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教師教學日誌(合集15篇)

教師教學日誌(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日誌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誌了。那麼你有了解過日誌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日誌,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教學日誌(合集15篇)

教師教學日誌1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複習的習慣。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課堂是提升學生能力的主陣地,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塊沃土,讓學生學到比知識更可貴的東西,學會傾聽是要培養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是綜合素養的體現。同學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全神貫注、勤于思考,這樣的學習效果一定會很理想。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現在的課堂追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活動特別多,我們個別同學始終不參與小組學習。

4、多動腦,大膽發言,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發言是思維活躍的表現,是訓練口才、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機,我希望所有的同學,每節課都有發言的慾望。

教師教學日誌2

從小就有寫日記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了現在不曾中斷。那日,收到了學校分發下來給每位老師的教師日記本,我一邊捧着厚實的.日記本,一邊因爲這種不謀而合而欣喜不已。轉眼間,我已經踏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快整整一年了,回看我的教育日記,我和孩子們一起經歷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都那麼的記憶猶新。我想,這些日記成了我教育之路的最爲寶貴的財富,將伴着我一路走來,一路吟唱,且行且珍惜。

教師教學日誌3

站上三尺講臺,開始我的人生修行路,懷一顆感恩的心前行,陪着一羣折翼的天使成長便是我的快樂。

有人說:“這些孩子一點希望都沒有了,爲什麼你們還要花費那麼大的財力物力精力來培養,爲什麼不把資源投放在那些充滿希望的孩子身上呢?”我沒有回答什麼,只是微微一笑,其實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原本沒有希望的折翼天使充滿希望。生命個體的出生自己是沒有選擇,有的人生來就口含金鑰匙,而有的人生來卻貧苦不堪,有的人生來健健康康,而有的人生來卻充滿缺陷,生命本身是沒有對錯之分的,既然是無從選擇地路他們也只能孤獨地前行,我們能做的就是用心陪伴,使其儘可能地健康快樂的成長。

一個自閉加腦癱的孩子在新學期與我見面的時候很激動,爲了表達他對我們見面的熱情,他很主動地要與我擁抱,我沒有拒絕孩子想要表達喜愛我的熱情,於是也很禮貌地迎合他的擁抱並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緊緊地擁抱着我並高高地踮起腳尖用小嘴貼在我的臉頰上,在我臉上笨重地嘬了一口,一時間口水喇子流了我一臉直到我的頸間,甚至衣服上也流了不少口水喇子,我輕輕地推開了他並給了他一個微笑,他滿意地笑着,四肢緊繃着着不知所措地舞蹈,口水喇子還在嘴角飄溢着,孩子發現自己在我的臉上留下了口水喇子似乎有點尷尬,我裝作不以爲然地看着他笑了一笑然後匆匆回辦公室收拾頸間的那一灘黏糊糊的東西。我怕傷了一顆幼小卻善良熱情的心。

每天早晨我都是匆匆地奔忙在早課的路上,孩子們看到我都會熱情的給我打招呼,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着他們對我的禮貌和熱情。走近教學樓時,言語障礙的孩子含糊不清地向我問好,有孩子遠遠地從窗戶裏邊給我遞出來一隻小手在空中搖晃,比平常較大的弧度只爲讓我看見他們的熱情,那個豎得高高的大拇指在空中尤其奪目耀眼,頓時間心理暖暖地開始了一天的瑣碎和繁忙。吃飯的時候,我們教師總是坐在靠裏邊的進門的'餐桌,孩子總會禮貌且習慣性地給我們送紙,那一隻只肥嘟嘟髒兮兮的小手遞過來的紙巾有時候會讓我覺得有點尷尬,起初的時候我是不怎麼願意用的,不是說自己有多麼講究,心理實在下不去手拿那紙來抹嘴,但是爲了照顧到孩子的那份心意我還是每次都說謝謝,甚至給孩子說你們自己用老師自己有的,然後把紙帶走扔到垃圾桶裏去了,但是孩子們依舊堅持每日都會有如此種種溫暖的舉動,我想我是被感動了,用自己這一顆成人世界帶有色彩的心去度量孩子那顆童真單純樸實的心,自己暗自都覺得自己有些太不近人情,然後我也開始樂意接受他們給我們提供的紙巾,即使有時候看上去不那麼舒服,但終究那份心情是潔淨無暇的,潔淨程度要遠甚於我這顆腌臢的心。

