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端午節日記彙編10篇

端午節日記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端午節日記1

隨着幾聲嘹亮的雞鳴,整個家鄉醒來了。明天,姐姐將參加一場涉及前途的考試——中考,此時,全家人的心都被揪緊了,似乎連空氣中也夾者緊張的氣氛。

端午節日記彙編10篇

時間在“滴答滴答”地流逝,隨之,我的心也愈來愈沉重,我坐立不安,便下樓走走。“妹,敏敏能考上嗎?”“會的,會的。”大媽一邊包糉子,一邊喃喃地說?“咦,媽,今天又不是端午節,包糉子幹嗎?”我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盯着媽媽手中的糉子。“真想知道嗎?好,你先告訴我關於糉子的來歷。”媽媽神祕地說。“話說屈原投江後人們爲了表達對他的尊敬,特地制糉子。”“好。”媽媽一本正經地說,“你大媽希望你姐姐平步青雲,包糉包棕不就是包中嗎?也就是一定能中。這可是祖傳下來的習俗。”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這糉子爲姐姐包的。“好,我也要包,我也爲姐姐出一份力,讓姐姐高中。”“不用了,遙遙,你有這份心就行了。”我站在一旁,望着全神貫注包糉子的大媽,感到這小小的糉子裏卻包含了大媽無盡的期待和對兒女那無私的關愛……

端午節日記2

今天是五月二十八日,小朋友,你們能猜出今天是什麼節嗎?當然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們知道這個節日是怎樣來的嗎?讓我來給你們講爺爺告訴的故事:從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國人。當國家受到侵略危險時,向朝廷獻計,卻被趕出朝廷。屈原心裏很悲傷,就含恨跳入汨羅江身亡。當地人得知此事,漁民立刻駕船打撈屍體。有的向河裏撒米,讓魚吃飽肚,不去咬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人們過節是讓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這一天,有的賽龍舟,有的吃糉子,有的在家門上插艾葉,有的開紀念大會。紀念活動豐富多采。

我們一家人吃着糉子,聽着爺爺講故事,開心極了。去立志一定熱愛偉大的祖國。長大了一定報效祖國。

端午節日記3

今天是端午節,我聽姥姥說,吃糉子,賽龍舟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當年把糉子扔下水,是爲了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那賽龍舟呢?”我迫不及待的問。“那當然也是爲了驅趕江中的龍、蝦、魚,以免傷害屈原的屍體。”姥姥回答說。

不一會兒,姨媽來了,手裏還拎着一袋糉子。我接過糉子,剝開皮,只見裏面的餡兒黑黑的顏色,姨媽告訴我,這是黑米做的,裏面還有蜜棗呢!我趕緊把糉子遞到姥姥手中,並笑着說:“祝願姥姥端午節快樂!”

姨媽說:“端午節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世宇,你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嗎?”我慚愧的說:“還真不知道呢。”姨媽接着說“‘端五節’又叫‘重五’、‘夏節’、‘女兒節’、‘玉蘭節’、‘天中節’、‘地蠟’、‘詩人節’等等”。姨媽還說“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我搶着說:“這個我知道,有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戴五絲線、香包等。”我一邊說一邊又拿起一個糉子,大口大口的吃起來。“哇!”真好吃。我津津有味地一連吃了好幾個,沒想到我自己竟變成了一隻大臉貓。

這個端午過得真快樂!

端午節日記4

隨着夏季的熱風,我們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古代大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相傳在遠古時期屈原對楚懷王忠心耿耿,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鑲王因聽信讒言將屈原流放,最後,自沉汨羅江。百姓們爲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所以,將飯糰用葉子包起來扔進江裏,演變成今日的吃糉子;百姓們還帶着自家的小船在江中尋找,打撈他的屍體,變成裏現在的划龍舟比賽。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綁五彩繩,插艾草,喝雄黃酒……而我,最喜歡吃糉子這個習俗了。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總會用糯米包我最喜歡的糉子。媽媽先用兩片糉葉捲成一個漏勺形狀,再放一些糯米進去,因爲我喜歡吃蜜棗糉子,所以,叫媽媽放進去一顆蜜棗在中間,然後,再用糯米蓋上,最後,在用糉葉的另一端封口,然後,用繩子綁好。好啦,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現在,只需要放進鍋裏煮一會兒就好了。可是,看着容易做着難,在媽媽手中那麼聽話的糉葉和糯米在我手中忽然就變的不聽話了。我無論怎麼卷都卷不成漏勺那種形狀,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捲了一個漏勺,開始放米了,本以爲會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卻那麼難。要不就是米從下面漏了,要不就是米放多了罩不住,過了好一會兒我才包了一個似糉非糉的糉子。當最後吃着自己的勝利品時,心裏那才叫一個開心。

