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合集5篇

高考作文合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合集5篇

高考作文 篇1

高考作文時經常會有這樣的苦惱:一些題目看起來頗爲抽象甚或“空洞”,如“嘗試”、“誠信”、“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識”、“時間啊,時間”,有些描寫議論的對象難以直接表現,

如“獨到的感覺”等。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硬着頭皮直接從正面去寫,其效果恐怕不會好,這就需要用由虛入實法。它需要你把虛擬的東西寫得真實、可信,把隱寓的道理說得看得見、摸得着,把看起來很空洞的論說表達得具體形象、文采斐然。古語云:“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正是對這種表現技巧的形象化說明。1991年全國高考作文題,要求把圓想像成一個具體物體,寫出一個畫面、鏡頭或場景。這就要用化虛爲實的手法,把圓想像成旭日、夕陽、瓷盤、足球、露珠、車輪……運用這種技法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理解題目的隱含意義。題目除字面上的意義外,還有豐富、深刻的隱含意義。這就需要我們對重點詞語,進行反覆推敲,理解蘊意,從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如“誠信”包括誠實、有信用,抓住這兩個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切題。若把誠信理解爲真誠、誠意等顯然不十分切合本意。

二、先發散,後聚合。在準確審清原意的基礎上,依據事物的內在聯繫,展開豐富的聯想。化抽象爲具體,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現象想到社會現象,由虛擬事物想到現實事物,由個別想到一般等。在聯想中應特別注意兩者的相似點或相通點。如上海高考作文“時間啊,時間”,有考生這樣寫“是什麼使稻米變成香醇的佳釀?是時間。是什麼使咿呀學語的孩童變成沉默的老人?還是時間。是什麼使我們一窮二白的祖國變成今天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大國?也還是時間。時間,是一個多麼偉大的魔術師啊!”作者在議論說理時,採用“虛則實之”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乾巴枯燥的說教,把“虛”的概念闡述得真切可感。

高考作文 篇2

  第一步 搞清寫作要素

▲審題; ▲抓點;▲立意;▲動筆

  第二步 審題

審題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審題也是對閱讀能力的考驗,看你是否能抓住中心。常見的審題方法有:

① 抓關鍵句 鍵句往往暗示着材料的中心,抓住關鍵句,往往事半功倍

② 明褒貶法 可以從出題人比較側重的點的來出發立意

③ 提煉中心 提取要點以作爲文章主旨,這樣比較容易切題

④ 由果溯因 多問個爲什麼,對比結果找起因,原因往往就是要寫的點

⑤ 關係分析 分析材料中對象之間的關係,找突破口

一般而言,比較常用的和起效較快的就是①和③兩種方法,可以應對大多數的作文材料的立意問題,所以大家可以多加強一下這兩種審題方法的訓練。

  第三步 抓點

在這裏提到的抓點就是抓話題的意思。一般情況下,材料作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圍繞一個比較常見的話題來展開敘述,所以在審題的過程中,大家就可以比較明確地抓住一個話題來展開文章。而且出題人會盡力做到讓大多數的同學都能理解材料,肯定不會達到讓同學們無法理解的層面,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不要鑽得太深,不要想的太深刻,否則就會有跑題的危險。

以下我對比較常見的話題進行了舉例,大家可以多超與這些話題相關的方向來收集素材:

成功、勝利、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友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創新、創造、努力、刻苦、克服困難、忍受痛苦、價值、意義、人生、情感、珍貴、惜時、友誼、寶貴、財富、信仰、信念、放棄、堅持、思考、選擇等等……

這些話題不少,所以大家可以選擇一些同時適用於多個話題的素材來記憶,這樣可以減輕些負擔,比如馬雲?位居中國富豪榜榜首,全世界繼谷歌之後市值第二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就可以同時適用於創造、堅持、選擇、成功、勝利、克服困難、眼界、視角等等話題。此外,大家可能發現了我寫的話題中有好多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所以關注時事與政治似乎也成爲必要。

  第四步 立意

常說審題立意,審題立意,所以說在審題的時候,就一併立意的,之所以又拿出來單說,是因爲這裏有一些比較重要的點還需提一下,所以別嫌囉嗦。

立意即是擺明觀點,觀點就是指你接下來要圍繞描述的論點。這樣一說,大家似乎都覺得立意很重要了。審題的成果將直接決定立意的出發點,立意將決定整篇文章的基調和中心。好的立意,既切題又具體,而且是文章要展開所圍繞的中心點。所以立意的提出極爲重要。

這裏也說幾種提出立意的方法:

