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精選25篇)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精選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經典電影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精選25篇)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

以前總以爲上學時我們青少年的權利,它是在平凡可是的,可……哎!想不到電視劇《春草》中的一幕竟讓我徹底改變了這個想法……

也許是因爲從來都生活在優越的環境裏,所以從來都不知苦滋味,想不到竟有人上不起學,想不到竟有人想上學,更想不到有人會爲了上學而鬧絕食,這所有的“想不到”都化成了羞愧,燒紅了我的臉龐。

曾幾何時,我因爲想看電視,把那無辜的作業扔到一邊;曾幾何時,我因爲肚子餓,上課想着那豐盛的午餐而分散注意力;曾幾何時,我因爲想逃學,而裝病……所以看着這部令我自慚形穢的電視劇流下了悔恨的淚水。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而我從沒有過。從來都不明白世間竟有“我要學”三個字,聽到的都是些“要我學”的話。

我以往給自己定下過無數次的目標,但都是以失敗而告終。此刻開始,爲時不晚,我要惜時爲金,狂吸猛飲知識的甜漿,學習,學習,再學習!因爲我明白還有許多孩子在山區掙扎、祈禱,我要替他們學下去,我要不辱使命地學下去!

春草,真的很感激你,讓我明白了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讓我明白了要想把短暫的自己定格爲歷史之鏈上永恆的存在,靠的就是學習,你的堅毅是我永恆的榜樣。

人生步履匆匆,在踩過春夏秋冬的肩膀時,我們是否會問彼此一句:“學了嗎”在今後,無論憂越、艱苦都要切記:我要學!

同學們,衣食無憂的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努力拼搏,爲了祖國明天的輝煌,掌握過硬的本領——學習,學習,再學習!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2

昨天和LG一起去看了電影《門徒》,今天來交作業啦。

之所以選擇這部片子,是因爲看過的人都說好看,二是因爲我們去影院的時候,正好趕上這部電影的時間檔。看完的第一感覺,可以用兩個字形容:沉默。我是沉默着走出電影院的,也許是因爲有那麼一點震撼和觸動吧。

《門徒》講的關於毒品的故事,影片裏有大片的花種植地,有在倉庫里加工製造毒品的場面,這些都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吳彥祖飾演的阿力是毒販昆哥(劉德華飾)的門徒,同時他也是一名臥底,跟着昆哥八年了,目的是找出和昆哥交易的幕後供毒者。影片的感情主線是阿力和阿芬(張靜初飾)之間的互相慰藉的情感,阿芬是因吸毒上癮,最終死於毒品。她的死,很悽慘。阿芬的丈夫是古天樂演的,這次,古天樂改變戲路,從以前的帥哥形象變成了一個吸毒的流氓樣,連牙齒都武裝到了,可謂形象非常的真實,真是敬業的演員。還有袁詠儀,在劇中飾演劉德華的老婆,身懷六甲,不過她可是真的孕婦哦,我當時看她第一眼的時候就感覺出來了,呵呵。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劇中阿芬的女兒,這個小女孩真是非常的可愛,演得太好了。

因爲毒品離我們還是比較遙遠,所以看完這部電影倒也沒有太多的共鳴,但謂之電影藝術嘛,通過影片也接觸到這個層面的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獲取。作爲一部電影來說,還是值得一看。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3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孩子的那些事》,影片講述的是:五(1)班有一羣頑皮的孩子,總是給老師製造一些惡作劇,或者就是偏不按老師要求的去做,讓老師很是無奈和生氣。

有一次,有一位女孩過生日,老師送了她一件漂亮的裙子,可她不喜歡穿那種款式的衣服,因此把衣服扔進了垃圾桶,林老師發現了,批評了她,她很不高興。後來在老師的教育之下,那個學生重樹自信,重拾信心,老師又給她買了一件裙子,她喜悅得接受了。

還有一件事,讓老師處境尷尬。孩子們所在的學校與美國一所學校結成友好學校,。在聯誼典禮上,爲了見證兩個學校的友誼,美國的那所學校贈送了一顆櫻桃樹,並提出讓兩位校長親自栽上,結果樹在栽的過程中斷了,師生十分詫異。原來是兩個學生用樹打架時把樹打斷了,林老師因此也受到了校長的責怪。

後來,五(1)班的那些搗蛋學生在林老師的真情感染和曉之以理的教育下,那些孩子逐漸的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變成了討人喜愛,文明有禮,懂得感恩的學生,這一切的變化都來自於老師無私的關愛和辛勤的培育。

看了這個片子,我想對老師說:“您們辛苦了,我們能從無知頑皮變成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全都得益於老師的長期教育。我想深情地道一聲:‘謝謝您們!’您們永遠是我心中的長者、智者,我永遠愛着您們!”衷心祝福您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生活快樂,一生平安。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4

安全,對於大家來說,真算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在家裏,爸爸媽媽天天說:要怎樣怎樣,不能怎樣怎樣;在學校裏,校長經常在廣播裏強調,老師經常在教室裏灌輸。總之,安全教育也是無處不在。其實對於人類來說,安全永遠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無論是誰,都應該愛惜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瞭解一些保護生命安全的最基本常識。

今天下午,校長通知我們去學校大屏幕前觀看安全知識。片子中講述了各種在危險中自救的方法,如:在火災中,應用溼毛巾捂住口鼻,趴在地上匍匐前進,這樣才能僅可能防止吸入濃煙,安全離開危險地。還有在穿越沼澤時,要用木棍探明虛實後纔可以行走,否則一不留神就會陷入其中,難以自拔……聽了這些,使我受益匪淺。其實,不要去說火災等嚴重的災難,就是在我們身邊也常有一些不幸的發生,只因爲某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以及沒有安全常識而釀成苦果。

上星期,校長就在廣播裏說了一件事,有某個小朋友因爲不注意安全,結果摔倒在地,頭上縫了10幾針。其實我想只要這位同學注意安全,一定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看了安全知識影片,我對安全知識有了很多的瞭解。我現在覺得安全知識真應該“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雖然地震、火災、洪水……我們也許一輩子都碰不到,但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防範於爲然,那就有備無患啦!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5

《龍貓》是一部電影,講的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生病在醫院,她們和她的爸爸搬到了鄉村,在綠色的世界裏他們生活的很快樂,有一天小月給爸爸送雨傘,到了車站爸爸卻遲遲不來,突然旁邊出現了一隻很大的動物,因爲沒帶傘,它就把小月手上那把打算給爸爸的雨傘拿走了。突然來了一輛公交車,奇特的是,這輛公交車是一隻貓的身體,所謂的輪子也就是貓的腿,小月被這嚇了一跳,那隻龍貓在乘車前給了小月一個用竹葉包的東西。之後,小月、小梅就和這隻龍貓發生了一系列神奇的事情。