今天上課的時候,我發現一個智障的小女孩滿手都是黑球球的斑點,起初我還以爲她有啃手指的不良行爲,出於關心和好奇我靠近她,抓起她的小手仔細看,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原來是滿手的大便幹了以後結痂在她的手上,毫不誇張地說我實在沒能抑制住自己的情緒衝出了教室,我站在教室門外調整了好幾分鐘才緩過神來,下課午飯的時候我要求每一個孩子必須先洗手後才能進入食堂就餐,我特別要求那個孩子洗了三遍才允許她進食堂就餐。

細細想來,孩子的這樣或是那樣的不良行爲或是不恰當的舉動都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我們是否願意細細地去解讀他們小小的行爲舉動後的真相,他們身上那些可見的腌臢的東西可以洗去,但是我們心裏那些看不見的腌臢又該如何去祛除呢?

我站在講臺上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其實自己更像是一名前路漫漫任重道遠的修行者,通過自己的修行幫助孩子們潔淨那些他們身上看得見的骯髒的污垢,更需要通過自我的修行來驅除自己內心的魔障,生命都是平等的,我心裏的這塊平衡木卻忽上忽下,修行的來路漫長我要好好走!

教師教學日誌4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爲“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爲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我以“做”爲中心進行X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X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X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X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教師教學日誌5

結合課堂教學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①創設情境,誘發思考,逼近學生知識和生活經驗。如二年級王老師一開始就設計的套圈遊戲,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利用好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爲後續學習打下基礎;三年級楊老師結合學生二年級學習可能性的經驗,較好地利用已有知識經驗發展其進一步拓展思考。此外,兩位教師都不約而同創設了通話情境,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習主體能動性,效果較好。

②從學生最近思維發展區出發,變化問題處理方式,構建有效活動。課上來看,二年級王老師在處理例題“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時是有所不同的,前面兩次活動用的是“試——摸——想”方式,後面一次活動則是“猜——摸——想”的方式,細小差別體現了老師在備課時的精細考慮,實踐來看也是較好的;三年級楊老師則十分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猜——實踐操作——感悟——總結”的教學痕跡明顯,這樣安排也起到了較好效果。

③協調組織,有效激勵。仔細想來,兩節課上練習的安排都是精心設計的。二年級課上的“轉盤、看圖、放球、描述”等活動層次清晰,循序漸進;三年級的“拋色子”、“放鉛筆”等活動的安排處理也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研讀教材、研讀學生,抓住細節。很多環節的處理都很細緻,很多老師在課後都談及,這裏就不再重複。想到一處細節兩位老師注意到了,就是課本上所說的`“任意摸一次”,老師在課上都較細地處理好,保證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可以看出,我們的老師們還是能夠注意讀懂教材再上課,並不是囫圇吞棗,一帶而過的。

課後大家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議,我在網上看到一些恨中肯的意見,表示贊同,這裏我也想簡單說幾句。二年級的課在實踐環節略顯急促了些,課前應該考慮好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時間安排上還需再合理些,有些生成的問題還要老師更機智處理好,比如一些學生說到的“不可能不會”就可以和“一定會”聯繫起來,發展學生思維;三年級的課板書設計需要調整,畫“正”字統計結果和表格中數據不對應,“放鉛筆”等練習處理可以再開放些,比如還可以拿出鉛筆使得各種顏色鉛筆數一樣,不一定就是要放。

教師教學日誌6

看着別人寫得教育日記,甚是羨慕。然而總以各種理由推脫沒有時間,其實時間是擠出來的。教育日記可以記錄教學中的所得、所思,對教學是理性的提高。因此,教育日記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喜歡。作爲一位語文教師,我對語文教學有如下感受: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開心,從而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還可以做小遊戲、猜謎語、畫畫等,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激起學習興趣。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我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根據單元目標預習,課時目標自主、合作、思考、辯論學習。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我會因勢利導,穿針引線,巧妙點撥。這樣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我這樣設計課堂,目的讓學生充分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我要求學生一課有一德。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詹天佑》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學生們覺得有這樣一位愛國的工程師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四、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根據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實踐活動。

五、注意學科間的整合。我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教師教學日誌7

今天我早早來到我的實習的學校——鋪洋小學。我向我的指導老師——黃老師的辦公室走去。黃老師正好在辦公室裏,一見到我就招呼我坐。我和黃老師在前幾天已經見過面,他是實習學校安排給我的指導老師。他是六(2)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他向我介紹了學校的教學工作。從他的談話中我知道教師教學工作的繁重,老師愛生如子。我要向黃老師學習那種敬業的精神。

