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關於高考語文作文彙總10篇

關於高考語文作文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5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高考語文作文彙總10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作文,在高考語文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考作文存在着許多特殊性,那麼要在有限的時間,緊張的環境下寫出一篇能讓閲卷老師喜歡的文章不僅需要好的寫作能力還需要掌握一些應試技巧,才能獲得較高的分數,下面筆者跟同學分享以下七個策略。

一、結構模式要簡。

高考作文先要整體構思。開頭結尾,過渡照應,主體展開,材料選取等,在動筆前要通盤考慮。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寫清楚;自己寫清楚了,閲卷老師才能看清楚;閲卷老師看清楚了,給分才能給清楚。筆者認為,考場作文的結構應該簡明,因為教師閲卷時,每篇作文平均閲讀的時間僅為一分鐘。因此,一篇應試的議論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第一部分,簡要提引原材料,在這個基礎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為中心觀點,這個觀點要明明白白,旗幟鮮明;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兩段(或三段)從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個例子,緊扣觀點進行正面論證;後一段(或兩段)可從反面選取事例與前文進行對比論證;第三部分,對全文論述的觀點進行總結昇華,給人以完整感。這樣結構文章既簡明又嚴謹且不呆板,還能讓閲卷老師一目瞭然。

二、列提綱要快。

高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考場上列作文提綱,可先寫出簡單的結構模式,然後把可能能用上的詞句和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詩詞、古今中外的事例(尤其是帶有時代氣息的當今事例),簡省寫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寫於卷面之前,可邊瀏覽邊修改,擇優錄用。這樣既能節省時間,又能一氣呵成,避免文面多處塗改。

三、內容要新。

1.題目要新穎別緻。題好文一半,許多閲卷老師就是根據學生命的題目來判定他的審題能力和寫作水平的。因此,能擬一個獨具特色的題目,就能以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住老師的視線,分數自然偏高。

2.開頭要新穎獨特,結尾要深刻感人。從題目實際出發,選取自己最拿手的文體,精心打造開頭和結尾,確保獲得高分。

3.素材的選取要新鮮貼切。材料新穎又切合題意,那就能顯示自己敏捷的思維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讓閲卷老師耳目一新,作文分數自然就能上一個檔次。我們要力避大眾化和過於平淡的素材,要善於從現實生活、歷史典故、文學名著中去搜尋別人沒有用過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貼切性、典型性、新穎性、多樣性。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20xx年高考]語文作文預測:實至名歸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在CCTV-3《中國好歌曲》的舞台上,當一位年逾不惑的男學員用他那粗糲質樸的聲音演繹自己原創歌曲《傻瓜》時,所有的導師都為之感動,當他自報家門後,羽泉驚訝地反問:“你就是馬條”劉歡則連忙表示“聽説過”,並驚歎道:“看到這麼漂亮的歌詞,這是真功夫,不是白給的。”原來,馬條也“混跡”音樂圈多年,他的實力早已被專家認可。雖然在自己的音樂領域中早已成名,但卻是不為大眾所知的“非著名歌手”。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文題解析】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是“實力”和“名聲”的關係,從材料看馬條選擇的是重視自身的實力,二看清普通的名聲,由此可以探究“實力”和“名聲”的關係,“名和“實”相符,“名” 和“實”背離.,背離的情況又有“名不副實”和“有實無名”,而馬條從“大眾不知”的角度正是“有 實無名” ’有分祈這種結果背後體現出的人物的品質。還可以從馬條在大眾中

“無名”和在羽泉和劉歡中“有名”的角度入手,是追求真正的名聲,還是“愛葛虛名”的角度立意。

【優秀作文】

實至名歸

剛剛看到中國乒乓球代表隊又一次包攬金牌.我不禁失笑,想想國際乒聯屢次為中國隊修改規則也沒能遏止我們奪冠的勢頭,我不禁感歎勝利者終究要靠實力説話,實至方能名歸。在強大的實力面前,一切機巧詭譎都顯得蒼白無力.一切鼠目寸光的投機者都只能避路。