小月的年齡和我們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她卻用自己的一些小力量幫忙這個家。但是此刻的我們呢?各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不幫忙家長,就連喝水也要家長幫忙。

小梅是一個近6歲左右的孩子,也是小月的妹妹。她和我們小時候一樣的天真可愛,雖然有時候會幫一些倒忙,但是幼小的心終究是純潔的,善良、勇敢、可愛。但是此刻的我們,自私、任性等壞毛病都會有,但是大家都不能善良一點點嗎?此刻,有老人暈倒在馬路上,路人們都願意扶起老人送到醫院。

生活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們能夠儘量把心裏的自私任性埋沒。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你是一個怎樣樣的人,只要你有最真誠的心,就能夠打動別人。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6

他的智商只有75,他所做的,是他能做得最好也是最擅長的事情:奔跑。從少年被欺凌時開始奔跑,他跑進了橄欖球場,跑出了大學人生,跑過了,跑遍了全美國。他,就是阿甘,謹遵媽媽教給他的人生信條,用許多人所不屑的單純與堅定跑出了精彩人生。

電影中,阿甘最常說的三個字就是:媽媽說。一句句簡單樸實卻發人深省的話語折射出了母親對阿甘的愛和阿甘對命運的挑戰。媽媽相信阿甘可以自力更生,可以活的很好,而阿甘也沒有讓她失望,他的確活的很精彩。

媽媽說:人生就是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哪種。無論面臨的是順境還是逆境,阿甘總能淡然的接受,沒有沾沾自喜,也不怨天尤人,他所做的,是做一個最簡單的也是最好的自己。我們學習中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也許這一段時間的學習順利到難以想象,下一階段的學習卻讓你焦頭爛額、寢食難安。當面對各種各樣未知的情況時,最簡單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像阿甘一樣,用一顆平常心去坦然面對,把事情盡力做到最好。

媽媽說:“死亡也是生的一部分”。人的一生說短則短,說長也長。不會總是有快樂、如意伴隨着你,難免會有些波折、坎坷發生,怎麼辦呢?面對它並接受它。正像阿甘的母親在臨終前告訴兒子的話,假使我們能抱着平和的心態看待困難和挫折,那麼困難和挫折就不會那麼難以克服了,因爲它們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都有一個目標在指引着他,他也爲此而腳踏實、努力不懈、堅定奮鬥,直到這一目標完成。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冷嘲熱諷,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起,憑着直覺在路上不停地奔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並且最終跑向了成功與勝利。

也許,也許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就因爲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鬱鬱寡歡。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可愛的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平常心視之,並最終一一跨過。

就是這樣一部電影,沒有華麗炫目的大場面,只用一個別人口中的“傻瓜”看似波瀾不驚的人生傳遞給我們一個簡單而又深奧的人生態度:學會面對自己,坦然接受命運,做最好的自己,永遠都不停下前進的腳步。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以一片潔白的羽毛作爲線索,既貫穿了影片的始終,也比喻了人生。不知道它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它隨着風,時而高高的飄過樹梢,飄過村落,時而又掉在地上,沾滿塵土,混跡於落葉之中。但是它從未停止它的步伐,只要一有微風,就又開始了它的旅途。我想,這其實正是影片想要告訴我們的: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7

開學的前一天,我去看了最近火爆全球的影片《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講述的是若干年後,地球環境惡化,人們只能遷到地下城生活。而隨着太陽即將老化毀滅,地球也將面臨滅頂之災。人類製造出許多發動機,要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開啓宇宙流浪之旅,尋找新的家園。而地球受木星吸引偏離航道,發動機出現了故障,宇航員劉培強一家與救援行動隊成功拯救了地球的故事。

影片場面宏大,特效逼真,真情感人。在這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劉培強。爲了讓地球脫離木星的引力,人們嘗試用轉向器發出的光芒引爆木星,沒料到,光芒在就要碰到木星時突然停止了,在這危急時刻,是劉培強駕駛飛船衝入木星,並引爆了木星,讓地球得以逃脫木星,而他自己卻消失在木星的大風暴中了。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責。劉培強在地球面臨與木星相撞的危急時刻,毅然站了出來,用犧牲自己的方式拯救了人類。他這種有責任有擔當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

不過,我對影片的劇情也抱有很大的疑問,爲什麼人類不是放棄地球去探索新的適合居住的星球,而是帶着地球流浪呢?看了許多對這個影片的介紹,我明白了這正是影片的獨特和大放光彩之處。帶着地球流浪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表現方式:鄉土難離,故園難捨。在好萊塢大片裏,人類可以逃離地球拋棄家園而活。但在這部影片裏,我們選擇守衛地球而生,流浪也要帶上地球,帶上自己的故土。因爲這裏有我們的家人,有我們的祖先,這裏是我們的故鄉。“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中國人,心最終還是要回歸故鄉的,對家園的不離不棄,是深根於我們幾千年文明歷史。正是中國人這特有的對故土的眷戀,對家園的大愛,才衍生了希望和信念,才拯救了流浪的地球。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不禁感慨,隨着人類的發展,大片的樹林被砍伐,無數野生動物無家可歸,許多珍惜物種在消失。人類製造的廢棄物污染了環境。溫室效應改變了地球的氣候,一座座冰川倒下消失。如果若干年後,就像“流浪地球”中所看到的那樣,地球即將毀滅,人類該何去何從?細思極恐,爲了我們美麗的家園不毀滅,爲了不讓地球有朝一日真的去流浪,我們是不是該力所能及地做點什麼呢?以行動來保護環境,在不損害環境承載能力,不損害後代的要求下,發展我們人類科技。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讓生命與綠色擁抱,讓人類與生態共存,讓我們的家園枝繁葉茂,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人類和動物和諧自由的生活。地球———永遠不要流浪!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8

暑假,我在家看了一部紅色電影——《井岡山》,感觸十分深。《井岡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老革命家在毛澤東的帶領下開闢第一個農村根據地,與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不屈鬥爭的故事。

看了以後,我十分有感觸,老一輩們爲了解救勞苦大衆,拋頭顱,撒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性命。就正因有了他們的付出,纔有我們這天的完美生活。

作爲新時代的兒女,我們不就應忘記他們,不就應忘記那艱苦的歲月。我們這天能夠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在那時,有多少和我們同齡的孩子卻挑起了革命的重擔,不惜自己的性命,爲我們換來了幸福的這天。我作爲一個團員要繼承革命前輩的遺志,爭取成爲一名共產黨員,爲祖國、爲人民獻出自己的一切!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9

故事發生在191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高爾夫球根本就是一項有高度排他性、“高而富”的貴族運動,一位名叫Francis的年輕人,出身於經濟狀況不佳的勞工家庭,在球場擔任杆弟的他,對於高爾夫球卻有一種十分特別的熱情,而且還有十分難能可貴的天賦,可以說是天生的高爾夫球天才。

