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8篇)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各類日誌都很熟悉吧,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誌吧。那麼什麼樣的日誌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師研修日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8篇)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1

作爲重慶市巴南區初中語文學科教師網絡培訓項目的一名學員,在學習中,我自始至終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按照學習流程和要求,全程參與了初中語文全部專題內容的學習;保質保量地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必修、選修作業、與其他學員開展互動評論。通過學習研修,開闊了教學眼界,拓寬了教學視野,增長了教學知識,交流了教學經驗,提升了教學技巧和能力。爲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和紮實推進,打下了較好基礎。現將主要學習及感受情況彙報總結如下:

一、通過對專家引領性課程的學習,讓我更加明確了學習目標,這對於從事一線教學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通過一系列系統的講授與學習,我作爲學習者的角度來說,覺得這樣的培訓方式與內容更易於接受,更加能集中一點加以突破,達到研修和目的和效果。

二、經過這多天的平臺培訓,讓人沒想到網絡研修卻是如此的豐富,彷彿又回到了以前的學校的學習生活:上課做作業,還有指導老師的精彩點評更上讓人心生敬佩之心。在這一平臺上,有一線教師的上課實錄來彌補理論的空洞,有教授的理論爲我們導航,有各地同仁的精闢點評,有專家的即時評說,有課後反思研討,有困惑的解答,有鮮明熱烈的在線研討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我未曾料想的。

三、通過研修,我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當看到別的老師旁徵博引,理論結合實際,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理論積累實在是淺薄得可憐;當看到別的老師洋洋灑灑,或做散文或詩情勃發時,我發現自己的文筆生澀得很;當別的老師激情萬丈的時候,我有時卻難免會偷偷懶,這一切都讓我十分慚愧。是啊,我確實需要把自己的一桶水注滿,才能給學生一杯水。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2

在遠程培訓研修的日子裏,觀看老師和專家講座的視頻,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更貼近課堂;專家們精闢的獨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學中應該注意什麼,哪些細節需要楊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尤其是我平時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得以解決。

困惑一:我們倡導新課程下的新型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但是低段學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組是好學生一統“天下”,而學困生則“袖手旁觀”;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對策:(1)在討論前,或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2)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的內容要考慮學生之間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不同的發現等,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纔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纔會收到相互啓發的功效。(3)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小組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教師還應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如何去引導他們,從而靈活地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

困惑二:傳統觀念下的課堂環節觀與真實課堂教學的矛盾。以往的教學,考慮環節是否完美,是否緊湊。而真實的教學中以學生的體驗、探索爲主,由此產生許多預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問題,教師要改變固定課堂環節觀,做到以學定教,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願望,讓師生產生積極的交流,產生互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欲強烈,從而往往出現拖堂現象,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降低課堂效益的現象。

對策:我們嘗試引導學生共同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他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與老師,對於較爲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困惑三:教材將“基礎訓練”改爲“積累·運用”,它使語文的人文性體現得更爲充分,而在語文的工具性方面,則顯得導向欠明,這樣讓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工具性訓練的度,尤其針對青年教師來說,就顯得難度更大,這便成爲一線教師的一大困惑。

對策:在語文學科中,無論是“人文素質”,還是“工具素質”,都不是獨立於語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我們認爲小學是打基礎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就是要踏踏實實地進行必要的語文基礎訓練,字要端端正正地寫,詞語要一個一個地積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課文要響亮流暢地朗讀,話要正確連貫地說,作文要通通順順地寫,該背誦的好文章要老老實實地背誦,當然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做大量的課外積累,擴大知識面。

語文課程標準是每個教師語文教學的指航標,把握目標,準確定位,並將新課標的精神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一定會從中感受到領悟新課標真諦所帶來的喜悅。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3

經過十來天的學習與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在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思考。

一、課堂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於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爲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呢?

那就必須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不能讓課堂的時間浪費掉,教師們必須控制好時間,避免遲到,防止外界干擾,減少維持課堂紀律,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後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於較爲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二、教師要慢慢培養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爲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於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在課堂活動前,先明確分工,再合作。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的意見。在合作學習的內容中,要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發現,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中去。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理念的轉變,是適應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主要靠自己個人解決課堂裏面的所有問題。新課程裏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麼就要靠教師集體能力的發揮,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間,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語文課到底是什麼課?