① 橫向立意 就材料本身出發比較直接的觀點陳述

② 反向立意 選取與材料比較偏重的觀點相反的一面來陳述

③ 類比立意 由事及人,由此及彼,選取與材料描述相近的點來寫

④ 延伸立意 即是由現有的材料所體現的內容延伸出與之先關的立意來

我個人是不推薦反向立意的,我高一高三的語文老師也是這麼說的。如果沒有把握寫的很棒很吸引人的話,還是建議大家不要這樣立意。

此外,對於立意的提出也還有一點要說,就是立意的提出不單單是根據材料而來的,還與自身所具備和掌握的材料有關。立意的提出應該是審題結果,話題判斷及素材掌握情況的綜合考慮結果。也許你會提出一個十分切題的立意出來,可是卻沒有可用的素材,那樣不就也很悲哀嗎?如果只是全篇在圍繞一個很切題的立意來空洞的強調的話,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絲毫沒有說服力的。所以,立意的提出要考慮自己所能想到的與之最相關的素材,進而稍稍做個過渡,將主旨與素材在立意中接合起來。這又在另一方面體現出素材積累的重要性。

  第五步 動筆(重點)

首先,我們來提一下高考對作文的兩大要求吧,這樣也好有的放矢:

① 基礎等級 語句通順、切題、圍繞中心

② 發展等級 語言有文采

而語言有文采又體現在四個方面:

[1]. 語句生動 比如擷取新詞新義,或使用流行語,有些老師可能反對使用流行語,所以不要太過分

[2]. 句式靈活 就是說,句子要長短有致,長短錯落,帶有節奏變化可能會好一些

[3]. 善用修辭 也就是能夠恰到好處的使用修辭手法來提升文章的韻味,排比、比喻比擬、對偶、設問、對比、對仗押韻等等,只要恰如其分就是好的修辭運用

[4]. 文句有蘊 這體現在文句的幽默性、哲理性等方面還可以是具有古典美的語段,最好能體現出深意來,而不只是淺略的悠揚動感。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下老生常談的方面:標題、開頭以及結尾。對這三點我歸結爲兩個詞:直切主題,謹防人猜。直切主題,就是指這三個最爲顯眼的地方一定要能夠點題;謹防人猜,一定不要讓閱卷老師猜你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直接說明。

然後,我們再一一細說這三點:

① 標題 簡潔、新穎、生動、切題,我比較強調的是注意簡潔和切題,其餘兩者可酌情把握。有些同學喜歡在寫完整篇文章之後再定題目,這樣比較危險,因爲你可能在文章中就沒有很深刻地圍繞某一點來寫,而是寫到哪裏算哪裏,不合脈絡清晰的要求。而在生動、新穎上,不做必要的要求,寫出來可能加分,也可能會讓閱卷老師不知所云,相反,簡潔清晰的標題沒有老師是討厭的。

② 開頭 入題要快。不論你是想怎樣裝飾鳳頭,都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長篇幅以後纔開始點題,這樣你的鳳頭會很臃腫,與身體不協調,反而失了鳳凰頭小脖長的美感。一般開頭要在200字以內點題,至於入題則會更早,從你寫第一句話開始就要想着怎麼往主題上引了。

③ 結尾 要求結實,有力,卒章顯志,首尾呼應,再次點題。當然也不要太長,如果實在字數不夠,那就採用排比例證吧,多寫幾個沾邊的例子排比串燒,再次強化主旨,點明提議會好些。

④ 正文 正文是擺出論據論證階段。即使標題和開頭已經很好的切題了,正文也不可鬆懈。而且,要學會分段,不要一段寫得太過冗長,亦不可太短,凡事講究適量而行。每段一個論據說清楚,說明白了就好,不用貪多,而且最好要有總領句或是小標題,論證結尾要有總結,論證過程中則要注意時時點題,處處點題,證明論點。我那時常用的比較俗套的句型:如果不……就不會……,雖然常見,但卻有用。每段論證可以選取圍繞同一個中心論點,亦可設立分論點,但3則論證材料最好是格式一致抑或各不相同,要麼工整對仗,要麼添加新意。

⑤ 總體 總體我總結爲5個四字詞語:脈路清晰,敘事具體,脫俗求異,字正意明,多留空隙。至於5個詞語的解釋,將在下面展開:

脈路清晰 意即審完題,抓到點,立完意之後,你就對接下來整篇文章的寫作過程瞭然於胸,而不是寫到哪裏算哪裏

敘事具體 這個則體現在正文的論證方面,對於論據的陳述一定要具體

脫俗求異 寫出自己的文章出來,模仿別人很困難,做自己很容易,即寫作要有獨立性,借鑑別人,用自己的話說

字正意明 字跡不論是否好看,但一定要雅觀,一定要寫得工整;詞句則要求意思明確,忌含混不清

多留空隙 要學會適當分段,拋些空隙出來,這樣閱卷老師整體來看不會很累,Ta輕鬆了,你就愉悅了

  第六步 素材準備

對於材料作文,寫議論文體的時候,衆所周知,包括3要素:論點、論據、論證。論點,包括主要論點和分論點;論據,則是論證時使用的事例、典故等;論證,將論據與似乎沒有相干性的論點聯繫起來,是一項編制過程。在這裏,論證就是你動筆的初衷,論點則是最終目的,論據則是內容的填充。所以,三者皆不可少,相互依靠。