但卻礙於出身,他只能在閒暇時當個業餘高球愛好者,但不服輸的他卻決定改變遊戲規則。他的天賦加上不斷的努力與嘗試,終於在1913的高爾夫球比賽中改變了歷史,20歲的Francis帶着一位10歲的小跟班杆弟緩步上場,挑戰來自英國的高爾夫球世界冠軍Harry,觀衆無不驚異,這場絕世天才與冠軍好手的超級比賽,震撼了高爾夫球界。這是一個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的真實故事,一個有先天天賦加上後天努力的年輕人,從此改寫了歷史。載自Mtime。

本片取材於真實故事,是一部經典的勵志影片,我覺得成功是可以與出身無關的,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專注自己所想的,所追求的,相信付出了就一定會得到回報的!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0

這是至今爲止看過的最好的法語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以前看過的法語電影多數以浪漫愛情爲主題,但這一部不同,是以音樂和師生間的動人情懷爲主題的。聽到莫朗奇的歌聲時,我就忍不住揮動雙手指揮,有一股強烈的願望想學法語歌曲,怪不得那麼多人說法語是最美麗的`語言。

最近看上了戲劇大賽纔有衝動想馬上看一下這一部電影。

“我從他的眼睛看到了很多東西,驕傲,被寬恕後的開心,第一次學會的感激。”莫朗兒的聲音真的稱得上是天籟。他在課室裏獨自練習的時候不僅震撼了老師,我相信肯定也震撼了所有的觀衆。雖然戲劇大賽那個人拿了法語歌唱大賽的一等獎,但是我當時也沒覺得他唱得有多動聽,但是電影裏面的小男孩似乎可以唱到人們的心坎裏,觸動心中的那條弦。一開始離開的那位老師說叫馬修小心他,因爲他有着天使的面孔以及魔鬼的內心。帥氣俊朗的外表下面總是隱藏着一顆常人不易察覺的敏感的心。他的感情是細膩的,熱愛着音樂的他在合唱隊裏表現得漠不關心,深愛着母親的他在親人面前表現得冷漠安靜。馬修在一步步融化他內心外面的冰殼,最後終於在他臉上看到了動人的微笑。

不得不說馬修老師真的是一個十分值得人尊敬的老師,從他懲罰學生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溫柔的人。讓惡作劇的學生停止他們的行爲不是用體罰或者禁閉,而是讓他們見證惡作劇帶來的後果,讓他們爲自己的後果負責,產生的內疚感會令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馬修會嘗試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不會輕易生氣,把學生的惡作劇和嘲笑一笑置之,還會善於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們也漸漸地接受這位老師。

派皮諾是一個讓人憐又讓人愛的孩子,每個星期六等着爸爸來接他,可惜他早已經是個孤兒,相比起其他孩子,他更羞澀膽怯,但是有着一顆執着的心。每次合唱合練的時候老師把他抱在講臺上,他也特別收到老師的關愛,最後終於幸福地跟着馬修老師離開。

其實,池塘指底的學生也不算是屢教不改的壞學生吧,他們在馬修老師的課上還是挺安靜的,按照老師的指示來作,只是很偶爾的時候纔有一兩個學生不聽話。馬修老師很幸運地是,遇到了一羣熱愛音樂的孩子,而他也是因爲想施展自己音樂才華的老師,他既可以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提起了學生的興趣,令他們從良。他們在最後表演的時候,我被他們深深感動到了,放牛班也有春天!老師就應該善於發掘學生的天賦,而不只是一味揪着他們的錯誤來懲罰。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董存瑞》。它主要講的是:16歲的董存瑞不想當見習八路了,想要參軍。王政委和連長都說他年齡小了點,不可以參軍,董存瑞一點也不死心,就跟他們蘑菇。後來,王政委在一次戰鬥中犧牲了。連長最後沒辦法了,終於答應讓他參軍了。

當八路軍準備攻打隆化,解放熱河。軍隊又造了許多碉堡,來做掩護。想打這場仗,爆破隊長很重要。到底給誰呢?領導們思考了半天,決定給董存瑞。由火力隊來掩護爆破隊,讓爆破隊去炸碉堡。其他的碉堡都被炸了,就剩下最後一個了,這是一座小橋,也是最難炸的一個。眼看上去了幾批人都沒有成功,董存瑞說:“我來”。他左閃右躲來到橋底下,怎麼也沒找到能放炸藥包的地方,炸藥架又用完了。怎麼辦呢?眼看着同志們一批一批的倒下,總攻時間就要到了。這時候董存瑞用自已的身體做支架,舉起了炸藥包喊道:“爲了新中國,前進!”

難炸的碉堡終於炸掉了,戰役最後勝利了,而董存瑞卻永遠地離開我們!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被董存瑞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爲了新中國而放棄自已生命的高貴品質深深地打動了。同時我也非常生氣。我弄不懂爲什麼要打內戰,難道你不是中國人嗎?難道有了就不能有共產黨嗎?難道國共兩黨不能和平相處嗎?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因爲這是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長大了以後,也要回報祖國!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2

《上帝也瘋狂》裏講述了一個與世隔絕,與現代社會完全脫節的布希族。布希族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族人對現代社會的一切一無所知,過着完全自給自足,單純快樂的生活。他們與其他人類最大的不同是沒有所有權的意識,共享所有資源,沒有紛爭和矛盾。他們的文明落後,信奉上帝,仍抱有最原始的世界觀,他們認爲自己是上帝的後代,甚至把穿着文明的現代人當做神仙。

布希族以小家庭形式聚居,與其他族人長期沒有聯繫,電影的主要講述了基索的家庭。一個從天而降的可口可樂瓶改變了原本平靜和愛的基索家庭。他們都特別喜愛這個神奇而能多功能使用的物件,讓他們第一次覺得有東西是不能分享的,引發了爭吵搶奪等不愉快的事情。這裏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以基索家庭爲代表的布希族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很少,完全不瞭解科學的世界,無法用科學來解釋他們不瞭解的客觀現象,面對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只能認爲是神的作用,只能用唯心的思想來解釋。

基索家人都認爲給他們帶來不和的可口可樂瓶是上帝犯糊塗才扔下來的不祥之物,他們認爲上帝應該愛護他們,而且一直也愛護着他們,給他們雨水和食物。事實上他們除了上帝,也確實沒有辦法解釋一個從來沒有存在於他們生活的世界的玻璃瓶子。人類社會和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唯物用科學不斷否定唯心認識的過程。一般對客觀事物、客觀存在先有唯心的解釋,隨着科學的發展,再由唯物用科學還事物以本來面目。而像布希族人這樣的生活條件和方式,他們不需要解釋太多陌生未知的東西,所以他們的進步十分緩慢。而如果有一天他們更多的接觸到現代社會,認識的過程必然也會使他們接受科學的世界而摒棄他們原有的落後思想。

