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班主任注重的100個細節》有感範文

讀《班主任注重的100個細節》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7W 次

為了3月初園內班主任論壇準備,我特去了趟新華書店蒐集資料,就這樣帶回了這本《班主任注重的100個細節》。雖然這本書是針對小學和中學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書籍,但是對於我也有很大的啟發。我們幼兒園班主任和小學班主任工作有相似處,都是一些瑣碎的、繁雜的、細小的事務的重複。當我們每天早晨跨進幼兒園大門這一刻開始,從晨間接待、晨間體鍛、學習活動、遊戲活動、喝水、上廁所、進餐、餐後活動、午睡、起牀、離園等等環節,我們都無時無刻需要用一顆敏鋭的心去關注孩子、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今年我又擔任小班班主任,積累了前幾屆小班工作的經驗,我做了以下工作:

讀《班主任注重的100個細節》有感範文

  1.細節中激發孩子的入園興趣。

眾所周知,小班的孩子剛入園時年齡小,又沒有離開過寵愛自己的家人,當到一個新的環境時候,接觸的都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不免會產生一定的陌生感、不安全感、新鮮感,從這一點入手,讓寶寶感到新鮮感的同時,也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向他表達“我喜歡你。我還喜歡和你玩,和你做遊戲。”逐步的取得他對你的信任,那麼,在他極不情願的爸爸媽媽離開後,他會感到你對他的喜歡,感到你的親切,並時不時的喊他一聲乳名,使他感到你就像他的家人一樣喜歡他,這樣可以使他更快的融入到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來。萬事開頭難,當然也有對這不屑一顧的寶寶,我們則要根據寶寶的自身特點去引導他,讓他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2. 在細節中推進班級日常管理

一日活動是孩子們在園的主要活動,因此一日活動的常規教育非常重要。孩子們喜歡上了幼兒園,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後,我採取的第二步是常規的建立,從喝水、入廁、排隊、入座到入座後的坐姿、習慣以及集體活動、區域遊戲的規則等,逐步的要求,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自理能力的逐步提高……

針對以上的常規要求,我通過以下的方式進行培養。

A在遊戲中學習、練習

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遊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充分利用教學遊戲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開學初,可組織幼兒 玩“找朋友”的遊戲,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自己的毛巾標記,並反覆找出自己的標記,找自己的標記朋友,使幼兒很快地記住了自己的標記,學會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還可通過智力遊戲“猜猜我是誰”,加深幼兒對班上老師的認識,對小朋友的認識,增進與老師、小朋友的感情。再如:開學初,往往小班的孩子玩了玩具後容易亂扔、亂放,如果教師包辦代替,替幼兒收拾玩具,勢必違反了《綱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作為教師應放手讓幼兒自己學習逐步進行自我的管理。就可採取了 “送玩具回家家”的遊戲,當幼兒玩了玩具後,在收拾玩具時,就説:“小朋友,送玩具回家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動作較慢,或者還想玩時,就以玩具的口吻説:“怎麼我的汽車寶寶還沒有回家呢?”這時幼兒就會很快地將玩具送回來。通過這樣反覆的遊戲,幼兒知道什麼玩具改該送什麼地方,加深了幼兒玩具哪裏拿,哪裏放的常規習慣。

B個別教育

在常規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影響遵守常規的原因和幼兒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異,而情緒、經驗、疲勞或環境則是構成破壞規則的因素。教師要根據不同孩子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進行教育。比如班上有幾個孩子午睡手裏要抱着小毛毯才能入睡,原因是從孩子出生開始手裏就一直拿着毛毯,她顯出對毛毯的情有獨鍾,不時地聞它的氣味。到了幼兒園以後,一開始我們還是允許孩子拿的,但是發現有時候影響到了上課還是要抱着才行。正巧第一個主題開展的教學活動《阿文的小毯子》目標是幫助孩子能和自己喜歡的玩具再見,和小朋友們一起開開心心的上幼兒園。學完這個故事後,針對我們班那兩個上課還捧着玩具的女孩子,我就鼓勵她們説:“你看阿文把毯子放在家裏不拿了,多棒呀,你們也能棒,上課的時候把手裏的玩具放到玩具架上讓它們休息,下課再和它們一起玩好嗎?”優優聽懂了,馬上站起來放下了心愛的小羊玩具,子愉也學着優優的樣放下了小皮球,我立刻當着所有小朋友的面一起表揚了她們倆,第二天開始她們就沒有抱着娃娃上課了。

C運用貼切的比喻方式,促進教學活動中的常規管理

由於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小班幼兒控制力很差,思維的發展是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因此,幼兒理解能力往往是很直接很表面的,具體形象的。

在引導幼兒坐姿上,可採取了很貼切的比喻,如:坐好了就説成是小腳關門了,小手粘上膠水了。形象的比喻幼兒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

在美術活動中,常規管理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拿放筆盒的常規習慣。我會把水彩筆比喻成筆娃娃,筆筒比喻成娃娃的帽子,在美術活動前,先教幼兒認識水彩筆盒,告訴幼兒筆娃娃在睡覺,拿出筆娃娃時,要用勁取出。並用取帽子和戴帽子的比喻,讓幼兒反覆練習拿放習慣。由於水彩筆的顏色較多,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顏色。開始時,教師提供可以是紅、黃、綠、藍四種,然後逐漸增加到6種色彩,最後用一段時間增加到12種。這樣便於管理,孩子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常規習慣。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不論採取什麼形式,什麼方法,我們都要做個有心人,只有做到“從細節中來,到細節中去”,我們的工作就會更加順利有序地開展,我們的孩子就會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