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教案彙總八篇

精選幼兒園教案彙總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7W 次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教案彙總八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通過跳腳印地毯活動,發展幼兒彈跳力,動作的協調性。

鞏固垃圾分類的指示,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腳印地毯若干塊,三個不同顏色並貼有標記的垃圾桶各兩套。準備無機垃圾(易拉罐),有機垃圾(果皮、花生殼等),有害垃圾(廢電池,一次性快餐盒等)。

幼兒已有初步的垃圾分類意識及分類方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可樂罐操

幼兒扮小袋鼠,跟着教師袋鼠媽媽做可樂罐操(上肢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

(二)基本部分:

1.幼兒一個跟着一個練習跳腳印地毯。要求幼兒一個跟着一個跳着腳印地毯上的腳註練習。

2.遊戲:小袋鼠撿垃圾。玩法:幼兒把發現的垃圾放入自己胸前的袋子裏。

3.遊戲:小袋鼠送垃圾。要求:知道三種不同顏色不同標記的分類垃圾箱。

瞭解三類垃圾的分類方法:跳着腳印路,將胸前袋子內的垃圾送到垃圾筒裏。

  過程:

(1)教師示範跳着腳註路送垃圾。(雙腳跳-單腳跳分類放)

(2)請兩隻小袋鼠練習跳腳印送垃圾。(教師提醒要跳在腳註上)

(3)全體幼兒遊戲。

4.比賽:幼兒分成兩對。進行比賽。

5.要求動作敏捷,行動快,垃圾分類準確性。

6.結束部分:(公圓管理員出場)説:小袋鼠們真能幹,把我們公圓地上撿起來,還把它們分類垃圾筒內,謝謝你們環保小袋鼠,為了表示感謝,我們要送你們每人一張廢舊物品小製作展覽的入場券。

環保小袋鼠跟着媽媽跳着腳印路到展覽室參觀。

幼兒園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道物體有軟硬的區別。

會用幾種簡單的方法分別物體軟硬的程度。

通過對一些物品製成材料軟硬的分析,培養對周圍物體軟硬程度進行分辨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用幾種方法分辨物體的軟和硬。

教學難點:

感知軟硬的相對性。

一、教學準備

準備桔子、蘋果、山核桃、軟硬不同的桔子,橡皮、泡沫塑料、木塊、竹塊和石塊。

教學過程

1、認識物體的軟硬

出示山核桃和蘋果。

問:這是什麼?你吃過山核桃和蘋果嗎?(吃過)問:當你第一口咬下山核桃和蘋果時,感覺有什麼不同?(山核桃硬,蘋果軟。)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物體軟與硬的問題,出示課題《軟與硬》

(2)學生取出自己帶的山核桃、蘋果和桔子,按軟硬不同排一排。問:你是怎麼排的?這説明他們的軟硬一樣嗎?(不一樣。板書:山核桃、桔子、蘋果〈圖片〉軟硬不同)

問:蘋果和山核桃比誰軟誰硬?(山核桃硬,蘋果軟)再問:蘋果和桔子比,誰軟誰硬?(蘋果硬,桔子軟)反問:那麼,蘋果到底是軟的還是硬的?(蘋果跟桔子比是硬的,跟山核桃比是軟的,所以我們説物體的軟硬要有比較才能區別。)你還能舉出其他軟硬不同的物體嗎?

出示兩個軟硬不同的桔子(用布袋包住),問:這兩個口袋裏有好東西,你知道他們的軟硬一樣嗎?(不一樣)你怎麼知道的?誰有辦法知道他們的軟硬?(用手捏一捏)誰來試一試?告訴大家哪個軟哪個硬?師:這兩個都是桔子,我們説他們是同種物體,那麼同種物體的軟硬一樣嗎?(不一樣)板書:同種物體〈圖片〉軟硬不同。你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

出示桃子,問:你吃過桃子嗎?你能把整個桃子裏裏外外全吃下去嗎?(不能)為什麼?(外軟裏硬)蘋果呢?(蘋果核硬、柄硬、肉軟)那麼西瓜呢?(外硬裏軟)這説明什麼?(板書:同一個物體的不同部分軟硬也有區別。)你還能舉出其他的例子嗎?