接下來說一下論據的準備。論據來源於素材的積累與碰撞。就積累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記住人、事、結論,當然不反對“4 W 1 H”原則,那樣則更好。全篇文章,主要論據3則即可,可以穿插一些輔助論證的簡練論據。每個分論據可使用相同的論點,即中心論點,也可以使用多個分論點,記得最後總結歸納就行。

  第七步 功在平時

我總結爲以下5點:

① 堅持獨立寫作。寫出自己的特色出來,不要模仿別人,借鑑是可以的,但那是用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的

② 多留意生活。生活是藝術的載體,每次寫作都是一次人類科學上的藝術創作,也許靈感就來自於某次生活紀實。對新聞,政治的關注也在此之

③ 閱讀,摘錄,朗讀。閱讀水平的提高將有助於作文的審題,還能豐富素材的積累;摘錄則可以培養優美語句的語感與加強意境的體會,師人之長,克己之短;朗讀,也有助於語感培養與素材記憶,考前朗讀效果更好

④ 勤於練筆。世間之事,就怕重複。所謂好事多磨,就是要多加練習。剛開始要多動手寫,讓老師幫你糾正提升,後來就可以只列提綱,在心中跑一遍寫作的流程就好

⑤ 拿到試卷,先看作文。這樣可以大致想一下先朝哪個方向寫,而不要因爲最後時間不夠而慌了神,導致審題不清,立意不明。而且先看作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做前面題的過程中,說不定哪個時刻寫作的靈感就會到來,可以先加以記錄,作爲提醒,最後動筆

  第八步 卷面寄語

作文的卷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的文章到底是哪個等次的。我們都知道閱卷老師閱卷時,每篇文章停留的時間很短,如果第一印象就不好,就不能夠很好的體現你的內容與內涵了。好的卷面會讓老師看着比較輕鬆,這樣他纔有可能會想深入的讀你的文章,才更有體現你文章靚點的機會。所以,對於卷面我也有以下6點建議:

① 適當分段。一段不可太長,800字的文章,分個7、8段就好。也不宜分段太多,也不要不分段

② 注意字體大小。最好是看起來既能把格子填滿又不漫出來的感覺。大概8分飽的樣子最好

③ 字跡一定要工整。不管你的字形好不好看,都一定盡最大努力寫端正。不要躺,不要斜,端端正正寫。再就是選支自己用着舒服的筆,還要注意筆芯的粗細,0.5mm即可,細了太暴露手寫的水平,粗了容易粘到一塊兒

④ 儘量少塗抹。不是不讓塗抹,即使要塗的時候,只需輕輕一劃,粗看沒有塗抹痕跡,細看那字確實劃掉了。一定禁止整段的塗抹劃除,所以說,下筆需謹慎啊

⑤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不要不在意,不要讓閱卷老師覺得你是個太隨意的人。你隨意,Ta也隨意了

⑥ 字數要求。這是基本的基本,一定記得過800線,最好不要超1000線。

高考作文 篇3

一、指向現實的意識

20xx年高考結束後,很多專家、學者對全國各地的作文題目進行了點評,使用詞彙最多是“現實(時代)、開放、思辨”,而“現實與生活”又是三者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李澤淳、郝繼東點評遼寧卷“作文材料內涵貼近現實,具有理論深度和實踐意義”;胡廑點評浙江卷“題目與生活實際關聯,讓考生有話說”;史紹典點評湖北卷“湖北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比較接地氣,述說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兒”;厲行威點評湖南卷“散發着時代氣息”;唐建新點評廣東卷“嵌入時代烙印,引向生活感悟”……。(參見《語文學習》20xx年7—8期)可見,指向現實,考查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與認識,引導學生關注時代、思考生活已經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題人的共識,也被很多語文專家、學者所認可,所接受。這種現實指向性,一方面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體現,《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多處提到語文應“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繫”,應“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實際”,特別是在表達與交流上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另一方面則是時代與國家對現代學生的要求與期待,“作爲當代高中生和未來的國家公民,理應直面社會,直麪人生,對社會現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而不應死啃書本,作文中只會拿幾個古人說事,套話連篇。”一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應該關注現實生活,應該思考時代困境,將思維的觸角伸向廣闊、豐富而多彩的生活。

其實,高考材料作文除了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打上了鮮明的時代印記之外,還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普遍的引導性。很多高考作文的材料都是從萬千社會現象與事件中選取的,題目的設計都是經過反覆的考量和精心的思考的,可謂慎之又慎,斟酌之後再斟酌,材料背後反映的肯定是現代社會或者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問題或經歷的事情。另外,高考作文還有很強的引導性,高考作文指揮棒,引領了以後作文寫作與研究的方向,更引導人們去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共同思考人類的生存困境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如張開老師所說:這些新材料作文都有一個鮮明的指向性:現實、現代,“引導考生積極關注現實、關注社會,關注自身,具有良好的導向意義。”正是因爲高考作文的指向性、針對性、指導性,所以學生在寫作新材料作文時就一定要有聯繫現實的意識,不僅就事論事,就材料談材料,還要把材料放在宏

