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求人教版初三下冊第13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教案?

求人教版初三下冊第13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自讀導言]

求人教版初三下冊第13課《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教案?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作者針對現實生活中很多“我”常常侷限於“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認識,提出了相反的觀點,獨闢蹊徑,很富有思辨色彩。教師應啓發學生認識到這種不拘泥於傳統的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特立獨行的創新思維。

自讀要求

1.根據書下注釋並利用工具書解決有關字詞問題。

2.認真讀幾遍課文,整體感知作者的寫作意圖。

3.結合“自讀提示”和課後習題,理解下面的問題:

①文章的開頭有什麼特點?

②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③完成課後習題。

4.完成相關遷移訓練。

學習重點

1.本文的論證方式及其方法。

2.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大意義。

(解說:確定自讀要求的目的在於:一是培養學生利用工具書查閱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如何及時處理文中傳遞出的現有信息,從而克服學習中常常犯有的“捨近求遠”的毛病。而學習重點的凸現旨在誘導學生帶着問題讀書並深入思考。)

[自讀程序]

1.初讀課文。

①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寫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鍥而不捨 約翰

②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注意加點詞的意思)。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無成

持之以恆 推敲 不言而喻

輕而易舉 鍥而不捨

2.細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本文的結構如何劃分?

②本文的開頭有什麼特點?

③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採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證明論點?

3.熟讀課文,完成課後練習。

(解說:自讀程序分三步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在幫助解釋“推敲”一詞時可涉及到相關典故;在解釋“鍥而不捨”時可涉及到荀子的有關名言。劃分本文結構可以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謂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實戰演習”。本文中心論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適時適度點撥。課後練習一、二應指導學生主要從文中找答案,應鼓勵學生多開闢回答途徑。遷移訓練旨在讓學生認識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自讀點撥]

1.關於“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島(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練之未定,遂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衝至第三節。左右擁之尹前,島具對所得詞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

2. 關於“鍥而不捨”的出處: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3.關於本文結構:

應注意下面的兩點: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過渡作用;

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總結作用。

4.關於本文的開頭:

可從三個方面去考慮:從生活中的現象談開去;爲後面“放矢”和“樹的”;與《談骨氣》開頭的開門見山作比較。

5.關於本文的中心論點:

要點:提醒學生注意兩個段落和一道習題:第7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習題二。

6.關於本文的論證方法:

(1)例證法: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羅蘭·布歇爾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

(2)引證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7.關於課後習題:

(1)習題一:

第一問答案見第4自然段中的有關文字。

第二問答案見6、7、14自然段中的有關文字,可歸納爲三點:其一,積累知識;其二,活用知識;其三,發展知識。

第三問答案見第13自然段。

(2)習題二:

第一問如前所述。

第二問爲開放性題目,要鼓勵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指觀點與材料)結合起來。

(3)習題三:

現成答案當然在段末,但應引導學生由此及彼,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

(解說:這裏的點拔都是粗線條的,應該說與本文寫作意圖是相吻合的:不能用所謂的正確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

[自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後的問題:

最後一課

一位哲學家帶着他的一羣學生漫遊世界,十年間,他們遊歷了許多國家,拜訪了許多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都滿腹經綸。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遊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一課吧!”

弟子們圍着哲學家坐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裏。”哲學家又問:“曠野里長着什麼?”弟子們答:“曠野里長着野草。”哲學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蘋,現在我想知道該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非常驚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心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後一課問的竟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用鏟子剷掉就夠了。”哲學家搖搖頭。

另一個弟子接着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辦法。”哲學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着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裏,你們回去以後,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雜草,一年後,我們再來相聚。”

一年後,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幾十年後,哲學家去世了,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後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 ;同樣,要想讓靈魂淨潔,惟一的方法就是 去佔領它。

1.根據文意,在最後一段的兩處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每處4個字以內)

2.對哲學家“如何除掉這些雜草”的提問,爲什麼弟子們的回答都不正確?

3.根據上下文的提示,該怎樣正確地回答哲學家“如何正確地除掉雜草”的問題?

4.文中說原來相聚的地方已變成了一片莊稼地。它是怎樣“變成一片長滿穀子的莊稼地”的?

5.一年後,哲學家爲什麼始終沒有來赴約?