2、怎樣知道物體的軟和硬?

師:剛才我們比較了一些物體的軟與硬,你是怎麼知道的呢?你有哪些辦法識別物體軟硬?

(1)用手捏的方法。

出示麪包和巧克力(用紙袋將其包住)師:這兩隻布袋裏的東西誰軟誰硬?你可以用什麼方法識別?(用手捏,教師板書:捏)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捏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軟硬?捏一捏你的身上哪些物體是軟的,那些物體是硬的?

用刻的方法。

分組活動1:取出竹片和木片,捏一捏,誰軟誰硬?(無法區分軟硬 )既然捏不出軟硬那還有什麼方法來識別呢?試一試看,學生實踐、討論後教師板書:用小刀刻。

分組活動2:取出泡木塑料和橡皮,問:你有什麼辦法識別他們的軟硬?(用指甲刻、手捏)

(3)提問:你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分辨物體的軟硬嗎?教師板書學生説到的方法,師:這麼多方法你覺得哪些方法比較科學?

3、軟硬不同的物體作用不同。

既然物體有軟硬的區別,那麼到底是軟的物體好,還是硬的物體好?(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出自己的理由)最後小結:各有各的用處。

總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學的真好,看!連紅紅的蘋果都露出了笑臉。(出示蘋果圖片)紅蘋果説:“誰能回答出我提出問題,我就跟誰交朋友。”你們想跟蘋果交朋友嗎?(想)那我們來看看蘋果問的問題好嗎?

蘋果1問:今天這堂課,我們學了什麼?

師:一個蘋果跟小朋友交上了朋友,另一個蘋果着急了,他也很想和小朋友交朋友,我們來看看他問的問題好不好?

蘋果2問:比一比圖上的物體誰最硬?找出來在括號裏打“∨”(出示圖片作業比較軟硬)

板書設計:

不同種物體 (圖片) 捏

同種物體 軟硬不同 刻 指甲 小刀……

同一種物體 磨

軟硬不同的物體:各有各的用處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各種彈珠滾畫作品,感受各種粗細不同的彩色線條交織在一起的美。

2、嘗試用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彈珠蘸上各種顏色進行滾畫,探索彈珠滾畫的墓本方法。

3、能夠對自己和同伴的作品進行想象和猜測,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動準備:

1、有對偶然的形進行大膽想象和表達的經驗。

2、彈珠滾畫作品若干。

3、每組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彈珠若干個,四個盤子(裏面裝有四種不同的顏料),四把小勺,A4大小的作業紙人手一張,成人鞋盒蓋人手一個(將作業紙放人鞋盒中,彈珠滾動時不會滾出去)。

活動過程:

1、欣賞各種彈珠滾畫,感受各種彩色的線條交織在一起的美。

教師: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你在畫上看到了什麼?有哪些顏色?這麼多顏色的線條在一起像什麼呢?

2、探索彈珠滾畫的印製方法。

(1)教師:猜猜,這麼漂亮的畫是怎麼做出來的?

(2)教師:看看桌上有什麼?這些彈珠一樣嗎?仔細看看有什麼不同?除了彈珠還有什麼?有哪些顏色?還有什麼?

(3)教師:猜猜看,用這些東西怎麼才能印出漂亮的'畫?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想換一種顏色怎麼辦?

(4)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先將作業紙放人盒蓋內,再用小勺舀出顏料盤中的彈珠放入盒蓋內,上下左右搖晃盒蓋。想換另一種顏色時,將彈珠倒回顏色盤,用小勺在其他顏色的盤中舀彈珠。

3、嘗試進行彈珠滾畫活動。

教師:怎樣讓線條變得更長?怎樣才能讓畫面變得好看?

4、作品評價。

教師:你的畫像什麼?你是怎麼印畫的?印畫時出現了什麼問題?你是怎麼解決的?

