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元宵節日記1000字

元宵節日記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導語: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而幾天過後就是2016年的元宵節了,爲了慶祝其的到來,小編專門整理一些關於元宵節的日記,望大家喜歡!

元宵節日記1000字

  日記一: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高高興興地團聚在一起吃元宵。“兩狗談天。打一字。”你們聽聽,調皮的妹妹在爲我出燈謎呢!“獄。”我沒費吹灰之力就猜出來了的答案還真對了!

“嗬,今天真是元宵宴呀!”我說。元宵,跟乒乓球大小差不多,顏色各異,有常見的白色的,有紫色的,還有綠色的。巧克力的,是我的最愛,濃濃的巧克力味在口中回味,還有黑芝麻的,豆沙的……真是味道香甜,種類繁多。

元宵吃完了,我說:“多漂亮的煙花呀!我們去院子看煙花吧!”得到家人的允許之後,我和妹妹來到院子裏,看放煙花。

開始放煙花炮竹了,“流星雨”的花從地上“唆”的一聲躥到空中,像真的流星雨一般百花齊放,真好看!“小荷花”在地上旋轉着,粉色的花,綠色的葉,可真漂亮,這個錐形的煙花叫“搖錢樹”,放在地上,點着了,向上噴銀花和金花,越噴越高,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我們回到家後,妹妹提議來一次猜燈謎比賽,我毫不猶豫的回答:“誰怕是呀,比就比!”比賽開始了,“一家四口對面坐,一隻小狗中間臥。打一字。”妹妹問。

“器”我說,“太簡單了,我來出一個:內裏有人。打一字。”

“肉!”妹妹想了想說,“舉重比賽。打一成語。”

我隨機應變:“斤斤計較。”又問:“脫粒機。打一成語。”

妹妹撓撓腦袋,前思後想最後說:“我‘投降’了,這個謎底我真不知道!”

“哈哈!你輸了,這麼簡單的謎底你都猜不出,謎底就是:吞吞吐吐!

……

比賽進行得太激烈了,大家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今年的元宵節過的真愉快!

  日記二:

昨天是元宵節,可熱鬧了!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傍晚7:00多,我剛剛吃完飯,天空中響起了炸雷一般的響聲,嘭!嘭!嘭!每一家接二連三的放起了煙火!我早知開始放了!於是趕忙停下手中的筷子,衝出飯廳和爸爸、弟弟跑到樓上觀賞起煙火來!因爲我家在這一帶是屬比較高的樓房!我站在樓頂上一切景物盡收眼底!煙火升起來了!有的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像螢火蟲般滿天飛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開了一般!最有趣的還要算“老鼠跑”了!剛開始是白色像火箭一般射上天空!隨即便像老鼠遭人攻擊一樣四處跑開!不一會兒便沒了蹤影。最好看的要數“大禮花”,朵朵猶如火山爆發,嫣紅、翠綠、金黃,“一座山”連“一座山”爆發出來!如流星般四散,襯着漆黑的夜幕,豔麗奪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我們看後無一人不發出讚歎聲!最使人耐人尋味的要屬“導彈”了,先是一束白色的煙火串上天空,而後便在空中爆炸,最後銷聲匿跡……

看完了別人的煙火,我和弟弟也把自己的煙火拿出來放了!我拿出了“沖天炮”,點燃後,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後面還拖着長長的“尾巴”!五彩繽紛!弟弟拿出了“聖誕樹”,發出了強烈的火花!顏色各種個樣!像噴泉一樣,時高時矮,時亮時暗!火花從“天”而降,像無數條珍珠掛在天空!落下時像天上的銀河一樣!閃閃發光!還放了“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從空中落下來,時而“花”心中還綻開“小花”,如花蕊一般。還有的像“ufo”一樣閃過去,速度快的眼睛跟不上,有的像陀螺一般“瘋狂旋轉”……在夜幕中,家家戶戶的煙火就好象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壯觀,一家比一家希奇……

終於放完了煙花,四周也靜下來了,看到這美麗的煙花,讓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元宵晚會已經結束了,但那歡聲笑語,久久繚繞在我們窗前……

  日記三: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