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國防教育的手抄報素材

國防教育的手抄報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國防教育的辦報素材:清朝後期的國防

國防教育的手抄報素材

1644年,清軍大舉入關,問鼎中原,最終建立大清王朝。從順治開始,經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五代,先後177年是清朝的興盛時期。但是經過“康乾盛世”之後,政治日趨腐敗,國防日益疲弱。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西方殖民主義者大舉入侵,從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有國無防,內亂叢生,外患不息,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清朝的武備

清朝的武備包括軍事領導體制、武裝力量體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 在軍事領導體制方面,1840年以前,大清王朝先後設立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兵部和軍機處,作爲高層軍事決策和領率機構。鴉片戰爭後,開始實施“洋務新政”,成立了總理衙門。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清朝統治者深感軍備落後,企圖通過改革軍制來強軍安國,遂改總理衙門爲外務部,撤消原有的兵部,成立陸軍部。

在武裝力量體制方面,清軍入關之前,軍隊是八旗兵;入關後爲彌補兵力的不足,將投降的明軍和新招募的漢人單獨編組,成立了綠營;1851年以後,爲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咸豐號召各地鄉紳編練鄉勇,湘軍和淮軍逐漸成爲清軍的主力;中日甲午戰爭之後,開始編練新軍。 在兵役制度方面,八旗兵實行的是兵民合一的民軍制。清朝規定:所有十六歲以上的滿族男子都是兵丁,不滿十六歲的則編爲養育兵,作爲後備兵源。綠營兵雖是招募而來,但入伍後即編入兵籍,其家屬隨營居住,實際上是綠營兵是職業兵,直到年滿五十歲才解除兵籍。湘軍和淮軍是由地方鄉勇逐漸發展起來的部隊。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湘、淮軍取代八旗兵和綠營兵,成爲清軍的主力。甲午戰爭中,湘、淮軍大部分潰散,清朝開始“仿用西法,編練新兵”。新軍採用招募制,在入伍的年齡、體格及識字程度方面均有比較嚴格的要求。

(2)清朝的疆域和邊海防建設

清朝初期重視邊海防建設。在同國內割據勢力的鬥爭中,制止了分裂,促進了國內各民族的團結,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在與外部侵略勢力的鬥爭中,捍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這一時期疆域西到今巴爾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爾高原;北到戈爾諾阿爾泰、薩彥嶺;東北到外興安嶺、鄂霍茨克海;東面到海,包括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南到南海諸島;西南到廣西、雲南、西藏,包括拉達克,建立了一個空前統一、疆域遼闊的多民族的封建專制國家。從道光年間開始,政治日益腐敗,邊海防逐漸廢馳。清軍的精華北洋水師“日久玩生,弁兵於操駕事宜全不練習,遇敵之時僱傭舵工,名爲舟師,不諳水務”。(《清史稿》)邊防廢馳,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術性能落後,炮彈威力很小,而且射程相當近。西方殖民主義者乘虛而入,以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國門。19世紀中葉以後,香港、澳門、臺灣、澎湖被英、葡、日佔領,東北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及西北今國界以外的廣大地域被沙俄侵佔,帕米爾地區被俄、英瓜分,拉達克則被英國屬克什米爾所吞併。

國防教育的手抄報

(3)“五次”對外戰爭

1840年,英帝國主義以清王朝禁菸爲由,對中國發動了戰爭,史稱鴉片戰爭。1842年,戰敗的清王朝被迫在英國的軍艦上籤訂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到破壞,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至1860年,英國不滿足它已獲得的利益,聯合法國,分別以“亞羅艇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爲藉口,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的清王朝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與法國簽訂了中法《北京條約》,此時的沙俄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瑗琿條約》。中國的領土主權進一步遭到破壞,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19世紀80年代初,法國殖民主義者在完全佔領越南後,開始凱覦我國西南地區。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戰。愛國將領馮子材率領的清軍奮勇殺敵,在劉永福黑旗軍的配合下痛擊法軍,取得了鎮南關大捷,由此導致法國茹費裏內閣的倒臺。但是腐敗的清政府卻一味苟且偷安,李鴻章認爲法國船堅炮利,強大無敵,中國即便一時而勝,難保終久不敗,不如趁勝而和。因此,清政府和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將廣西和雲南兩省的部分權益出賣給了法國,使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暴露無遺。

1895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鮮爲由發動了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中國被進一步肢解,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民族危機加劇。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以保護在華僑民“利益”爲藉口,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戰敗的清政府被迫與八國簽訂了《辛丑條約》。這個條約從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都擴大和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並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爲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1年辛亥革命這70多年間,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大大小小數百個不平等條約,割讓領土近160萬平方公里,共賠款2700萬元,白銀7億多兩(不含利息)。如把利息計算進去,僅《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庚子賠款”本息就達9億8千多萬兩。當時,在1.8萬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大清帝國竟找不到自己享有主權的港口。國家有海無防,有邊不固,絕大部分中國領土成了帝國主義的勢力範圍:俄國在長城以北;英國在長江流域;日本在臺灣、福建;德國在山東;法國在雲南。中華民族美麗富饒的國土被蹂躪得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