子長為文:“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所謂倜儻非常之人,大概是風華絕代.有真才實學、絕強實力的人物了,他們用自己的實力擺脱了卑微,洗刷了恥辱,他們憑藉自己的實力青史留名.一展胸襟抱負。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簿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倶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少陵此詩是説:那些嘲笑四傑的甲乙丙丁早已隨着時光流逝身名倶滅.只能在文學史上襯托着四傑的美名。而四傑卻以自身對時代的理解和詮釋,充實壯大了自己的實力,贏得杜甫及千千萬萬後人的景仰,享譽有唐,才冠一時。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當年的吳下阿蒙,通過發奮壯大實力蜕變為日後的無雙國士.可見強者用實力説話,用實力擺脱浮誇、改變成見。

王臨川詞雲: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亡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伊呂兩人擁有

經邦濟世的實力,才能在機遇來臨時風虎雲龍.橫空出世,創三代之風,有遺惠於民族。學科網

錢鍾書説只想踏踏實實地做做學問,於是有了天書般的管錐編,讓人感歎大師風華絕代,天才差爾不羣。他用絕對的實力贏得了時代、公眾的草杲。

不容何病,不容然;^君子!此語振聾發聵,儘管先師孔子一生奔波而無當世顯功,然而夫子苧戧倕學以其強大的實力征服了千載以降華夏民族的心。弱周之際,夫子修春秋而訂禮,興教化而明經蘿.後世讀書之人,誠信忠厚,知恥自知.勇毅慎獨,謙抑孝親,仁義禮智.温良恭儉,未嘗不蒙夫子所賜.仁、

禮、中庸,II學以其強大的實力塑造了我們民族的性格。原來,強者用實力説話,儘管孔子的龜學當世受阻,卻因其無匹的實力光耀千秋。楚狂人的譏誚被無情地奉回。

由此觀之,所謂倜儻非常,無非發奮進取,增長實力。是啊丨勝利者從不炫耀榮光,虛度浮華,只是用實力説話,實至,於是名歸。

雛鶴學飛時,先要經受萬里風雲;潛龍奮起日,需得縱橫九天雷雨。是飛龍在天,還是龍遊淺灘請用實力説話。

玉蘭的告別

在温暖的春風中,朵朵的玉蘭花在樹枝上輕輕搖曳。遠遠望去,那朵朵的五蘭花如3曰雪一簌純潔美麗,我不禁感歎:好美的玉蘭花啊丨又一陣春風吹過,那美麗的白花競真成為了春天裏的白嘗’開始靜靜地飄落,我望着他那依然晶瑩剔透的花瓣,心中不停的疑

問:玉蘭啤.你如此美酲為和不思多駐足幾曰,來讓人們盡情的讚美你呢難道你真的不重視那“冰雪美人"的美名嗎

我走到樹下,撿起一片潔白的花瓣,小心翼翼地捧在手裏.那花瓣仍是那麼潔白無瑕在輕輕地春風了,她彷彿在衝我徼笑,咦!這徼笑怎麼如此熟悉’好像在那裏見過。這時’ 一個嬌小的身影出現在我眼前,她穿着一身潔白的衣服,彷彿天使一樣美麗。她的身影穿梭在每個房間裏,在她的額頭,我總能看到晶瑩的汗滴。哦丨原來是在SARS中不幸犧牲的白衣天使。我曾經聽過她去逝前留下的唯一一段訪問。當記者問她為什麼要上前線時,她只説:“我是名醫生,救人是我的天職! ”而當記者問她怕不怕死時,她沒有回答,只是在臉上露出了微笑,那微笑彷彿藴藏着一種能戰勝一切的力量,從那微笑中,我看見了她心勝的信念和她那堅強的精神。後來記者又問她想不想在戰勝SARS後評個先進,出出名她卻笑着説: “我不需要那樣的虛名,我只希望在每個病人的心裏,能記住曾有我這麼一位醫生,我希望看到他們痊癒後幸福的微笑丨”鏡頭停住了,定格在了她那美麗的微笑上,對了丨就是那微笑,我終於認出了那熟悉的微笑,那藴藏着無限力量與信念的微笑丨儘管她犧牲了,但她那實在的微笑卻印在了每個人的心裏。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玉蘭啊玉蘭,我終於明白了,你要的不是人們的讚美,不是 “冰雪美人”的美名,而是一種實在啊丨就是那位無名的白衣天使一樣,她要的不是先進,不是名聲,而是患者的痊癒後那幸福的微笑啊!其實在人生中,我們也會面臨名與實的抉擇,《呂覽》中有云“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宋代的王安石也説過“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這兩句話不是也告訴着我們,不要因為虛名而忘記實在站在玉蘭樹下,我不在為花兒的凋落感到傷悲,因為我種捨棄虛名所換來的實在,她希望用她自己做為養料,為明年花的開放作準備,從那潔白的花瓣中,我看到了一種偉大丨一種實在!