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不學語法,語文教師在課堂怎樣培養“語感”

談到語文教學時,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而不僅僅地掌握知識和籠統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時多,收益少”。重視能力的培養,不重視基礎知識,那不學語法知識,“語感”又怎麼樣培養?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突出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可以通過吟誦法,讓學生利用讀書的語氣感悟,主要通過學生,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進行對比,而產生共鳴;也可以進行教學情境法,來讓學生感悟,主要通過教學內容,精心佈置情境,讓學生們都能融洽到情景中;還可以利用傳授的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裏產生感悟。

語文教學就是爲了讓學生學得聰明一些,靈氣一點,當然,新課程所蘊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給我們前所未有的衝擊,給我們帶來困惑,但新課程所構建的理想未來,正是需要我們帶來困惑去實踐,去探索,去創造。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4

作爲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有了點想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激趣導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三、注重課內外結合。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

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5

參加骨幹教師國培初中語文的學習研修,這既是教育發展形勢的新要求,更是對教師提升教學工作能力、提高業務素質、增強工作後勁的關愛和期待。20xx年4月,我結束了國培初中語文培訓研修第一階段的培訓學習後,又投入到緊張的爲期三個月的在職研修階段,在這階時間的學習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觀念、開闊了教育視野、增長了新知識、提高了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現就自己在崗研修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培訓計劃貫徹情況

網上培訓學習後,就和語文教研組的老師一起,認真學習國培工作計劃和教務處工作計劃,明確了在崗學習研修工作的目標和任務,結合本組工作的現狀和特點,按照《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了詳盡的在崗學習研修計劃。學習中認真遵照教學大綱要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根據在崗學習研修要求,堅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結合,大力推廣素質教育,按時按質地完成了本期的在崗學習研修工作。

二、把國培精神貫徹到在崗學習工作中

在崗學習研修工作中,我認真地把國培精神和具體的教學工作結合起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有重點有難點,注意語文課內容的調整,教學中注意體現學科特點,充分發揚我們現階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精神,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在國培中所學到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大張旗鼓的進行教學創新和教學改革。教學中體現了時代精神,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的知識講授和學科的趣昧性教學。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與愛好;學習語文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健康的文學情趣、初步的文學能力和良好的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認真完成了在職期間的研修任務

培訓研修後,我分別於20xx年4月30日和5月13日向全校教師彙報了國培學習研修的成果,一次是學習情況彙報,介紹了國培學習研修的具體學習任務、內容和要求。一次是學習成果情況彙報,讓老師們瞭解我在國培中的作品和培訓期間完成的作業。其次,我根據國培要求和學校安排,主辦了公開教學三次,獨立設計了5個教學案例,堅持每週寫2篇教學反思,每月讀一部教育名著,並撰寫讀後感。並在今年的5月份完成了《初中語文教學實踐設計教學研究方案》的艱鉅任務。

四、培訓觸動了自己的思維,逐步更新了自己的`教學方法

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培訓,我覺得受益頗多。從網上的經驗交流中,我看到了在實施基礎教育新課程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學到了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法,感受到了教師們積極創新的意識;從教授們的講座中,我領略了初中語文最前沿的理論,學習了教學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能,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觀念,完善了我的知識結構。怎樣才能成爲研究型的教師,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活動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示。

我們深知,安排一次學習研修不容易,安排一次全國的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更不容易。爲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我經常自主到網上查看各種資料,收集各種教學的先進理念和優秀的教學方法。在網上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和學術探討,使我成了自覺的學習者、積極的參與者。始終保持着對知識的渴求,對事業的激情,希望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能不斷取得新成績。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6

在遠程培訓研修的日子裏,我認真觀看了專家老師們的講座的視頻: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範例,讓我受益匪淺;專家們精闢獨到的分析又使我們知道了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什麼,哪些細節需要揚棄,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特別是在作文教學方面我有更深刻的認識。初中學生作文難教也難寫,主要因爲初中作文教學上仍然存在應試式的非積極心態,而這種非積極心態又主要根源於以“文”爲本位的舊作文教學機制。要改變這個現狀,必須從教學觀念上予以根本的變革,建立一種全新的作文教學機制。這個新機制,應該是以“人”爲本位的,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的,能將人的性格培養、情感陶冶、審美情趣、個性發展、習慣養成等人文教育因素與寫作能力培養、寫作技能技巧獲得統一起來的,將課內外融爲一體的開放的植根於現代教學觀念及我們民族優秀文化土壤上的新作文教學機制。

如何建構這種教學機制,我想談談自己作文教學的一些體會。

作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作文教學的關鍵。組合“實物”和“媒體”參與作文教學全過程,改變作文教學信息傳遞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使其興趣盎然、滿懷信心地實現作文教學目標。怎樣運用“實物”和“媒體”指導學生輕鬆、愉快地寫好作文呢?