大的社會背景中去關照,去透視,放在歷史與現代的座標中去分析、把握,從而找到材料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契合點,把握材料的現實指向,進而在寫作中有的放矢,層層深入,展開論述。

比如20xx年北京高考作文“老規矩”就是勾連了“傳統”與“現實”,本質上還是一個“傳統觀念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生活應該如何被對待”的老話題,就是對現實的一個鮮活的反映,世易時移,很多“老規矩”被人們淡忘,引導人們重拾“老規矩”,重新關注傳統,思考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問題。再比如全國大綱卷作文題“農民工與醫藥費”,現實指向性就更明顯,反映了改革開放後,在人們普遍功利化、私利化、世俗化、缺乏信任的情況下,新聞當事人老王和醫院以及老闆之間的誠摯信任。互敬互愛的關係,有鮮明的時代意義和引領作用,在普遍缺乏底線,人情曰益淡漠的情況下,對社會“正能量”的弘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友善、誠信、和諧、文明”等關鍵詞有極大的示範引領作用。江蘇卷“青春與不朽”的作文題則力圖引導學生直面現實,直面生命,永葆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張揚青春,一往無前,把握當下。

因此,指向現實的意識就是要求考生無論是在審讀材料時,還是圍繞材料寫作時都要心中有現實,心中有指向。只有這樣,纔能有很強的針對性,纔會語中要害,纔會寫得有深度,有思想,有高度。

二、基於材料的意識

新材料作文作爲一種新的作文命題形式,在出現之初就被賦予了一個新的任務,就是“糾弊”,糾話題作文、標題作文之弊,防宿構、防套作,因此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意識就是基於材料的意識。這種意識可以分解爲三點,第一點是用材料的意識。材料作文區別於以往的話題作文、標題作文一個很大優點就是材料,正像福建師大教授潘新和所說:“對於議論寫作來說,可以說最重要的莫過於‘材料’,‘材料’是決定議論質量的客觀條件,‘材料’工作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論點’的正確性與逼真度。”因此,材料作文寫作時一定要重視材料的作用,特別要注意使用材料,就像張楠在《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在構建文章時的作用》中所說:“材料作文命題中的原材料在寫作時‘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這點是毋庸置疑的。’’第二點是觀點基於材料的意識,即寫作時所論述的觀點一定要源於材料,因爲論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可能憑空產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也往往有“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會產生片面的觀點,錯誤理解材料只會產生錯誤的觀點,只有正確、全面地的理解材料,得出的觀點纔是可靠的,經得起推敲的。第三點則是論述中結合材料的意識,因爲材料是作文的起點,也是作文的範圍,材料爲作文提供了多個角度,廣闊的空間,也爲寫作劃定了邊界,超出這個邊界就可能導致斷章取義,審題偏頗,走向大而化之的空談,而拋開材料,或輕視材料則會重新滑向話題作文的泥潭。如王學東所說:“一則好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可以有多個論述視角的,但無論哪一個都不能脫離材料本身。”因此,學生在新材料作文寫作時一定要有基於材料的意識,做到觀點源於材料,論述圍繞材料,遷移回到材料,緊緊抓緊材料,緊緊結合材料。

這一點在20xx年廣東卷高考作文題目“黑白與數碼照片”中表現得特別明顯。20xx年6月29日,廣東省教育考試研究院向社會公佈的6篇優秀作文,無一例外都滲透着基於材料的意識,而且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張玉金教授在((20xx年廣東高考語文作文分析》中也指出:“圍繞‘照片/科技’來談‘人的記憶/情感’,或者圍繞‘照片/科技’來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都屬於符合題意。”而如果“離開‘照片/科技’僅談‘人的記憶/情感’或‘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則屬於偏離題意。許多考生抓住了材料中的兩句話來寫‘喚起許多永不褪色的記憶’,‘值得珍惜的點滴可能被稀釋’,但如果不聯繫‘照片/科技’,則爲偏離題意。”另外,“考生在寫作中雖然引用了材料,但是另外引出其他一些不具有材料內涵的其他事物/概念進行比較,視爲偏離題意。如黃金與生鐵(少與多,貴與賤)、烏龜與兔子(慢與快)等。’可以說,基於材料的意識是防止學生跑題、離題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屏障,有了這道屏障,學生纔可能在更高的層面上修飾、打磨自己的文章,纔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分數。

