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二年級作文 > 尋書大行動

尋書大行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尋書大行動
我們班發生了一件奇怪的的事,白婧月的語文書不翼而飛了。老師讓我們舉行了一次尋書大行動。
  老師先讓我們把書包和課桌洞看一遍,我們都着急地翻了一下書包,順便掃了一下課桌洞,白婧月更是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沒有,沒有……”,大家只好又提了別的辦法。可是都被否定了。後來,我們纔想起來應該問一下白婧月書是什麼時候不見的,她最後一次見到書是什麼時候,當時有沒有找過?白婧月說:“我是星期二晨讀的時候發現不見了的,應該是星期一下午不見的。我最後一次見到書是星期一下午,我找過了,可是沒有找到。”
  接下來,朱育頡說他好像在飲水機桶後面見過,馬老師趕緊過去把桶拿開,同學們都急的站了起來。“還是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也失望地坐下了。接着,又有人問:“是不是掉到講桌下面了。”曹一鳴迫不及待地跑到前面去看,可曹一鳴拿出來的是一把鐵簸箕。愛!還是沒有找到,這次尋書大行動沒有成功。
  真希望白婧月的書早一點回到她的懷抱,我也想提醒一下其他同學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不要弄丟了,影響學習。
【寫作指導:怎樣把記敘文內容寫具體】
  中考作文大多是記敘文,不少考生的作文在中心材料和思路結構方面都很不錯,可是寫人敘事只是概括地表達,給閱卷老師留下的只有事情的大概,具體的信息就無從知曉了。內容具體形象,是記敘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體形象地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才能強烈地感染讀者。那麼,怎樣才能把記敘文內容寫具體呢?
  【一】善於觀察繪形傳神
  寫人,讓人物“活”起來,讓人物的動作、話語、思想呈現在讀者面前。比如,你要寫一個人上樓梯很艱難,卻只用“他每次上樓梯都很艱難。”這樣的話語來概述,讀者就無從知道“怎樣艱難”,“他上樓梯與別人上樓梯有什麼不同”等具體情況了。如果寫成:“他上樓梯前,雙手抓住扶手站穩後,伸開右手托住右腿放在臺階上,再托起左腿扶上臺階,上一級臺階,重複一次。每挪動一步,他都要咬緊牙關。”這段文字雖然沒有出現“艱難”的字眼,但讀者似乎看到了這個人上樓梯艱難的情景。寫景,讓景物“動”起來,使其具有人的情態,或呈現出自然的形態、天然的色質。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主題是要表達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嚮往,所以對百草園中的菜畦、石井欄、樹木花草、藤蔓、小蟲、小鳥,從靜態到動態,從顏色到形狀再到味道一一進行細緻地描繪,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園子在作者筆下充滿了生機和歡樂,即使那些原本在生活中並不惹人喜愛的蜈蚣、斑蟊,也變得充滿情趣。作者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嚮往之情,就洋溢在了文章的字裏行間。假如只有“百草園在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樣很籠統地表述,文章還有感染力嗎?
  描寫具體來自仔細觀察。對每一個描寫對象的觀察,都可以從感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五個方面入手。例如:對一根頭髮的觀察。“我輕輕從媽媽衣襟上揀起一根頭髮,銀白銀白的(視覺),似乎還帶着媽媽的體溫(感覺),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覺(觸覺),放到鼻尖子上有一股廚房的味道(嗅覺)。”只要調動所有感官,細心體察,就能描寫得逼真、細膩,使文章具體形象,搖曳生輝了。
  【二】不斷追問凸現特徵
  寫文章時,邊寫邊問自己有關人和事“怎麼樣了”,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變化的前因後果,把故事的來龍去脈一步步追問清楚。俄國作家陀思妥夫斯基曾舉出這樣一個例子:“有個小銀元落在地上”,他認爲這話不夠具體,應改爲:“有個小銀元,從桌上滾了下來,在地上叮叮噹噹地跳着。”爲何要這樣改呢?因爲它具體形象地回答了:從哪裏落的?怎樣落的?落地後的響聲、動態怎樣?同理,如果我們寫“夕陽西下”,這樣來追問:夕陽依着什麼落下去的?怎樣落的?給大地帶來了什麼變化?就可以寫成:“紅彤彤的太陽,緊貼着崇山峻嶺,一步三回頭,慢慢下墜,萬道餘暉撒滿大地。爺爺的白鬍子變成金鬍子了,房子的百牆變成紅的了,柳樹的枝條變成黃的了。”“夕陽西下”這一情景就更具體,更形象,更有色彩和氣勢了。寫一次活動,也可以邊寫邊問:活動地點在哪裏?天氣、環境怎樣?活動的內容是什麼?同學們幹得怎樣?誰表現得最好?爲什麼最好,到底是怎樣乾的?乾的結果如何?這樣一步步追問,就能具體地追出人物肖像、動作、語言、心理,事件的起因、發展、經過、結果和重點景物的形狀、顏色、動態、聲音、氣味。
  【三】細緻刻畫捕捉細節
  運用細節描寫,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所謂細節,是指所記人、事、景中的細枝末節,如人物細緻的神態、生活中細小的事件、環境中細小的事物等等。《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臨死前“伸”出兩根指頭,示意家人將油燈的燈芯由兩根改爲一根,最終使其成了世界文學名着人物畫廊中的又一個吝嗇鬼的典型。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櫃檯上,窮困潦倒的孔乙己一時得意,“排出”九文大錢,寫出了他的可笑。阿Q在自己的死刑判決書上畫押,阿Q不會寫字,就用畫圈代替:“阿Q伏下去,使盡了平生的力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阿Q就在這“畫圈”中糊里糊塗結束了自己生命。捕捉生活中真實而典型的“一言一動之微,一沙一石之細”(朱自清語),就能使人物個性在舉手投足之間閃閃發光,就會使描寫對象栩栩如生,具體感人。
  怎樣刻畫細節呢?一是擷取小動作,準確地使用傳神的動詞。如:《凡卡》中描寫他給爺爺寫信:“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寫上地址:‘鄉下爺爺收’。然後他抓抓腦袋,再想一想,添上幾個字。‘康司坦丁?瑪卡里奇’”。“想”、“蘸”、“寫”、“抓”、“添”這一系列動作,把不會寫信的凡卡渴望爺爺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複雜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刻畫人物是爲了表達中心。因此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仔細觀察,精心選擇,具體描寫,就成了寫好人物動作的關鍵。二是勾勒小景物,突出景物的特徵、狀態。如:《聽潮》一文中,作者把海浪聲化作具體形象的畫面:“海在我的腳下沉吟着,詩人一般。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在水上。”作者抓住海浪聲輕柔的特點,展開聯想,巧妙地運用比喻描繪聲態,有聲有色,有形有味,給人一種含蓄而鮮明的柔美感。三是抓住小道具,突出小道具獨特的含義及其對情節發展的作用。如:《孔乙己》一文中,咸亨酒店三次出現的小粉板。沒有小粉板,也就沒有掌櫃的在“端午”和“年關”想到孔乙己。小粉板上的酒債,是這場悲劇尾聲中一個令人聞之泣血的音符,孔乙己的悲劇用一筆酒債告示結束了,讓世人永遠深思。
  同學們在中考之前抓住以上幾點認真訓練,在考場上就能得心應手地寫出內容具體、形象生動的感人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