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唐詩賞析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唐詩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6W 次

【作品介紹】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唐詩賞析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的作者是李賀,被選入《全唐詩》的第391卷。李賀《馬詩》共二十三首,古代視龍馬為同類,借豢養龍馬傳統的喪失,感歎現時駿馬處境淒涼,無人過問。養龍能手飂叔匆匆逝去不復返,如今已經沒有人去把龍豢養了。夜來霜雪下得大壓垮了馬棚,西風中的駿馬被壓斷了骨頭。飂叔是帝舜時善於養龍的人。飂,音liù。

【原文】

馬詩二十三首·其九

作者:唐·李賀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⑴。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⑵。

【註釋】

⑴王琦注:“《左傳》:‘昔有飂(liù)叔安,有裔子日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慾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huàn)龍。’杜預注;‘飂,古國也。叔安,其君名。豢,養也。”

⑵按古以馬為龍類,故李賀以今不能豢龍,而駿骨為霜所折。

【譯文】

養龍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復返,

如今已經沒有人培養重用英賢。

寒夜裏的霜雪把馬棚壓得坍塌,

西風中駿馬的脊骨已經被折斷。

【賞析】

此詩為李賀組詩《馬詩》二十三首的`第九首。這首詩化用飂叔豢龍的典故,斥責當時統治者摒棄、殘害賢才,表現了作者的憤慨不平和對英才埋沒的痛惜心情。

劉辰翁謂“賦馬多矣,此獨取不經人道者。”蓋李賀此二十三首皆借馬以抒感。王琦謂“大抵於當時所聞見之中,各有所比。言馬也而意初不征馬矣。”二人所論皆是。此詩歎良馬不得善養者則必為風霜所摧折,可為詠物詩之典範,所謂“不即不離”、“不粘不脱”於此詩中可以明見。

【作者介紹】

李賀(790-816)字長吉,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谷、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後裔,但早已沒落破敗,家境貧困。他才華出眾,少年時就獲詩名,但一生只作了一個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鬱郁不得志,窮困潦倒,死時年僅27歲。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裏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他因此被後人稱為“詩鬼”。其詩被稱為“鬼仙之詞”或“李長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