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語錄 > 通用周國平的語錄大合集80條

通用周國平的語錄大合集80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用終極的眼光看,人世間的一切紛爭都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當然,在現實中,紛爭的解決不會這麼簡單。但是,倘若沒有這樣一種終極眼光,人類就會迷失方向,任何解決方式只能是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下面是小編給各位讀者分享的周國平的語錄80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通用周國平的語錄大合集80條

1、年輕人沒有什麼可回憶,於是就展望。老年人沒有什麼可展望,於是就回憶。

2、質樸最不容易受騙,連成功也騙不了它。

3、輿論很清楚它的敵人是思想,但它從來不正面與思想交鋒。

4、可以沒有愛情,但如果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哪裏還有青春?可以沒有理解,但如果沒有對理解的期待,哪裏還有創造?可以沒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等待,哪裏還有人生?

5、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闖蕩,去建功創業,去探險獵奇,去覓情求愛,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記了回家的路。這個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靈世界。

6、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於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7、一切迷戀都憑藉幻覺一切理解都包含誤解一切忠誠都指望報答一切犧牲都附有條件。

8、在另一個黑夜裏,同一朵燭光會不會重新點燃?

9、人活世上,有時難免要有求於人和違心做事。但是,我相信,一個人只要肯約束自己的貪慾,滿足於過比較簡單的生活,就可以把這些減少到最低限度。遠離這些麻煩的交際和成功,實在算不得什麼損失,反而受益無窮。我們因此獲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陰,可以把它們奉獻給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真正感興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獻給自己。對於一個滿足於過簡單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寬闊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爲就必有所不爲,而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區別就在於所爲所不爲的不同取向。

10、因爲一切皆流,所以活在當下。否則你還能怎樣?

11、仔細想一想,盧梭多麼有道理,我們今日的所作所爲正是逼迫孩子們誤用光陰。

12、但是,我的心受到了觸動。當着這麼多大人的面,這個初中生鼓起了多大的勇氣,纔敢爲情竇初開的同齡人辯護。

13、所以,花開時節,最重要的是提供和吸取充足的精神營養。

14、無論中外,文化品位較高的人大多不看或少看電視,我相信這不是偶然的。有人打比方,看電視就好像參加一個聚會,滿座是你不認識的人,不斷被介紹給你,興奮過後,你完全記不起他們是誰和說了什麼了。試想一想,這樣的聚會,如果你老去參加,你自己是不是有些無聊?

15、什麼是誠信呢?就是在與人打交道時,彷彿如此說:我要把我的真實想法告訴你,並且一定會對它負責。這就是誠實和守信用。

16、在我的詞典裏,沒有"世紀末"這個詞。編年和日曆不過是人類自造的計算工具,我看不出其中某個數字比其餘數字更具特別意義。所以,對於人們津津樂道的所謂"世紀末",我沒有任何感想。

17、我相信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內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見現象,內在的眼睛看見意義。被外在的眼睛看見的,成爲大腦的貯存,被內在的眼睛看見的,成爲心靈的財富。

18、外在的眼睛不使用,就會退化,常練習,就能敏銳。內在的眼睛也是如此。對於我來說,寫作便是一種訓練內在視力的方法,它促使我經常睜着內在的眼睛,去發現和捕捉生活中那些顯示了意義的場景和瞬間。只要我保持着寫作狀態,這樣的場景和瞬間就會源源不斷。相反,一旦被日常生活之流裹挾,長久中斷了寫作,我便會覺得生活成了一堆無意義的碎片。事實上它的確成了碎片,因爲我的內在眼睛是關閉着的,我的靈魂是昏睡着的,而惟有靈魂的君臨才能把一個人的生活形成爲整體。所以,我之需要寫作,是因爲惟有保持着寫作狀態,我才真正在生活。

19、"以真誠換取真誠!"——可是,這麼一換,雙方不是都失去自己的真誠了嗎?

20、活得真誠、獨特、瀟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麼,你愈是表演得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21、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每個人都在忙忙碌碌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比真的演員還忙,退場的時間更少。

22、我不喜歡和一切角色意識太強烈的人打交道,例如名人意識強烈的名流,權威意識強烈的學者,長官意識強烈的上司等等,那會使我感到太累。我不相信他們自己不累,因爲這類人往往也擺脫不掉別的角色感,在兒女面前會端起父親的架子,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要表現下屬的謙恭,就像永不卸妝的演員一樣。人之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也許是迫不得已的事,依我的性情,能卸妝時且卸妝,要儘可能自然地生活。