一、以“媒”激趣,用“媒”引導,培養學生動態觀察力

運用學生表演或藉助聲像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對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至關重要的。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的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並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有感染力、可視性強的“表演”或多媒體,調動學生的觀察、思維、聯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到習作活動中來,並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視寫作爲樂事。

在初一學生的作文入門教學中,我將學生領去多媒體教室,觀看了一段動畫《湯姆和傑瑞》,學生很快進入了情境,興趣被調動起來。一段結束,我直接佈置學生把剛纔的內容描寫下來,學生很樂意,立即進入了寫作。可剛寫了一半,學生就開始抓耳撓腮,左顧右盼,交頭接耳,小聲探問。原因很簡單,沒有仔細觀察。他們要求再次播放媒體內容的願望十分強烈,我逐段重放媒體內容時,發現同學們觀察得特別仔細……

二、減“形”去“聲”,去“頭”藏“尾”,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語文課程標準提出7—9年級學生要能“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繫和自己的合理想象,進行擴寫、續寫。”這就要求學生作文,儘管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比較豐富的聯想。要形象地描繪客觀事物,就需要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畫每個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對他們的內心活動作合理的推測;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徵意義,就需要開展較豐富的聯想。怎樣才能使學生神思飛動、文潮奔涌、浮想聯翩呢?

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運用形象或媒體教學是一種較有效的手段。對運用媒體進行習作教學要按部就班地恰當處理。如何處理呢?第一步,選準材料,在多媒體材料或學生表演材料的選擇上,要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理解或曾經歷過的材料,這樣學生纔有興趣、有體驗、有話可說。第二步,設計寫作目標及採取的方法手段。要根據作文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對形象(有時可以是學生現場表演)或多媒體錄像資料作適當的取捨。比如要培養學生的對話描寫能力,可以對所選(對話描寫內容豐富)多媒體材料採取“去‘聲’處理”——保留“形象”、去除“媒體聲音”。學生觀看媒體時,形象鮮明,就是缺少人物對話和畫面其它聲音。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分工協作爲這段材料配音,配音的過程就是一個艱苦表演及培養對話描寫能力的過程。比如要培養學生的動作描寫能力,可以採取“減‘形’法”——去除“形象”、保留“媒體聲音”的方法。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可以採取去“頭”藏“尾”——藏掉媒體的前半部或後半部,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第三步,設計好某一作文教學的具體目標及實施方案。如要培養學生作文的對話描寫能力,(第二步所舉的那個例子可以放在學生進行正式配音前)可以分以下幾步進行準備:

1、根據媒體或表演展開想象,把人物對話寫下來;

2、寫出人物說話時的神態、語氣、動作等;

3、使人物語言富有個性,自然貼切。

三、以“文”富“形”,用“情”點“形”,有效昇華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一次作文課上,我用金山畫王和動畫flash製作了一段人物活動場景,學生“觀賞”了之後,個個覺得沒“意思”,少“趣味”,什麼原因?學生髮現動畫中人物動作生硬,缺少語言,神態全無。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問學生,我們怎樣才能使這段動畫變得“行聲有色”呢?學生紛紛展開討論。接着我指出,如果沒有語言、缺少動作、毫無表情,那就不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而是“木偶”、“殭屍”,只有通過認真觀察,不斷豐富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尤其要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人物的興趣、愛好、情感價值觀,才能使這段動畫變得有聲有色,學生展開探討,進行“創作”。一會兒,我動畫上的“人物形象”就在同學們的“筆下”變得感情細膩、血肉豐滿了。這種方法我歸納爲四個字“以文富形”。

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寫作應做到,“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培養學生作文情感,主要依靠學生思想道德認知水平,也要靠我們語文老師通過形象來昇華。這就是要做到“用情點形”。在作文課上,放一段國際時事,讓學生有感而發,就其中某一件或幾件作一兩句評價;有時放一兩段電視或動畫,讓學生評判其中人物的言行舉止;有時直接由班級學生之間的爭端談起,讓學生來評判是非。然後要求學生把這些感受用筆寫下來,這些往往就是學生自己的獨特感受。教者不必去在礦井“描寫要深刻細緻,議論抒情要以記敘描寫爲基礎”的理論,學生自然會從平時的積累中慢慢理解。