6.用自己的語言簡潔準確地概括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

參考答案

1.種上莊棘 用美德2.無論是從表面上除去雜草,還是連根挖出雜萆,都只是暫時性的,而不能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3.要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就要把它改變成良田,種上莊稼。4.是哲學家用一年時間把荒地開墾成農田種上的穀子。5.因爲哲學家把曠野改造成農田,已用行動和事實給學生們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約作口頭回答了。6.要除掉頭腦中錯誤的、骯髒的思想,只有用正確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裝。

內容提要

本教案的設計利用故事、圖形等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緊扣“事物的正確答案爲什麼不止一個”以及“怎樣才能成爲一個富有創造精神的人”的重點,讓學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及“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作者在文中所闡述的觀點。

故事、圖形具有極大的包容性,有關自然的、社會的,人類自身生活的,或是物質世界或是精神世界,無所不有,故能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在學生口述自己想像成果的同時,還能鍛鍊語言表達能力,也爲學生寫作打下一定基礎。

主題詞:課改

教案

評選

教學目標:

1.理清“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係。

2.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構想:

情境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小學學的蘇軾《題西林壁》。讓我們一齊來背一下呀。

(生背)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2師:“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說明什麼?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觀察角度下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3.師:由此可見,事物的正確答案並不是唯一的,這是爲什麼呢?帶着這個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八課《事物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板書)

二、初讀課文。(找出觀點)

師:請同學們對照註釋默讀課文。同時用筆在書上劃出作者總結性的語句。(學生默讀)

師:作者在本文開頭設置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請大家思考一下,這是爲了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點?

(生答:“因此,不滿足於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是最重要的。”)

師:對,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維視角的轉換,都會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種多樣的。

三、研讀課文(理清關係)

1.師:請大家看這樣一個故事。(投影)

(1)從前,有個吝嗇的財主招不來長工,聰明的倪剛找上門去了。財主提了兩個條件。一是“別人不吃的東西你得吃”,二是“別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剛完全同意。中秋節,財主家人將許多肉、果供祖賞月,倪剛去將這些供品吃個精光。春節那天,財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剛卻去門前挖了墳坑,把財主氣得兩眼直瞪。想一想,對財主提出的兩個條件,財主和倪剛思考的角度有什麼不同?

(2)三國時,曹操手下有個主簿官楊修,聰明過人。一次,北方有個國家的使節、給曹操送來一盒精製糕點。曹操接過糕點來,隨手在盒蓋豎着寫了三個大字:“一合酥”寫完後曹操將糕點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楊修進來,看見這盒糕點後以及曹操的手跡,靈機一動,就自作主張把這盒糕點分給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聽從楊修的吩咐。不一會兒,曹操回來了,見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問是誰的主意。楊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聽了這話,連聲稱讚楊修聰明。

請你想一想,楊修是如何回答的?

(學生分析,教師歸納)

2.師:從剛纔的分析中,大家都覺得倪剛、楊修很聰明,其實他們是具有一種什麼思維能力?(生答)

3.師:從課文的第四小節可以看出這一點,我們一齊來讀一下。

4.師:對,那麼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必須具備的要素是什麼呢?請同桌之間商量一下,從課文中找出答案。(生答)

5.師:同學們找得很好。對照這兩個因素,有些同學可能認爲自己的才疏學淺,知識不夠豐富,思維尚不成熟,對自己的創新能力會產生懷疑。我先不解釋,而是設了一個具體情境,讓大家共同參與。

請看:(投影)

某“奇思妙想”欄目正在做一期節目,主持人問了嘉賓這樣一個題目:

一個

圖形,你會把它想像成什麼?如果你是其中的參與者將如何應對?(要求:回答和點評相間。)

6.師:在這裏,我想請一位同學扮演主持人,其他同學充當嘉賓。

(討論、扮演)

7.師:感謝各位同學的積極參與,同學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能力,給出了最精彩紛呈的答案,這就能證明一點,大家都擁有創造力。那麼,如何使自己成爲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請大家一齊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生齊讀)

8.師:讀完之後,我想同學們一定會信心大增。我們只要熱愛生活,發現生活,遇到問題,多想想爲什麼。堅持下去,自己的發現能力和創造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

9.師:小結(略)

四、拓展延伸(思維訓練)

師:學了這篇課文後,我想請大以《關於“0”的斷想》說話,請同學們儘量打開思路,看誰想得越快、越合理。大家先討論,互相發言,然後寫下來,準備發言。

(生1答)

師:他講得很好!就像這樣擴散自己的思維,來一個“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看誰接着說。

……

師:大家很不簡單,各抒已見。天上、人間、地上、過去、現在、將來,都在你們的思維之中,思維互相磨礪、碰撞,閃射出創造的火花。

五、結語:

同學們,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解決問題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我們要堅持不懈留心生活、發現生活、思考生活、認識生活,這樣我們就會捕捉到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間。

六、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