23、獲得精神快樂的途徑有兩類:一類是接受的,比如閱讀、欣賞藝術品等;另一類是給予的,就是工作。正是在工作中,人的心智能力和生命價值都得到了積極實現。

24、基於這一認識,我相信,不論時代怎樣,一個人都可以獲得精神生長的必要資源,因爲只要你的心靈土壤足夠肥沃,那些神聖和偉大的種子對於你就始終是存在着的。所以,如果你自己隨波逐流,你就不要怨怪這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時代了吧。如果你自己見利忘義,你就不要怨怪這是一個道德淪喪的時代了吧。如果你自己志大才疏,你就不要怨怪這是一個精神平庸的時代了吧。如果你的心靈一片荒蕪,寸草不長,你就不要怨怪害鳥啄走了你的種子,毒日烤焦了你的幼苗了吧。

25、"距離說"對藝術家和哲學家是同樣適用的。理解與欣賞一樣,必須同對象保持相當的距離,然後才能觀其大體。不在某種程度上超脫,就決不能對人生有深刻見解。

26、浮生若夢,何妨就當它是夢,盡興地夢它一場?世事如雲,何妨就當它是雲,從容地觀它千變?

27、我對人類的弱點懷有如此溫柔的同情,遠遠超過對優點的欽佩,那些有着明顯弱點的人更使我感到親切。

28、對於少數人來說,人生始終是一個問題。對於多數人來說,一生中有的時候會覺得人生是一個問題。對於另一些少數人來說,人生從來不是一個問題。

29、爲什麼活着?由於生命本身並無目的,這個問題必然會悄悄地轉化爲另一個問題:怎樣活着?我們爲生命設置的目的,包括上帝、藝術、事業、愛情等等,實際上都只是我們用以度過無目的的生命的手段而已,而生命本身則成了目的。

30、大損失在人生中的教化作用:使人對小損失不再計較。

31、可是,仔細想想,變故有大小,誰能完全躲避得了?壽命有長短,幾人可稱壽終正寢?

32、所以,從零開始與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態。

33、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計劃,晚上發現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輕時的心願,年老時發現只實現很小一部分。

34、想到人類漫長曆史上有過無數的人,無數的不同人生,我感到了惶恐,突然覺得我和我的人生失去了重量,變得微不足道。

35、航海者根據天上的星座來辨別和確定航向。他永遠不會知道那些星座的成分和構造,可是,如果他不知道它們的存在,就會迷失方向,不能解決具體的航行任務。

36、人過中年,就應該基本戒除功利心、貪心、野心,給善心、閒心、平常心讓出地盤了,它們都源自一種看破紅塵名利、迴歸生命本質的覺悟。如果沒有這個覺悟會怎樣呢?據說老年人容易變得冷漠、貪婪、自負,這也許就是答案吧。

37、人與人之間有同情,有仁義,有愛。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捨己救人的豪俠。但是,每一個人終究是一個生物學上和心理學上的個體,最切己的痛癢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這個意義上,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最關心的還是他自己,世上最關心他的也還是他自己。要別人比他自己更關心他,要別人比關心每人自己更關心他,都是違背作爲個體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特性的。結論是:每個人都應該自立。

38、精神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土地和天空,土地貢獻了來源和質料,天空則指示了目標和形式。比較起來,土地應該是第一位的。人來自泥土而歸於泥土,其實也是土地上的作物。土地是家,天空只是遼遠的風景。我甚至相信,古往今來哲人們對天空的沉思,那所謂形而上的關切,也只有在向土地的迴歸之中,在一種萬物一體的親密感之中,方能獲得不言的解決。

39、一位現代生態學家說:人類是作爲綠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這個說法加以擴展,我們便可以說,人是地球的客人。作爲客人,我們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時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時我們應當懂得尊重和感謝主人。做一個有教養的客人,這可能是人對待自然的最恰當的態度吧。

40、人是自然之子,生命遵循自然之道。人類必須在自然的懷抱中生息,無論時代怎樣變遷,春華秋實、生兒育女永遠是生命的基本內核。你從喧鬧的職場裏出來,走在街上,看天際的雲和樹影,回到家裏,坐下來和妻子兒女一起吃晚飯,這時候你重新成爲一個生命。

41、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一是優秀,二是幸福,而這二者都離不開智慧。所謂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這樣,纔會懂得如何做人,從而成爲人性意義上的真正優秀的人。也唯有這樣,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種價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從而真正獲得和感受到幸福。

42、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也是更多地取決於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所以,在不同的意識形態集團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43、智慧是靈魂的事,博學是頭腦的事,更糟的是舌頭的事。

44、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解除?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我心中想"這麼一想,痛苦就也解除了。接着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45、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

46、人是註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難的。由此推導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沒有不可忍受的苦難。

47、一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喪失了自我,又有何益,真正的救世主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便是那個清明寧靜的自我。

48、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多麼普通又多麼獨特的生命,原本無名無姓,卻到底可歌可泣。

