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端午節的日記集錦15篇

端午節的日記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那麼日記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日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的日記集錦15篇

端午節的日記1

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着許多習俗。比如:划龍舟、吃糉子、佩香囊和懸掛艾葉與菖蒲。

端午不僅有許多風俗,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關於端午節來源的傳說故事裏,最爲有名的莫過於屈原投江的故事了。相傳,在春秋時期,秦國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就要滅亡,心如刀絞。於農歷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之作《懷沙》,然後抱石跳入汨羅江中,以死報國。後來,人們就用吃糉子和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關於端午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糉子了。包糉子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包糉子的第一步是卷糉葉,要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卷緊,不然米會漏出來。第二步是裝糯米。第三步是把餡裝進去,再在餡上放一層糯米。最後就是把留在上面的糉葉繼續包好,用繩子綁牢,放到鍋裏煮了。當煮得差不多的時候,那濃濃的糉香就從廚房裏飄了出來,直鑽到我鼻子裏。糉子出鍋了,把糉葉打開,咬上一大口,哇!美味極了!

端午,我最愛吃的是糉子,最愛看的是賽龍舟。它們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中華文化。也是這兩大習俗編織成了這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日記2

xx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氣x

端午節是一箇中國的傳統節日,相信大家知道一些端午節的來歷吧。其中一個是屈原投漢羅江的故事,人們爲了不讓屈原的遺體被小魚小蝦吃掉,包了一些糉子扔進江中,讓它們來吃。今天,我也很想包糉子。

首先準備糉葉,糯米和線,我們晚上就開始準備了,任務很輕鬆,只要將糯米泡幾個小時以上就行了。

早上,纔是包糉子的重點,我看到步驟那麼簡單,便心不在焉拿起了兩片糉葉。按步驟從正面往裏面折,可是我卻折了一個望運鏡,一放糯米,糯米就往下掉,爸爸走過來,笑着問:“是不是不會包呀?讓我來試試吧?“我放下糉葉,他將兩片糉葉放在一起,將第二片壓住第一片的中心,整整齊齊的,然後,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圍起來,中間有了一個三角體,確認沒有縫隙之後,纔將糯米到進去,隨即,三角體被裝滿了,”哦“我恍然大悟,也做了一個三角體,可裝的時候總是不穩,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才完成了。

接下來,我裹好了糉子,拿着線開始一層層繞糉子,我拿着線按照步驟一步步來,將糉子包好了,我看着包好的糉子,雖然小的像沙包,但是這是我自己動手而來的。

包糉子可以讓人受到鍛鍊,讓自己的製作手藝更上一層樓。最後慶祝大家端午節假期快樂。

端午節的日記3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糉。”又是一年五月初,走過了春天的花開花落,我們又迎來了初夏中的端午。街邊小巷、家家戶戶、你不經意走過時,都會聞到糉子飄出的清香。許多人家的門窗上還插着碧綠的艾草和菖蒲,大家是在用一種古老的習俗來祈福家人的平安吧!而我家的端午節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端午節的前一天,奶奶就給我們送來了她親自包的香噴噴的糉子。奶奶包的小角糉子可好看了,用紅線四個紮成一團的是蜜棗糉,用白線五個紮在一塊的是鹹肉糉,整整裝了一小籃,夠我這個饞貓吃上一個月。爺爺又採下了院子裏枇杷樹上那已泛黃的枇杷,給我帶了滿滿一袋,剝一個吃上一口,便甜到了心裏。

外婆外公也從家裏趕來了,他們給我帶來了自己栽種的桃子,還採摘了瓠子、紅莧菜、土豆、大蔥等一籃子新鮮的蔬菜。平日裏對自己非常節儉的外婆,還給我買了一隻昂貴的正版溜溜球,讓我感動不已。

端午節的中午,媽媽燒了滿滿一桌子好菜。剛要吃時,媽媽的手機短信鈴聲響了,看完短信的媽媽突然歡呼起來,搶過媽媽的手機一看,原來是班主任王老師發給家長們的節日祝賀短信,最重要的是後邊一段話:“祝賀劉欣然同學的習作《叮囑》發表在今天的現代快報上!”我們全家頓時洋溢在快樂之中!

這是一個美好的端午節,因爲我的心因快樂而暖暖的!

端午節的日記4

5月5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去了香包展廳。來到世紀廣場,那裏人山人海,車輛川流不息,到處都是香包。走着走着,忽然眼睛一亮,我最喜歡的紅牛手鍊。我馬上跑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您可以給我把紅牛手鍊買下來嗎?”媽媽說:“可以。”我真高興。

不一會兒,媽媽和我來到一個做姓名手鍊的小攤,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叔叔製作的又精美又好看的手鍊。媽媽看到我羨慕的眼神就知道我喜歡。她嘆了口氣說:“好吧。給你做。”於是,我就選了一個“心”字形狀的鏈子,裏面還寫了一個“蛇”字,一條活潑的“小青蛇”在鏈子上晃來晃去,有趣極了。我還選了三朵花做我的姓名,“曹”是一朵玫瑰花,含苞欲放;“嘉”像一束綠色的小草,爭奇鬥豔;“麟”像一隻蹦跳的小鹿,悽楚動人,把這三個字串起來,就像天空中一隻展翅欲飛的雛鷹,要去遠方尋找理想和永恆。

