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二作文 > 實用的高二寫景作文彙總7篇

實用的高二寫景作文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寫景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高二寫景作文彙總7篇

高二寫景作文 篇1

那一歲,陌路相識;那一季,春水望斷;那一日,時光清淺,奏響歷史的跫音,唱段記憶的末路,穿破千年的耳膜。揚城深處,徐凝街旁,相逢相嬉亦相知。

錯落別緻,樓亭相望寂傳深

足踏水波紋,正臨似船廳,蒼勁的古樹煢煢孑立,走近,便是水居的意境清心而生。沿着光滑的假山拾級而上,迂曲迴轉。向右,“近月”亭獨駐,在山巔,越牆脊,彷如清夜對月,月如銀絲照流臺,俯仰間,與初至的“風揚”亭交相輝印,對影成趣。爬山虎婆娑了半面圍牆,下至拐角。向左,一入聲灝讀書樓。一把方椅,一方桌,一表家訓闢蹊徑,何家人無須強求,只道實事求是,量力而行。這樣的標準警示後人自謙、自愛、自重。風未息,飄搖的枝葉作響,純淨中彷彿有朗朗的讀書聲,跨越緩緩的長流,在耳邊迴響。

造化精巧,水月相生意映明

跨進古樸小園,額書“片石山房”,爲石濤親題。曲徑通幽,沿道而行,一席側廳,素雅藏妙。北牆一扇窗,翠竹白石,儼然成畫。窗前一樹墩,刻有棋盤,楚江分明;廳內中央,一洞下陷,水聲叮咚,恍若琴瑟和鳴。最側邊一宣室,自是學書處。格局設置巧妙,琴棋書畫竟一應俱全,古色古香,當真是濃厚的一筆。最奇不過後院水中月,白日頭,湖中假山堆疊,一懸淺月照,這是自然造化的神來之筆,可嘆綺麗。夜半時,冷月高懸,湖中自有圓月明,竟喚起斑駁的竹影,匆匆的人影。人工巧妙的構思,只是於池邊廊牆上嵌了幾塊銀鏡,竟是另一番獨特勝景。

莊重舒朗,山竹相對氣環清

穿過瓶形門,矮身走過半月門。青石板道,狹小而意蘊深藏。眯起眼,盡頭的陽光有些明媚。天地彷彿瞬間廣闊,一舍穩立,宏大莊重,玻璃透亮。這裏作爲何園主人的迎客居,名楠木廳,面朝竹海,蔥鬱繁盛。右臨假山石,草綠花紅,繽紛多姿,好一派平穩而不失活力的光景。彷彿遠離塵囂,自在飛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蜿蜒的小道四通八達,將散落的景緻連結成片,綿延無盡的幽遠給深閨的小姐幾絲柔遠的念想。清末的何園,有守舊也有納新。女兒家不輕易邁出閨房,女紅、女德仍是學習的主體。透過百葉窗,她們賞那戲臺喧鬧,賞那水心亭的清麗,賞那窗外的新奇和陌生。

庭院深深深幾許?蜿蜒的小道四通八達,將散落的景緻連結成片,綿延無盡的幽遠給躊躇滿志的少爺們幾絲渺遠的暢想。民國時期的中國,局勢動盪,好男兒志在四方。何世楨、何世枚兄弟倆繼承祖父何芷舠的遺志,創辦私立大學,爲中國近代化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何園,或許並不僅僅只是旅遊景區,它代表的還有一個家族的榮衰,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何家老少,在這裏演繹着他們的人生故事!

那一刻,人聲鼎沸;那一刻,車來人往;那一刻,對街凝望。相遇的下一秒便是擦身而過,我只是靜靜遠視,我只是靜靜細聽,哪兒來的戲劇鑼鼓?哪兒來的水月清漣?竟是恍然如夢。

高二寫景作文 篇2

天已經大亮了,我困難的睜開了雙眼,懶散的瞄了下四周。

大家都還處在迷糊狀態,沒有立馬清醒的感覺,小田直接在那裏打呼嚕,那睡相更加讓人覺得特別的無語。滿屋子都是啤酒罐子,垃圾食品的殘骸,被丟的到處是,KTV機不知被誰貼心的調成了靜音,一個不怎麼認識的男明星在那裏,傾情的唱着啞歌。