三、由實到虛的意識

由實到虛的意識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因爲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很多是現象類的,綜觀20xx年全國各省市的高考新材料作文題目,我們發現,廣東卷的“黑白照片與數碼照片”,遼寧卷的“祖孫有關萬家燈火與滿天繁星的討論”,還有重慶卷“遊客去波羅的海度假打碎玻璃被拒租”,全國大綱卷“農民工老王在醫院打工抵債”,全國新課標乙卷“山羊過獨木橋的比賽項目”等屬於現象類材料作文。對於這類現象類材料作文,如果單純地就事論事,很可能陷入紛繁的亂象中而不能自拔,因而也很少能寫出深度,寫出高度,不可避免地滑入泛泛而談的泥沼。其實,現象不止是現象,特別是高考作文,所選取的現象,更不是一般的現象,也不是隨意選取的,大千世界,紛繁複雜芸芸萬象,選取的現象肯定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和針對性,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考生能夠獨立思考,有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見解,這也可以說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爲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還有“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爲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增強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質量;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因此,學生在面對現象類材料作文時,一定要有由實到虛的意識,善於從個到類,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一個緊扣材料又有現實針對性的主題,在平時的寫作訓練時養成“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良好思維習慣,善於從更深的層面上去思考現象,洞察問題的本質,只有這樣,纔會豁然開朗,寫出深刻、透徹的文章。這也正如《語文月刊》副主編胡家俊所言,新材料作文寫作“要重視對事例的分析,對現象產生的原因的探究,對事件背後隱藏的社會意義的探究,對個案背後的社會文化心理的探究。”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周麗蓉、田茂香對全國新課標乙卷作文題的分析:“新材料作文需要學生有一雙洞察力的慧眼,透過現象觸其本質,練習實際思考白己的學習和生活的狀態,周全表達自己的認識。”

所以,透過20xx年高考作文紛繁的材料,、我們發現,廣東高考作文題目背後反映的是“科技與人生,科技與生活”的關係問題,北京高考作文題,本質反映的是“傳統觀念在當今現代生活中是否還適用的問題,是一個傳統觀念與現代生活相碰撞、如何繼承與批評‘老規矩’的問題,是一個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需要面對的問題。”即“文化傳承與現代化”的關係問題。另外,全國新課標乙卷反映的是“習慣規則與創新發展”的關係問題,遼寧卷則反映了“自然美、生態美與社會美、科技美”的關係問題,或者說“城市化、現代化進程與環境”的關係問題。重慶卷作文題反映的是“民族文化差異與公民意識”的問題,等等。由實到虛的意識確實會使學生的文章擺脫就事論事的俗套與膚淺,但也很容易滑向“虛而又虛”、不接地氣的雲端,因此要特別注意避免“從材料中得出普遍的道理或觀點後,就圍繞觀點而展開分析,完全脫離材料的內容而空泛議論。”因爲這樣會再次滑入話題作文的泥淖,圍繞一個話題進行空泛的分析,寫成標籤式的文章。

四、明確的角色意識

明確的角色意識是指考生在面對材料作文時,要明確自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潛在的讀者是誰?因爲所扮演的角色決定你該發表什麼樣的看法,潛在的讀者決定你該如何去表達;因爲任何文章的寫作都有寫作的角度與位置,也有指向的對象,葉聖陶、夏丐尊在《國文百八課》中說:“凡是文章都以讀者爲對象,都有讀者的預想。”朱自清也說過:“寫作練習可以沒有教師,可不能沒有讀者。”這種角色意識與面對潛在不同的讀者,要求考生,在面對材料時,要思考該以什麼樣的措辭語氣,什麼樣的思想內容,什麼樣的結構風格去呈現,要思考“作者與讀者的社會關係,讀者對題目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讀者對題目以及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的態度與立場等諸方面的因素。”

明確的角色意識首先要求考生有讀者意識,要明白自己文章是寫給閱卷老師看的,是面向閱卷老師的,因此要了解閱卷老師的喜好、閱卷老師對題目熟悉和了解程度以及該站在何種立場和位置來闡述自己的看法。這樣文章的寫作就有了一個潛在的讀者,有了針對性,就不會造成說理的盲目與散漫。反過來,如果“讀者不具備的知識、不熟悉的東西不解說,而讀者熟悉的東西一再重複,就會削減說理的針對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說理的效果。”這種潛在的讀者意識其實很多作家都有,蘇童把它理解爲“寫作,就是給陌生人寫信”,阿來則說:“我從不取悅讀者,但會很好地研究讀者的需要。”另外這種讀者意識也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以負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看法,激發表達真情實感的熱忱,培植科學理性精神。?”

明確的角色意識的第二個表現是要有回答問題的意識。即面對材料作文,特別是觀點類的材料作文,要有回答問題的意識。遍觀20xx年高考新材料作文,有很多是觀點類的,比如江蘇卷“有關對青春不朽的不同觀點”,湖北卷“遊客對山中美景不同的看法”,還有安徽卷“對改動臺詞的不同意見”等,這些材料一般以“有人認爲……,有人認爲……”的形式出現。回答問題的意識即順着別人的看法回答:你怎麼看?明確表達你對材料的態度與立場。一般來說,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材料都是有爭議的,存在相當的議論空間,回答問題的意識,會使你的觀點緊緊限定在材料的範圍之內,避免跑題、離題、偏題,你可以贊同材料中任一觀點,然後展開分析、闡述,也可另起爐竈,思考出更新穎更有深度的觀點,但注意不要脫離材料含義的範圍。比如20xx年江西卷作文題目對探究性學習方式的不同看法:“有的同學覺得,探究給自己留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學習經歷;有的同學認爲,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有的同學則抱怨,探究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流於形式……。’哪麼回答問題的意識就具體體現爲“你對研究性學習怎麼看”:可以寫自己在探究性學習中的經歷與體驗,也可以寫自己在探究性學習中的見聞與感受,也可以順着材料的思路,發表對探究性學習的看法,可以論述探究性學習的優點,也可以批判流於形式的僞探究等等。

