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關於法律的名人名言

關於法律的名人名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對那些經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名言蘊含着深邃的哲理,閃耀着理性的光輝,在議論文中既可作爲論點,又可作爲論據。那什麼樣的名言纔是經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法律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法律的名人名言

法律的名人名言1

1、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尚書·大禹謨》

2、誅禁不當,反受其央。——《馬王堆漢墓帛書·國次》

3、誅惡不避親愛,舉善不避仇讎。——《漢書》

4、誅不避貴,賞不遺賤。舉事不私,聽獄不阿。——《晏子春秋·內篇》

5、治國者,必以奉法爲重。《三國演義》

6、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唐·歐陽詢·藝文類聚》

7、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

8、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韓非子·解老》

9、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尚書》

10、執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纓《格言聯壁·從政》

11、知爲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爲吏者枉法以害民。(漢·劉安《說苑·政理》)

12、政令必行,憲禁必從。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王符《潛夫論·考績》

13、欲着其罪於後世,在乎不沒其實。——歐陽修《魏樑解》

14、宥過無大,刑故無小。——《尚書·大禹謨》

15、有治人,無治法。——荀子

16、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國語·晉語七》

17、有法而行私,謂之不法。——慎到

18、有法而不循法,法雖善與無法等。——沈家本

19、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僞,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尋丈之數者,不可差以長短。——《管子·明法》

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21、用賞貴信,用刑貴正。——《鬼谷子·符言》

22、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蘇軾

23、以道爲常,以法爲本。——《韓非子·飾邪》

24、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有度》

25、陽爲德,陰爲刑,刑主殺而德主生。——董仲舒

26、言行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韓非子·飾邪》

27、言出爲箭,執法如山。——李綠園《歧路燈》

28、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爲也。——《商君書·君臣》

29、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歐陽修《縱惡論》

30、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法律的名人名言2

1、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馬基雅弗利

2、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範圍內的事情的權利。——西塞羅

3、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爲自由。——斯賓諾莎

4、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5、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埃利希

6、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7、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勞倫·卻伯

8、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亞里士多德

9、無論何人,如爲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阿奎那

10、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裏以惡行爲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魯赫

11、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邊沁

12、民衆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龐德

13、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布魯納

14、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波斯納

15、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爲僅僅是數學課本中

16、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17、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張釋之

18、權力毒害最善良的.心靈,有如烈酒迷惑最精明的頭腦。沒有人是至賢至善而可以被賦予不受限制的權力。——查爾斯·戈爾頓

19、以無情的目光論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培根《論法律》

20、在一個正義的社會,平等的公民自由是確定不移的,由正義所保障的權利絕不受制於政治的交易或社會利益的均衡。——約翰、羅爾斯

法律的名人名言3

1、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春秋]《老子》

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到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2、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戰國]《韓非子》

執行法律的人如果能夠依法辦事,那麼國家就強盛;執行法律的人不依法行事,那麼國家就衰弱。

3、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戰國]《韓非子》

家庭有固定的產業,即使鬧饑荒,也不會捱餓;國家有健全的法制,即使遇到危難也不會滅亡。

4、令必行,禁必止。——[戰國]《韓非子》

對於命令要堅決地執行,在禁令之下的事情堅決不做。

5、法出多門,人無所措。——[唐]劉賁

指各部門各自爲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統一,無從執行。

6、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宋]李之彥

殺人者須抵命,欠債者要還錢。

7、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宋]歐陽修

政令必須講信用,法律必須要執行。

8、刑在禁惡,法本遠情。——[宋]歐陽修

刑罰就是要禁止惡性的,法律本身是無情的。

9、法施於人,雖小必慎。——[宋]歐陽修

法律實施的對象是人,所以即使很小的事情也要謹慎。

10、法戒輕變,令貴必行。——[元]《宋史

法律不要輕易變化,命令一定要執行下去。

11、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戰國]《墨子》

天底下辦事的人,不能沒有法則;沒有法則而能把事情做好,是從來沒有的事。

12、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戰國]《商君書》

如果沒有百倍的利益不要改變法度,如果沒有十倍的功效不要更換使用工具。

13、以刑治則民威,民威則無奸,無奸則民安其所樂。以義教則民縱,民縱則亂,亂則民傷其所惡。——[戰國]《商君書》

因此用刑罰治理民衆就會畏懼,就不會有邪惡的事發生,沒有邪惡的事發生,民衆就可以享受他們的快樂了。用道義來教化就會放縱自己,民衆放縱自己就會作亂,民衆作亂就會被民衆所討厭的東西傷害。

14、刑稱罪則治,不稱罪則亂。——[戰國]《荀子》

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罰相稱,社會就太平;量刑與所犯的罪過不相稱,社會就會出現混亂。

15、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戰國]《左傳》

想要強加給人什麼罪名,難道還會找不到理由嗎?

