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空山鳥語》精品教案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空山鳥語》精品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6W 次

  教學目標: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空山鳥語》精品教案

知識目標

1.掌握描摹具體事物的方法。

2.理解其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散文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去追求自由、快樂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1.掌握描摹具體事物的方法。

2.理解其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抒發的思鄉之情。

 教學方式

點撥式和合作探究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海浪聲》、《鳥叫聲》

2.教師:同學們在剛才的兩段音頻中你們能聽出什麼,或者能想到什麼呢?

學生回答:想到可以在海灘邊撿貝殼,鳥兒在歡快的歌唱……

教師:是的,無論你們從這聲音中聽到了什麼,或者想到了什麼,這都是你們內心情感的一種體現,人們在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的時候總是把自己的思想也融入了進去,寄託着自己內心的各種情感,我們今天就來品味《空山鳥語》,傾聽作家郭楓的心聲。

(通過這個導入,讓學生明確,這篇課文並不是單純的寫景之文,對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有了一定的把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聆聽過程中給陌生字詞注音。(音樂:《雲水禪心》)

2.學生自己設計朗讀,讀給同桌聽,並勾畫出自己不懂的詞語。

3.請學生起來讀自己設計的朗讀。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在教師範讀時的情感薰陶下,體味本課優美的語言、意境,愛上本課,激發起學習興趣)

  三、字詞積累,鞏固基礎。

1.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教師講解。

2.婆娑 颯爽 鷓鴣

3.學生自己記憶字詞。

 四、品讀課文,合作探究。

(一)提問:回憶文章的題目反映了文章哪些內容?

文章的主旨情感,或者文章的寫作對象,或者文章的內容,或者文章的線索

那麼本篇課文的題目反映的是:文章的內容(1-2段寫空山,(3-寫鳥語)

(二)空山:

1.齊讀 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2.找出描寫了山上哪些風景,這些風景是怎樣寫出來的?

花、樹、巖石、雲朵、清風,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來表現山上優美的環境

3.模仿課文中描寫山上風景的句子,自己創造幾個句子,説給同桌聽。

4.教師請學生起來説出所仿寫的句子,並加以點評。(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寫作能力)

5.作者喜歡到山上來,尤其是喜歡到山上來聽鳥叫,且在課文第一段就熱情的宣告,思考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開門見山的點明瞭中心

(三)鳥語:

過渡:山上的風景如此的美麗,真是讓人留連忘返,可是作者不去瀏覽如此美麗的風景卻喜歡到山上來聽鳥叫,這是為什麼呢?(用課文的原句回答)

因為:鳥兒的鳴聲是時間最美的語言。

1.學生齊讀課文3-4自然段。

2.請學生讀出這段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在山上,誰都喜歡鳥的鳴叫,誰都懂得鳥的語言;誰都懂,清風懂,白雲懂,流泉更懂,連掛在樹枝上曬太陽的小花蛇也懂

3.為什麼這句話讓大家印象深刻:採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

4.教師創設情境學生仿寫句子。

如:山村教師愛崗敬業的情境。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5.學生自己朗讀第五自然段,並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説出你為什麼喜歡它,它好在哪裏?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鑑賞能力)

“他們總是用五個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隻先唱,另一隻接着,纏纏綿綿,重重複復,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線靈泉從歌聲裏迸落。”

這句話用疊詞和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鳥兒鳴聲的特點:婉轉、悠揚、纏綿,“透明”二字再次證明了鳥兒們的鳴聲在訴説着動人、純真的愛情,同時把這種情意比作是青石上的一線靈泉。

“我在小時候就很熟悉這種鳥,綠背黃紋有一隻小巧的紅喙。我喜歡它們靈活的體態,更喜歡它們的樣子,依偎着、廝磨着,總是分不開啊!那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現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種鳥呢?想着想着,自己卻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麼用?人們喜歡各種好聽的名字,鳥不一定喜歡,鳥喜歡唱的歌,人不一定能聽懂;其實人愛不愛聽都是一樣,鳥是唱給鳥聽的。”

這幾句話生動形象的寫出了“紅喙鳥”的外形和特點 ,並由此想到了人。

6.問:作者在清晨來到山上,聽到了晨無名小鳥的二重唱,他們沒有名字,只有歌唱,自己隨心所欲,想怎麼唱就怎麼唱,不管別人喜歡還是不喜歡,那麼這些鳥兒們到底是在歌唱什麼呢?

學生回答:歌唱自由,歌唱美滿的愛情,歌唱幸福的生活……

7.討論:聯繫殘酷地現實社會,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山林中的鳥兒自由自在,沒有世事的羈絆,沒有世俗的媚骨,它們不求好聽的名字,只求自己內心的歡快,由此可見,這是源於作者對自私、冷酷、暴力、唯利是圖等社會現象的憎惡。渴望遠離物慾橫流的塵世,鄙棄追名逐利的慾望,不媚悦權貴,不迎合他人,説自己想説的話,唱自己想唱的歌,做一個真正自由幸福的人。

8.學生自己由感情的朗讀第6自然段,並思考、交流作者在午後的山林裏聽到了什麼並想到了什麼?

9.簡單介紹作者郭楓:郭楓是台灣作家,祖籍在江蘇。

10.簡單介紹鷓鴣鳥:(出示鷓鴣圖文介紹:羽毛近於黑色,散佈着卵圓形白斑,棲於草被茂密,疏林及灌叢山丘地帶。分佈於我國南方各省,是一種候鳥,即使生活在北方,冬天要返回南方去。這種鳥身上一般都寄託着文人墨客們的思鄉之情)。

11.教師總結:作者在鷓鴣鳥,奢靡莫測、虛無縹緲的鳴聲中想到了自己的家鄉江南,想要重温家鄉的夢。

過渡:作者深沉的懷念家鄉江南,哪裏到底是怎樣的一番景緻,讓作者如此的沉淪呢?

12.欣賞“江南小鎮“的圖片,並思考這裏是怎樣的一種生活狀態?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只管感受到江南的那種淡泊、寧靜、幽雅、古樸的社會)

 五、再讀課文,深層理解。

齊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

①你怎樣理解:“你不是從這美妙的清音中,已經聽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滄桑了麼?”這句話?

這句話分為兩個層次:“自然的消息”是指,像鳥兒一樣的自由自在,單純快樂的生活;“人世的滄桑”則是指物慾橫流、唯利是圖、媚悦權貴、迎合他人的社會現實。

②作者由最初的喜歡到山上來聽鳥叫,到最後甚至迫不及待的想變成一隻鳥 ,那麼你怎樣理解作者最後一句話:我想做一隻鳥,在山中。

這句話作者運用的“顛倒”的修辭手法,使得抒情意味更加濃厚,強烈的表達了作者急切的渴望離開惹人厭煩的塵世,想要逃離,想要回歸那種向鳥兒一樣的寧靜、古樸、自由的社會。

 六、作業佈置。

以課文第六段為範本,仿寫一段200字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