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精品】高三作文合集5篇

【精品】高三作文合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三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高三作文合集5篇

高三作文 篇1

初拿到《兒童文學》這本書,擔心由於文字太多而不愛看,隨便翻翻就會置之一旁。但經同學的強烈推薦,還是“勉強”翻了兩頁。不過,就因爲這“隨便翻過的兩頁”,使《兒童文學》這本書成了我至愛的讀物。每次上閱讀課,我總是衝到圖書角先睹爲快,不放過裏面的人和一篇文章,包括詩歌,我也總是細細地品味。

裏面的文章雖然風格各異,卻能經常引領我們走進奇妙的境界,或感動,或凝重,或輕鬆……讓人讀後回味無窮。這本書中的文章總讓人感覺那麼新穎,以至於聞所未聞。可能在你邊讀書邊喝咖啡時,感動得把咖啡“調味”;或許又在下一秒鐘,被另一篇文章逗得哈哈大笑,導致書桌上被一道噴泉繡上了“花”。雖然經常被家長或同學誤認爲神經質的嫌疑,但這隻有我自己知道,這是一種特殊的享受。

殊不知,古人總是把讀書當作是一種痛苦的事:頭懸樑,錐刺股、十年寒窗苦讀。然而,凡是《兒童文學》的讀者們,都深知讀書是一種享受。編者用筆宣泄了自己埋藏內心深處的情感,而讀者也飽了“眼福”,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曹文軒說過一句話“一個作家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擁有一個苦難的童年。”在《兒童文學》一書中,有太多太多那些苦難而悲壯的經歷,可作者並不只是單一地用官樣地文字表示出來。在作者的筆下,主人公可能會是一個渴望住在世界上最大的房間裏的一隻小螞蟻,也可能是一片想爭奪陽光而有力所不能及的小苗兒……在這條彩霞編織成的銀河上,總會有各式各樣的小眼睛對你霎眼,讓你忍不住觸摸它們一下,感受一下星星的奇妙經歷是如此得絢麗多彩。

也許,我永遠不可能成爲一名作家,因爲現在的我們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嘛!

高三作文 篇2

一輛車開過,帶起這路上的薄土,不久就落回地上,再來一輛車,依舊如此。無論多少次被行人或車流帶起,它們終究落回地上。別人眼中不過是地球引力的結果,而我看來,它們是在守護我們紮根過的地方。

這條路橫穿我們村子,正巧我的家就在這路的盡頭。由於村子窮,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它“回頭”的地方,義無反顧的通向村口。村裏的許多年輕人都是在這條路上與家人作別,或去上學,或去打工,只留下了這條鋪滿揚塵的路與路邊的老者。村裏的老人說,這條路本來硬實,現在也不知怎麼,多了這麼些“軟土”。閒談中我問道,既然這裏條件差爲什麼不跟子女去城裏住呢?老人們毫不猶豫的說:我們走了,這房子咋辦,這可是他們的根呀。聽到這兒,我立刻衝到那條路上,捧一捧路上的黃土,它被陽光烤的很燙。我忽然明白,村裏的我們就像一棵棵小樹,根深紮在地上,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們被轉移上村口的大巴,上學的上學,打工的打工,沒有人再守護這片土地,經過常年的風吹日曬,路上的土變的鬆動,成了現在的模樣。

靠在門口的石頭上,打算用記憶尋求一絲安慰。小的時候,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幾個小夥伴在這條路上奔跑,耳邊有小鳥的歌唱,加上風彈奏樹葉的旋律,時不時添幾點我們的歡笑聲,我們共同構成了這部“鄉村自然交響曲”。可總是演奏到一半兒時,一個聲音會準時傳來“孩子們吃飯啦!”我們多想繼續創作這部音樂,可又害怕咕咕亂叫的肚子成爲這部天籟的雜音。吃飯過程中耳邊依然迴盪着剛纔的旋律,這頓飯是我吃過的最幸福的飯。

我在這條路上從小長到大,它就像一條時間的道路,時間越長,我們越遠。我們最終要走到旅途的終點,而父母卻總是提前走出時間。我站在村口,回望自己的起點,目測着人生的距離,這段旅程中的酸甜苦辣全部揉雜在地上的薄土裏,被太陽曬得很熱,它並非溫暖,更多的是傷痛。

高三作文 篇3

吐槽,是個流行詞。很多時候,它已是怨天尤人、冷嘲熱諷的代名詞:我的同事是極品、我的前任是極品、我的領導是奇葩……簡而言之,吐槽營造了一種“比慘”式的撫慰美學:最近,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讓我開心開心!

