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中學生地理手抄報的資料

中學生地理手抄報的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地理手抄報

中學生地理手抄報的資料

  中學生地理相關資料:飲食與地理

從主食結構上看,由於水熱條件的不同,我國北方以種植小麥爲主,南方以種植水稻爲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之說,它的形成也與地理環境有關。就拿“南甜北鹹”的形成來講,就與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有關。我國北方地處暖溫帶,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大,在過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難以過冬,同時又不捨得一時“揮霍掉”,北方人便把菜醃製起來慢慢“享用”,這樣一來,北方大多數人也就養成了吃鹹的習慣。南方多雨,光熱條件好,盛產甘蔗,比起北方來,蔬菜更是一年幾薦。南方人被糖類“包圍”,自然也就養成了吃甜的習慣。北方人不是不愛吃甜,只是過去糖難得,只好以“鹹”代“甜”來調劑口味了。雖說北方現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山西人能吃醋,可謂“西酸”之首。福建人、廣西人愛吃酸筍,越酸越能顯出製作者的水平。傣族人也愛吃酸,酸筍燉雞可是一套傳統名菜。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愛吃酸?原因是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鈣。因而他們的食物中鈣的含量也相應較多。這樣,通過飲食,易在體內引起鈣質澱積,形成結石。這一帶的勞動人民,經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發現多吃酸性食物有利於減少結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漸漸養成了愛吃酸的習慣。“貴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說。喜辣的食俗多與氣候潮溼的地理環境有關。我國東部地處沿海,東北的朝鮮族當地氣候也溼潤多雨,多春陰溼寒冷,而四川雖不處於東部,但其地處盆地,更是潮溼多霧,一年四季少見太陽,因而有“蜀太吠日”之說。這種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溼度與空氣飽和溼度相當,難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溼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吃辣椒渾身出汗,汗液當然能輕而易舉地排出,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溼,養脾健胃,對健康極爲有利(對當地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