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小學生語文世界手抄報資料

小學生語文世界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盤點那些易讀錯的地名

小學生語文世界手抄報資料

在海內外,洪洞縣應該是一個比較知名的縣域了。知道古諺“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人們,都知道山西省有個洪洞縣,而且洪洞大槐樹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是海內外數以億計古槐後裔尋根祭祖的聖地。但倘若你把“洞”讀作“dòng”,就大錯特錯了。這裏,“洞”讀作“tóng”。在中國,地名用字異讀的情形非常普遍,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吧。

在浙江省,有兩個地級市的地名,容易讓人讀錯:台州的臺(tāi)和麗水的麗(lí)。另外,因爲有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天姥(mǔ)山可能大家還是會讀對的。不過姥姥、姥爺這兩個詞平時使用頻率太高,有些人還是容易讀錯的。其實,按字面看來,姥就是年老的婦女,也可通“母”,即公婆,《孔雀東南飛》裏面就有“便可白公姥”句。

走出浙江省,先來到上海。上海地鐵一號線有一站叫莘(xīn)莊,在上海估計沒有人唸錯。但遺憾的是,莘莘學子裏面它卻念shēn。同樣是地名,山東有個莘縣,就跟莘莘學子一個發音了。

現在讓我們北上山東,煙臺市有個牟平,這個牟唸作mù而不是móu。山東往西是河南,河南有一個地方——浚縣,浚念xùn,容易誤讀成jùn。說完河南說河北,河北有個蔚縣,不讀蔚藍的蔚,發音跟複姓尉遲的尉(yù)相同。河北還有一個地名是異讀的,那就是我們偉大的共產黨先驅李大釗的故鄉樂亭。樂在這裏既不讀lè,也不讀yuè,它讀lào,有點意思吧。在京津冀一帶,不得不提那個著名的燕山,想來大家都有所耳聞,不過這個燕不是燕子的yàn,而是yān。

回過頭來,我們西去湖北,有一個地名監利縣,監念jiàn,不發監獄的監音了。好了,讓我們繼續北上重新回到山西吧,洪洞縣現在你應該唸對了,但是繁峙縣跟長子縣呢?又要犯錯了吧,繁峙縣的“峙”讀shì,而不再是兩峯對峙裏面的發音了;長子縣的“長”(zhǎng),家有長子嘛,而不是長個子的兒子。山西的西鄰陝西,有個大名鼎鼎的華山,還有華陰市、華縣等等,這個華容易讓人唸錯,它不是中華的華(huá),而是《唐伯虎點秋香》中華安的發音huà。接下來讓我們聊一個天府之國四川的地名,那就是樂山市的犍爲縣。這個犍爲的犍,一般出現在“犍牛”一詞中,發音爲jiān,但是在這裏它念qián。

最後再讓我們聊聊南方几個省的地名。挨着浙江的江西,有一個鉛山縣。鉛在這裏念yán。據說鉛山是武夷山的支脈,想來它應該位於浙贛閩的交界地帶吧。說起閩,人民常常搞混閩江跟岷江,兩個字都是前鼻音,但是閩讀三聲,岷則是二聲。最後我們聊聊廣東省的兩個異讀地名,高要市、番禺市。高要的“要”讀yāo,據說中國有姓要的,例如《戰國策》中就提及“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高要市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但是提及番禺市,大家應該有所耳聞的,不過還真不一定會讀對,番禺的番是念pān的,而不是番茄的發音。據說這個番也是個姓,看來能做姓的字,很多都要異讀的。

  各國語文課教什麼之德國

教材加入社會陰暗面,《伽利略傳》講述另一個版本的故事

20世紀90年代,德國曾對基礎教育課程進行改革,目的是爲了讓教育“更適應社會發展”。在包括語文在內的科目,教材選取還專門加入了更多展現社會“陰暗面”(如種族歧視、違法犯法)的內容,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解釋社會現象。

臺灣作家龍應臺在一次談到教育的訪談中,曾列舉兒子安德烈上德文課的一個例子:安德烈的德文老師讓學生在課上討論布萊希特(BertoltBrecht,德國作家)的劇本《伽利略傳》,該劇本講述的是科學家伽利略發現了地球的原理,但原理不被教會所接受。與多數學生熟悉的、伽利略如何堅持自己的理論不同,布萊希特的劇本卻表現了伽利略面臨選擇的兩難:硬碰硬、然後被教會迫害而死,或暫時屈服以保存自己。劇本的結尾是,伽利略選擇了後者。

以“人與國家機器關係”的高度討論文學作品

允許不一樣的東西,僅僅展現了德國中學語文課的一面。在“不在吃飯就在思考”的德國,中學生的德文課的討論更是與別不同。據龍應臺的兒子安德烈回憶,對這部文學作品的理解遠不僅到其“映射法西斯”的背景,課堂上的討論甚至涉及到人與羣體之間的關係、個人與國家機器間的關係,可以說已脫離了純粹的語文教育。本身身爲大學教授的龍應臺稱,這樣語文課讓人聽着“驚心動魄”,因爲它實際上已觸及了“公民教育”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