人生很長,生活不易,抱怨、不滿實屬正常。畢竟,波瀾不興,寵辱不驚,是可以追求卻很難抵達的境界;至於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那更是“拜上將軍”,不可奢求。這樣說來,吐槽也是解壓方式之一,無傷大雅。然而,當吐槽成爲羣體習慣後,則接近於一場心靈瘟疫:看誰都是傻瓜、笨蛋,只有自己最清醒。天上人間,沒有一樣能看得上眼。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家國天下,每一樣都那麼令人沮喪——既然事事不滿意,那給個建議吧?答曰:“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青年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未來的主人,同時,又好比一張白紙。最終是朝氣之太陽,還是冰冷之幽泉;是絢爛精彩,還是敷衍潦草,恐怕主要取決於內因,取決於自己。牢騷太盛防腸斷,吐槽成疾,最終很可能與精彩人生無緣。

如果說,自我解嘲,客體是自己,展現的是生活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吐槽,客體是他人,展現的是精神的羸弱與撒嬌。日常的憤懣與不滿,凸顯的正是年輕人起始階段都會遭遇的困境——胸懷理想,卻無法平衡庸常生活,處理不好,最終易折,蹉跎光陰。

只要對生活充滿熱愛,誰沒有理想呢?因此,理想有時候是廉價的。沒有實踐累積的理想,跟沒有認真塗抹的白紙一樣,蒼白無力。最終,理想還是深沉的。它需要深埋於心,願意爲之去忍耐、堅持與付出。一個真正爲理想奔忙的人,是沒有時間和心情吐槽的。因爲他知道“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道理——有追求的人,必定痛苦;有多大的理想,就要承受多大的痛苦。

比如職場常見的吐槽人,往往是自視過高的結果。社會大生產時代到來,要求分工更明細、個人更獨立,但同時又要求勞動協作更有力。每個人守土有責,才能換來整個鏈條的'運轉有序;而每個人的榮耀,最終要成就於集體的偉大。看不到這一點,就容易誇大自我的本事,無論身在何處,都不容易快樂。

有了分工,職位必有高低,崗位必有不同。問題來了:王二麻憑什麼能上去,而我不能呢?須知沒有邊緣的崗位,只有邊緣的心態。而且,看似邊緣、冷門,只要積極勤勉,未必不可崛起爲高峯;看似中心、熱門,不懂戒驕戒躁,未必不會淪爲盆地。

這種通病,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國人對成功的追求近乎偏執,對成功標準的理解十分狹窄:功名利祿。這種功利主義、精英主義的遊戲規則,註定了多數人最終都是失意者。於是,吐槽,怨恨,不滿,常常由此產生,背後缺少的是對生命的體認:活着,歸根結底,不應是外物的奴隸,而應是自我的主宰。

喜歡前輩的一句詩:心中有雄鷹,何處不築巢?世事多舛,但人還是要有一種情懷,才能超越庸常,而不完全被世俗化標準束縛本真。於是,再微不足道的崗位,只要幹得精彩,也可以是大舞臺,也可以是寄託一生的事業。

情懷與胸懷,責任與使命,決定了最終的格局,也會使人不被一時一事所纏繞:當你看到遠方時,即便如今一帆風順,也不會感覺良好,即便困難重重,也不會悲觀失望。因爲你懂得,現在所經受的一切,都將隨着前進的腳步,成爲過往的風景,來日的回憶。哪有多少心情和時間去計較、吐槽呢?

看遠方,算大賬。這樣,也容易快樂一些。

高三作文 篇4

春天,連綿的高山,那通向遠方的鐵路,時而在高高的鐵路橋上,時而又鑽入神祕的隧道……

好多年前,那時候,你很小,你問父親:山那邊是什麼?父親一臉迷茫,山的那邊也是山。

你走在這深山裏的鐵路線上,你手拿着一把鐵錘,不時地敲打着那鐵軌,那聲音噹噹的,彷彿那鋥亮的鐵軌在和你說話。你心裏想的,鐵軌好像都知道。

你很小的時候,是在這山裏放羊的。一羣羊,有時候你跟在羊的後邊跑;有時候,羊在山坳裏啃着青草,你就會坐在山坡上,呆呆地遠望。深山最裏邊,山神,究竟長得是什麼樣。

你每天巡查鐵路的時候,都會想很多。有時,又什麼都不想。做巡道工,快三十年了吧。那時,還有生產隊呢。但是很快就沒有了。村子裏的地分了之後,日子才漸漸好了。山裏的景色也比過去好看了。

你每天獨自一人走着,二十多公里,光穿過的隧道就有三十七個,還有那些走過的鐵路橋呢。這山裏,有時會有石頭滾落;遇到風雨交加,還會出現滑坡,或者樹木倒下。你肩負的責任,使你有時回到家裏還驕傲着。