影片中同時以現代人的生活與布希族做對比,反映人類在文明和社會條件快速發展的現代環境中,卻是麻木,拜金,受慾望驅使在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在破壞自然,蔑視自然規律。人類經過了漫長的認識和創造才獲得瞭如今文明的社會,但卻還需要不斷的認識和調整世界觀,價值觀。認識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要以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使最廣大的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和正確的發展。從人類的發展歷程來看,馬克思主義作爲一種偉大的認識工具,對社會發展確實具有重要意義。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3

小王子是單純、可愛的男孩,他從自己的星球開始旅行,也回到那裏結束自己的成長。他的旅行中遇見很多人,幸運的是選擇了在合適的人身邊停留。支配欲很強的國王、唯利是圖的商人、汲汲於讚美的士兵,他都只是匆匆一面的離開了,因爲他討厭他們的“大人”味道。直到他遇見小狐狸,教給他愛與責任,羈絆與唯一。最後,小王子離開狐狸來到地球,他遇見飛行員(也就是本故事的講述者),他發現人們種植那麼多的玫瑰花,卻尋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告訴飛行員,真正珍貴的東西往往是唯一的,在於一朵花,在於一掬水(藍盈盈的水面不禁讓人動容)。他開始想念他的小星球,想念屬於他的rose。最後小王子回到了他的星球,然而珍貴的rose已經枯萎,而他沒有哭泣,他知道用心看,他可以看見他的rose,屬於他的唯一。

1、如果成長是悖論,那麼我們是否需要成長?

這一趟旅程讓小王子學會愛,卻失了最心愛的rose。也許成長就是失的過程,遺憾的是每個人學會珍惜都需要親身體會太多,而體會之後回望時,才發現歲月已然悄悄把我們最初珍貴的東西奪走。“當我們開始尋求,我們就開始失,而我們不開始尋求,我們根本無法獲知身邊的一切是如此珍貴。”這個悖論已經也將永遠被一代又一代人演繹下,似成悲劇。

然而,飛行員也曾是那個不爲大人所懂的小孩,所以小王子的經歷觸動了他內心的那個孩子。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幸運可以遇見小王子,更不是每個人都有感同身受的體會被小王子解救內心的孩子。所以飛行員是幸運的,“可怕的不是長大,是遺忘”,他能夠成爲老頑童,在夢幻的世界裏終其一生,到底因爲沒有遺忘內心的孩子。所以,珍貴的東西本身或許並不是最重要的,正像狐狸告訴小王子的:“對我而言,你只是一個小男孩,和其他成千上萬的小男孩沒有什麼不同。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而言,我也和其它成千上萬的狐狸並沒有差別。但是,假如你馴服了我,我們就彼此需要了。對我而言,你就是舉世無雙的;對你而言,我也是獨一無二的”,正如小王子最後告訴飛行員的“你不用爲我難過,那不過是一樁軀體,是可有可無的。真正珍貴的東西不是肉眼可以看見的,要用心看。你仰望星空的時候,我正在我的星球上,假如我正在我的星球上笑,你會聽見整個星空都在笑。”是啊,“你在你玫瑰花身上耗費的時間讓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所以,成長是必要的,最終能夠發現珍貴皆因成長,如果沒有成長,那些珍貴的東西就不能被領會,就不能是珍貴;即使成長讓你失珍貴的東西,那份理解和感動,還是可以用心看見。小王子看着天空的雲彩,依然可以看見rose,它映照了整個天空,美不勝收。

2、我們該不該遺忘?

狐狸教會小王子愛與責任,小王子卻離開了狐狸找自己的玫瑰;老人將小王子的故事講給小女孩聽,讓小女孩依戀上老人這個朋友,但最後他只想獨自尋找小王子,留下小女孩黯然神傷“小王子有他的玫瑰,而我需要你”。

或許教會或被教會成長的那個人,很多時候都不是最終能夠長久陪伴的人。前幾日,和朋友聊起她的一段友情。朋友說,“我們那段時間很好,但是後來因爲距離、性格等等的原因,便幾乎不聯繫了”。想來是有些可惜的,然而很多人不都是這樣嗎,路人以上,終身未滿。還有一位朋友告訴我,“不要過早的劃清界限,是友情的終是友情,是愛情也未可知”。細想確是這樣。

就在當下,珍惜身邊人吧,無論是什麼關係,無論能夠走多遠,都儘可能珍惜它——如果它值得珍惜的話,遺忘與否是未來的事情,我只知道此刻是珍貴的。

有人說,很不喜歡男生的承諾,因爲是那麼遙不可及。然而我卻是不厭惡的,倒不是我過於天真信了他所承諾的未來,只是我想如果此刻的他是真誠的,那麼我會感動於這一份針對未來、又獨立於未來的承諾。感謝他的表達,讓我知道此刻他是愛我的,而我也能夠感受到他的愛。

然而有人會問:如果有一天我們忘記了,那我們付出了感情,付出了時間,我們捲入那麼多的經歷,該置於何地?

我只能說一生太長,遇見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太多的感動。可即使是刻骨銘心,都無法勉強一段經歷成結局。

“可怕的不是成長,是遺忘。”或許不盡然吧。

人們之所以選擇遺忘,是因爲如果不遺忘,生命會承載太多。多到無法前行,多到無法走向遠方。

所以,選擇性的遺忘——拾起那些珍貴的事,忘記那些曾經珍貴的人。這樣也不枉人生相遇——

“他的一些特質毫無徵兆的烙印在我的生命裏,成爲我個性的一部分。我從前並不是這樣;但現在,我有時用和他相似的思維方式,說着和他相近的話,做着和他相仿的事,卻沒有因爲想到他而糾結惆悵。”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4

前兩個星期看得電影,今天想寫個觀後感,或許多年以後再回頭一看,又是不一樣的感想。

影片的一開始讓我以爲這是一部歡快輕鬆的喜劇,當guido和他兒子被帶上開往集中營的火車,就知道,幸福要戛然而止了。集中營中的黑暗與苦痛,人不再擁有自由,不再擁有選擇,甚至不再擁有獨立的人格,當生命都有可能被隨時終結而且看不到轉變的希望,那麼有多少人還能有活下去的勇氣與信念。但guido必然知曉集中營的可怕,面對集中營裏無休止的折磨與死亡,但他還是樂觀的帶着兒子,爲了他單純的童年不被黑暗籠罩,他告訴兒子這只是一個遊戲,但在觀者看來,這是一場關乎人生的遊戲。

guido對他兒子的愛,是平凡卻偉大的父愛,爲了支撐起那一片天空,guido在接受集中營折磨的同時依然每天對兒子報以最燦爛的微笑。這是一個艱難的遊戲,但guido用愛讓它努力繼續下去。