這就是玉蘭花的告別,我站在春風裏,期待着明年玉蘭花的開放!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真實乃文章的生命,故事編寫要符合生活邏輯,而遊離生活之作,只會使人不堪卒讀,令人覺得寫作的幼稚,見出人格的庸俗與虛偽。20xx 年高考,一考生寫《 一個山裏教師的誠信》 ,其中有這樣一段:

時間:傍晚地點:幸福城外的汽車站旁

人物:年輕時尚的姑娘,一個賣萊板的農民。

農民:姑娘,你買一個茱板吧,這是我們山裏的木頭做的,結實得很,保你用上20 年。

姑娘:你説什麼呀!我是大學畢業生,北京大學的。説了你也不知道。我還沒有結婚買什麼萊板呀!(姑娘轉身向村口像在等什麼人。)

農民:哦!您是來實習的張老師吧!我就是來接你的校長呢!(農民滿臉笑容,姑娘愕然 )

文章一看就不真實,一個北大的學生,怎麼會到偏遠的小鄉村當實習老師?就説有可能,一個有此高尚追求的姑娘,出口又怎麼可能這麼有失謙遜:我是大學畢業生,北京大學的。而文中同為北大畢業的有高尚追求的校長話亦如此:我就是來接你的校長。話語缺失生活氣息。如此遊離生活憑空臆造的故事,縱然主題多麼深邃宏大,亦是缺失生命力的。

再現生活之作,應有生活的邏輯;而移植名人的故事新編,也應符合歷史的邏輯。如《誰偷了曹操同學的手機》,周瑜説不可能是孫權偷的,他是這樣説的:

孫權家中非常有錢,為人也未爽,他不可能去偷別人的東西。倒是劉備最為可疑,如果孫權回宿舍,劉備能毫無覺察?劉備雖不愛財,但可能打牌、談戀愛等原因急需用錢,而他家中很窮,便只有去偷。

而諸葛亮説不可能是劉備偷的,其理由是:

誰不知道劉備膽小怕事,而曹操同學身強體壯,性情幕灰,咱班上哪個同學不畏他三分。不怕他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副班長孫權。

諸葛亮是劉備的朋友,孫權是周瑜的朋友;劉備膽小怕事不愛財,孫權家財豐厚人豪爽,曹操性情暴慶體強壯:這都是三國故事的真實。這三國的現代版,也應符合歷史人物的真實,' ,尊重歷史人物性格。如果寫成諸葛亮同學性情暴庚,與劉備同學志趣難合,此便是遊離歷史、胡編亂造的荒誕之作。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實也確是如此。因為立意的問題即是作者的思想認識問題,詞句如外衣,立意乃靈魂。對考場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確,二是深刻,三是新穎。審題過關,立意的正確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強化的是對後兩者的訓練。有着獨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見識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價值。立意要懂得大小、虛實、繁簡、正反、因果、有無之辯,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在此,提供五種思維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煉意方面對考生們有所啟示。

1.【高考語文】由現象而本質,層層挖掘求深刻

一個寫作者,若能夠不為表象所迷惑,進而能夠透過現象深入問題本質,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帶,其文章的思想、觀點便會給人以啟迪。凡是寫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陳舊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進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説是比較純正的思想了,但還算不上有創見,也要停止這個思路;再進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獨到的見解,這時才算確立了一個深刻的立意。考場寫作是和自己較勁的事,肯於挖掘,肯於聯想,肯於比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籌的思維方向,才可能誕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高考語文】由生活而哲理,反覆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達過同一個觀點:世間並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無甚詩意的生活瑣事中都藴含着令人感動的珍寶,我們能否找到那些風景呢?王安石的名作《遊褒禪山記》,由一次敗興的遊山生髮出獨有的感懷:無限風光在很少有人去的險峯,沒有志向的人是無法領略的;自己已然盡力便可無怨無悔,旁人還如何會譏笑我們呢?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現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東西,無論成功、失敗,歡喜、悲傷,光榮、屈辱,每一種生活體驗都值得我們珍視。