9:00過後陸續有學生回校領取課本了。黃老師先檢查學生的'暑假作業,完成好的黃老師就讚揚一番併發書。有少數沒有完成的,黃老師就苦口婆心地指導他們如何做,直到會做爲止才叫他們回家做完纔來領書。老師們今天的工作主要的發動學生回校。

我在實習的學校觀察了老師們的工作,老師們對我的態度很好,都向我談論教學上的情況,使我感到他們有一種親切感。

教師教學日誌8

“興趣是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啓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爲愛學樂學。有些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率高。語文課對於他們來講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這種愉快的`心境下,同學們都會沉浸於課文所表達的喜怒哀樂中,同時也會積極的動腦筋思考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這樣的興趣指導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學習,創新理解文字和詞語,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爲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爲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並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平時,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文,指導孩子朗讀課文。假日裏,引導孩子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讓孩子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教學日誌9

不少研究者提出:應增強中小學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有效實現新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之一。那麼,教師究竟應反思些什麼內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進專業發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師應如何做才能將理論層面的“反思”付諸實踐,切實轉化爲實際行動呢?圍繞上述問題,本文從教學的基本程序出發就英語教學反思的主要方法及內容等問題做一探討。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一是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二是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必須課前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1對象分析。學生是重要的教學人員之一,也是教學發展的基本對象。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

1、2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爲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

1、3制定計劃。要教好,學好,首先要確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用以指導教學。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有計劃就不會打亂丈,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分配精力。有計劃就有了目標責任制,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努力方向。教師不僅要制定教學計劃,還要指導學生制定出一個“跳一跳,才能夠得着”的長遠目標,還要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每節課或每一個小單元認知小目標,讓學生不斷受到目標的激勵,積極主動地學習。

1、4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學生的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學習策略。

1、5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預測、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應變能力,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教學方法,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環節。主要反思以下幾方面:

2、1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英語知識的學習,要注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個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語言知識包括語言、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教師在課中應即時反思,該節課重點在那方面的教學,該教學目標是否落實到位。

2、2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反思。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學生的聽、說、讀、寫及交際等方面的會話能力的培養。

2、3對學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在高中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爲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樂於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老師要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英語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教師教學日誌10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書中的關於寫教師日記的這些文字,使我感觸頗多。

在教學實踐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爲一名教師,將自己有所觸動的瞬間和教育故事記錄下來,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回首以往的教育經歷,孩子之間的一次爭吵,和家長的一次談話,和同事間的一次交流,一次失敗或成功的課堂教學,往往是自己疏於記錄整理,等到再想找的時候,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如果我們平時將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裝在自己的眼睛裏,就會捕捉到很細微的教育現象。

很佩服蘇霍姆林斯基,能夠從當教師的第一天起,堅持記日記。他特別重視對後進生的記錄,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認真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把教育生活中一顆顆灑落的“珍珠”串起來,爲自己的教育生活編一串異常美麗的項鍊。

教師教學日誌11

高一學年已過去一半時間了,在於學生和學生家長溝通交流時,一些學生常常感嘆,高中數學太難學了!一些家長這樣說:“孩子在初中數學成績還不錯,爲什麼到了高中下滑的這麼厲害?”其實,初高中數學銜接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而在新課改後,這個問題又有了新的變化。新課改後,學生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性格特點等方面有了較大改變,他們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敢於發表不同的觀點、動手能力強,但是運算能力卻較弱、書寫不規範、有很強的隨意性。若高一學生不能很快進入高中學習狀態,隨着學習任務增多,學生的數學能力也會出現較大分化。

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一章集合、映射等是近代數學知識,緊接着就是冪函數的分類問題,函數單調性證明是一個難點,立體幾何對空間想象力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高,導致高一學生學習起來相當困難,並且高中數學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於初中數學,這都直接影響高一學生成績提高。