回家的路上,戴着我心愛的飾物,心裏樂滋滋,甜蜜蜜。

端午節過得真快樂。真有意義。我愛端午,更愛這裏土生土長的慶陽人民。

端午節的日記5

農曆5月xx日晴

我最喜歡過家鄉的端午節,因爲家鄉的端午節特別有趣。

今天端午節,一大清早,我就跟在奶奶屁股後面去準備糉葉,糯米,肉塊兒,紅棗,菜乾等包糉子的材料。奶奶忙前忙後的,我想幫忙,樂瘋了似的一個勁地問:啥時候包呀?啥時候……奶奶不耐煩地說:“看電視去,包的時候叫你。”我被哄走了,耳朵邊一隻想聽見奶奶的呼喚聲。到了中午,吃完飯後,終於可以包了。奶奶先把糉葉圍成圓錐形後,再把摻和在一起的糯米菜乾放進去一勺,壓扁後,再放肉或紅棗,再放一勺,再壓扁。這樣糉子很飽滿。圓錐裏面放滿了餡後,再把上頭的糉葉將露出來的蓋住,再把一層糉葉再將它裹起來,繫上繩。一個完美而飽滿的糉子誕生了。我也嘗試做了幾個,嘿嘿!我爆出來的都一些“醜八怪”。雖然不好看,但我很快樂。

端午節還有一個偉大的傳說。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非常熱愛祖國。有一次,國家敗亡了,他抱着必死的心,跳進黃河裏。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每年這個時候稱爲“端午節”。因此,許多人會把剛包好的糉子扔進黃河,紀念屈原。而我的家鄉也有一個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那就是全村鄉親們坐在小劇院裏看戲。依依呀呀的,不知道唱些啥玩意。老人們倒聽得入迷。我們這些生活在新世紀的人們卻有些不滿意。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日記6

早上的時候我跟着父母回了鄉下的老家,老家裏外婆一個人住着,我們到的時候是中午,她正在做着午飯,竈上的鍋裏煮着一些糉子。聞着棕香,我不禁流下了口水。

糉子是我最喜歡的臘肉棕,一個個用着綠色糉葉,包裹成三角錐的形狀,紅線纏繞在上面。吃糉子的時候,我用筷子把糉子扎個通透,然後拿着剪刀剪斷紅線,把層層糉葉拆開,然後放入白糖裏面滾一滾。黏黏的糯米上沾滿了晶瑩的白糖,一口咬下去,鹹味與甜味交織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

吃過糉子,外婆便又和我聊起了家常,聊起了我的學業,也聊了聊她的生活。外婆已是滿頭白髮,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來一道又一道的痕跡,她的身形已經佝僂,但精神卻是非常的充足,總是神采奕奕的,聊天的時候眉飛色舞,時不時的被我逗的哈哈大笑。整個下午就這麼輕鬆愉快的度過去了。

吃過晚飯,我們就要回去了。我有些不捨,外婆拿着兩個煮好的雞蛋給我,我接過,抱了抱外婆,然後走上車。車子緩緩啓動,我看見外婆一直在目送我們離去,直到一個拐角,再也看不見了。

端午節的日記7

“加油。一二……”這是哪傳來的聲音?喔原來是我們小記者在賽龍舟呀。

今天是我們小記者在當陽夏令營活動的第二天,老師爲了培養我們的團隊精神,把我們帶到了青龍湖,進行賽龍舟的比賽。

前兩場,我們都力勝對方。可對方隊員卻大叫不公,說他們男生少,鼓手差,暈船多。老師只好調整。調整後,兩隊的實力就差不多了。我們隊也都知道,接下來的比賽要想取勝可不容易了,要靠團結,而不只是力量了。

“好,開始。”隨着鼓手的一聲吆喝,比賽開始了。“加油。一二。加油。一二。”我們伴隨着鏗鏘有力的鼓聲大聲的吶喊着,心中燃起了鬥志。大家隨着口號聲,一起用力,一起使勁。已經超過他們了。我下意識的回頭看了一,只件他們手忙腳亂,正互相埋怨,前面的在劃,後面的在說,動作極不一致,更沒有領頭羊喊口號。我心想,我們還是團結力量大呀。可漸漸地,我有點體力不支了,但終點還沒到。休息會兒嗎?不行,我要堅持,爲了勝利,我要堅持,爲了團隊,我要堅持,就是爲了證明自己,我也要堅持。最終,我們隊取得了勝利。

這次活動讓我懂得了:在賽龍舟中,不僅要團結,還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學習、生活中更是這樣。

端午節的日記8

五月五日 星期一 晴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個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話,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糉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糉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展於中國,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的日記9

賽龍舟使我們珠三角端午節的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爲紀念我國古代時的一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因爲爸爸當天正好有空,所以我們全家去看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瞭然。

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衝,每一隻龍舟下面都都綁着不少糉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糉子斬下扔進水裏。每隻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1號領先,不一會兒8號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一隻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划船手頓時很有節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彷彿龍羣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領先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後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後面,然後衝線了。

賽龍舟真是一項激烈的比賽啊。

端午節的日記10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很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爲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爲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糉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着糉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糉子之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着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衆們興奮喊道着加油加油,在爲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裏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衆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等着你去找呢!

