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2016年歡慶端午節手抄報設計內容

2016年歡慶端午節手抄報設計內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導語: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糉味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年歡慶端午節手抄報設計內容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端午節的其他來歷說法】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爲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爲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爲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爲晉王義所書。後人爲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爲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爲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爲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爲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羣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爲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關於端午節的小笑話】

1。端午節到了,公司行政部給外籍員工每人發了一籃糉子,第二天一個外籍員工打電話給行政部表示感謝:“你們送來的那個東西非常好吃,儘管外面的生菜有點硬。”

2。大夥看龍舟賽,燒麥被擠到水裏。糉子想都沒想脫了衣服就跳下去救,結果自己直往下沉。

兩個都被湯圓救了上來。湯圓罵糉子,你丫腦袋被石灰水泡了,看見穿裙子的就不要命!

3。超級美食海選現場的後臺

包子:這麼熱天裹得裏三層外三層,還束腰,別以爲包裝得漂亮就可以晉級。

糉子:我卸了妝一樣光鮮照人,不像你一張嘴就露餡。

4。端午杯足球賽就要開始,饅頭和包子在一旁觀戰。

解說:場上身披綠色戰袍的是糉子聯隊,身披白色戰袍的是雞蛋隊。歡迎大家參加短信競猜, bla~bla.....

包子:不用猜了,糉子聯隊必勝。

饅頭:爲啥?

包子:人家有米啊

5。米飯去包子那玩,包子請米飯看錶演。饅頭,糖包,肉包,菜包,豆沙包依次上場。米飯感

慨,你們這的姑娘真夠彪悍的!一會糉子上場了,米飯眼前一亮,糉子不錯!糉子將外套一脫,往臺下一扔,全場一片尖叫。米飯一看樂了,就一個正典的,還是我老鄉!

6。米飯和包子打羣架,米飯仗着人多勢衆,見了包着的就打,豆沙包,糖包,蒸餃無一倖免。糉子被逼到牆角,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臥底!!!

7。激動的糉子不小心連襯衣也撕破了,露出裏面包裹的紅棗,米飯們暴怒,“你y的竟然搞無間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