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唐書》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大綱 ○趙隱(弟騭子光逢光裔光胤)張裼(子文蔚濟美貽憲)李蔚崔彥昭鄭畋盧攜王徽趙隱,字大隱,京兆奉天人也。祖植。建中末朱泚之亂,德宗幸奉天,時倉卒變起,羽衛不集,數日間賊來攻城,植以家人奴客奮力拒守,仍獻家財以助軍賞,天子嘉之。......

  •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 《舊唐書》屬於史類文學作品,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共200卷,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作品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舊唐書》......

  • 《舊唐書》卷十七下 本紀第十七下大綱 ◎文宗下大和四年春正月丙子朔。辛卯,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孺來朝。丙戌,以左神策軍大將軍丘直方為鄜坊節度使。戊子,詔封長男永為魯王。辛卯,以武昌節度使、鄂嶽蘄黃安申等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

  • 《舊唐書》卷九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大綱 ○崔日用(從兄日知)張嘉貞(弟嘉祐)蕭嵩(子華)張九齡(仲方)李適之(子季卿)嚴挺之崔日用,滑州靈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進士舉,初為芮城尉。大足元年,則天幸長安,路次陝州。宗楚客時為刺史,日用支供頓事,廣求珍味,稱楚客之命,遍......

  •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八)原文大綱 武儒衡,字庭碩。才度俊偉,氣直貌莊,言為妄,與人交友,終始不渝。相國鄭餘慶不事華潔,後進趨其門者多垢衣敗服,以望其知。而儒衡謁見,未嘗輒易所好,但與之正言直論,餘慶因亦重之。憲宗以元衡橫死王事,嘗嗟惜之,故待儒衡甚厚。累遷戶......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大綱 東夷○高麗百濟新羅倭國日本高麗者,出自扶余之別種也。其國都於平壤城,即漢樂浪郡之故地,在京師東五千一百里。東渡海至於新羅,西北渡遼水至於營州,南渡海至於百濟,北至靺鞨。東西三千一百里,南北二千里。其官大者號大對盧,比......

  • 《舊唐書》卷三十六 志第十六大綱 ◎天文下天文之為十二次,所以辨析天體,紀綱辰象,上以考七曜之宿度,下以配萬方之分野,仰觀變謫,而驗之於郡國也。《傳》曰:"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姜氏、任氏,實守其地。"及七國交爭,善星者有甘德、石申,更配十二分野,故有周、秦......

  •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三 列傳第九十三大綱 ○李懷仙(朱希彩附)朱滔劉怦(子濟澭濟子總)程日華(子懷直懷直子權)李全略(子同捷)李懷仙,柳城胡人也。世事契丹,降將,守營州。祿山之叛,懷仙以裨將從陷河洛。安慶緒敗,又事史思明。善騎射,有智數。朝義時,偽授為燕京留守、範......

  • 《舊唐書》卷十七上 本紀第十七上大綱 ◎敬宗文宗上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諱湛,穆宗長子,母曰恭僖太后王氏。元和四年六月七日,生於東內之別殿。長慶元年三月,封景王。二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四年正月壬申,穆宗崩。癸酉,皇太子即位柩前,時年十六。甲戌,左僕射韓皋卒。......

  •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五 列傳第九十五大綱 ○劉玄佐(子士寧士幹李萬榮附)董晉陸長源劉全諒李忠臣李希烈吳少誠(弟少陽少陽子元濟附)劉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儻,不理生業;為縣捕盜吏,違法,為令所笞,僅死,乃亡命從軍。大曆中,為永平軍衙將。李靈曜據汴州,洽將兵......

  • 《舊唐書》卷四十九 志第二十九大綱 ◎食貨下武德八年十二月,水部郎中姜行本請於隴州開五節堰,引水通運,許之。永徽元年,薛大鼎為滄州刺史,界內有無棣河,隋末填廢。大鼎奏開之,引魚鹽於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薛公德......

  • 舊唐書閱讀理解大綱 王丘,光祿卿同皎從兄子也。父同晊,左庶子。丘年十一,童子舉擢第,時類皆以誦經為課,丘獨以屬文見擢,由是知名。弱冠,又應制舉,拜奉禮郎。丘神氣清古,而志行修潔,尤善詞賦,族人左庶子方慶及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稱薦之。長安中,自偃師主......

  • 《舊唐書》卷九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大綱 ○蘇味道李嶠崔融盧藏用徐彥伯蘇味道,趙州欒城人也。少與鄉人李嶠俱以文辭知名,時人謂之蘇李。弱冠,本州舉進士。累轉咸陽尉。吏部侍郎裴行儉先知其貴,甚加禮遇,及徵突厥阿史那都支,引為管記。孝敬皇帝妃父裴居道再登左金吾......