端午節的日記11

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糉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日記12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曆五月初五定位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據說賽龍舟是爲了撈救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餵飽魚蝦蛟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們家鄉紹興,也保存着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葉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外婆都會去市場買來新鮮的蘆葦葉,清洗乾淨,先放在水裏煮一煮,同時把準備好的糯米放在水裏浸泡後曬乾,外婆就開始包糉子了。每次外婆挑選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另一頭往裏一卷,變成了一個圓錐體,往裏面放一些糯米,用棉線捆住,一個糉子就誕生了。端午節前夕,外婆會買來艾葉,掛在門上或放在櫃子上,而媽媽給我買來了一個香囊,因爲人們認爲五月是個危險時期,很多人生病。而香囊裏的艾葉和雄黃有着避邪驅瘟的功效。

這就是我過的端午節,你是怎麼過的呢?

端午節的日記13

每年的端午,都很溫暖。

一大早,剛進辦公室,就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老師自己包的糉子,非要來給我送。70多歲的人了,這麼遠的路,天氣又不好,哪敢呢,還是我自己去拿吧。

想起了去年,我調換部門之後的那個端午節,接到了原先團隊同事的電話,說是樓下有位大爺打了一早晨的電話找我,現在就在樓下等着,非要見我,問什麼事,大爺也不說。同事有些擔心,說要不要陪你一起下去。能有什麼事呢,也沒多想,就自己一個人下了樓。站在大廳等我的,是位大爺,姓張,一位熱心的報料員。因爲換了手機號碼,大爺找不到我,就只能打辦公室電話了。大爺拎着滿滿的一大袋糉子和煮蛋。大爺說,這是昨天你阿姨包的,用大鍋煮了一夜,還熱着呢。一大早,你阿姨就催着我來送。大爺說,好長時間沒有你的消息了,我和你阿姨都挺掛念你的……接過糉子,除了感謝,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那幾年,其實一直是大爺和阿姨在幫我,給我提供新聞線索,真正應該掛念他們的,是我……

端午節的日記14

今天是端午節,我吃過早飯就要出去玩。我拿出羽毛球和球拍,準備和爸爸去打一場羽毛球。我們來到了大院的健身場上,爸爸站在左邊,我站在右邊,一場羽毛球賽就開始了。

先是由爸爸發球,爸爸發的球特別高,這不是有意的在刁難我嗎?我一蹦便把球回了過去,而爸爸出乎意料,所以他沒能把球接導航地圖下載着。本想打我弱點的爸爸反讓我領先了一分,接着我發球,我就發到爸爸的反手位,結果爸爸又輸給了我。這樣你來我往的,比分緊緊咬着,我和爸爸不分勝負。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中午的時間,我們只好鳴鑼收兵。

我們剛一到家,飯桌上已經擺上了一盤糉子。我剝開竹葉,輕輕的咬了一口,“哇!好好吃呀!”我讚歎道。裏面白色的糯米特別誘人,再加上裏面的豆沙真是好吃極了!我聽爸爸說,端午吃糉子、賽等習俗都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媽媽對我說:“屈原真是太偉大了!他的愛國精神鼓舞着世世代代的人們,吃糉子、劃的習俗也延續到了今天。”我點了點頭。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有意義啊!

端午節的日記15

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吧!在我家,奶奶總會忙着包糉子。

早幾天,奶奶就會去超市買來糯米跟糉葉,然後把糉葉放鍋裏煮一下,再撈出來用刷子刷乾淨,等到端午節那天就可以拿來包糉子了。

端午節那天,我跟媽媽還在睡夢中,奶奶就在喊包糉子了。只見奶奶準備了好幾種餡兒,有蜜棗,豆豆,豬肉,我最喜歡吃蜜棗了,媽媽則喜歡吃什麼都不加的白糉子。“動手吧!”奶奶說。我跟媽媽相視一笑,因爲媽媽是第一次包糉子,我嗎肯定不會包的了。但是還是跟奶奶學學,試一試才知道會不會嗎!

我跟媽媽各自拿起糉葉,按奶奶所教的一步一步來。因爲是初次包糉子,媽媽笑着說:“怎麼搞得,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做起來手比腳還笨呢!”我聽了,看了看媽媽手裏那不成形的糉子,哈哈大笑起來,跟我的差不多嗎!要角沒角,太太難看了。奶奶則鼓勵我們:“第一個不行,第二個肯定會有進步的。”就這樣,媽媽倒是一個包的比一個好,而我還是沒學會。

不會包糉子就來煮糉子,我把奶奶包好的糉子一個個放入鍋中,加了水,然後燒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一股糉子香味便飄了出來,我靜靜等待着我愛吃的蜜棗糉子。我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真希望每年可以這麼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