對尋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場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高考語文】由原因而結果,超前預見求深刻

一般來説,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麼樣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們的文章僅僅為了説明盡人皆知的現實情況,立意也不過如此。而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照此發展下去會出現怎樣的結果?”等問題的思考與探究,才是考場作文深意之所在。無論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或揭示事物發展的結果,均可展現作者非凡的認識能力。

4.【高考語文】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寫作者常常能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對問題做出思考與判斷,使自己的認識不絕對化。考場作文,最為實用的便是以“一分為二”的觀念來分析問題:既要看到它的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慮周全,觀點辯證,同樣是思想深刻的表現。

5.【高考語文】由相信而懷疑,步步探尋求深新

前輩學問家曾説過類似的話:交朋友要真誠,將心比心,在疑心之處不疑;而做學問要多提問,敢於打破常規,在不疑之處生疑。寫文章也要有這種懷疑精神,要敢於問:大家説對的一定對嗎?流行的東西一定好嗎?以前別人都是這樣看的,現在還應該這樣看嗎?歷來如此的就必須堅持下去嗎?……

能夠對“歷來如此”或“處處如此”表示懷疑,能夠對某些潮流形成“反動”,是一種思想解放,也是一種實事求是。也只有對人們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見形成質疑,才能夠上下求索,發現生活的深意。許多考場作文也正是在“懷疑一探索一相信”中顯示其強大生命力和深刻內涵的。

明人謝榛在《四溟詩活》中雲:“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敢於追求文意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氣所在;而長於追求文意的深度,則是一名考生的智慧所在。我們堅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諸美中最為迷人之美!——文章煉意,三思而行。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羅江畔,向我們蹣跚而來;衣袂飄飄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們狂奔而至。古老的歷史與文化的流程中,我們的民族曾有太多的輝煌與記憶。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甘願讓我的父老鄉親們永遠銘記中華民族的苦難與輝煌,記住我們神色莊重的祖先,如何從綠草如茵的古黃河流域,踏遍荊棘跋涉到今天的艱難歷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引以自豪的遠古文明的中華兒女(1999,湖北考生《銘記民族的苦難與輝煌假如記憶可能移植》)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食不甘味

戰國後期,有齊、秦、楚、燕、韓、魏七國,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國是最為強大,它經常侵犯其他國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見楚威王,要挾説:“ 如果楚國不服從秦國,秦國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聞聽大怒,下令把秦國使者驅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實力不足而焦慮不安,如果強秦發兵入侵該如何辦呢?恰在這時説客蘇秦(曾任趙國相國、武安侯)前來拜他勸楚威王與趙、魏等國聯合起來抗秦。楚威王一聽,十分高興,説:“非常感謝你的妙計,我正為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現在就按你的計策去做。”

【釋讀】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裏有事或身體不好,吃東西也不香。

【出處】《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作文題目】

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節奏”一詞原本用在表現音樂中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現在作為網絡熱詞,更用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潮漲潮落,春華秋實,大自然有自己的節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個人的生活也有自己的節奏;甚至一個人的成長,一個行業的發展,一種制度的演變,一個國家的進步等,也往往都有自己的節奏。

請以“自己的節奏”為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選文體,自定立意;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優秀作文】

沸騰,嘈雜,一如搖滾樂隊肆意的喧囂,激情,卻引人亢奮。

舒緩,安謐,一如鋼琴黑白鍵演繹的優雅,清淡,卻讓人沉醉。

可還是有那麼多人一頭栽進了生活的酒吧,在舞池中伴着重金屬的節奏,扭動身體,扭動青春。似是從身體的律動節奏中尋到了什麼,便將靈魂也留在這裏,盡情搖擺。不知道那一張張年輕面孔下的心是否安詳,是否放鬆,在這鮮明的快節奏下。