  • 《舊唐書》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六 ◎經籍上夫龜文成象,肇八卦於庖犧;鳥跡分形,創六書於蒼頡。聖作明述,同源異流。《墳》、《典》起之於前,《詩》、《書》繼之於後。先王陳跡,后王準繩。《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禮》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 《舊唐書》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劍南道東西道九嶺南道五管十△劍南道成都府隋蜀郡。武德四年,改為益州,置總管府,管益、綿、陵、遂、資、雅、嘉、滬、戎、會、鬆、翼、巂、南寧、昆、恭十七州。益州領成都、雒、九隴、郫、雙流、新津、晉原、......

  • 《舊唐書》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大綱 德宗下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上御丹鳳樓,制曰:「朕以菲薄,託於王公之上,恭承天地之序,虔奉祖宗之訓,遐想至理,思臻大和。而誠不感物,化不柔遠,聲教猶鬱,徵賦仍繁。頃者務於安人,不憚屈己,與西蕃結好,申以齊盟。而戎心不厭,背義虧信,劫......

  •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 列傳第八十五大綱 ○盧杞(子元輔)白志貞裴延齡韋渠牟李齊運李實韋執誼王叔文(王伾附)程異皇甫抃(弟鏞)盧杞,字子良,故相懷慎之孫。父奕,天寶末為東臺御史中丞;洛城為安祿山所陷,奕守司而遇害。杞以門蔭,解褐清道率府兵曹。朔方節度使僕固懷......

  • 《舊唐書》卷三十二 志第十二大綱 ◎歷一太古聖人,體二氣之權輿,賾三才之物象,乃創紀以窮其數,畫卦以通其變。而紀有大衍之法,卦有推策之文,由是曆法生焉。殷人用九疇、五紀之書,《周禮》載馮相、保章之職,所以辨三辰之躔次,察九野之吉凶。歷代疇人,迭相傳授,蓋推......

  • 《舊唐書》卷四十八 志第二十八 ◎食貨上先王之制,度地以居人,均其沃瘠,差其貢賦,蓋斂之必以道也。量入而為出,節用而愛人,度財省費,蓋用之必有度也,是故既庶且富,而教化行焉。周有井田之制,秦有阡陌之法,二世發閭左而海內崩離,漢武稅舟車而國用以竭。自古有國有......

  • 《舊唐書》卷八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大綱 ○劉仁軌郝處俊裴行儉(子光庭)劉仁軌,汴州尉氏人也。少恭謹好學,遇隋末喪亂,不遑專習,每行坐所在,輒書空地,由是博涉文史。武德初,河南道大使、管國公任瑰將上表論事,仁軌見其起草,因為改定數字。瑰甚異之,遂赤牒補息州參軍。稍......

  • 《舊唐書張仁願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原文:張仁願,華州下邦人也。本名仁宣,以音類睿宗諱改焉。少有文武材幹,累遷殿中侍御史。時有御史郭霸上表稱則天是彌勒佛身,鳳閣舍人張嘉福與洛州人王慶之等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皆請仁願連名署表,仁願正色拒之,甚為有識......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大綱 ◎隱逸○王績田遊巖史德義王友貞盧鴻一王希夷衛大經李元愷王守慎徐仁紀孫處玄白履忠王遠知潘師正劉道合司馬承禎吳筠孔述睿(子敏行)陽城崔覲前代賁丘園,招隱逸,所以重貞退之節,息貪競之風。故蒙叟矯《讓王》之篇,玄晏立高......

  • 《舊唐書》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大綱 ○桓彥範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桓彥範,潤州曲阿人也。祖法嗣,雍王府諮議參軍、弘文館學士。彥範慷慨俊爽,少以門蔭調補右翊衛。聖歷初,累除司衛寺主簿。納言狄仁傑特相禮異,嘗謂曰:"足下才識如是,必能自致遠大。"尋擢授監察......

  • 《舊唐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大綱 ○劉洎馬周崔仁師(孫湜湜弟液液子論液弟滌)劉洎,字思道,荊州江陵人也。隋末,仕蕭銑為黃門侍郎。銑令略地嶺表,得五十餘城,未還而銑敗,遂以所得城歸國,授南康州都督府長史。貞觀七年,累拜給事中,封清苑縣男。十五年,轉治書侍御史......

  • 《舊唐書》卷八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大綱 ○郭孝恪張儉蘇定方薛仁貴程務挺張士貴趙道興郭孝恪,許州陽翟人也,少有志節。隋末,率鄉曲數百人附於李密,密大悅之,謂曰:"昔稱汝潁多奇士,故非謬也。"令與徐勣守黎陽。後密敗,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陽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與徐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