利用“形象”進行作文教學,可以擺脫老師枯燥地味地說教作文,能多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7

放假了,有時間靜下心來學習,今天學習了"古詩文教學",何鬱老師講的實在實用,開篇就有這樣一段話:"研究初中古詩

文教學,必須要關注中考語文對古詩文的考查。中考的導向很重要,中考考什麼,怎樣考,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古詩文教學怎麼教,教什麼。不要責怪我們的老師太現實,太功利,他們首先是要對孩子的分數負責,對家長的期望負責。離開這個前提,研究初中古詩文教學是沒有現實意義的。"是不是很實在_說到我們每個一線教師心裏了。還有就只這樣一段話:"

新課標說,“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些話語多麼樸實,但字字句句又都說到了語文教學的根子上。現在社會這麼浮躁,許多人急功近利,有幾個人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生爲什麼語文能力和素養上不去,一個關鍵問題是無法沉潛下來讀書。許多學生做題,是看着題目就開始做答,浮躁得連考試提供的文本都沒有耐心讀完。這樣做題,分數又怎麼可能會好呢?我們有些語文老師,也成天地埋頭做題、講題,也不讀書,久而久之,腦子就僵化了,心靈裏也沒有源頭活水了,除了跟學生講一點做題技巧外,就沒得講的了,長此下去,語文成績又怎麼能提高呢?

要學好語文,更要讀課外書,甚至要讀一點閒書,無用的書。這是修煉我們的心靈、情感和精神氣象必須要做的功課。否則,我們的心靈就會日漸乾涸。新課標說得多好啊!它說,“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當然,要做到這樣,也不是太容易,一方面,我們要抵擋得住外面世界的誘惑,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安靜下來,做一做心靈的功課。

老師們,熱愛讀書吧,當你熱愛讀書時,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他們也會熱愛讀書的。當我們在校園裏營造出了人人熱愛讀書的氛圍,那個時候,我們語文學習的春天就來到了!"

學習之後我有一種興奮,也有一張振奮:春天要來了!

語文教師研修日誌8

通過學習,使我懂得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個事關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大問題。隨着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自己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的積累,我們逐漸認識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得明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願學、樂學、會學。無論是一個學生,還是其他的人,如果他對某一樣東西,或某一件事情,有了興趣,其就會全心全意地去學習,去了解,想知道這一樣東西、這一件事情的來朧去脈。學生起了“想知道”的念頭,他的學習積極性就來了。學生如果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就會有“我想學”“我要學”的現象出現,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由此可見,教學效果是與學生的積極性聯繫在一起的爲了進一步加強教師個人的自我發展與完善,積極進取,努力工作,特制定教師個人研修計劃。

首先指導思想:“求真、求實、求效”的工作理念做後盾,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爲重點,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爲前提,開展個人研修。其次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質: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敬業愛崗,任勞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提高自身修養作爲第一研修內容,從小事做起不斷進取,超越自我。

2.加強理論學習:通過參加集體學習及自學等方式認真學習新理念,及時把握課改的前沿信息,並努力運用於課堂教學實踐之中。

3.立足常規教學:潛心鑽研本學段教材,以上好每一節課爲前提,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突顯出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4.注重經驗積累: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案例和論文,將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悟記錄下來;隨時上傳到小學語文論壇和個人博客裏,以便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果。

再次研修內容:按照個人工作特點制定一年的發展研修計劃,努力結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提升,使研修、工作、發展同步推進。

1、研讀課標:研讀《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習作階段目標要求,交流課標研讀體會,以便準確把握各學段習作目標要求。

2、鑽研教材:鑽研本學段教材中習作內容,整理歸類,總結出本學段習作內容的共同特點,找出難點問題並交流研討,以便全面把握小學教材中的習作類型及習作難點。

3、課堂教學:設計一節本年段習作指導課,上一節作文研討課,可結合區域合作體教研活動進行。

4、案例分析:對習作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和再設計,以此鍛鍊對習作指導課的駕馭能力。

5、撰寫經驗:撰寫關於作文教學的經驗論文,要求在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關於習作的文章一篇

6、研修總結:在年末時把近一年的研修歷程,把自己在研修過程中的學習、進步和體會結合起來寫一篇個人研修分析與總結。

7、參與論壇:必須具有參與意識,每星期至少在論壇回帖一次,每月至少在論壇發主題帖一個,無條件參與小學教研部組織的論壇裏每一次教研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全體教師主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