我使勁得搖了搖腦袋,終於感覺有了稍微的意識,漸漸有了昨夜的片斷回憶。

原來,昨天我們一下考場,便班級聚會,完後邀了幾個同窗兄弟,來到了這個KTV,我們開心的買了很多東西,包括長輩平日裏,三申五令禁止的啤酒。

大家顯得異常的興奮,一個個高舉啤酒罐,嘴裏在吶喊:讓我們爲過去的高考乾杯!大家不約而同的把啤酒罐碰在了一起,發出了劇烈的響聲,隨後便是我們痛飲後的歡笑聲。

小劉在那裏放肆的歌唱着,那個嗓門讓人歎爲觀止,往日不放歌,今日得以一展歌喉,立馬震驚四座,尤其是在如此情景下,越發的感覺很有情感,也瞬間帶動了我們的.情緒,跟着他唱和起來,一首“朋友”,大家含淚高歌完畢。

心情久久難以平復,看看雜亂的零食,盡情歌唱的兄弟,我的眼角泛起了淚光,今夜我可以放肆的做回自己想做的了。

我換了個姿勢,又重新沉沉的進入了夢鄉,我想昨夜的狂歡,這輩子都會銘記於心。

高二寫景作文 篇3

大山腳下,星星點點分佈着幾個小村落,每個村落裏,羊腸小道繞着屋舍的輪廓把鄰里連在一起。所以,不管在哪,我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外婆家門前有一條小溪流,水清且淺,清澈到可取一瓢淘洗青菜。它像毛筆劃過留下的一痕細線,蜿蜒匯入大河。在家門與大河之間橫着一座拱橋,外婆時常來這橋底下浣衣,細軟的綠藤密密垂下來,像簾一樣,迎風招展。

夏至暴雨,小溪裏水便漲起來,鄰里孩子們把紙船放在水裏,踩着靴子頂着雨。小船循着流水漂下,他們一路指揮,在雨中呼喚彼此,也會像歌贊勇士那樣爲漂得最遠的小船喝彩。

早晨我爬上背後的大山,那時,天空離我很近,大地離我很遠。水霧縈繞,迤邐起伏的山山水水盡收眼底,頭頂的白雲像匠人手中的棉花糖,被牽成一縷縷細絲,她們在一片藍色裏輕輕唱着歌。遠遠看去,那個村落掩在茂樹篁林的黛綠色裏,炊煙氤氳,像雨又像雲。我很喜歡竹,它們節節攀升,直指雲天。秋後,枯葉便紛紛揚揚鋪滿了地,而我最中意的,還是深夏時節。

那時,太陽最靠近地面,溪流乾涸,石板滾燙,趁着外公午睡的當兒,跑到房前稻田對面的毛竹林裏尋竹象——它們粘在竹筍上吸食養分,體殼堅硬,大體橘色與黑色間雜,嘴細長靈活,尤是那兩刃利爪讓人齜牙——一番搜刮,多是意盡而歸。

抓它們幹嘛呢?一是放在盅盞裏,看其像角鬥士一樣搏擊;二是把它們定在竹籤上,聽其嗡嗡飛,也覺得涼風拂面,頗多趣味。那時候,我的世界就在外婆家四周:門前的小溪,院子邊上“喝”過酒的苦楝樹,和西邊矮矮的山坡。

沿溪流下不遠處有一池荷田。天蒙亮時,天空把皎白染進山裏,樹裏,泥地裏,薄霧朦朧里老人披着蓑衣上了樑。空氣裏,清脆婉轉的鳥雀歡歌,一聲嘹亮悠長的雞鳴後,幾隻白鷺拍打着荷葉驚飛,鑽進白茫茫的一片。

清露隨之倒覆池中,母雞領着子女尋覓食物來,我踏重步子把這些毛茸茸的小球趕到一旁。踱步在池塘邊上,我驚知那荷葉已高過我,拉低一片來看,一股溪流傾下,鑽進襯衫裏,又溼了臉頰,瑟瑟而退後,又繼續往前走。細長的莖撐出一柄綠傘,覆上了一層薄薄的紗,翩翩亭亭,遠看去,像波濤翻涌在方塘裏,其間點綴的粉紅更是迷人。

