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五篇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69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合集五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感受音樂的詼諧有趣,發現音樂兒歌遞增歌詞的韻律。

2、能積極愉快地參與仿編活動,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活動準備:音樂 小丑圖片 紅和綠的貼紙(每人一份) 大鼓和小鼓

活動重點:快樂的感受音樂中詼諧、有趣的兒歌韻律。

 活動過程:

一、鼓聲敲敲

S:大鼓小鼓來唱歌,考考我們的小耳朵。

(教師敲大鼓和小鼓,讓孩子邊聽邊用小手舞動起來)

S:我們小朋友也會唱大鼓和小鼓的歌對嗎?

複習歌曲:大鼓小鼓

二:欣賞感知

故事引導:今天老師請來了小丑先生來我們這裏演出,他帶來的節目是:小丑先生吹泡泡糖,小丑先生最喜歡吹泡泡糖了,每當他要演出的時候都要吹泡泡糖,可是這泡泡糖很調皮的,我們聽聽小丑先生的泡泡糖吹到哪兒去了好嗎?

1、教師用鼓點伴奏,把兒歌第一段唱出來。

提問:小丑先生的泡泡糖貼到哪兒去了?變得顏色了?

2、教師引導幼兒打着節奏,學念兒歌。X XX X

S:我們現在聽小丑先生給我們唱歌吧。

(讓我們聽聽小丑先生的泡泡糖還粘到哪兒去了?)

3、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完整欣賞音樂。

S:幼兒聽聽音樂中的泡泡糖還貼到我們身體的什麼地方?

4、引導幼兒再次完整的傾聽音樂。

S:我們小朋友聽到泡泡糖第一次粘到哪裏?第二次又多了哪裏?第三次又多了哪裏?

5、老師用鼓點把孩子説出來的歌詞進行梳理、總結。

第一段,貼到小臉旁;第二段,貼到小臉旁和小屁股;第三段,貼到小臉旁、小屁股和小肚子。

6、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感知逐段遞增歌詞的規律。

三、節奏舞動

故事引導:小丑先生吹泡泡糖演出時,還要一些鼓手來幫忙呢,讓我們一起為小丑先生敲起鼓、唱起歌好嗎?

1、 師生共同討論:在什麼地方敲起鼓?教師引導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大鼓,在身體的每個地方都可以敲起鼓。

2、 我們現在自己來做小丑先生參加演出。教師用紅和綠的貼紙戴手上進行第一段的示範演出。

3、 幼兒隨音樂進行演出。

四、續編歌詞

S:小丑先生,我們的演出怎麼快就沒有詞了,還想演出,我們自己想想歌詞好嗎?

1、老師把孩子們的歌詞放進節奏中唱出來。

2、邀請大家一起按節奏表現創編的歌詞。

帶着小丑先生出去演出。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泡泡糖,真荒唐,一不小心粘到小臉旁,一不小心粘到小屁股,一不小心粘到小肚子,塗一塊紅,塗一塊綠,扮成小丑最美麗!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不同樂器音色,為“我的故事”選配樂器合作。

2、創編簡單的節奏,並能邊講述邊操作樂器。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的若干樂器。

2、幼兒自己畫“我的故事”。

3、紙和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用樂器創編故事“我的故事”

1、老師的故事。

(1)教師講述“寶貝睡着了”,請幼兒注意聽創編故事配音中的各種聲音。

(2)幼兒交流各自聽到的聲音,想象這些聲音表示什麼?

2、樂器配音。

(1)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樂器替代這種聲音?用怎樣的節奏?

(2)個別表述自己的看法,並做相應的操作。

(3)分配角色——幼兒分做講故事的人以及操作相應樂器的人。

(4)用樂器來幫老師講述“寶貝睡着了”的故事。

二、嘗試用樂器編講幼兒自己的故事

1、談論:我們平時做哪些事情也會發出聲音?

2、思考這些聲音可用什麼樂器替代?會發出怎樣的節奏?

3.嘗試由一位幼兒講述,其他幼兒用樂器有節奏地配音。

三、想象創編

1、二到三人結伴共同編講故事,使故事有趣。

2、選擇一位同伴的故事,尋找故事中的聲音和對應的樂器。

3、嘗試分工:一人講述故事,其他人操作樂器。

四、演示交流

1、分組在集體中表演。

2、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記錄提升。

(1)故事中對應的樂器。

(2)樂器節奏的變化。

(3)觀看記錄歸納:“我的故事”中用到了哪些樂器和節奏,分別操作證實。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教幼兒初步掌握並理解兒歌的主要內容。

2、讓幼兒發揮想象創編出正確的兒歌,豐富幼兒的詞彙“快活、錯——對”。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4、瞭解兒歌的含義。

5、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二、活動準備:

1.與兒歌內容相符的課件、(備用掛圖)。

2.動物圖片、畫紙若干、(與幼兒人數均等)膠水。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出示動物卡片,請幼兒看卡片做相應的動物動作。

2.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出課題:兒歌《錯了歌》。 “小朋友們,在我們周圍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兒歌《錯了歌》,咱們一起來聽聽兒歌裏是怎麼説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放課件,請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兒歌的內容。 提問:

①兒歌裏都有誰?