或許,青春便是怒放,盡情綻放屬於自己的所有美好的時光。但我更欽羨於曇花般的醖釀,而不是終日沉醉,沽名釣譽。

酒吧裏的人來自何方?散場後又會走向哪裏?或許更多的人是投身於社會的功名場,終日為着升遷,漲工資,討好上司費勁腦汁。曾一度追逐,一度向前,像所有的凡夫俗子一樣追逐什麼,或許更準確地來説,是搶奪着什麼。屬於自己的功勞,屬於自己的頭銜,屬於自己的朋友,都要,一一要來。一位朋友説:“以後,不要再爭什麼了。”當時的震驚已消退,伴隨着是連日的沉思。這樣的生活,或許是外人眼中的光鮮亮麗,可是個中酸楚,都只能獨自嚥下。是節奏太快了吧,不等萬物自然發展便搶先要來,它累,你也累。

不知是否因為換了新環境,連我都詫異自己的改變。電腦裏只有舒緩的歌曲,生活也波瀾不驚。開始享受這般的美好,我想着總有那一天,要駐足麗江,走進烏鎮,細細品味歷史積澱的節奏之美,那裏的人的節奏,應該是不緊不慢吧。

也愛上孔子。剖析來分析去,似乎孔夫子更符合原先的自己,其實不然。當夫子感歎於曾經理想社會的美好時,我明白,你我同道。愛你“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可貴精神,愛你對弟子的無比關懷,愛你時不時的詼諧幽默。或許依法治國是快節奏的人所做之事,那你——以德治國的你便是慢節奏的元老了吧。

慢節奏不是隱士們不理會世事,“讓他去死吧!”讓自己脱離塵世的生活;快節奏更不是追名逐利,留戀官場。無論是慢節奏,還是快節奏,用孔夫子的話説,即“矜而不爭”,並非消極對待事物與自己,而是以一種不是為了自己的心來做事,為社會做實事,困難時也與大家一起共渡難關,只是,不是為了自己。懂得節奏的人總能“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吧。

也愛上了梭羅。梭羅孤身一人,遠離塵囂垂釣瓦爾登湖,於寧靜下寫下充滿恬淡,智慧的書——《瓦爾登湖》。當外面的浮華世界帶來的已是生命本體所不能承受和跟進的的快節奏時,智者選擇已從心靈的最初嚮往走向樸素而詩意的生活。沒有多少人能拒絕川端康成詩意生活的感召:“凌晨四點鐘,看見海棠花未眠。”——這樣恬靜中的舒展之美,才是生命最本真的狀態呵。

電影《立春》中的王彩玲是一個渴望去巴黎唱歌劇的小縣城的女人。坐在一路向南的火車上,她這樣説道:“春天來時,總覺得會發生點什麼,然而到頭來什麼也沒有發生,就覺得自己錯過了點什麼。”今天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如同王彩玲一樣,渴望追上自己的夢想,然而心急的我們卻忘了,當我們盲目地加快進行的節奏,那些屬於我們自己個體生命中難以抹滅的美麗風景也無奈凋謝了,有一天我們再次回首,卻只看到一路慌亂的足印時,我們已再也不能造訪來時的路。

悟透之時,讓我們偕同朋友沉醉在大自然潮漲潮落、春華秋實的節奏裏,順其自然。抑或是在一個冬日的午後,捧一本書在慵懶的陽光下享受鋼琴曲流淌下的美好吧。如同梭羅獨在瓦爾登湖垂釣一天星河的心境,格列柯的畫筆下永恆不變的落日的泰然,我們仍應想念,找回自己的節奏才是不顯遺憾的旅程,像海子一樣,劈柴餵馬,周遊世界,總有這樣一天,面朝大海,你看哪,那裏正是春暖花開!