明確的角色意識的第三個表現是要有說服的意識。我們知道,很多材料作文所呈現的材料,都包含着問題與衝突,潛藏着矛盾與對立,學生面對這樣的材料作文,要有解決問題的意識,有說服的意識;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火上澆油,不是添油加醋,更不是推波助瀾,而是發出自己的聲音,爲問題的解決出分力。因此考生要直面問題,不迴避,不逃避,敢於接招,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論述的過程中要有機制,有限度,有針對性,注意語氣與說理的對象,既可以正面闡釋,剖析示例,強化己方觀點,也可以預想對方意見與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辯駁,這樣立論與駁論相結合,正面與反面相呼應,立得正,駁得倒,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比如廣州20xx—20xx年度期末考試作文“大媽跳廣場舞”,有人贊爲“廣場文化”,有些住戶則長期受噪音的干擾,甚至做出潑糞、鳴槍、放狗咬等不和諧行爲。我們既可以從娛樂、健身、舒緩壓力;排解孤獨,增進鄰里關係;退出社會競爭舞臺後單調生活的一種釋放,對往昔火熱青春的回想等角度支持大媽跳廣場舞,也可以入情入理地分析,讓住戶,讓反對的人理解、體諒,換位思考。但也不能一味地談廣場舞的好處,不能迴避其“擾民”的現實,不能迴避基本矛盾與基本問題,否則,空談廣場舞的好處,只會激化矛盾,而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五、理性思辨的意識

要考生具有理性思辨的意識,一方面是應對高考新材料作文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培養現代國民的要求。正如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老師所說,高考新材料作文“在呈現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考生實際等特點的同時,增強了對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明確訴求;這主要是因爲邏輯思維和理性意識欠缺在我國國民中極爲普遍,這嚴重影響了國民的整體素質和個

人發展。”而學生思辨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一是思維淺薄,深度不夠;二是思維混亂,條理不清;三是思維單一,片面僵化。因此“藉助高考的社會關注度和對中學教學的巨大反撥作用,讓考生關注作文材料呈現出的種種現象和問題,引導考生利用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工具去思考現實、關注人生,這對青年一代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實,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隨着時代的發展,逐漸變成了大衆普及教育,高中教育則逐漸演變爲現代國民教育。因而高考也不再是選拔精英的考試,而是迴歸到考試的本質:檢測與評價。檢測與評價即將畢業的高中生,即將走向社會的高中生,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現代人,是否是一個合格的現代國民,是否具有現代人應有素質與意識。而高考作文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綜觀近幾年的高考材料作文,所考查的主題與焦點也都指向了這些方面。比如20xx年新課標乙卷涉及到人與人相處的相互尊重、理解與包容;20xx年全國大綱卷涉及到現代人如何處理義與利的問題;20xx年四川卷涉及到現代人該如何生活的問題:平衡;20xx年的重慶卷涉及到現代人美德與公民意識;20xx年上海卷考查了現代人對自由的理解;20xx年廣東卷與遼寧卷都考查了作爲一個現代人該如何面對科技對人生與社會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作文涉及到了善與惡,知與行,公與私,權利與責任,自由與規則,勇敢與敬畏,堅守與改變,個性與公德,情感與理性,博愛與寬恕,法律與悲憫,付出與收穫,懷疑與創新等。而思辨意識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而且是一個作爲現代人的高中生應該具備而又最爲缺乏的,正如謝益清在《與其刪除,不如改良——談福建高考語文時文評論題》中所說的,面對材料,學生“由於思維缺乏靈活性,只能以單點結構式的直線性思維,簡單地照抄題目原材料的觀點和理由,或機械拼湊原材料的字句,在題目提供現有觀點和理由的前提下缺乏自己獨立的思考,同時不能就一類問題,找到相關聯的現象、問題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造成思路狹窄,繼而陳述的理由空洞無力或雜亂無章。”因此學生思辨意識的具備就顯得尤爲必要和緊迫。

