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夢裏盡頭是故鄉日誌

夢裏盡頭是故鄉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卞橋、古井、老槐樹……”光怪陸離的夢境中充斥着故鄉形形色色的事物,故鄉的呼喚不停撥動着心絃,讓我從夢中醒來。窗外依舊黑乎乎,我卻睡意全無,便沏上熱茶,打開電腦,把我對故鄉的記憶和感情一股腦兒的變成一行行文字……

夢裏盡頭是故鄉日誌

我的故鄉坐落在沂蒙山地區。故鄉離山近,晴日裏便能看見山,高高聳聳,蓊蓊鬱鬱。故鄉的名字源於坐落在村莊東南角的卞橋,始建於明朝天啓年間的它,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據記載,卞橋設計獨特,造型精美。兩邊石欄雕刻細緻,玲瓏剔透。橋頭原有石獅兩對、石鼓四個,橋側有三個龍頭,向北迎水而伸,生動傳神,富有民族特色。但由於在抗日戰爭期間的破壞,如今的卞橋已滿目瘡痍,只剩下一座光禿禿的橋。因多年未修葺,有些石條已下沉,橋面也已不再平整,橋兩側石板上的文字變的模糊不清。

離橋不遠處是一口古井。井不深,清澈見底,甘甜的井水汩汩的流淌,像母親的乳汁養育了故鄉的祖祖輩輩。清晨挑水的人們絡繹不絕,肩上的扁擔伴隨着“吱呦吱呦”聲有節奏的一彎一直,兩個水桶歡快的上下跳躍着。井旁有棵數百年樹齡的老槐樹,雖樹幹已被侵蝕成了空洞,但依舊枝繁葉茂。村裏有位近百歲的老人說,他小時候經常爬到樹上摘槐花,那時的老槐樹就是現在的這個樣子。每年四五月份,鬱郁芬芳的槐花飄香故里……

夏日是我和小夥伴們最快樂的時光,橋下流水潺潺,襲來陣陣涼氣。石縫間碧綠的青苔爲老橋增添了一絲年青的氣息。炎炎烈日烘烤着大地,下地回來的人們不約而同的直奔古井,雙手捧起甘甜的井水,咕咚咕咚喝個痛快。泡在井裏的西瓜隨井水的波動歡快的跳躍着,井水透過瓜皮滲到瓜瓤裏,甘甜的瓜瓤入口即化,帶來絲絲涼意,本已被曬蔫了的人們頓時有了精神。河邊不時傳來陣陣笑聲,村裏的女人們三五成羣聚在河邊,手裏的木棍不停地敲打着石板上的衣服。閒暇時,男人們會在河裏捕魚,魚雖不大,但在那物質生活不富裕的.年代,一鍋鮮美的魚湯極具誘惑力。傍晚時分,各家廚房炊煙裊裊,魚香籠罩着整個村莊。

秋收的季節比較繁忙,學校每年都會放秋假。閒暇時,我和小夥伴們就在地裏燜地瓜。在地裏挖一個小坑,用土塊圍着坑邊一層層的壘成寶塔形狀,然後把玉米秸稈放在坑裏點燃,直到把土塊燒成紅色,最後把地瓜塞到裏面,把“寶塔”推倒,讓土塊把地瓜燜熟。這樣做出來的地瓜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還有泥土芬芳的氣息,比街頭的烤地瓜好吃百倍。

長大後,遠走他鄉求學。每縫佳節,倍加懷念故鄉,常常夢見小時候坐在橋側的龍頭上嬉戲,在河裏游泳、捕魚的場景。大學寒暑兩假,我看到了故鄉的冬夏兩季的容顏。工作後,回故鄉的次數更少,只有過年時才能在家呆幾天,我只能感受到故鄉的冬季了。

上次回家,我特地去了趟村邊。大橋依然靜靜的矗立在那裏,雖雄姿尤存但難以遮蓋那衰老的容顏。不久前,橋側的一個龍頭被人盜走了,橋面變的更加坍陷了。古井已幾近乾枯,像一位被兒女拋棄的老母親,被遺棄在那裏,渾濁的淚水從那枯乾的眼窩裏慢慢擠出。老槐樹也變的越發沉默了,一陣風吹過,已很難聽到簌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