看到片尾,德軍押着guido走向死亡的時候,他經過兒子藏身的鐵皮箱裏,滑稽的走過,爲兒子做了最後一次鬼臉。guido被帶到一個角落裏,槍聲響起…

看到有篇影片裏有句話說得很好,人生本就苦悶,內心愉悅並懷着希望,便是最大的勝利。就這一句話把這部電影的精髓說出來了。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5

即使在黑暗的深淵裏,光明也會照耀到一邊。希望,這是唯一比恐懼更強大的東西。

關於這兩個句子,一部優秀的作品《美麗人生》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在電影中,父親和孩子被囚禁在充滿暴力、痛苦和折磨的納粹集中營裏。孩子不再笑了,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恐懼。然而,父親給了孩子希望和光明。他告訴他的兒子這是一場比賽,當我們拿到1000分時,我們會贏。沒有經驗的孩子相信了謊言,在集中營裏快樂地生活着。他不會害怕或絕望,因爲這只是一場遊戲。

暴力不能摧毀一切。即使身體已經死去,靈魂仍然存在。父親深愛着孩子,正是這份愛戰勝了戰爭、恐懼和黑暗。它帶來光明、輝煌、勝利和希望。在納粹屠刀下,死去的是活生生的生命,而站起來的是不變的信念。正義終將獲勝。

這孩子有着美好的生活。因爲他明白什麼是愛,什麼是光,什麼是希望。他的父親也有着美好的生活。因爲他以自己的生命爲代價,喚醒了世人心中的愛、光明和希望。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6

前天看到推薦,昨天就跑去看了這部自然紀錄片——《地球四季》。

這部影片其實需要用一點心去理解各個畫面和銜接,不知道小孩是否能完全看懂。整個影片隱去了血腥的畫面,而爭鬥的畫面也顯得真實又不過分猙獰和可怖。

相比《我們誕生在中國》,這部影片並不那麼煽情,而更多是一部自然界動物的生存記錄和權力的角逐。

影片裏面自然的場景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雪景,銀裝素裹、千里雪白。白茫茫的平面裏,一棵披着雪白輪廓的樹,獨矗於天地之間,鏡頭前完全沒有任何外力沾染的平鋪的雪地,細膩到如畫一樣,忍不住想躺一下那份純潔和綿軟,又不忍心去破壞那樣一份聖潔和高雅。

影片展現曾經的原始森林“黃金時代”和大自然裏糾纏生存的各種動物,它們之間的食物鏈關係,讓自然之道循環,也讓原始得以平衡。而當人類開始介入繼而侵入,失衡的自然、強權的霸道,使得自然極度被侵害、萎縮,也使得大自然的動物們成爲無力抗衡的弱勢羣體,最終難逃悲慘的被獵殺、被驅逐或被馴服的命運......

在自然界原始的生存法則裏,沒有過多的溫情,也沒有仁慈,有的只有如何生存的機警勇敢和機智勇猛。動物們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警覺,那些小生靈,能在第一時間就靈敏地捕捉到危險的氣息,從而迅速逃生。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7

好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能觸動自己心靈的電影了,彷彿有種來自遠方的聲音,呼喚着自己那有些麻木的靈魂,帶着那最真摯的感情,講述着什麼是愛,又該如何去愛。

Noah和Allie是幸運的,他們有着差別迥異的家庭背景,雖經歷千難險阻,但卻也能相伴到老,攜手入眠。他們歡樂過,爭吵過,相愛過,也分離過,平凡的故事,確因兩人真摯的感情而耐人尋味。爲了愛,他們追尋着自由,爲了愛,他們義無反顧,即使應對的是家庭的百般阻撓。

年少時的他們,有着叛逆,亦有輕狂。那如干柴烈火般的相擁與相吻讓他們忘了現實,也忽略了未來。但那份最純潔的感情,就像一顆悄然孕育的種子,生了根,發了芽。當兩人經歷了長達七年的離別,當Allie已披上婚紗成爲待嫁的新娘,年少時那份純情,那份砰然心動才能讓她暈厥,怦然心動。別離七年後的他們,沒有了年少時的叛逆與輕狂,對於愛,他們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感情不能勉強,而應當聽從心靈的呼喚,跟隨自己的選擇。Allie應對是兩條路,一條如她母親一樣過上衣食無憂,富裕的生活,另一條是和Noah一起,或許艱辛,或許平淡,充斥着迷茫未來的生活。我相信無論Allie選着哪一條路,她都會幸福,因爲兩個男人都深深地愛着她,而她也愛他們每一個。當歲月流逝,容顏不再,Allie成了老年癡呆,那個無怨無悔守在他身邊的Noah,用心和淚水讀者那本記錄着他們年輕故事的筆記本時,感動之情油然而生,什麼是愛?無論天荒地老,也不在乎海枯石爛,只要相愛的兩個人依然彼此深愛着,依然不離不棄,那便是幸福,那也是愛。正如Noah所說的那樣,他是世界上幸福的人,因爲他有自己一生的所愛。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8

歲月沖蝕了容顏,風霜吞噬了青春,活力不再,記憶已退,然而真愛猶存,一本厚重的筆記仍能喚起心絃的漣漪……

這部影片的片頭部分就給人一種寧靜而沉默的氣氛,悠揚的音樂,安靜而陰沉的紅色的畫面奠定了這不片子的感情基調,這注定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

這部片子的感情故事還是很老的橋段,富家女愛上窮小子,父母百般阻攔,最終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片子開始是一位老人給另一位老人念一個筆記本上記錄的故事,在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諾亞和艾麗兩個年輕人的相遇、相愛、分別再相聚。故事外也漸漸明朗兩個老人原先就是諾亞和艾麗。而在我看來這個片子的動人之處就在於這白頭到老的感情。老艾麗患了老年癡呆症,不記得過去,不認識子孫,不認識愛人。老諾亞相信感情能產生奇蹟,每一天爲艾麗念他們的感情經歷,呼喚艾麗的記憶。當看到艾麗記起諾亞的時候,我爲之感動了。這時是爲他們的感情奇蹟開心。當看到他們剛剛相擁,艾麗卻又陷入遺忘,把諾亞當作陌生人推開,醫護人員強行按住艾麗爲她注射鎮靜劑,這時諾亞那種愛人經受痛苦,而自己卻什麼都做不了的眼神真是打動了我,讓我也跟着心疼。時間、歲月最是無情,他不會因爲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流逝。今日的明眸鮮妍,也許明天只剩一坯黃土;今日的知己夥伴,也許明天就成了陌生路人。