49、鍛鍊身體,最好有一種自己喜歡、能夠持之以恆的體育項目。

50、自嘲就是居高臨下地看待自己的弱點。

51、誠然,抱着過時的信仰不放,或者無信仰而裝作有信仰,都是可悲可笑的,不妨調而侃之,哈哈一笑。可是,當我看見有人把無信仰當作一種光榮來炫耀時,我再也笑不出來了。

52、哲學的本意是愛智慧,愛智慧甚於愛一切,包括甚於愛生命。

53、人人都得死,這能給我們什麼安慰呢?大約是兩點:第一,死是公正的,對誰都一視同仁;第二,死並不孤單,全世界都與你爲伴。

54、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聖地,因爲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說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着同一個聖地。作爲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於此了。

55、孤獨是人的宿命,它基於這樣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世界上一個旋生旋滅的偶然存在,從無中來,又要回到無中去,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夠改變我們的這個命運。

56、天才在同時代人中必是孤獨的,往往受到冷落和誤解,而在後來的時代中,大多數人事實上也是不理解他們的。那麼,他們身後的名聲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57、但問題仍然存在:即使後來的天才理解先前的天才,可是這後來的天才在自己的時代仍然是孤獨的,他對先前天才的評價卻何以得到人們的公認呢?

58、凡繆斯,必永遠漂泊。唯有法利賽人才有安居樂業的福氣。

59、其一,級差承認:二等才智承認一等才智,三等承認二等,以此類推,至於普通人,使天才終於在民衆中樹立起了聲譽。當然,僅僅是聲譽,其代價便是誤解的遞增。

60、另一方面,歷史上也不乏在處世方面成熟的天才,但他們往往有二重人格。

61、浩渺宇宙間,任何一個生靈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靈與另一個生靈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別卻是萬劫不復。說到底,誰和誰不同是這空空世界裏的天涯淪落人?

62、智慧使人對苦難更清醒也更敏感。一個智者往往對常人所不知的苦難也睜開着眼睛,又比常人更深地體悟到日常苦難背後的深遂的悲劇含義。在這個意義上,智慧使人痛苦。

63、在自由競爭狀態,自然選擇淘汰了劣者,在專制狀態,人工選擇淘汰了優者,惟有平庸者永遠倖免,有最耐久的生命力。

64、我們平時斤斤計較於事情的對錯,道理的多寡,感情的厚薄,在一位天神的眼裏,這種認真必定是很可笑的。

65、給人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66、不管世界多麼熱鬧,熱鬧永遠只佔據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裏有着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

67、在情場上,兩造都真,便刻骨銘心愛一場。兩造都假,也無妨逢場作戲玩一場。最要命的是一個真,一個假,就會種下怨恨甚至災禍了。主動的假,玩弄感情,自當惡有惡報。被動的假,虛與委蛇,也決非明智之舉。對於真情,是開不得玩笑,也敷衍不得的。

68、人們常說,愛情使人喪失自我。但還有相反的情形:愛情使人發現自我。在愛人面前,誰不是突然驚喜地發現,他自己原來還有這麼多平時疏忽的好東西?他渴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愛人,於是他尋找,他果然找到了。呈獻的願望導致了發現。沒有呈獻的願望,也許一輩子發現不了。

69、誰的閱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常?內心經歷的不同纔在人與人之間鋪設了偉大的鴻溝。

70、但凡被信任和寬容損壞的,猜忌和奢求也決心拯救不了,那就讓該毀掉的毀掉吧。

71、如何花錢比方何掙錢更能見出一個人的品位高低。

72、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在博學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於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確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恆。由於人本身的侷限,這個目標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73、人最重要的是有好奇心。一個人有好奇心,又有獨立學習能力,就不怕不能成長。對世界驚奇,對人生疑惑。家長是成長中孩子的觀察家。

74、沉默的原因有所不同:一位不讓說而不說,那是順從或者憤懣;因爲不敢說而不說,那是畏怯或者怨恨;因爲不便說而不說,那是禮貌或者虛僞;因爲不該說而不說,那是審慎或者世故;因爲不必說而不說,那是默契或者隔膜;因爲不屑說而不說,那是驕傲或者超脫。

75、太喧囂的事業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值得懷疑,它們充滿了太多聲音和狂熱,是否還留得下安靜與豐富。

76、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

77、一個人有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他在這個世界上就有了自己的園地,就不會東張西望看別人在幹什麼,就會安靜。

78、一切外在的欠缺或缺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爲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

79、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可改變的只是我們對命運的態度。幸福屬於天國,快樂才屬於人間。

80、悟性這個東西是你本來就具有的,但是要開啓它,開啓的一個辦法就是讀好書,讀那些有非凡悟性的大師們寫的書,他們會幫助你形成和堅定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