理性思辨意識的第一個表現是要求考生有思想,會思考,能獨立發表個性化見解,能追根溯源,準確立意,能分析具體原因,選擇最佳的說理方式與角度,並能明晰分歧所在,進行深入剖析,層層論證,而不至於假大空地喊口號,無病呻吟地故作高深,心靈雞湯式的流於膚淺。判斷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問題產生的根源,並對事物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預測性,是否有批判性思維的習慣、素質和能力,而這往往是我們的學生所欠缺的。考場作文中觀點偏頗、理由牽強者有之,邏輯混亂、說理乏力者有之,以敘代議、羅列事例者有之,觀點與材料骨肉分離者有之,思維定勢、粗解材料者有之,缺乏體驗、沒有生活者有之,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者有之。比如20xx年安徽卷高考作文就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思維品質,特別突出材料與觀點間的邏輯關係,這也是近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題趨勢,但從實際閱卷情況看,卻不甚理想。“今年安徽的不少考生或拿古人說事,或爲名人代言,或杜撰一篇無厘頭的穿越故事,才情透着虛,情感透着假,說理透着空。”

理性思辨意識的另一個表現則是能辯證、不極端,避免過激的評論與指責。因爲極端是一種惡,鮑鵬山在新版的《孔子傳》中特別提到,孔子是反對一切極端道德的,“因爲一切極端手段都隱含着對另一種價值的破壞。而且極端手段所蘊含的破壞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價值。”所以自古以來,我們都強調“中庸”,強調“中正平和”,強調“不偏不倚”。另外,從現代國民培養的角度來說,也需要學生辯證,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理性而不情緒化,激烈而不意氣用事,不偏頗,不偏激,理性而有節制。因爲“寫作是思想與情感的表達,是思維的外化,作文水平歸根到底是思想水平的反映。”而我們培養的是有情有理之現代人,是有世界眼光與時代精神之現代人,是具有開放與包容精神的現代人,所以面對新材料作文,學生要有理性辯證的意識,否則,寫出的作文就可能顯得不成熟,以偏概全,主觀臆斷,站不住腳,經不起推敲,毫無說服力,顯得片面而狂妄,無知而膚淺。就像福建師大潘新和教授所說:“在高考作文中,學生絕大部分的論點與論據都是片面、絕對的,經不起讀者的推敲。”而且對20xx年福建省唯一的滿分作文《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頗多質疑,指出其“論點失真”“說理偏執”,並“輕而易舉地指出這個觀點是根本站不住腳的”,很容易引起讀者的“詰難與辯駁”。

總之,指向現實的意識,基於材料的意識,由實到虛的意識,’明確的角色意識,理性思辨的意識,都指向了學生的審題與行文,因爲“就高考而言,材料作文的審題是“重災區”,而文章審題的方向、分析的尺度以及素材的遷移的信度,是完成一篇高質量考場材料作文的關鍵。”學生只有在五個意識指引下,緊緊抓住材料,緊緊掌握材料作文的審題方向,養成仔細研讀材料、具體分析、深刻思考、巧妙遷移的寫作品質,這樣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才大有可爲,優秀作文才大可期待。

高考作文 篇4

巴西家傭的“歷史性時刻”

巴西日前正式頒佈擴大家庭傭人17項新權利的憲法修正案。包括合理控制工作時間、給予加班補償費用、強制性工齡保證基金及失業保險等。法案首次賦予巴西家傭與其他工人一樣的權利。巴西社會黨參議員利迪策林感慨道:“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巴西許多中產階級家庭都習慣聘請家傭。這些家庭通常有兩道房門,一道是主人的,一道是傭人的,家傭一般不能從正門進。巴西是一個對勞工保護相對嚴格的國家,但家傭們卻一直是被權益忽略的人羣。他們在社會偏見和艱苦環境中承擔着繁重的勞動,卻難以享受勞動法的保護。

這樣的現實深深刺痛着家傭們的尊嚴。過去10多年巴西經濟飛速發展,民衆民主意識增強,如今憲法修正案的頒佈,將爲之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撐。(王海林)

同類鏈接:菲律賓家傭因爲勤勞、樸實而成爲“國家名片”,爲國家經濟作出巨大貢獻。菲傭回家的時候,國家領導親自到機場迎接,他們享受到了最高待遇。

小雜評:家傭在巴西得到與其他工人平等的權利,這本身就是一個勝利,、法案不僅賦予了家傭平等的權利,也是對巴西900萬家傭多年來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遏的糾正。

大同環衛工:一曲安魂

賈鳳霞,58歲,山西大同環衛工,她愛音樂,有空就拿兒子不用的薩克斯練曲子。每次掃完地,她都會給一位智障流浪漢買泡麪,他吃麪喝湯,她吹《天邊》《走西口》,這樣持續了一年,“我知道,在方便麪和音樂之間,他肯定會選方便麪20xx年高考作文素材庫:社會熱點素材及運用20xx年高考作文素材庫:社會熱點素材及運用。但有了面吃,我相信,他也能聽得懂音樂。”

4月10日、11日,央視《夜線》欄目組記者來到大同,賈鳳霞吹薩克斯、陪流浪漢吃泡麪以及賈鳳霞日常工作休閒的場景都進入了記者的鏡頭。在漫天飄舞的雪花中,大同街頭的“愛心音樂餐”更添了幾分溫馨。

小雜評:完美的音樂,純粹的人。賈鳳霞的音樂,不僅飄進了流浪漢的心裏,也是對這個社會最好的撫慰――一曲安魂。

是時候和“洋垃圾”說再見了!

