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建一間書屋日誌

建一間書屋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自初五離家來公司實習,到今天已有一週的時日了。每天下班之後與同事們飯後散散步,回到公司再看看書,繼而洗漱睡去。這便算完成了一天的行程。

建一間書屋日誌

近日正在看平凹先生的散文集《自在獨行》,喜歡先生的幽默生趣,簡單又不失深刻的筆鋒。在傍晚時讀上一篇,於夕陽餘暉中細細品讀,只覺這清淺的日子,愈發有了味道起來。

【一】

讀書於我而言,一直都是最大的消遣。

高中在縣城民中唸書,每週只有週六的下午與晚上可以休息,其餘時間都在上課。尤其是高三一年,晚自習的時間竟延長到了11點,可見升學壓力快把老師和學生們逼瘋了。當然,放眼全國的高三黨,我們這瘋癲程度根本算不上什麼。

我在高中當了三年的班長,高一那一年,我在班級管理方面極爲嚴格,雖然也有理解我心中那份強烈責任感的人,但是在班上我並沒有關係特別好的朋友。有一段時間我也因此深深地失落過,但後來心裏也釋然了。我對於朋友,是寧缺毋濫的,所以高一那年我就自己玩,和書玩,書便是我最好的`朋友。

那時,每週六上午有四節課,第四節課下課鈴一響,同學們就像從一隻只破籠而出的小鳥,各自奔向自由的天地一般迫不及待。我們那裏是個小縣城,能夠娛樂的地方也不多,所以大部分的男生們會選擇去網吧玩遊戲,女孩子們則是去逛街購物,而我卻是去書店買書,奧不,應該說是淘書——

我從來沒有買過新書,去了書店也就是往舊書堆裏扎。一是覺得新書太貴,二是我喜歡舊書上那古老神祕的感覺。每次捧讀舊書之時,偶遇前人閱讀字跡或是心得記錄,我便會興奮許久,想着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個人和我看着同一本書,擁着相似的心境,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溫暖和滿足。

那時閱讀,涉獵的作家也是很多的,胡適,魯迅,郁達夫,徐志摩,林徽因,張愛玲,餘秋雨,三毛,賈平凹等等,還有保靖當地的作家,如彭學明,彭圖湘,九妹,他們的書基本上我都讀過一二。

學校800米處,有一家書店,是我經常去淘書的地方。

作業一做完,就快步跑去,經常一待就是一下午。店裏的老闆娘非常和氣,看我站的久了,還給我拿來一個小凳子,說讓我坐着看,偶爾他們家晚飯做得早,也會叫我一聲,喊我在她家吃飯(當然我沒在人家這裏蹭過飯。)天逐漸黑了下來,我便會淘上一本舊書帶回學校看。

走在路燈下,把它揣在懷裏,感覺這就是全天下最稀罕的寶物,即便我什麼都沒有,可我有它們就知足。

因爲它們的存在,我的生活開始變得生動有趣,我的視野不再侷限於民中的校道,或是對大學的憧憬,而是順着酉水河的方向,與河中的詩魂一併往下,毫不猶豫,毫不退縮,亦毫不畏懼地奔向那未知的世界。我不曉得那個世界到底有多遠,有多大,但我想天高水闊,那裏的星空,一定可以任我自由地去來,縱情的歌唱。

因爲我堅信,那是一個包裹着生命所有的善意與柔情,會用溫情的詩句去撫摸世間蒼涼和孤獨的,美好的世界。你可以悠然安放自己的靈魂,任其春去冬來,不問紅塵幾許,只是耕耘着自己那片無邊的花田,任它迎風盛開,花開成海.....

到了高二,我被分到了理科班,遇到了一位跟我一樣十分熱愛看書的女孩,她是我高中第一個真正的朋友,也是最好的朋友。後來,我便不再是一個人去書店,而是與她一同去。悠閒地午後,每當我們彼此分享看書的感受時,總覺得時光彷彿停滯了一般,如此美好,溫軟,惹人疼愛。

【二】

高中三年,我是與書共眠的。我從來沒有如此渴望過任何東西,除了讀書之外。那時總是孜孜不倦地看着,甚至把它看得比考大學還重要。

每週淘來一本書,不論作業的多少,總是能擠出時間來把它看完,記得有一次看愛玲的小說,竟看到了凌晨3點仍覺得不眠不休。直到後來檯燈實在是沒電了,才依依不捨的放下書,在停下來的這頁折個書角,放於牀頭,安然睡去。

後來淘的書多了,一本一本疊在牀頭,到了高三,大概有40釐米左右高的樣子了。有一天晚上,寢室都已經熄燈了,我的上鋪突然探出頭望着我,說:

“班長,你把書堆那麼高,不怕晚上睡覺塌下來把你砸死啊?”

聽了這話,我立馬笑了起來,這簡直太杞人憂天了吧。

“如果它們想砸死我,那我也心甘情願。”

“奧,那好吧,祝你好運!”

她嘆了口氣,可憐巴巴地忘了我一眼,又把頭縮了回去。

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書堆的太高,會突然塌下來這個問題。相反地,書堆的越高,我反而覺得睡覺睡得越香。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看這氣,不也是從書香氣裏渡過去的麼?

話說回來,真是辛苦了替我整日擔驚受怕的室友們。看書是我的命運,寫作是命運的維繫,如果有一天真如我上鋪所說的,我被書給砸死了,我看墓碑上倒不用寫其他的,就寫一句就夠——

“這個人終於被書給砸死了!”

於此,倒也快哉!

【三】

到了大學之後,我一直在圖書館裏借書看。現在所擁有的書,基本上都是在網上買的,一是網上便宜,二是我們學校附近根本就沒有比較好的書店,加之長春冬天太長,也懶得出去轉悠了。

每次放假回家,我總要回到那個書店去看一看,翻一翻,找一找當年熱衷讀書的感覺,但卻再沒有淘過書。

因爲我給自己定了一個新的目標:要在未來的家裏建一個書屋。這些書,我要一本一本的攢起來,一本接一本,一年連一年。

很多年後,我要陪着我的孩子去讀這些書,待他(她)慢慢地長大了,他(她)也會自己去翻閱着這些書。

有一天,他(她)會用那雙清澈的眼睛望着我,問:

“媽媽,咱們家書屋裏的書,你都讀過了呀?”

“對呀,媽媽都讀過了。”我對他(她)笑笑,摸了摸他的頭。

那時,我生命裏所有純良的品性,珍貴的才情,都已在書中傳遞給了他(她)。於此,這個世界,不論我在哪裏,只要他(她)在,就都與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