【評析】

該活動中,教師給每組都提供了對比性很強的色彩,幼兒在反覆操作中不斷感受色彩碰撞產生的變化,從而獲取豐富的色彩經驗。同時,縱橫交織的彩色線條充分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園教案 篇4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冬天真冷(適合北方)

活動一:認知活動——冬天的風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來感受冬天的風,知道北風吹在身上很冷。

2、豐富詞彙:寒冷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風車。

2、注意幼兒保暖,穿好外套。

活動過程

1、幼兒到室外沒有陽光,有點風的地方感受冬天的風。

老師問:冬天的風吹在身上,吹在耳朵上,吹在臉上感到怎麼樣?(豐富詞:寒冷)

2、每人一個風車,將風車舉起讓風吹,請小朋友看看風車怎樣了?

3、小結:冬天到了,北風吹在身上很冷。小朋友要多鍛鍊,跑跑跳跳這樣就會暖和起來。外出要穿外套,帶好帽子,手套;屋子要關緊門窗,不讓風鑽進屋裏,還可以開空調取暖。

活動二:認知活動——冬天的太陽

活動目標:

1、感受冬天的太陽,知道冬天的陽光曬在身上很暖和,讓人感到很舒服。

2、豐富詞:暖和

活動準備:選擇有陽光的晴天。

活動過程:

1、找有陽光的地方,坐在陽光下曬太陽。

2、幼兒互相摸摸衣服、頭髮,説説太陽曬在身上有什麼感覺?

3、小結:冬天的太陽曬在身上會感到很暖和,讓人覺得很舒服。(豐富詞:暖和)

4、欣賞兒歌“冬天的太陽”

附:兒歌

《冬天的太陽》

冬天的太陽,大家都喜歡。

小猴和小羊,快來曬太陽,曬得臉兒紅彤彤,曬得身上暖洋洋。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聽聽、想想、議議、做做的過程中,感受樹木與動物、人類的密切關係。

2、能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建立關心、愛護樹木和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觀察畫面:茂盛的森林、被砍伐的樹。

2、各種樹的功用的照片、小紙片、記號筆。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1)觀察畫面一:這是一片怎樣的樹林,誰生活在這裏?

(2)聽散文:《樹林和動物》,説説散文的內容。

(3)可是隨着時間的流逝,不應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一天,小鹿、小猴、小鳥以及其他的動物都要搬遷到其他森林去生活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4)幼兒聯想、思考,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相互討論。

2、討論樹木與動物及人類生存的相互關係。

(1)觀察圖二:樹木都被人們砍掉了,動物們離開森林。

(2)討論:人們為什麼要砍掉樹木呢?

(3)為什麼樹木砍掉以後,動物們就要離開森林呢?

3、瞭解樹木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小組討論:樹木可以幫助我們些什麼?並用簡單的圖畫表示。

(2)小組用自己的圖交流介紹。

(3)教師出示各種樹的功能的照片給幼兒觀賞,發現哪些是我們已經知道的,哪些是我們現在發現的。

4、思考怎樣保護樹木讓小動物重新回到森林,設計《樹木是我們的好朋友》宣傳畫。

幼兒園教案 篇6

  要求:

1、學會與同伴分享故事的樂趣。

2、學習運用多種顏色來繪畫,進一步感受顏色的美。

 準備:變色龍模型,玩具車、恐龍塗案、蠟筆等

  建議:

1、以神祕口吻引入,激發幼兒傾聽故事興趣。

2、藉助教具,生動地講述故事《貪吃的變色龍》,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

3、提問:故事名稱?故事中有什麼?

4、引導幼兒説説變色龍吃了那些東西?身體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5、玩“恐龍變色”的遊戲:

讓幼兒自由選擇兩種以上的顏色給恐龍圖案進行重疊塗染活動。

6、提要求:

(1)、任選兩種顏色進行重疊塗染。

(2)、做到“三輕”,保持桌面整潔、乾淨。

7、幼兒自由塗染活動,師重點指導幼兒要在恐龍圖案上重疊塗染。

8、幼兒互相交流、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濃濃。在孩子們的自由作畫時間了,老師巡迴指導,發現較好或有自己創意的孩子就進行及時表揚,孩子們互相學習,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設計了有趣的教學用具和遊戲設計,整個活動,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初淺的社會經驗,體驗瞭解他人的快樂。效果好。

幼兒園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應充滿信心,開動腦筋想出各種方法克服困難、解決困難。

