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古詩賞析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古詩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1W 次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隆基。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古詩賞析

清蹕度河陽,凝笳上太行。

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

澗泉含宿凍,山木帶餘霜。

野老茅為屋,樵人薜作裳。

宣風問耆艾,敦俗勸耕桑。

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

不因今展義,何以冒垂堂。

【鑑賞】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帝國由極盛轉入衰落的執政帝王。他在位的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成為唐王朝的.鼎盛時期。執政後期,即天寶年間,他荒於聲色,疏於朝政,重用楊國忠、李林甫之流的奸佞,終於釀成安史之亂,使大唐王朝幾乎亡國,從此一蹶不振。這首詩顯示出他早期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的積極思想。

這是一首排律,它採用四句一轉的方式開頭四句描寫皇帝出行的威嚴:儀仗隊鳴鑼開道,禁衞軍神色威嚴,燈火成龍地行進在羊腸鳥道上,真龍天子端坐大轎之中,“度河陽”、“上太行”。堂堂大唐皇帝為什麼不在宮中安享清福,而一大清早便上太行山呢?下面四句則描寫太行山的清晨美景:“白霧埋陰壑,丹霞助曉光。澗泉含宿凍,山木帶餘霜。”“野老”四句進一步描寫山鄉民俗民風:老人們住的是茅草屋,打柴人穿的是麻布粗衣,老輩人傳播好的風尚,催促後人以農桑為本,樹立淳厚風俗。末四句抒懷言志:立德追先哲,治國仿昔皇;若不是為了宣撫百姓,伸張正義,我何苦到這艱險的大山上來呢?從而回答了開篇時的疑問。這樣,起承轉合,層層遞進,格律嚴謹,讀來朗朗上口,頗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