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經典課外語文手抄報資料

經典課外語文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詩詞趣話之《滕王閣序》傳說多

經典課外語文手抄報資料

唐代詩人王勃,在唐高宗年間他二十五歲的時候,曾經寫下了一篇千古傳誦的《滕王閣序》。由於這篇文章寫得詞藻華麗,神采飛揚,後人以此爲題材,還衍生了不少神話傳說,寫下了不少讚頌的詩詞。

據傳,王勃在六歲時,就能寫文章了。十三歲的時候,隨做官的父親沿江東下,一日來到了江西彭澤東北的馬當山。王勃舍舟登岸,漫步山半腰的古寺,只見山寺面臨長江水,聳立在懸崖上,十分險峻。山寺的匾額上寫着“中元水府之神”幾個字。王勃在寺內瞻仰流連了一番,在回來的路上,碰見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頭,只見這老頭骨秀神清,飄然坐在石頭上,見了王勃,馬上問道:“你是王勃吧?”王勃一聽這位陌生的老頭喊自己的名字,十分驚異,他就與老頭攀談起來。老頭告訴他,明天是九九重陽日,南昌都督要在滕王閣舉行文會,讓大家寫作《滕王閣序》:“你既然有才,爲什麼不去試一試呢?”王勃說:“我倒想去試試,可今天已是九月初八了,這裏離南昌還有七百多裏,我又怎能趕到呢?”老頭說:“你真想去,我助你一陣清風吧!”王勃一聽,更是驚異,問老頭說:“你是仙還是神?”老頭回答說:“我乃是中元水府之神。”王勃聽後,回來上了船,解錨往南昌進發。果然順風,一夜之間就到了南昌。

第二天,果然南昌都督閻伯嶼在滕王閣舉行文會,這閻公有意要讓女婿吳子章出名,就叫他預先寫好並背熟了一篇《滕王閣序》,等到集會開始,臨時寫出來以炫耀才思敏捷。衆客人都知道閻公有擡舉女婿之意,所以一個個也就斂手不寫了。這時只有王勃站出來,願試筆寫序。閻公見此,十分不高興,便退入後堂,讓侍從官看王勃寫什麼,隨時傳報給他。只見王勃開頭寫道: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侍從官將這傳報給他,閻公不禁點點頭,心想,這小子起筆還可,以後還不知怎麼樣呢。等到他聽說王勃書出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不禁拍案大叫:“好,好!真是天才!”不一會功夫,王勃《滕王閣序》寫成了,閻公拜讀已畢,十分高興,連聲稱讚說:“好,好!你的文章寫得如此之好,必有神助。你這篇文章定流傳千古,也使滕王閣生色,老夫我的名字也會隨之傳於後世。”

  詩詞趣話之“龜”形詩與盼夫“歸”

唐朝武宗時代,邊防將領張睽在邊疆戍守已經十餘年了。他的妻子很有才華,想到丈夫去邊疆戍守一去十餘年不歸。心中很是悲傷淒涼。怎麼辦呢?她想丈夫作爲邊防將領,是受皇帝調遣的,不管自己是多麼地想丈夫,也不管丈夫是多麼地想念自己,丈夫沒有皇帝的命令是不能回鄉的。想到這裏,她靈機一動:只有以詩打動皇帝才行。於是她就提筆寫了一首迴文詩,把它排列成烏龜的形狀。趕在武宗上朝的時候,託人將此詩獻給了唐武宗,詩說:

睽離已是十秋強,對鏡那堪重理妝?聞雁幾回修尺素,見霜先爲製衣裳。開箱疊練先垂淚,拂杵調砧更斷腸。繡作龜形獻天子,願教徵客早還鄉。

武宗閱過此詩後,馬上發佈命令,讓張睽從邊防線上回家與他的妻子侯氏團聚,同時他還賞給了侯氏絹三百匹,以表彰她的才華。

那麼,這首詩又是如何打動武宗皇帝的呢?

原來,這首詩名義上是獻給皇帝看的,是描述自己狀況的,實際上卻是寫給自己丈夫看的一首情詩,只是在結尾一句“願教徵客早還鄉”才間接地向武宗皇帝提出自己的要求。全詩大意是說:我和丈夫分離已經是十多年了,時光催人老,加上對丈夫的思念,面對着鏡子我已經不能再重新梳妝打扮了。有幾次聽到大雁飛來,我就趕緊給丈夫寫信,想讓大雁帶去。每年見到下霜,惦記着邊關戍守的丈夫寒冷,我就首先爲他裁製禦寒的衣服,打開箱子看着布匹,我思念丈夫首先就掉下了淚水,拿起洗衣棒去洗衣服更使我斷腸。因此我寫了一首迴文詩,繡作龜形獻給天子,希望你能讓我邊防的丈夫早日回鄉。全詩寫得感情真摯而深切,悲傷淒涼,發自肺腑,訴盡了思婦的哀怨,流淌着她心靈上迸發的血淚,確實是字字句句催人淚下。無怪武宗皇帝也爲之感動,而讓她的丈夫從邊疆回來和她團聚了。

同時,侯氏這首詩還採取了迴文詩的形式,迴文詩是晉時竇滔的妻子蘇蕙所創,當時她的丈夫被徙流沙,蘇蕙思念丈夫,就寫了一首迴文詩寄給他,這種詩循環往復都可以讀,寫作時非要有點才華不可,而且這類詩也大多寫得哀婉悽切。侯氏由於也採用了迴文詩的形式,因此也就更增加了其詩的感情色彩。這也就是其詩能打動武宗皇帝的另一個原因吧。至於她爲何將其繡作烏龜形狀,也許是“龜”與“歸”同音,她欲以此向武宗皇帝顯示她欲盼丈夫歸來的急切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