16、法出於仁,成於義。——[宋]蘇軾

法律來自於仁義。

17、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漢]《潛夫論》

法令行則國治國興,法令弛則國亂國衰的古訓是說一個國家只有嚴格執法,法令能夠貫徹執行,國家才能治理整頓好,才能興旺繁榮。否則,如果法律鬆馳,無法執行,則國家一定會有動亂,國力也會越來越衰弱。

18、治天下不可以無法度。仁政者,治天下之法度也。——[宋]朱熹

治理天下不能沒有法律的規範,一個明君就是治理天下的法律規範。

19、爲國之本,在於明賞罰,辨邪正。——[宋]蘇軾

治國的根本,在於明確獎賞懲罰,分辯邪惡正義。

20、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宋]蘇軾

用嚴格的法律來管理人民,但是懲罰人的時候要寬大不要斤斤計較

法律的名人名言4

1)儘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佈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邊沁

2)法,國之權衡也,時之準繩也。——吳兢《貞觀政要·公平》

3)不管他應懲罰人,還是應關護人,它必定把人當人看待。——歌德

4)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隨着身體一樣。——貝卡利亞《論犯罪和刑罰》

5)小惡不容於鄉,大惡不容於國。——蘇軾《策別安萬民六》

6)法寬則刑者少,刑者少則民爲恥矣。——崔敦禮《芻言》

7)石以砥焉,化鈍爲利;法以砥焉,化愚爲智。——劉禹錫《砥石賦》

8)所謂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種方策,使生命與國家皆得安全。——斯賓諾莎《神學政治論》

9)法律就像旅行一樣,必須爲明天做準備。它必須具備成長的原則。——著名大法官卡多左

10)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馬基雅弗利

11)法律之明瞭,不盡在其條文之詳盡,乃在其用意之明顯,而民得其喻也。——霍布斯《利維坦》

12)在一切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哪裏沒有法律,那裏就沒有自由。——洛克《政府論》

13)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爲自由。——斯賓諾莎

14)法無明文規定不爲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15)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諺

16)法律的效力是以它所引起的愛戴和尊重爲轉移的,而這種愛戴和尊重是以內心感到法律公正和合理爲轉移的。——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17)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寬《鹽鐵論·申韓》

18)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19)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預防犯罪行爲的發生要比處罰已經發生的罰罪行爲更有價值,更爲重要。——李斯特

20)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

21)凡是解釋越簡單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托馬斯·莫爾《烏托邦》

22)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管子《管子·禁藏》

23)法律的制定是爲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爲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24)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埃利希

25)你不妨相信,在刑罰多少偏於殘酷的國家,並不能使人因此而更服從法律。在刑罰較輕的國家,人們懼怕刑罰,也不下於刑罰殘暴惡毒的國家。——孟德斯鳩

26)假如沒有法律他們會更快樂的話,那麼法律作爲一件無用之物自己就會消滅。——洛克《政府論》

27)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衆不得暴寡。——韓非《韓非子·守道》

28)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霍姆斯《普通法》

29)法是一套權威性的審判指南或者基礎。——龐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法律的任務》

30)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31)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傅玄《傅子·法刑》

32)法大行,則是爲公是,非爲公非。——劉禹錫《天論上》

33)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爲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霍姆斯

34)法律不可能使本質上是道德的或純潔的行爲變爲犯罪行爲,正如它不能使犯罪行爲又變成純潔的行爲一樣。——雪萊《人權宣言》

35)法無授權不得爲,法無禁止不得罰。

36)大海和陸地服從宇宙,而人類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轄。――西塞羅《法律篇》

37)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爲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38)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39)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勞倫·卻伯

40)在民主的國家裏,法律就是國王;在專制的國家裏,國王就是法律。——馬克思

41)法者,所以禁民爲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劍州司理參軍董壽可大理寺丞制》

42)法治意味着,政府除非實施衆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哈耶克

43)要使事物合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箇中道的權衡。——亞里士多德

44)由於人類具有不可糾正的惡習,所以犯罪就成爲一種人們雖不願意但又不可避免的現象;而且,也在確認犯罪是社會健康的一個因素,是健康的社會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迪爾凱姆

45)國家一旦沒有了正義,就淪落爲一個巨大的匪幫。——奧古斯丁

46)法律總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見的。——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47)法律規定得愈明確,其條文就愈容易切實行。——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48)如果法律是非正義的,它就不能存在。——奧古斯丁《論自由意志》

法律的名人名言5

1、規外求圓,無圓矣;法外求平,無平矣。——宋祁

2、法律是社會的習慣和思想的結晶。——託伍威爾遜

3、凡是解釋越簡單的法律,也就是也公正的法律。——托馬斯莫爾(英)《烏托邦》

4、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5、不確定性在法律中受到非難,極度的確定性反而有損確定性。

6、習慣是法律的最好解釋者。

7、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礎。——英國政治家伯克E

8、與其責罵罪惡,不如伸張正義。——丁尼生

9、法律的解釋具有法律的效力。

10、要使事物合乎正義(公平),須有毫無偏私的權衡;法律恰恰正是這樣一箇中道的權衡。——亞里士多德(古希臘)《政治學》

11、人民的愉悅是至高無個的法。——西塞羅

12、法律吸吮窮人的膏血,而富人卻掌握着權柄。——哥爾德斯密斯

13、榮耀所禁止的法律卻往往應允。——威索林

14、自然界中沒有獎賞和懲罰,只有因果報應。

15、法學家的共同意見具有習慣的力量。

16、所謂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種方策,使性命與國家皆得安全。——斯賓諾莎(荷)《神學政治論》

17、當秩序成了混亂的時候,就不得不用混亂來維持秩序,拯救法律了。——羅曼羅蘭

18、人類法律,事物有規律,這是不容忽視的。——愛獻生

19、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桓寬(漢)《鹽鐵論申韓》

20、像房子一樣,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1、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