2.體驗自己解決困難的喜悦。

  二、活動準備

1.童話故事(附後)的電腦課件。

2.立體環境:一棵大樹、樹洞、樹樁(小樹杆內有水)、草地、小河、平衡木。

3.材料:小石子、水箱(池塘)、鐵鈎、救生圈、磁鐵、透明膠、樹葉、塑料瓶子、竹棒、繩子、船、浮板、地板膠。

4.頭飾:小熊、小猴、小鹿、小羊、啄木鳥各三個。

  三、活動過程

1.藉助童話故事,把幼兒引入一個充滿問題的世界。

(1)在茂密的樹木裏,生活着許多動物。你猜,都有些什麼動物呢?(激發幼兒的興趣)

(2)有一天,小動物在樹木裏玩,你看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3)結合電腦課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童話故事,然後提問:樹木裏有什麼動物?它們遇到了什麼困難?

2.鼓勵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

(l)激發幼兒解決困難的信心。

如果你們遇到了像小動物那樣的困難,你們能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它嗎?請你們幫助小動物,你願意幫助誰?

(2)幼兒分組討論解決困難的方法。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激發探索興趣。

2、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

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

3、小博士課件。

4、幼兒人手一份記錄本和筆。

活動重難點:

在觀察、比較和實驗的過程中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

會記錄自己的猜想和實驗結果,知道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活動流程:

觀察引趣→猜想實驗→遷移運用

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趣

1、看一看,聞一聞,老師給準備了什麼樣的實驗材料。

2、幼兒觀察,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觀察結果,知道實驗材料名稱,瞭解其外形特徵。

二、猜想實驗

(一)實驗一:誰不見了

1、猜想並記錄:誰不見了

(1)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遊戲,先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裏,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誰會不見了?

(2)幼兒猜想並記錄。

提出記錄要求:選擇兩種符號,一種表示它不見了。另一種表示它還在。

(3)展示幼兒記錄,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實驗並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小朋友的説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對吧。在做實驗前,我想請你們把這些材料都放進杯子中,進行充分的攪拌之後,先別忙着記,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發生?然後,在你的記錄本上,把這種有趣的現象記錄下來。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隨機指導。

(3)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4)小結:小朋友猜想的和實驗出來的結果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只有動手做一做,我們才能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

(二)、實驗二:誰能取出來

1、提出問題:放到水裏的材料,還能取出來嗎?(幼兒猜想,講述。)

教師演示大表格讓幼兒猜想並記錄猜想結果。

2、提出實驗要求:這裏有許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現在你們就要用這些小工具,看看剛才你們放進水裏的這些材料,哪些還能取出來,哪些取不出來了。記錄實驗結果。

3、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拿記錄本講述自己發現的現象,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與同伴不同的看法。

5、教師演示PPT,展示大的記錄表和孩子一起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6、提問

(1)你發現什麼可以從水中取出來?什麼不可以取出來?

(2)我們來看看有沒有不同意見?

(3)為什麼方糖和果珍取不出來了?它們到哪裏去了?

7、教師小結,幫助幼兒理解溶解的概念。

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不同的物體放進水中會有不同的現象發生。像花生放進水中,沉下去了。油放進水中,浮起來了。果珍放進水中,使水改變了顏色。糖最後看不見了。象糖和果珍這種放進水中經過充分的攪拌之後,利用各種小工具能不能取出來?放進水中不能取出的現象,有個好聽的詞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進水中後花生還是花生,油還是油。我們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們取出來了。他們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遷移運用

1、誰能告訴我,你們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中?

2、演示課件引導幼兒思考。

活動延伸:

出示沙子、肥皂、泥土。

問:這些是什麼?它們能溶解在水中嗎?

回家後做做實驗,明天告訴我和大家。

活動反思:

採用個別引導和間接指導的方法。通過講解、示範讓幼兒認識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溶解的過程一目瞭然。這樣有效的幫助幼兒掌握理解溶解的有關知識。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溶解的祕密, 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不足之處:

1、很多幼兒活動中多以聽和記錄為主,很少主動提出問題。

2、由於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個幼兒都進行操作。

小百科:廣義上説,超過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為一個分子狀態的均勻相的過程稱為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