淺青修長的莖頂綴一粒青苞,日沐暖陽,夜採露長,凌晨悄悄綻放。由下披蔥裙,青綠至玉白,然後白漸及粉,一瓣瓣花葉似船,靜飄下水,泛細紋,停於汀州中央,不必爭渡。待花葉飛盡,便撐出高高的碗狀蓮蓬,點點黑斑下密密麻麻嵌着蓮子,擠滿了小小的空中樓閣。

剝開蓮蓬,圓圓綠綠的殼下原來裹着白白胖胖的蓮子。剔去蓮心,放一粒進嘴裏細嚼,口中恰然清爽。不知聽誰說,把蓮心種下去可以收穫蓮花,我試了試,等了好久,直到那地方鋪滿了浮萍才死心。

傍晚,池邊李樹上蟬聲漸消,院前稻田裏蛙聲一片,雞棲樹上。太陽也疲倦了,重重垂下了頭。外公搖着蒲扇踱步着,我跟在旁邊,他沿路照看莊稼,呢喃着接下來幾天的農活,而我只享受着這難得的一絲涼意。他們的一天總是平淡,一碟鹹菜下一碗青菜白麪。

宵夜後,祖孫三人在院裏搭上三隻木凳。“月亮好尖啊!像鐮刀一樣。”老一輩說莫看那彎月,會割耳朵,所以我就只是望着夜空裏的繁星點點,尋找最亮的那顆。星河鬥轉,如亂花迷眼,綴在無垠無涯的浩瀚裏。

我們也像這遙遠的星辰,孤獨的閃耀着,只是不管在哪,我們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高二寫景作文 篇4

爲着那穿越千年時空叩動我心絃的那一聲“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嘆息,爲着盆裏開放着的風姿綽約的虞美人,我挑了一個初春乍暖還寒的時候,富有詩意的早晨,邁入虞姬墓。硃紅漆門,描雲刻花,前門便是如此的古色古香,這頓時是讓我的興致高漲了起來。走入虞姬墓,正道兩邊陳列着楚漢相爭的過程,一幅幅石畫記錄着霸王的生平,及兩人相識相知與相守的過程。大道左邊就是虞姬的墳,墳上青青肅穆,日光從松柏枝葉的縫隙中流出,安靜的灑下一片片日影。遙遙的照應着壁畫上的颯颯英姿,說不出的悲涼。像是想緩和一下這悲哀到安靜的氣氛一樣,右邊的水池將陽光反射的明媚異常,只是正逢初春,池中的殘荷還未被更替,雖有游魚嬉戲,卻總是有着掩蓋不住的傷悲。

虞姬墓中的柏樹蒼蒼,如水一般流動的日影光斑,斑駁的遺蹟,都有一種大氣的悲壯。立在墓前我彷彿看到了那名爲虞姬的女子帶着千年前的戰馬嘶鳴,錚錚鼓聲,於硝煙瀰漫之處款款走來。又似看見一襲紅衣繡甲的她,手握長劍於戰場上廝殺,一身白衣的她,在軍帳裏翩遷而舞。嬌俏的舉樽暢飲,凌厲的上陣殺敵。千般柔情的是她,錚錚鐵骨的是她,衣袂飄飄的是她,金甲銀袍的也是她。她在一方安靜的歲月中長眠,她在一方流離的江湖中流轉,歷史對她是寬容的,爲她留下了一段流年,任時光飛逝,她始終如一。對於楚漢之爭,後人衆說紛紜,反正我是更爲欽佩項羽這個仁義之君,縱使沒能成就大業,但他對的得起天地和自己,這樣的王才配得起虞姬這般千古佳人,雖說這段歷史是令人評說,各抒己見的,但是古往今來,對於虞姬和項羽的愛情故事,卻是衆口一意,霸王的專情不改,虞姬的英勇赴死,感人至深,是一段佳話更是一段悲話。

