看不到這上面的,是啊,多走一步,多思考一步,生活也許會更加美好。

現在我在這懸崖之上,可以採摘到美麗的花了,可以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氣了,境界更高了,思緒更遠了,理想更現實了,我可以振臂高呼,可以聆聽更加動聽的山之回聲,呵呵,其樂融融。身處自然,不亦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