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清宮揉手核桃散文

清宮揉手核桃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北京故宮博物院所珍藏清宮遺存的生活用具文物中,有十餘對大小不一的核桃———謂之“揉手核桃”。這些核桃絕非食用品,而是以此通過手部運動達到保健強身的一種器具。宮藏的揉手核桃均爲棕紅色,顯然是核桃外有人的手汗液和核桃內仁油的浸滲揮發,在日久天長積累的相互調和中,使核桃外皺脊呈現出滑膩剔亮的油棕紅色。清宮珍藏的揉手核桃不幹不燥不裂,至今保存完好。據有經驗的老人講,這類屬嬉耍的揉手核桃,均爲山核桃,皺脊殼厚,核仁小,而一般食用性的核桃則易燥易碎。

清宮揉手核桃散文

清宮揉手核桃,一般爲圓形或略微橢圓形球狀,均長3.3釐米、高3釐米;而最小的一對揉手核桃,長2.5釐米、高2釐米。有的專門存放在一正方形雕鏤吉祥圖案花紋的`紫檀木盒內,此盒高6釐米、寬8.5釐米,內襯藍綾面,其中間挖有兩洞,恰好放入兩枚核桃。這種小巧玲瓏的紫檀木盒,做工精良,雕琢細緻,構圖絕妙,情趣盎然。圖1其紫檀木盒每個側面均雕飾有纏枝蓮紋,一對蝙蝠捧一篆刻“壽”字,四個側面的“纏雲蓮花”、“多福多壽”紋圖,委婉多姿;又因其圖案結構韻律連綿不斷,故而寓有生生不息、千古不絕、萬代綿長的寓意

另一個橢圓形狀的銅盒(圖2),外包裹着一層“卍”(萬)字錦,長10釐米、寬7釐米、高5釐米,內亦放着一對揉手核桃,下附二張白紙條,墨書:“恭進”、“丹貝勒預備”等(圖2)。

清宮揉手核桃,表現出富有袖珍形的製作方法和精湛的工藝特色。如有一對並蒂核桃,我們不妨稱之爲“連理核桃”或“鴛鴦核桃”,因爲它們是兩個生長並聯在一起,形成一對,呈扁圓形狀,長3釐米、高2.5釐米。這對核桃不但形狀奇異,而且還專門配有一小檀木座託,其長2.7釐米、寬2釐米,下附三乳釘足。顯然是宮中將其作爲珍貴禮物,放在案頭供人欣賞的奇品。

故宮博物院有一對核桃被裝在一個乳黃色絲線編織成網的套內(圖3),此網套連繩帶穗總長40釐米,裝核桃的網兜有10釐米左右,下垂流蘇乳黃色絲穗14釐米。應該說,這對核桃是專門佩飾腰間的什物,既攜帶方便又隨時取之嬉耍欣賞。裝在網套內的一對核桃非常別緻,每個均長4釐米、寬3.5釐米、高4釐米,而核桃皺脊上竟雕琢着兩個仙人:一是鬍鬚滿腮的老者;一是稚童腳踩着如飛的雲紋,真讓人大開眼界,若沒有精雕細琢、神工巧匠的技藝,恐難以成就之。

據愛新覺羅·溥儀《我的前半生》中雲:“在養心殿後面的庫房裏,我還發現了許多很有趣的‘百寶匣’,據說這也是乾隆的玩物。”他寫道百寶匣用紫檀木製成,其中一個格子裏裝有“一個雕着古代故事的核桃”。

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宮揉手核桃既是工藝欣賞品,又可作爲保健強身的器具,適合於后妃及年紀較大的宮眷們(包括老太監及老宮女等)使用。因爲它們的材料質地屬柔和形,不重不冷,無論春、夏、秋、冬都適宜,而其他類似的材料,如玉、石、鐵、鋼、銅、琺琅等健身球,握於掌中則冰涼如水,更不用說在掌指間做手部運動了。那些在清宮大內無所事事、消閒度日、苟且一生的宮眷們,當她們百無聊賴地戲耍揉手核桃做手部運動時,無論在掌指肚間怎樣玩弄,均會用意念相配合,冥想手部活動處或相關的內部器官及吉祥如意的美好往事,然後逐漸放鬆,雙目微合,呼吸調勻,舌抵上齶,除必要手部運動外全身放鬆,動作緩和均勻,漸漸進入雜念盡除、神清氣定、空冥安閒的境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