高考語文作文 篇8

看慣了枯燥乏味的數據,厭倦了色彩繽紛的熒屏,你是否有過這樣一個時刻,想拋開一切浮世的干擾,只沉浸於片刻的翰墨飄香?那文字如溪水,帶來最清涼的慰藉。

無論世俗怎樣繁雜,光陰怎樣飛逝,語文素養依舊是那樣不可或缺。它不僅是知識的積累,還是能力的體現,更是一種對生活最細膩最深摯的感悟。

誠然,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領略語文的魅力,跟隨老師的腳步,去追隨上古的悠悠和風中那氤氲着水霧的《蒹葭》,去探訪那崎嶇盤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親手觸摸生活來感知語文,在春日感受“淡煙疏柳媚晴灘”的清麗,在雪中欣賞“疏影橫斜水清淺”的淡雅。而我認為,語文素養的形成更得益於閲讀,那些緩緩路過心頭的文字,無論意氣風發還是愁腸百結,都令人詩意滿懷。

於閲讀中獲得素養,你會得到歷史文化豐厚的底藴。因為,素養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漢宮秋月;素養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素養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根鬚;素養也是莊子的逍遙雲遊,是孔子的顛沛流離……

於閲讀中獲得素養,你會感知文學大師的傲岸情懷。因為,素養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受過宮刑的《史記》;素養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夢中淚;素養是朱自清眼中的背影,是徐志摩康橋的微波;素養也是聞一多最後的演講,是魯迅先生悲憤的吶喊……

於閲讀中獲得素養,你會感知歷代先賢的獨特哲思。因為,素養是儒家之禮,道家之空,佛家之善;素養是“無”與“物”的神祕,是“禮”與“利”的深奧,是充滿玄機的善惡輪迴;素養是參禪之壁,是入世之門;素養也是普渡眾生之舟,是叩問天國之磬……

語文素養,就是這樣生於墨香。

語文素養,是一個鋼鐵構建的國家的軟實力,是一個民族千載以來傳承的品質。與其功利地把語文當作一個學科來學習,不如把文學當作信仰來膜拜,並把閲讀視為一次充盈心靈的修行。書海擷英,墨香為伴,點綴生命的旅途,定會播灑一路芬芳。

高考語文作文 篇9

甲老闆每月只發給員工應得工資的80%,剩下的留存下來,要等到年終再發放;乙老闆每月只發給員工基本的生活費,其餘的工資則寄到員工家裏。乙老闆的解釋是,很多年輕人工資一發到手就花光了,尤其是那些談戀愛的,男孩兒的工資會被女友騙光,因此,把工資寄回家是出於對員工的愛護。

同樣是少發工資,哪個老闆更壞?甲老闆的伎倆大家一看就明白,他是企圖通過留存的20%的工資來牽制員工,以免他們在年終前辭職走人了,這種老闆堪稱周扒皮轉世,心狠手辣。而相比之下,乙老闆的做法則厚道得多———他不僅沒有剋扣工資,而且還有效防範了其手下的員工成為“月光族”。遇上這樣的老闆,實在是幸事一樁。

但是有人説,更邪惡的實際上是乙老闆。此話怎講?

似是而非的善舉

出於善意的舉動不一定能指向好的結果,甚至可能違反最初的好意。以“工資寄給員工家裏”這一舉動來説,我們很容易找到它的漏洞。如果員工家裏有一位好賭、嗜酒成性的父親或兄弟,那麼員工的辛苦錢不是同樣打了水漂?更糟糕的是,如果員工實在是有用錢的需要,然而自己手頭的錢卻無法滿足,那麼他會不會產生偷盜、詐騙的念頭?

類似的例子有不少。在十月革命前的俄國,由於東正教的地位很高,所以在當時社會,離婚是被禁止的行為。然而形式上的牢固不代表本質的忠誠,反倒是使得通姦變得更加風起雲湧、隱祕盛行。

美國19世紀中期掀起了反墮胎運動。出於對孕婦健康和胎兒生命權的考慮,有30多個州相繼立法禁止墮胎。然而此舉並沒有帶來多少益處。富人可以通過出國、聘請私人醫生等方法逃避法律,而窮人沒有條件去准許墮胎的州或國外做手術,所以只得求助於簡陋的地下診所、江湖郎中,不用説,手術失敗機率很高,孕婦常常有生命危險。直到1973年之後,美國各州才陸續修正了禁止或者限制墮胎的法律。

人的慾望、社會的複雜性是必須正視的存在。如果試圖以一道簡單的禁令來壓制它們,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這就是許多出於善意的規定無法達到效果的原因。

最大的惡:讓人無權作惡

或許還是有不少人力挺開頭提到的那位乙老闆———有人説,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錢,每月工資一到手沒幾天就花光了;我就是容易被女朋友騙工資,只有家裏人才會好好地替我存錢,所以我強烈認同乙老闆的做法。這裏涉及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強制是出於善意的,我們就應該提倡它?