我的所有興致在此刻都演變成了安靜,沉默的走過“鴻門宴”陳列館,蠟像人面前酒水彷彿還在冒着熱氣,連燒雞都好像還未冷卻。再向前是垓下之戰紀念館,鏽跡斑斑的兵器,默然的躺在玻璃櫃裏,銅鏽層層泛着古舊的光芒,就像一個垂暮的老人,安詳的在回味着過往的輝煌。就這樣吧,安靜的帶着對歷史的敬畏,走完全程,聆聽古物的聲音,尋一畔似水流年,看一段逝去的繁華。

高二寫景作文 篇5

無數段難以忘懷的流光匯合成年年歲歲。於是,我學會了緬懷。

想着第一個進入生命的女孩,她曾經是那麼美好,那麼唯美的畫面,一刻一刻,被剝蝕成枯萎泛黃。

想着在另一個虛擬的世界遇到的小鑫,幾個月,只短短的幾個月,我們便成了最摯愛的朋友。也許是距離遠的關係吧,所以我似乎可以完全跟他袒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想着哥的樣子,也許我該感謝上天,讓他出現在我面前,從那個遙遠的地方。已經是那樣的無可厚非,我本不該再奢求,只是看着他,心種滿足,卻又有些空洞。或許,是太近,我便沒有了目標,沒有了方向,不知所以地掩飾。

現在我又覺得用筆傾注自己的感覺是那樣的滿足。在學校裏,我似乎不怎麼跟別人交流,跟朋友說話的時候,當他們說笑一句等着我的輝映的時候,我便會想好多,可就是說不出來。所以,只是靜靜地望着,知道彼此瞭解,或是不曾瞭解。

緬懷,沉默,黯然無聲。

新春的第一簇煙火點亮了夜最寧靜的容顏,恍惚間,我似又進入到那個亦真亦幻的夢裏面,有絢爛的色彩充斥臉頰,有美好的記憶填滿心間。

藍色,空靈深邃的藍。似夢縈一般的色彩在心間盪漾,慢慢暈開,化爲一朵朵滑曳蒼涼指間的鳶尾;如幻境一般的曖昧在胸中氤氳,四處延伸,散成一片片綻放倉促青春的沆瀣。遠處,在瀰漫的大片霧氣背後,似有什麼,若隱若現。

黃色,摧殘灼眼的黃。金黃鮮亮的顏色讓夜的黑暗和默然頓時沒了蹤影,有的只是大片大片灼灼眼瞼的疼痛。我是從不曾喜好太過奪目的事物的,鋒芒畢露。太濃重的光輝會使它的本質變得黯然無光。遠處化不開的霧氣在金黃光芒的刺眼中,佛然散開了一些,依稀識得似乎是一個人的影子,很熟悉的人,很熟悉的影子。

紫色,繾綣柔婉的紫。紫是我最愛的顏色,似沒有什麼特別,只是於我而言,卻有那麼奪人心魄的神奇力量,如繾綣的愁思,又如柔婉的依戀,久久地糾結於心底。倏爾達縣,臉旁輕輕掠過浮動一絲冰涼的容顏,可是有霧氣的蒙朧,我卻無法看得真切,只是清楚地看到,當他到來的時候,在紫色的柔光中,映出他的嘴角上揚,一笑而過。

這或許真的是夢,夢裏是一臉的幸福和在道路旁被拉得老長老長的幾個身影。只是這個夢太狹窄,太短暫,在夢的結尾,沒有溫暖的擁別,只有整座世界轟然倒塌成碎片的聲音。一場半明半昧的夢,那次微笑着的擦肩而過,在夢裏奇蹟般擁有的一切,醒來卻發現,一個一個背影漸漸地消失在夜色當中。這樣的分離了,怕是再也不會遇到了吧。

誰在這個清晨撩起我深邃久遠的夢境?

誰和這縷輕風拂動我白駒過隙的青春?

誰與這場煙火浪落我人間寂寞的肋骨?