②小動物都在幹什麼?學詞“快活”。

③聽了兒歌小朋友有什麼想法?學詞“錯”。

2.學習兒歌:

①教師採用整體教法教幼兒朗誦兒歌。

②幼兒練習朗誦兒歌,教師指導糾正不足。

③幼兒完整的朗誦兒歌內容。

3.遊戲“找錯”:

①引導幼兒把詩歌中的錯誤糾正過來。説一説應該怎樣才對?

②請幼兒動手將老師準備的動物圖片粘貼到畫紙上適當的位置。

4.請幼兒根據改過來的圖片內容創編新兒歌。學詞“對”。

5.幼兒完整的朗誦原兒歌和新創編的兒歌。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學習效果,以表揚鼓勵為主。

“小朋友們今天跟老師一起學了《錯了歌》,創編了《對了歌》還學了詞語“快活,錯——對”,以後我們在學習生活中應該認真仔細的觀察事物,千萬別鬧出笑話了。”

2.結束活動請幼兒休息。

小百科:兒歌 (nursery rhyme),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兒歌是民歌的一種,全國各地都有。內容多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等。歌詞多采用比興手法,詞句音韻流暢,易於上口,曲調接近語言音調,節奏輕快。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 能理解圖譜,並聽着音樂有節奏地表演木匠鋸、刨、錘的動作。

2.樂於用肢體動作表現木匠勞動時的情景,感受勞動和表演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相關經驗準備(觀看動畫片《小熊貓學木匠》,對木匠做工有初步的瞭解)

2.視頻

3、ppt

三、活動過程

(一)學做小木工

1、觀看一段木工叔叔勞動,配上“小木工”音樂的ppt。

2、觀察眾多勞動工具,找出木工叔叔的勞動工具,木匠叔叔用了哪些工具呢?在工作時會發出什麼聲音呢

3、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木匠好嗎?你會用什麼工具來做工呢?請你聽着音樂用動作告訴我。幼兒聽音樂學小木匠

4、師:小木匠你在幹嗎?認可同伴創編的各種動作,學一學其中的一些精彩的動作。

(二)理解圖譜,嘗試表演律動:

1、師: 有的用鋸子鋸木頭,有的用錘子錘木頭,有的用刨子刨木頭。小木匠們你們累不累啊?(我看出來了,小木匠們工作時可快樂的,真是一個個快樂的小木匠。木匠叔叔看見了,很想跟你們説幾句話,我們來聽聽他説了什麼:

2、再次看視頻

(1)木匠叔叔:“ 小朋友,做小木匠可不是很容易的哦,你們聽,我在鋸木頭、刨木花、敲釘子時可有祕密的哦。你們可要仔細地聽,認真地看哦”

(2)什麼祕密?

(3)幼兒説出來就出示節奏譜,配上相應的工具圖

(4)這些工具做工的速度一樣嗎?哪個慢,哪個快?

(5)它們做工的順序是怎樣的呢?我也來做回木匠,看完了你就知道了。

(三)完整欣賞音樂,感知音樂、音樂節奏與圖譜的匹配。

1、教師完整演繹

2、幼兒來調整工具順序。

3、幼兒嘗試跟着音樂看着圖譜完整表演律動

(四)遊戲“團團轉”

遊戲玩法:場地中間分別放置鋸子、刨子、榔頭的圖片,幼兒分成三組,分別站在三張圖片的後面;音樂開始,按木匠工作的順序輪流表演相應動作,間奏時,幼兒按箭頭方向換工具,遊戲繼續進行。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大膽自信地參與歌曲的演唱,並準確表達音樂中的情感。

2、學生能初步處理音樂作品,並且能夠恰當的利用歌曲表達人的思想感情。

3、學生能夠對他人的演唱進行客觀的評價。

4、學生能基本熟悉一個升號調的首調唱名位置。

【教學準備】

1、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系統、CAI課件、Flash製作的MTV。

2、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愛的奉獻》、《讓世界充滿愛》的光盤。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式的導入

抓住青少年愛玩遊戲的特點,首先讓學生玩“接音符”的遊戲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單純音符的印象,每一組可派一位代表來進行大比拼。在學生玩的過程中複習單純音符,落下來一個音符學生就説出它是什麼音符。(的Flash課件,按鼠標移動簍子去接住一個個往下落的音符,在規定的時間內看你能接住多少個音符,可自動記分。)

師:同學們剛才接到了各式各樣的音符,這些音符能夠組成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因此我們一定要熟悉音符,唱好音符。

二、常規式的複習

1、課件展示C大調的音階表,學生按老師所點的位置唱出音符的唱名。

音樂教案-我愛音樂

C D E F G A B

do re mi fa sol la si

2、課件展示G大調的音階表, 讓學生對比這兩條音階有什麼區別?

