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生存的角逐讀《火星救援》有感大綱

生存的角逐讀《火星救援》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88W 次

在地球上,要是獨自一人流落在荒無人煙之地,該如何生存下去?我想,英國作家笛福用他的《魯濱遜漂流記》完美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但地球畢竟是人類世世代代生存之地,就算真的有人陷入如此境地,想必他也無需為生活環境操太多的心。可是試想,若獨自一人在意外下被丟在寸草不生的紅色荒漠——離地球數千萬公里以外的火星,沒有濃度適宜的氧氣,只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的大氣的火星,該如何存活?而《火星救援》卻以科學幽默的語言,用宇航員任務日誌的形式向我們將這一求生過程完美呈現。

生存的角逐讀《火星救援》有感

有人在對《火星救援》的評價中如是説道:“《火星救援》是火星版的《魯濱遜漂流記》”,我認為這個比喻並不確切。相比漂泊至孤島的魯濱遜,落難火星的宇航員馬克想要在完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火星上在食物補給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居住近兩年的時間,聽上去簡直異想天開,無異於痴人説夢。馬克比魯濱遜具有更強橫的心理素質,更為過硬的專業知識,更為超凡的過人膽識。

讀完《火星救援》我也常常無意識地在想,若是我不幸遇到了馬克那般的遭遇,我是否能活下來?毋庸置疑,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一,我的心理素質不足以支持我在那種情況下還能冷靜的分析思考。在太空中,沒人能聽得見你的尖叫,在通訊設備損毀的情況下,也沒人能瞭解你的恐懼與絕望,如此説來,我必會在無盡的孤獨中默然倒斃,根本無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還能自言自語,寫些玩笑話來尋自己和別人的開心。其二,我的知識儲備不足以使我完成對通訊設備的恢復和解決熱量來源等諸多問題,我不是植物學家,更沒法做機械工程師。這樣看來,我還有可能眼睜睜地看着機器一個個壞掉,然後窒息而死。其三,就算有了食物,我沒有計劃性的頭腦很可能無法精確分配每天的食物用量,導致食物仍出現短缺。我也有可能就這樣活活餓死。凡此種種,數不勝數,光是這三個缺點就足以致命。所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啊!

火星救援,看似科幻小説,卻勝似科幻小説。它的字裏行間無不閃爍着一種人性的光輝,也正是這種出於人道與人性的執着才讓全世界的人民都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落難宇航員虔誠地祈禱,傾盡全力幫助他。甚至國際上還有國家為此放棄了潛心醖釀多年的航天計劃,只為將航天器送上火星,為馬克的生存機率提高哪怕是一個百分點。也正是這種信仰之力,馬克得以一次次從死神的鐮刀下死裏逃生化險為夷。

《火星救援》不僅令我看到了知識的力量、科學的力量,更讓我領悟到了團結的力量,人心的力量;我也明白了科學關乎人道,而無關乎國籍,這是科學無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