喧囂的海邊小城,瘋狂的活力盛夏,年少的清純輕狂,他們愛的自由,愛的奔放,愛的義無反顧。青春不解世故,家庭的阻撓,戰火的紛飛,7年的離分,也不能瓦解心靈深處的愛。溫莎農莊,他的諾言,她的閣樓,卻沒有她的氣息。重逢,尷尬,無言,遺憾,矛盾,掙扎。鋼琴依舊,青春已逝,無法回頭。泛舟湖上,如注的暴雨,宣泄了多年的憤恨,沖刷了鬱積的誤解,燃起了灰燼的愛戀。婚姻的承諾,真情的迴歸,艱難的抉擇,激烈的爭吵。塵封的信件,心如刀絞,淚流滿面,決絕的等待,撼人心魄。韶華泯滅,癡呆老嫗,相伴左右的是他,和記載着青春的筆記。念着他們的故事,喚醒片刻的溫存。老套的感情故事,平凡而又真實,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簡單的幸福,一生一世,不離不棄……

生命,每個人活得都不一樣。什麼樣的人才幸運到能夠擁有一份堅貞不渝的感情。

都說五百年的回眸一笑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相戀、牽手、結婚走過這個過程的人我見過許多,可是什麼纔是真正的幸福,要怎樣去尋找。戀戀筆記本里男女主角是有多幸運,他們愛得那麼狂野灑脫無所顧忌,可是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愛麼真的說不明白,也許這就是小說的魅力,他把人生最完美的東西展現給我們,而我們只能爲之感動,驚歎的同時遺憾自己沒有那麼一段驚爲天人的感情故事。

看影片的同時我在想是不是我今生註定孤星逐日,註定要用幾世的時間去尋找那個誓說和我永世相愛的人,也許人貴在相信吧。有時真的不懂現實爲什麼那麼不浪漫,生命爲什麼那麼沒有活力,爲什麼完美的故事只發生在童話裏面。我們爲什麼一邊要被童話感動的淚流滿面,一邊用殘酷的現實泯滅生活的完美。小的時候不覺得爸爸是愛媽媽的,只可是是遵守自然法則一樣的結合,可是此刻我覺得不是也許他們已經相愛了。我的世界裏只是喜歡看完美的感人的電影,卻真的不明白怎樣去理解現實。有時候實際很現實的,因爲我看到太多不好的東西,我的眼睛已經疲倦了。我總是嚮往生活的完美,並渴望得到,可是生活是複雜的,往往不能讓人稱心如意。可是人又耐不住生活的寂寞,承擔不了生活的壓力,習慣不了別人異樣的眼光,於是人們的生活世俗化了,尊守住了法則就守不住自己的心。人一旦世俗化機會順其自然,忘記最初的想法,於是生活中沒了藝術感。

能相守到老的人有兩種可能,一是愛的最火熱的人,一是遵守自然法則的人,可是不管怎樣樣,生活還得繼續,不管怎樣結局變的完美,也是一種好事。

兩個人在一起很容易,可是堅守卻很難。而正是男女主人公對感情的堅韌和執着感動了自己。美麗的公主(王子)得到了美麗的感情,可是很少有以後的描述。期望他們也會像男女主人公一樣彼此永遠守護着對方到老。越是平凡的東西越是珍貴。在偉大高尚的感情面前感覺自己的文字太無力了,那就把這個的故事留下來,期望每個人都擁有美麗而聖潔的感情,好好呵護它,用心經營它,當某個人忘記了以往的完美時,另一方也要有耐心的喚醒對方內心深處的記憶,因爲愛是彼此的付出和扶持。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19

中央電視臺一套近日熱播電視劇《老大的幸福》,主題歌歌詞說:“得到是福,捨得是福”;“你幸福我才幸福”;“知足是福”……電視劇從不同視角和層面對“幸福”的詮釋,都反映了人生哲理。至理名言,可以作爲人們的座右銘。我這個年逾古稀的老者,對“知足是福”的感受尤深。

電視劇中的老二傅吉安,是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富商巨賈,名滿京城,但他的家庭有缺失,又苦於資金難以爲繼,尋死覓活,他不幸福。老三傅吉兆,位居文化處副處長,養尊處優,然而妻子小南天天天逼他去拉關係,升遷正處,他不情願,日子過得很窩囊。老四傅吉星當演員,拍電視,收入不菲,妻子也很賢淑,但他貪圖享受,寧要別墅不要孩子,生活得苦和累。老五傅吉平,本來有一份不錯的教授鋼琴的職業,調琴師小朱給她真誠的愛情和幸福,她不以爲然,而去追求富貴與奢華,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已經擁有的不珍惜,而希望得到的又不切實際,哪來幸福?只有老大傅吉祥,不被兄弟的“幸福”所綁架,直面現實,過着實實在在由自己營建的幸福生活。

幸福生活是人人嚮往的;但什麼是幸福,一千個人會有一千種理解。我認爲,過日子是自己的事,不要左顧右盼,也無須比上比下,只要自己覺得舒心、安然就行。我們這些退休老人,有退休金,有房子;能吃能動,身體健康,應該算是幸福。誠然,一個人總是有喜有憂的,若以平常心待之,遇上開心的事不狂喜,遇上鬧心的事不憂愁,把得與失當作一閃即逝的東西,就不會耿耿於懷,自尋煩惱了。

我很珍惜現在的生活,深深感到知足是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20

星期五的晚上、我坐在椅子上無聊的看着電視。爸媽都在加班,我調到湖南衛視,“滴滴答答”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咦?這是什麼?”我看見電視屏幕上出現一個爸爸、一個孩子與一個小雞的動畫,可愛極了,過後,我就被這個綜藝節目給深深的吸引了。

這個電視主要反應了當代明星父親工作壓力大、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也不會孩子們日常的一些事,有些爸爸頭髮不會給孩子梳,有的爸爸不會做飯,正是這個節目鍛鍊了爸爸們的動手能力,也增進了爸爸與孩子們的感情。是很勵志的一個故事!

石頭是孩子們中最勇敢的一個,他總是護着弟弟妹妹,很值得學習!天天也很棒,在最新的一期裏,天天沒能護住雞蛋,撒謊說另一個是自己的,最後還是被爸爸看出來了,其實是不想讓爸爸失望。這個舉動令現場爸爸都感動了。Kimi我認爲是最可愛的,但是有點膽小,每次出任務都要爸爸在一起,我想,這可能是因爲爸爸工作太忙長時間不在家導致的吧……王詩齡也很可愛,第一期與羊對叫我覺得很好玩。Cindy是女孩中最棒的!不僅幫妹妹提籃子,還跑得那麼快,不愧是奧運冠軍的女兒!而且Cindy還從愛哭小女孩轉變成了勇敢女孩子。

明星爸爸與明星寶寶們都很棒!使我認爲節目最大亮點的是孩子與爸爸們的一顆堅持不懈的心哪!