然後再熟悉G大調的唱名位置。

音樂教案-我愛音樂

do re mi fa sol la si

3、播放Flash鍵盤,對照鍵盤講解C大調與G大調的音高位置,鼠標點擊琴鍵可發出聲音來。

三、情境式的學唱歌曲

(一)欣賞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

1、初步聽賞歌曲

師:剛才同學們玩了遊戲也唱了C大調和G大調的音階,現在我想請同學們聽一段感人的真實故事。

媒體播放Flash製作的MTV《一個真實的故事》。

聽完這首歌后,讓同學們談談自己初聽作品時感受:例如,歌曲講敍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女孩為什麼會這樣做?作為生命個體的人和動物在地球村是否應該平等?音樂是怎樣表達人們對救鶴女孩的眷戀之情?

教師小結:《一個真實的故事》又名《丹頂鶴的故事》,這是一首動人心絃的敍事歌曲,抒情婉轉的向人們訴説了一個悽美動人的故事。全曲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旋律深沉流暢,,運用同音反覆、級進的手法和口語式的音樂語言表達了歌曲的深沉意境。第二部分曲調的色彩變得明亮開闊,歌曲以擬人的手法、反問的語氣譜寫了一曲天地之間的歌:“為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輕訴説。”歌曲的結尾處用“假聲”演唱的華彩段,是流行歌曲中常見的假聲應用方法,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在這裏表達了丹頂鶴為女孩傷心哭泣的悲痛心情,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態環境的聯繫性、互根性,人與自然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因此整首歌曲充滿了人性美,把無生命的自然景觀視為有生命的整體,音樂在流動的音符中震撼着人們的心靈。

曲作者解承強,祖籍山東,兒童時期學習嗩吶,15歲考進戰士歌舞團學習大提琴,1987年與畢曉世、張全復組成“新空氣”樂隊,參與了《程琳·87新歌》的製作,並活躍在各地演出舞台上。由他創作的《信天游》曾掀開了“西北風”的第一幕。他是大陸流行樂壇最有創造力和影響力作曲家之一,為大陸流行樂壇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再次聆聽歌曲,體會歌曲帶給人的心靈啟迪。

師:在聆聽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輕聲跟着唱,也可以展開你們的思緒,放飛你們的想象,去品味優美的旋律,去理解歌曲的深刻內涵。

(二)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播放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韋唯演唱的《愛的奉獻》。

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一個癌症患者獲得人間真愛的故事剛剛講完,音樂聲隨之響起:“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樸素的歌詞、流暢的旋律,洋溢着人間最美的温情,一下子打動了全國億萬觀眾的心,並很快傳唱開來,韋唯也因此成為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大歌手之一。

(三)學唱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1、作品簡介與聽賞

教師打開搜索網站,把“讓世界充滿愛”輸入進行搜索,找到“20xx年終特別專輯讓世界充滿愛】”,點擊打開,就可以清楚地瞭解這首歌的創作與演唱經過。這個網頁做得非常好,兩邊是向上移動的字幕,中間是移動的一幅幅照片,配上正在播放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學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

《讓世界充滿愛》是由陳哲、小林、王建、郭峯、孫銘作詞,郭峯作曲。作品包括器樂引子和三首歌曲,是一部規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氣勢宏大的作品。它的音調、節奏在保持民族性語言的同時,又向國際樂壇進行了借鑑。這首歌是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的第一部表現世界性重大題材的作品,大大突破了人們常以為流行歌曲只是表現花前月下、燈紅酒綠的觀念。

音樂教案-我愛音樂

2、曲作者郭峯簡介

教師打開網站即“北京音樂台”可搜索出郭峯詳細的生平介紹。

曲作者郭峯,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生長在一個藝術家庭,6歲在父親指導下學習小提琴,8歲改學鋼琴,15歲考入四川省藝術學校專修鋼琴。1978年,16歲的郭峯發表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月光》,從此走上了創作之路。他的主要作品有:《我多想》、《讓我再看你一眼》、《道路》、《戀尋》、《讓世界充滿愛》、《心會跟愛一起走》、《有你有我》······

3、學唱《讓世界充滿愛》的第二首歌。

1)輕聲唱曲

師:課本中選唱的是第二首歌,請同學們翻開書第八第九頁,跟琴輕輕唱曲譜。我們學習了一個升號的G大調,這首歌有五線譜與簡譜的對照,請同學們注意五線譜G大調的唱名位置。

2)播放歌曲伴奏,學生唱歌詞,要求學生飽含深情地去唱。

四、表演式的歌曲演唱

1、策劃演唱形式

師:剛才我們一起學唱了三首歌,從愛動物到愛人類同胞到讓世界充滿愛,這一首首愛之歌,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懂得了真情的可貴,真情的偉大。現在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選一首歌進行策劃和編排,然後到台上來演唱。

學生討論、編排,教師可參與到學生當中去進行指導。

2、學生的演唱。

3、對每一組的演唱進行評價,採取自評、他評。

五、課堂總結

愛沒有國界、愛沒有種族之分,愛能讓人感受到温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同學們,我們應該關注社會弱勢羣體,我相信同學們在瞭解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很多感觸,也會更加珍惜現有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