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的高考作文集合4篇

實用的高考作文集合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高考作文集合4篇

高考作文 篇1

中午,豔陽高照。

他靜靜地坐在馬路旁,橘黃色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突然,一輛轎車停在了他的面前,車窗緩緩搖下,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士伸出頭來問:“大叔,你掃地的時候有沒有撿到一個黑色皮夾?”“是這個嗎?”他擡頭看了看中年男子,緩緩

地從口袋中掏出了錢包,車窗內一股清涼的氣息撲面而來。中年男子接過錢包,打開後笑了笑,然後說:“謝謝啊!”車窗又迅速搖起,轎車揚長而去。他回過頭來盯着廣場側面的大屏幕,上面播放的正是上午的頒獎現場。“咦,這個人怎麼和剛纔那個人這麼像啊!”

高考作文 篇2

高考作文的現實性迴歸趨向,決定了寫作思想的個性化和不易模仿,不僅能杜絕抄襲與複製,還能提升考生文章質量,不斷給閱卷老師以驚喜,有助於閱卷質量的公正、公平。

作文《堅忍——我追求的品格》或《戰勝脆弱》,拉開了話題作文的帷幕,並逐漸發展爲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題形式。話題作文秉承“三自”(自主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特徵和“四新”(擬題求新、立意求新、形式求新、語言求新)要求,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寫作才能,但與此同時,也誕生了一種不良文風:開頭羅列排比,引出論點;中間採用三段論,回到古代,複述經典;結尾照應開頭,進行總結。

按這種模式克隆的文章,背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真實感受,內容和形式大同小異,用花拳繡腿、外強中乾來形容這種“新八股”作文,相當貼切。

近幾年來,新八股文很受追捧,充斥於各類滿分作文讀物之上;在作文教學中,老師把它當作取得高分的祕笈,引導學生仿寫、套寫,如果不按照新八股文的模式,而是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喜怒哀樂,那麼就有可能得不到高分。20xx年江蘇省一篇《懷想天空》的遭遇就足以說明這種流弊的深重。這篇文章寫的是兒子頂着烈日幫助父親收麥的內容,寫得真實純淨,一板一眼,再現了父親厚實的胸懷和兒子感恩的情意,是抒寫真情實感的佳作。然而,一評只得36分,二評老師給它42分,按照預設程序,一評、二評相差6分,它被電腦傳給第三位老師,第三位老師判39分,3位老師對它的評價相差不大。最終,綜合判定爲37分。這說明在新八股文佔據主流的寫作市場上,記敘類文章被列爲師生不齒的膚淺之作,不被看重。

複查階段,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發現了這篇文章。反覆讀了3遍,終於下決心給它54分,成了一篇被打撈出來的優秀作文。

何永康教授爲這篇文章寫了批語,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印發給所有閱卷老師。何教授說:“推薦它是一種導向。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況下,已經很少見到有兒子這樣來感激當農民的父親,高考作文中還沒有人用過這種筆墨。”新八股文風令他憂慮,他希望閱卷者和中學語文教師能包容並鼓勵來自現實生活的質樸,讓“我手寫我心”的樸實文風重新迴歸高考考場。

對這篇作文的重新定位,是對健康寫作導向的定位,預示着當前的寫作文風需要扭轉,高考作文要向現實生活迴歸。

筆者認爲,新八股文之所以氾濫,是因爲它有餘秋雨文化散文的外表,貌似高深,可以迷惑閱卷老師的眼球;是因爲中學語文教師把自己的價值判斷附加其中,爲學生制定了一種寫作導向;是因爲學生被想得高分的慾望鉗制着,想尋求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路徑。

除此之外,還與高考作文的命題有關,如果所給話題與現實生活聯繫不甚緊密,太過朦朧、詩意、高深、富有哲理思辨色彩,都會觸發學生敏感的神經,使他們不由自主地去搜羅與話題相關的名人事例,按三段論樣式去結構文章,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來。