希望這個節目能永久流傳下去,我會每一期都收看的,我可是你們的忠實粉絲喲!呵呵。

Kimi、天天、石頭、Cindy、王詩齡你們一定要加油哦!長大後一定要成爲一個有用的人,不要讓你們的爹地失望!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21

一部好電影會給人的感悟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引用網友的影評,寫得很精彩——“楚門的世界》令我想起另一部影片——《黑客帝國》。這二者在劇情設置上頗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起初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主人公,被一個人或一種力量支配着——《楚門的世界》中的製片人,《黑客帝國》中的電腦。

這不禁使人聯想到西方社會中特有的宗教意識:上帝與人。

上帝創造世界,也創造了人。

上帝把人安置在他創造的世界中。

這種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與影片中製片人與男主角的關係何其相似!

製片人眼中的楚門,不是一個turman,而是一個作品,他的最傑出的作品。

所以這個“作品”逃離在他看來是不能容忍的。他運用了各種手段,試圖將楚門留在他爲他營造的環境裏——這幾乎一度要了楚門的命。

一直到楚門克服重重困難站在了那道自由之門前,他仍然不願意放棄。

然而對楚門而言,外面的世界遠比身後的伊甸園吸引他。

所以他走得毅然,決然。

製片人摘下眼鏡,一雙有些失神的眼睛裏,我看見了父性的光輝。

也許,那即是亞當與夏娃離去後,上帝的眼神。”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嘆,但人生舞臺上的演員——我們,是不是時刻都有一種演戲的自覺呢?還是在上帝的欺瞞和安排下,忘我地做着無意義的事呢?快樂,不足以使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們捐棄這個世界。上帝象那個天才的導演一樣,掌握着很好的度,他知道該在何時給我們當頭一棒,何時又給我們燒起曖曖的火爐,他使我們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爲痛苦製造着劇情的波瀾,也製造着收視率,希望則是賞給我們的出場費,使我們不至於中途罷演。

電影的末尾,楚門是覺悟了的,他正對着攝影機,真的向“上帝”罷演了。天才的導演恐慌了,他將失去觀衆,他竭力挽留楚門,告訴他離開了導演控制的世界是危險的,但楚門還是走出了那扇門,走向那個黑漆漆的末知世界,他說不管那個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不在乎。佛家有“頓悟”一說,並說人的本性自足圓滿,是人世的塵埃覆蓋了它,使它迷失。看來楚門是頓悟了,他要找回那個失去的自己,那個自足圓滿、自由自在的本性,也許,這便意味着人生的否定。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22

一個名叫“石池”的學校有着一羣特別的學生,他們就像校名一樣:掉落在池底的頑石。所有的老師都管不住他們,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長的暴力管理。孩子們就這樣活着。

看完影片之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後,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馬修,一位失意的音樂家,成了孩子們的新班主任。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馬修尋找到了一座新的“橋樑”,一座真正能和孩子們溝通的橋樑——音樂。那雖然不是什麼名曲,只是爲孩子們普寫的樂章,但它同樣可以震撼人心。最起碼震撼了我的心,在我眼裏那羣頑劣孩子讓我厭惡,可後來從他們的歌聲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什麼。它是天籟之音,是愛的天空裏最動人的樂章。

不,又不全是愛。影片總讓我記得一些凌散的,與主題絲絲連連纏繞,卻又無關緊要的片斷。還記得那個五音不全,吹口琴,唱着“禿老頭,禿老頭,你死定了……”的那個孩子,還記得那個個子很小,不會唱歌的孩子,也還記得那個已經不能用五音不全來形容,讓人無法聽的孩子……他們都受到了馬修老師的音樂肯定,雖然有點沾不上邊:女中音,指揮助理,譜架。但他們都被音樂所震撼,洗禮了心靈。

一位法國音樂教師——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爲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馬修在接受校長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也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他是在用愛來感化這幫所謂“無法救藥”的問題少年。

音樂與愛是緊緊相連,不可分割的。他們都有着淨化人類心靈的作用。這讓我想到聲樂課,音樂欣賞課上,莊曄,陳新坤老師也總反覆的強調愛對音樂作用的巨大。以及愛和音樂間的相互作用。是的,偉大的音樂家們在用愛譜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旋律,而人類也在被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爲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於這部電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讀過一些關於該片的評論,許多人認爲是法國電影受“新浪潮”影響以來的一次迴歸。因爲該片運用的是最簡單最古典的技法,通過走“人性”和“溫情”的路線獲得觀衆的青睞。的確,正如一位電影評論家所言:“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劇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爲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爲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歸的時刻。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23

根據學校的推薦和要求,今天,我在爸爸的陪同下,再次觀看了《孔子》這部電影。

電影《孔子》在前部分都是講孔子投身政治與教育,使用“仁義禮治”來治理魯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然而,在後部分卻峯迴路轉,即從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和齊國大兵壓境之後,孔子便開始裏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最後到老的時候回到魯國投身教育。孔子一輩子也沒有將“仁義禮治”推行成功。

電影幾乎沒有涉及到孔子在學術上的成就和“仁義禮治”的思想,只是從一個很普通的視角來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樣,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爲孔子的命運埋下了伏筆,即該部分實際上是危機四伏。同樣的,平和的孔子,背後是其經受了一般人沒有經歷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體驗的境界和對信念的執着。

這部電影有幾個情節讓我記憶尤深。

第一個情節是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後,孔子和魯王的對話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對話。孔子以一腔充滿“仁義”的熱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維護“君臣之綱”。魯王便說了,“仁義只是一個說辭,如果失敗了,誰還在乎你仁義與否”,“我們應該‘無爲方能無不爲’”。於是,孔子便回憶起和老子的對話,老子提了一句話,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棄吧,這非常符合老子“無爲”的思想。老子的“無爲”,即無違,不要違反規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話,說明條件還不成熟,無需勉強硬來。孔子眼見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義”,卻在這一時刻失敗了,要放棄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這真是一般人難以接受的。於是,孔子便離開魯國,顛沛流離到周朝列國,每到一個地方便開始“仁義”的教育。

第二個情節是孔子和衛國君夫人南子的對話。南子對孔子說了一句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意境”。南子在電影出現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書,趴在草上讀書,從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個有知識知禮節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美麗性感的女人。同樣的,從她與衛君和太子等人的對話中,你也會發現,南子是一個聰慧、做事強硬果斷的女強人。她對孔子充滿一種“惺惺相惜”的敬仰與欽佩,他和夫子兩個人在對話的那一刻都能夠深深體會到對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現,讓我能夠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內心和執着。