煙火中,是誰?誰的輪廓一笑而過,匆匆劃落。

高二寫景作文 篇6

昨夜夢見與你並肩走過一條很長很長的路。夢裏走得太深,醒來時心焦力促。時下春雨下得正旺,絲絲入扣,毫謬不差地一次次擊中心中被我強行封印已久的角落,

因我說過,我不願做個留戀的人。因我聽說,朝花夕拾,撿的是枯萎。而我,而我抵擋不住回憶。彼時你我於雨中奔跑,

以爲只要互相併肩,便可穿越成長,並且不相信時光的力量。如今的你我,都有了各自的方向,以飛得更高爲由,漸行漸遠成了字正腔圓的口號。

你可知,我已告別了向周圍申訴求告的無知年生,有時盯住閃光的夢想而深感眩暈。紹光與你我肩頭不經意流過,

一扭頭,

卻看不到它。

哪像我們當年,

一扭頭,

便可看到彼此的天下。

今日晨,我望着綿長的一季春雨,

不知所言。

空望着剛抽芽的一柳,雨中微曳,

安恬不亂地像一句古老的情話,

靜靜擱置在無人知曉的歲月深處。

我還是願意回憶的,

尤其是那些美好的。

你也一樣,是吧?

高二寫景作文 篇7

山擁九峯,水帶嘉陵,據山川形勝,巍巍兮,廣中高臨萃。莘莘學子,夜寐夙興……

——題記

這裏最美在早春。三月裏,斜風細雨,新燕銜泥掠天際,青山攜綠叩窗扉。

三月的校園,如同一匹江南織錦緞,零星的花點綴在上面,紅的似火,黃的似霞,白的似雪。一層疊着一層,恰似陽光三疊,意蘊非常。不知是哪一場春雨喚醒了這麼多朵精魂,將這裏妖嬈。花開滿枝頭,整個春天都在校園裏迴盪,微風送來一縷又一縷花香。用“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這裏有亭臺軒榭,檐角高高的翹起,流水淙淙,穿過竹林亂石,流淌在蓮葉下面,不知是不是因爲我錯過了花期,從未有幸得見花開,倒見了許多“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的風味。亭臺邊有紅木橋,細柳柔柔地在上面,隨風搖擺,款款深情而舞,卻不知是從何人手中裁出。“清風細柳徒相惜”說的大概就是這樣吧。

這裏有梧桐大道,閉目細聽,春天在這裏踱步。一抹新綠,正趁着微風不噪時悄然爬上枝頭,鮮嫩的鵝黃點綴着梧桐大道上的葉片,也許就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春天就會往上潑一桶翠綠色的水彩。

這裏有荒草園,在斷牆角種植着一棵高大的梧桐,籠罩了整個草園,如一把巨傘,直插雲天。樹上面棲息着各類鳥兒,是不是繞過天際,再飛回來,一圈一圈不知疲憊,卻驚落幾片昨年的枯葉。這情景,倒是讓人想起那句“平地清風驚老燕”,只可惜不曾有一匹踏花飛馬讓我奔馳,好一日看盡這長安花,也增幾分“踏花歸來馬蹄香”的意境。

閒暇時,便捧一本書到竹林,可惜爲了竹葉不傷到人,竹枝被綁在兩邊,本是春色,倒是少了幾分渾然天成的美。我經常在小假時消磨一下午的時光,“偷得浮生半日閒”。在那裏,我享受着書中的清風與明月,山光與水色,碧海和晴空。陶淵明的菊花點綴着校園,龔自珍的紅花落在腳下的泥土裏,張泌的翠竹在頭頂上輝映出斑駁,溫庭筠的潺潺流水在紅木橋下泛起輕輕的波瀾。

忽而,老教學樓的窗戶裏向外涌出了一陣讀書聲。便出現了放白鹿於青崖間的旅者,三分劍氣,七分月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大江東去浪淘盡”,不爲“蠅頭微利”觸動,只願滄海濟蒼生;三月裏的春風吹起簾子,驚起一灘又一灘鷗鷺,“掩重門”,不由得人不斷魂。和着春光,甚是動聽。

這是我們的校園,這裏有“榮曜秋菊”的美景,也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學風;還有“概括於壇內,濃縮於眼前”的深厚文化,我愛這裏。

乘一匹快馬,趕上春風。讓他留在這裏就好,讓我愛的這裏獨佔一樹春風,享受天地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