高中數學有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條理性,嚴密性與完整性,高中數學教師在授課時強調的是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要求嚴格的論證和推理,在上課時,除了分析書上知識點外,還要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積極思考,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而一部分學生上課思維不夠集中,對老師所講知識要點沒聽或沒聽懂,沒有做課堂筆記或筆記不全,課下後又沒有把所學知識鞏固總結,也不去見老師,每天只是忙於趕作業,有時晚上還加班加點,結果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高中數學的學習,要求學生具有良好心態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儘量學習成功同學的學習方法,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爲了更進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的學習方法步驟。簡單概括爲四個環節,即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複習總結,每個環節都要有深刻的內容,要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聽課習慣,聽課時要精力集中,聽的時候注意思考分析問題,同時還要適當筆記,領會老師的主要精神和意圖,有時還要動手配合聽課。

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寫作業時不但要寫的整齊清潔,培養美感,還要有條理,同時寫作業還要提倡效率,總之要注意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高中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應性。對能力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的運用中才能培養和提高,特別是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它是根據數學問題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內在聯繫,既分析其代數含義又解釋其幾何意義,是數學關係和空間形式巧妙和諧地結合起來,並充分利用這種結合尋找解題思路,使問題得到解決,數形結合是根據數學與圖形之間的對應關係,通過數與形的相互轉化來解決數學問題,數形結合是複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從形的直觀和數的'嚴謹兩方面思考問題,拓寬了解題思路,是數學的規律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結合。

數學是師生雙邊活動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習能力和不斷髮展創新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不斷進行着情感、知識、思想的交流,在這些交流中情感交流是基礎是起點,學生總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情感的不斷投入,關心熱愛學生,想學生所想,及時給學生理解、信任和鼓勵,只有這樣才能使師生交流暢通無阻,是教學在輕鬆愉快氛圍中順利進行。

學習的興趣在於創新,學習的動力在於不斷獲得成功體驗,但是興趣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勞永逸,興趣能否持久要看學生是否總會得到成功的體驗,一、二次的失敗影響不大,但多次失敗會使學生失去信心,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知識的難度,要使每個學生通過個人努力而獲得成功,而每一次成功又會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學習是曲折的,由於知識、能力各方面的差異,每次成功是不可能的,這時要注意積極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因勢利導,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體驗,總之,多想辦法,調動學生學生學習積極性,去讓學生感受成功快樂和喜悅,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有了興趣,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不僅是爲了學會而是會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理解、主動學習和質疑的習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時要清楚,提高數學能力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對學生評價要科學客觀,公正公平。要把能力發展,是否會學習和考試有機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纔能有利於教學創新,纔會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真正使素質教育健康發展。最後請同志們相信,只要我們把過程做好,結果不會差,讓學生主動了,結果會更好。

教師教學日誌12

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普遍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相當部分同學滿足於課堂上的認真聽講,滿足於課後的作業模仿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甚至有少數同學仍有些學生還相信可以通過“考前突擊複習”來取得好成績。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爲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嚴格要求,打好基礎。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恆,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爲學生的習慣。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隻記結論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

如果注意到以上幾點,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教師教學日誌13

20xx年X月X日 晴天

特級教師程少堂的課上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他的重要“法寶”就是把備學生、備學情作爲備課的最後一道“工序”,甚至讓每節課抖幾個“包袱”、說幾句幽默的話都備到了。吃透學情以後,我們不妨“順水推舟”,根據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確定教法、學法。比如說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不太喜歡聽老師過多地闡釋課文內容,我們可以少講甚至不講,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自由地親近文本,而老師只對他們不懂之處加以點撥。如講蘇東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詩時,我發現學生們精力不夠集中,於是拋開課文,先從吃肉談起,接着說到東坡肉、蘇東坡,學生們自然對這

首詩的作者產生了興趣,愛烏及物,很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那節課,學生們情緒高漲,興味盎然。

教師教學日誌14

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 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將軍》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學生們覺的有這樣一位將軍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爲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麼樣培養?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的,但不是可以隨便浪費的。我們還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於較爲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教師教學日誌15

在本階段的學習中,小學語文的綜合性學習作爲一種新的概念深深地映入我的腦海中,現在可以有機會藉助學習日誌淺談一下我本人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思考。

綜合性學習就是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爲基點,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繫,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與協調發展。它是一種既能體現小學生身心特點,又能體現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整體發展,語文課程和其它課程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它更注重於學習方式的自主、實踐、綜合;又注重於過程的開放和互動,它的內容選擇範圍寬泛、靈活,以直接經驗爲主。

就其特點而言,“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體現“超越課堂,超越學校”的學習模式,使學生置身於活生生的現實學習環境中,基於學生自己的經驗,密切聯繫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體驗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學習形態,是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爲核心的實踐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