第三個情節是顏回之死。這個情節是讓我最無法忘記的情節。我對顏回的體會是,他在片子是一個非常帥氣、有才和忠誠的人。在這一個情節,一方面是顏回爲了挽救孔子流離各國譜寫的書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潛到冰冷的水裏,撈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簡;另一方面是夫子慟哭的說道“回,你給我回來”,夫子只想顏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撈那些花費了無數心血編寫的書籍。顏回對夫子和夫子對顏回間的這種感情,真是讓人無法言表。

第四個情節是孔子回到魯國。他和弟子們經歷了諸國戰火,顛沛流離的回來後,在城牆底下哭着喊,我回來了。

看完這部電影,孔子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許能夠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境界”。孔子內心的痛苦和對信念的執着讓我無法忘記。這是一部非常有內涵的國產片。該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這樣的題材拍成如此優秀的電影,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爲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纔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24

電影《孔子》主要講述了公元前六世紀,屹立數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爲了達到稱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戰。此時社會混亂,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於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爲社會的混亂而深感憂慮,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想要就單單用一個簡單的“禮”字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狀況結束那紛亂的社會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在魯國碰壁後,被迫離開親人離開故鄉,開始他長達十四年之久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他率領着衆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在期間,他們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捲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但是不管怎麼樣,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想要被世人接受這些思想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最終孔子於晚年返回魯國,仍然不懈於教育弟子衆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最終,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報國熱血空付東流。但是,禮崩樂壞終促成萬世師表。孔子逝世之後,其言行及思想終爲後世所認同推崇,成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諡“大成至聖先師”。從這部電影我們瞭解到孔子淵博的學識的同時,更讓我們瞭解到孔子真實的爲人,他的家庭,他的教學,他的胸懷……儘管電影中有可能有捏造的地方,但是這還是讓我們瞭解到一個我們所沒有了解過的孔子,這樣呈現出來的這樣的一個孔子更令人佩服!

在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孔子爲救回從季式葬禮上本要陪葬的一個小男孩,也爲了反對那種沒有人性令人憤慨的陪葬制度,而在殿堂上那激揚憤慨的演說,在那朝堂之上,孔子舌戰羣儒,圓形的會場,整個場景就像現在的英國會議,讓人忍俊不禁!而對待像公山狃那種小人,孔子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句“給個話啊”完全把孔子的從容與智慧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充分地把孔子幽默的一面展現了出來!

另外,提到孔子當然不能不提他那些弟子們。在孔子所有的弟子中,顏回、子路、冉求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這三個雖性格各異,但是他們都非常尊敬他們的老師,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可以說真的是完完全全把孔子的思想收入心底呀!最後,子路選擇了幫助衛國,冉求則是回到了魯國效命!然而,最牽動人心的則是顏回,而顏回也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他外表雖然文文弱弱的但卻也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但是,最終卻也是英年早逝呀!而他死的那一幕,也真的令人震撼不已呀,爲了挽救掉入水中孔夫子的竹簡,而放棄自己生命!當看到孔子抱着顏回屍體大哭的那一幕,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當時我在想,孔子是有多大的魅力多大的才華才能贏得弟子如此的尊重呀!這也充分說明了孔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的禮儀他的儒雅他的胸懷他的大志都是讓人非常佩服的,我想着也是孔子能被世世代代人銘記學習,他的思想能夠流傳百世影響世代人的原因吧!

當初,在那紛亂的社會裏,孔子的志向沒能夠得到實現!但是,如今孔子和他的思想影響着無數人,我想孔子當初的志向也算是實現了吧!我從電影《孔子》中也深切感受到,作爲年輕的新一代,我們更應該學下孔子鑽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還有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爲一個正直、有學問、光明磊落之人!

經典電影的觀後感 篇25

黨課期間,再次重溫了《我的長征》這部電影,不知道怎麼的,每次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總是會在裏面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份精神支柱,然後不斷堅持奮鬥下去。

“人的一生常常生活在對往事的回憶中,有幸福的回憶,也有痛苦的回憶。我最幸福的回憶是我的長征,我最痛苦的回憶也是我的長征。”這是影片開頭王瑞老人對其一生總結的肺腑之言,之後鏡頭便轉向了被敵人狂轟濫炸的戰場上,從一個小紅軍的視角見證了《我的長征》。

長征是幸福的:“往哪走?跟着走。”一個十五六歲孩童瑞伢子的成長與長征緊密結合在一起,血戰湘江、遵義會議、婁山關戰、烏江大捷、過彝區、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一場場浴血的奮戰,一次次敲響鬼門關的門鈴,每一次脫胎換骨的成長都是建立在無數先烈血肉之軀上的,當湘江的水映紅那片天時,當面對槍林彈雨匍匐瀘定橋時,一起吃苦、拼搏、死戰到底、永不言棄的幸福,爲了全國人民美好生活而去奮鬥的幸福,是啊,長征是幸福的,是爲了是屬於少數人的幸福屬於更廣大的人民,瑞伢子身處其中自然幸福,特別是最後老人家在一羣小紅領巾的簇擁下點燃那見證幸福的三根紅蠟燭頭。

但長征也是痛苦的:試想瑞伢子身邊的父親、姐姐、連長、姐夫先後犧牲,還有親眼目睹了那麼多一個個倒下的先烈,成功的代價太大了,試想讓一個小孩如何、如何去一下子接受,但瑞伢子挺過來了。正是在如此的磨練中一個個像瑞伢子這樣的小紅軍戰士在痛苦中成長爲真真正正的紅軍戰士,並揮筆寫下了那個時代乃至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篇章。

一路走過來,我看到許許多多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上網玩遊戲通宵達旦,逃課遲到,攀比炫耀等等。是的,或許我們覺得這樣子很幸福,但這僅僅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捫心自問我們學到的知識有多少,心虛了吧。或許年輕的我們會迷途,會不知所措,就像紅軍當年那樣不知往何走,但請不要輕言放棄,只有不動的目標最容易被找到,還有哈佛圖書館管訓說到“學習時的痛苦是短暫的,學不到的痛苦纔是終生的”,在我們這個最需要知識的時期澆灌的時候,或許爲了將來的勝利我們要靜靜的沉寂、蓄勢待發,但請不要懷疑自己的價值,往哪走,跟着走,跟着黨走,用黨先進的思想不斷武裝自己,承擔起我們大學生揹負着鐵的使命——振興中華民族。當然我們大學生不用流血也不用犧牲,但我們卻要以鐵的意志來要求自己,也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完成我們“鐵的使命”。

以史爲鑑,想着我們的革命先烈在我們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一路拋頭顱山熱血才換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看着他們的故事想着我們自己的人生,想着我們周圍的是是非非,無疑會爲我們渾濁的靈魂注入道道甘泉,而且這也會給我們如何去走未來的路指明方向,往哪走,跟着黨走,跟着我們人生的目標走,也只有這樣我們人生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