如果所給話題矛頭直指生活領域,讓學生不得不從自己的生活裏擷取寫作素材,就可以對新八股文的寫作傾向進行規避,潛在地引導他們迴歸到抒發真情實感的道路上來。20xx年很多省市的高考作文,就很好地做到了與現實的律動,讓學生把目光聚焦到現實生活領域,使文章有了現實性迴歸的趨向。

不妨羅列一些省市的20xx年高考作文題

與抗震救災有關的作文有三篇:全國卷,寫與“抗震救災”有關的材料作文;四川省,以“堅強”爲題任作一文;北京卷,小作文是《地震後的感想》。

環保類有三篇:重慶卷是《在自然中生活》;海南和寧夏卷,是和小鳥放生有關的材料作文;江西卷要求以07洞庭湖鼠災背景寫文章。

審視自我和周圍人、事、物的作文有,湖北卷《舉手投足間》,上海的《他們》,江蘇的《好奇心》,天津的《人之常情》,浙江的《感受城市和觸摸鄉村》,安徽省《帶着感動出發》,遼寧高考作文題目爲《關於交通燈的故事》,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寫一篇關於青少年社會公德與自我個性方面的文章。

不難發現,今年各地的高考作文更凸顯出與現實的律動,既着眼於當前舉國關注的抗震救災,也關注慈善與環保的公共難題,更聚焦於學生的個人體驗和良好品格塑成。作文是檢驗學生寫作基本功的形式,更是再現其思想品質和人文關懷的窗口。高考作文與現實律動,能讓學生從古代名人情結中擺脫出來,轉向對苦難、責任、人性養成等現實問題的關注,有利於學生把家國民生情懷體現出來。20xx年高考作文現實元素的加強,讓長期“懸於半空”的高考作文命題“落地”,有利於學生現代公民意識的生成,很好地發揮了“高考”的導向作用。

高考作文的現實性迴歸趨向,決定了寫作思想的個性化和不易模仿,不僅能杜絕抄襲與複製,還能提升考生文章質量,不斷給閱卷老師以驚喜,有助於閱卷質量的公正、公平。

高考作文的現實性迴歸,給高考作文以厚重與擔當,它折射出的,不僅是一份試卷質量的提升,還有高考理念向現實的理性迴歸。隨着高考改卷工作落下帷幕,各省市的優秀作文陸續和廣大師生見面。我相信,在優秀作文的行列裏,新八股文會黯然身退,一篇篇充滿生活氣息和鮮活個性的文章將搖曳着滿樹繁花,盡顯無窮的魅力和色彩。

高考作文 篇3

找呀,找呀,找到啦!春天在桃樹上,在公園一角的幾株桃樹上,長出了紅色的嫩葉,中心還有幾顆火紅的花蕾。爸爸告訴我:不久,桃花就要開啦!

春天也在柳枝上。我發現一排柳樹上,都掛着鵝黃色的枝條,風一吹,就悠悠地飄蕩起來,像是披上了一層半透明的薄紗。

春天又在花圃裏,長着刺的玫瑰枝上也出現了紅色的花蕾,有些都快要綻開了,還有太陽花,開得更茂盛,有的粉紅,有的硃紅,有的金黃色花瓣周圍鑲着紅的邊,多美呀!更好看的是花圃被佈置成各種圖案,周圍長滿了柔軟的、毯子般的草,中間種着許許多多的花苗,有的我連名字也叫不出來。忽然我瞧見噴水池四周的草坪上,停着無數只蝴蝶,我很奇怪,現在怎麼已經有蝴蝶了呢?走近一看,原來是五顏六色的蝴蝶花。有紫的,有黃的,有紅的,也有黃裏帶青的。春風一吹,它們就搖晃着,像一隻只蝴蝶在花草中飛舞。

春天還在樹林中。那冬青樹暗綠色的葉子中間,長出了黃綠色的嬌嫩的新葉;高大筆直的水杉樹枝上也冒出了米粒大的新芽;更有趣的是法國梧桐的婭權上,吐出了半透明的青裏帶紅的'芽,就跟小小的佛手一般。原來,樹木到了春天,都要“脫舊換新”了。