現在村裏的年輕人,時興到外邊打工。你兒子每次帶回家的稀罕物,還有照片,都讓你感到新鮮。是的,你也不簡單,你是在爲外出打工坐火車的孩子們,還有其他的人,還有哪些拉貨物的火車護駕呢。

一切發展變化得太快了。你一邊走着,一邊敲打着鐵軌。你揹着工具包,握着鐵錘。你高高的個子,面相質樸,目光炯炯。有時候,火車來了,你會站在鐵路邊,向那疾馳而過的火車舉手敬禮。

你們村子裏的人都是這樣。鄉親們相互見面,總是要打招呼問好的。但是,你給火車舉手敬禮,那裏邊還有更深層的意思,因爲,你總是感到這疾馳而過的列車,就像現在的生活一樣開得快呀。你心存感激,你覺得不向這火車舉手敬禮,心中的情感就無法表達。

每當這時,那列車也總是爲你鳴響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迴響……你就會兩眼眯縫,露出微笑。因爲你知道,這汽笛聲不是爲你一個人鳴響的,它是在向你們所有的山裏人問好。

在這美麗的深山裏,老計,你站在鐵路邊,還在想着。現在連你快八十的父親和你六歲多的孩子,也都知道了山的那邊有些什麼了……

(XX0215正月初六)

原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計一個人工作在大山深處,負責巡視鐵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樹危及行車安全,每天要獨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當列車經過,老計都會莊重地向疾馳而過的列車舉手敬禮。此時,列車也鳴響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迴響……

大山深處的獨自巡視,莊重的敬禮,久久迴響的汽笛……這一個個場景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在材料含義範圍之內,自定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高三作文 篇5

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自古以來就被文人雅士所喜愛。“寒雁一向南遠去,遊幾度菊花從。(唐.邵大震)九月的菊花,格外的清香。 在我記事的時候,我在鄰居家的院中花壇裏見過菊花,濃郁的香氣迎面飄來,清香嗤鼻,我靜靜的蹲下身子,凝視着這一罈潔白雋秀的菊花,盛開得如此嬌豔,嫵媚,相互疊交着,簇擁着,秋風拂過,泛出點點深黃色的花蕊,在那纖細的花瓣雍容擁抱下,宛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妝”,嬌貴得“桂從漸併發,梅蕊妒先芳”。流溢出淡淡香氣,陣陣襲來,不禁讓我想起了楊萬里的佳句:韻孤自無伴,香淨暗滿襟。

幾千年來,喜愛賦菊的文人多不勝數,如:屈原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白的“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白居易的“耐寒唯有東籬菊,金慄初開曉更清”,杜甫的“寒花已開盡,菊蕊獨盈枝”,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範大成的“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多美的菊花,難以令我淡忘。我深切的體會到:人們不僅只是它的姿色美,更敬重的是它那孤高亮潔.高雅傲霜的品性,讓我拭目以待。

漫卷詩書,回朔歷史。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高居其位,盛名之下響唱不絕。“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耐何。”〔陳毅.秋菊〕雖然菊花排雜居花中君子之末,但它那凌寒自行,不趨炎勢的品格初中,讓我深愛不已。“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的傲骨更令我仰慕萬分。

雖然說我不是很愛菊,但我對菊花也略有了解,菊花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名花,而且,擁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最大的種子植物科,其花卉也甚多,僅次於蘭花,中國原產的菊屬達17種之多。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等一些菊屬。爲多年生草本植物,不僅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還能美化環境,用途較爲廣泛,可食、可釀、可飲、可藥,與人民羣衆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人類可以把菊花用來做菊花酒、菊花茶、菊花糕、菊花餚、菊花羹、菊花枕等一些有用的東西。其次,還能根據人們的需要,適當場合下作爲禮物送給友人來表達出自己的心意。真可謂是萬能之花。

可事實並非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我們應當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菊花雖然是“萬能之花”,但它的成長曆程卻非常艱苦,首先我們人類得治理一塊肥沃的土地,不是要防旱,就是要去摘頭,既要摘葉,又要去蕊,一會兒接枝,一會兒又要捕害,麻煩得很,可不像白芍、牡丹那麼容易栽培存活下來。故李恆嘆曰:爲此一花,自春組秋,自朝迄暮,總無一刻之暇。”不經歷風雨,焉能見到彩虹。

校園的生活,的確有點枯燥。九月的菊香,香飄萬里,在昭示着我們,在那艱苦、困惑的境界裏,只有去努力拼搏、長思奮進,我們才能像它一樣芳香襲人。要去做一個“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傲骨君子。秋風不再吹起,而我卻一直都站在菊花叢中,從來都沒有讓它感到孤獨、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