其實,善意的強制有時比赤裸裸的惡還可怕,就像我們一眼就能看出甲老闆的狡詐,也很容易調動輿論的力量來與之抗衡;但是,由於有道德與善意的遮掩,我們卻不容易看出乙老闆的專制,甚至默許了他對員工個人自由的橫加干涉。

對於兒童以及智障人士、缺乏獨立生活能力的人來説,相關的監護人應當對其加以管束,比如過年時,家長一般都會把小孩收到的壓歲錢挪到自己荷包裏,因為依據常識,大部分幼童缺乏管錢、用錢的能力。但是,如果某人對正常的成年人也以同樣的方式管教,那無疑是把對方當做小孩、當做傻子、當做無法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卻把自己當成了善良的化身、當成上帝。

人類對這個世界、對人類社會本身的探索都十分有限,在很多道德問題、價值觀上,都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如果生硬、嚴厲地限制“不道德”的選擇,剝奪了個人的選擇權,就有可能取消了極有價值的生活的可能性。

高考語文作文 篇10

樹葉、草根、落花順流而下,省時省力,魚兒逆流而上,勇做潮流中的掙扎者。於是,我們為魚兒歌唱。

盲目跟風,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從眾心理。無論是先前的哈韓風,還是如今的“中國大媽”橫掃華爾街,引起“金荒”。在人們一笑而過之後,是深刻的思考,跟風給人們帶來財產損失的同時,也矮化了人格的高度。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跟風”盛行的社會,拒絕跟風才能找到價值之所在。

專業影評人士常説,中國電影離國際水準還有很大差距,很多方面都有欠缺。另外,內容惡搞化,低俗化似乎成為票房的護身符。電影存在普遍跟風的現象,是因為中國人對中國電影行業的溺愛,致使它不能快速成長。在我看來,電影商品化只是影響其快速成長的一個方面,更多的是電影行業缺乏一種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執着態度,為追求高票房,高效益,普遍跟風,將經典作品翻拍得面目全非,而這是一種致命的行為。李安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收穫了多項奧斯卡大獎之後,人們對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好的作品不一定要大製作,大陣容,不盲目跟風,尋找自己的生命主線,便是一部為人所稱道的優秀作品。

在《宮》《步步驚心》等穿越劇大紅之後,人們逐漸對這種不合邏輯的娛樂劇產生排斥,此時一部《甄嬛傳》橫空出世,成為一部無論你怎麼換台也不會停播的電視劇。究其原因,是導演沒有盲目跟風。用一種淡淡的情調,融入中國元素詩詞琴賦,使作品有很高的觀賞性。可見拒絕盲目跟風,積極探尋一條新的道路才是立足社會的根本。盲目跟風只會讓人顯得膚淺,有失大雅。

人們對美的追求是亙古不變的一個主題,“笑靨如花”,映面桃花別樣紅等是那個時代的追求。時尚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回饋,它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隨着全球一體化,時尚的浪潮以不可思議的樣貌狂卷全球,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人們説起時尚的話題,總能侃侃而談,神往不已。然而,在我看來,真正的時尚並不是名包名裝,而是不盲目跟從,開闢一條屬於自己的風格路線。套用一句話説:生活中不是缺少時尚,而是缺少發現時尚的眼睛。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高博説:你覺得自己不夠時尚嗎?活出自己,你就是時尚。

魚兒如果順着水流,和樹葉、草根、落花一起流下,那麼它將不會看到前方的美景,更不會體會到搏擊的快樂與餘味。

我們是自然界大生命中獨一無二的一滴,拒絕跟風,活出自己,散發莊嚴而神聖的光輝。因為,生命不須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