我跟爸爸繼續一路走,一路尋找。又找到啦!春天在兒童樂園裏。天真活潑的小朋友穿着各種色彩鮮豔的衣服,像盛開的百花一樣,我覺得這是最美的人。再往前走,我又看到園林工人們正在清除雜草、整修草坪,以便人們更好地欣賞美好的春光。我想,春天也在工人阿姨們的心裏。

我望着這春天的美景,不禁心潮起伏:我們的祖國就像這春。

高考作文 篇4

文章摘要:窗外的月亮好像也瞭解我的心思,悄悄地躲進雲層!放寒假了,我又要回到我久別的家鄉,一日清晨,我吃過了早飯,就和爸爸媽媽坐車回家鄉,在回家鄉的路上,在我眼前慢慢呈現出幾年前的家鄉。小豬張大嘴巴咬了幾口“大柱子”,誰知把它咬斷了。所以我們更要放開的笑,暢快的笑!

情各異的城市,是人類歷史進程的結晶,彰顯古今中外超凡而不朽的智慧,見證與記錄着文明社會的興衰起落——一個個曾經盛極一時的王朝在各自都市中留下永恆的印記。雄偉的羅馬城至今依然屹立在亞平寧半島的中部,用它那精妙絕倫的建築與令人驚歎的壁畫,訴說着古羅馬帝國曾經稱霸地中海的輝煌。還有壯麗的長安城、幽雅的京都城、神祕的開羅城……哪一件不是鬼斧神工的傑作,又有哪一樣不會令我們感嘆古今、追憶昔日的古文明的燦爛?(編輯整理) 個性迥異的城市,是平凡人生活態度與情趣的反映,表現出與衆不同的歷史與文化。北京人憂國憂民的大氣,成都人自給自足的閒適,廣州人兼收幷蓄的開放,西安人安土重遷的保守,他們都有着長期形成的生活方式,這些都市人精彩而多元化的生活構成華夏大地上絕美的交響,交匯成華夏文明和而不同、千姿百態的美麗畫卷,既沉澱着五千年來厚厚的文明歷史,也蘊藏着面向二十一世紀走進新時代的開拓進取的精神。

都市無疑是美麗的,然而它卻並不完美,透過燈紅酒綠和華燈綵照的外表,我們也時常可以見到都市人浮躁而空虛的內心。快節奏的生活壓彎城市人的脊樑背,扭曲了城市人的心靈,人們習慣於將自己束縛在鋼筋水泥的狹小空間裏,抑或是沉湎於紙醉金迷與醉生夢死的夜生活中。無盡的物質享受衝擊着幾千年來穩定的文明秩序,歐美的“強勢文化”正以勢不可擋的力量席捲全球。激進的現代意識正隨之膨脹,恬靜的古典氣息已無處尋覓。都市人的耳中早已不再是大唐的幽遠歌聲與兩宋的淺斟低唱,取而代之的是節奏明快的迪斯科、搖滾、繞舌;都市人的口中早已不再是口味清雅、益於修身性的綠茶,穿着金屬外殼的可樂、雪碧正大行其道。

或許人類文明本就應是不斷改變的,都市的生活也應如此。但每當我透過城市那火熱的外表去觸及冰冷的內心時,不由總會生出一絲悲涼。 一個在物質上日漸富足,精神上卻失去方向的城市,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望着幾千年來都市一路走來的方向,摸着它們不斷演化的軌跡,我追憶着那些遺失的美好,同時又擔憂着:作爲人類文化核心的都市文化,究竟應何去何從?是在無盡的物慾中毀滅,還是在精神的涅磐中重獲新生?

我在無限的思考中面對都市,觸摸它的外殼,也渴望觸摸它的靈魂。但願有朝一日它的內質可以像外表一樣美麗動人,但願有朝一日那些虛假與輕浮都會變得真實與堅固,但願是“雲銷雨霽,彩徹區明”,但願我們可以重新觸摸都市那由內而外的如花般綻放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