由於遭中國拒絕,數百噸垃圾於20xx年12月被運回它們的老家――英國。但這則消息帶給中國人的興奮並沒有持續多久。英國環境部門最近承認,該國每年有1200萬噸的分類垃圾“出口”到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發展中國家。其中,每年運往中國的垃圾約爲200萬噸。英國方面同時承認,許多垃圾在這些國家只是被簡單埋掉了事。

對於這些垃圾輸入國來說,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在遭非法掩埋後,電子和塑料垃圾往往經過上百年都無法降解;而如果被堆積,它們會隨着風吹雨淋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並滋生各種病菌。在索馬里,每當洪水來襲時,“洋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質就會滲入地下水,這使得漁業資源遭破壞,成爲催生海盜活動的原因之一。

小雜評:當英國政府對垃圾出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生態帝國主義”的影子。然而,這已經不是某個發達國家能夠爲所欲爲的時代。隨着中國環保意識的甦醒,“洋垃圾”被輸入中國將越來越困難。

“待用快餐”:爲窮人預付飯錢

近日,一條關於“那不勒斯待用咖啡”的微博在網上熱傳。該微博介紹了一種新鮮的做法:“人們自發預付咖啡錢甚至是飯錢,等待喝不起咖啡或吃不起飯的人來享用。”隨後,有網友發起和參與了更符合中國國情的“待用快餐”活動。

“待用快餐”的發起人之一,陝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陳裏在微博裏表示:將倡導“待用XX”,比如“待用快餐”“待用飲用水”“待用電影票”等,讓有需要的人有尊嚴地享用。擲臂一呼,應者雲集,多家餐飲企業提供“待用快餐”。

小雜評:陳裏發起的“待用快餐”,體現了公民的責任與擔當。越來越多的人蔘與,這是善的傳遞,也是愛心的發酵。捐助一份快餐並不需要多少資金,也消耗不了多少精力。但這種行爲具有正能量,體現了社會對弱勢羣體的尊重。愛心沒有大小之分,每一顆愛心都值得尊敬,每一份善意都值得傳播,

“天梯上學路”,沉沉的警示

在湖南桑植縣張家灣村,因地高多懸崖,從祖輩起,村民就靠搭在高低兩處的木梯出入鎮上

而村裏學齡期的孩子,也只能靠爬垂直的天梯上學,而梯子下面,就是六七十米深的懸崖。

小雜評:中國夢歸根到底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百姓生存和子女求學舉步維艱,上升渠道逼仄,也就談不上“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但願“學童爬天梯”作爲一個側影和警示,能提醒人們發展的不平衡,提醒官員真正心繫百姓,奮發有爲,如此才能讓那風吹雨淋的木梯成爲過往雲煙。

“不到80分是垃圾成績”當有制度反思

“XX73.5分,XX78分,這些連80分都不到的是垃圾成績。XX53分,XX51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4月9日晚上,佛山順德容桂四基小學學生家長在微博上曝光了一條老師的羣發信息,引起學生和家長的憤怒,更引發社會的討論與關注。

高考作文 篇5

我是一名高三的學生,在高考倒計時還有一百多天的日子裏,我埋頭於厚厚的資料中,既害怕又興奮。

六月份即將高考,情意濃濃的盛夏會瀰漫着離別的味道。與我朝夕相處,共同學習的同窗好友也會隨那紛飛的柳絮飄向各處,不知何時會再次相遇。

在電視中看過許多高考的場面。家長們把出口圍的水泄不通,焦急地等待着考場中的孩子,車輛禁止鳴笛,爲考生創造良好的答題氛圍。我不知道我的高考是不是和劇中的一樣。

教室的黑板上寫着距離高考的日子,老師們幾乎每天都會在教室陪着我們學習。桌子上堆放着一摞試題,講過的沒講過的都有好多。我們在老師的耳提面命中奮筆疾書。

有人說,高考就像一座橋。想過橋的人很多,但是現實又很殘酷,這橋是用汗水和淚水凝聚而成的,只有靠你自己的實力。高考也是公平的,給山裏的孩子走出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山,看到山外面的世界。

不少高三的學子一定會感到迷惘害怕,我也曾經迷惘過。但是後來我開始用迷惘的時間去吸取書本上的知識,充實自己。我始終相信,"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句話。每次質檢後,我都會查漏補缺,而且制定了每天的複習計劃,在這種充實而又忙碌的日子中,我不再迷惘,而且時間過的很快。在努力之下,我的成績雖不是數一數二,但也是名列前茅。

努力不一定有收穫,但是不努力一定沒有收穫。只要努力過,拼搏過,就會無怨無悔,就會衝破迷惘的舊壘。一起盡情的揮灑汗水,收穫辛酸後的喜悅。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