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要發揚下去。

端午節日記5

我的家鄉在安鋪鎮,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家鄉的人們都舉行賽龍舟和吃糉子的活動。

有一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和我到九洲江邊觀看人們賽龍舟。到那裏觀看賽龍舟的`人很多,一路上到處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呀!江上大橋上的人也有很多,但一座舊橋上的人卻很少,而且有警察守着。這是因爲舊橋比較小,而且有些欄杆也不見了,還有些橋墩也斷了。因爲人比較多,我和爸爸媽媽花了很長時間才擠到前面去。

賽龍舟開始了,有黃隊和藍隊還有紅隊,龍舟是長長的,可以坐很多人。隨着一聲哨響,運動員一起划槳,隆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飛去。這時,兩岸的觀衆大叫起來“加油!加油”。這時鼓聲越來越大,運動員越劃越起勁,各支隊伍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互相追趕。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比賽終於結束了,結果是紅隊第一,藍隊第二,黃隊第三。

我們隨着人流離開了江邊。這時街燈已亮了,我越想越覺得龍舟比賽很好看。

我愛我家鄉的龍舟比賽,更愛我的家鄉。

端午節日記6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所以奶奶提前兩天就在家包糉子了,今天剛巧我也休息在家,想跟奶奶也來學學包糉子。

只見奶奶熟練地拿起三張糉葉在粗的一頭捲成圓錐體,然後放進米還在中間放一顆又大又甜的蜜棗,最後包成小腳一樣,快速用一根繩子繫好,一個糉子就完成了。看着奶奶包得那麼容易,輪到我就不行了,第一次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把三片糉葉捲成圓錐體,然後放進米,剛用力一塞糉葉就給我塞破了,米流了一地,第二次我想包小點兒就不會破了,於是只拿了二張糉葉,包的時候並沒發現底部有小洞沒包緊,所以塞米的時候一直塞不滿,好像連上了一條大河似的,低頭一看才發現底部有一個小洞,白花花的米流了一地。第三次總算包好了,就是一直有點像“糉糰子”,不管了,反正也都包好了,到了晚上,奶奶把糉子煮好了,我找到了自己的“糉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細心、耐心,那麼任何難事都會成功的!

端午節日記7

端午節那天中午,我們剛吃完糉子,爸爸就領着我去澄海看賽龍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端午節是有哪些傳統習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很爲國家着想,苦勸楚王要治理好國家和與鄰國相好,但楚王不聽,他十分憂憤投江自盡。楚國老百姓爲了紀念這位清正的大夫,於是用竹葉將糯米包成糉子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屍身。漸漸地,吃糉子就演變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聽完爸爸的一席話,我茅塞頓開。

不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只見通往江岸的條條道路,人們潮水般地涌向江邊。這時,時針指向二點正,"蹦"一聲槍響,十八條龍船從上游魚貫而下。頓時,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一曲雄壯的交響樂。"加油,加油……"競賽到了緊要關頭,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黃隊加油,黃隊加油……"的吶喊聲。原來是黃隊有點落後了,它的啦啦隊在爲它鼓氣。黃隊的鼓點更緊了,哨聲更急了,黃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衝。最後,黃船得了冠軍。

船隊的團結奮鬥精神鼓舞了廣大觀衆,岸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哇,賽龍舟真刺激,這又是端午節的另一個傳統習俗。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開心又有收穫。

端午節日記8

五月初五,端午節賽龍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天,我們都會吃糉子和鹹蛋。

糉子是用棕葉包糯米再用繩子繫住,一般紮成三角形的。鹹蛋吃在口中鹹鹹的,還會流油。這時候,人們會到河邊去看龍舟賽。開始劃的時候,人們一心只想得第一名,人人都充滿精神。

忽然傳來一片巨大的聲音,是龍舟上傳來的,啊,是一個人在拿鼓槌拼命敲打牛皮鼓!,天是多麼熱,龍舟上每個人滿頭大汗,汗水流的越來越多。離終點越來越近,落在後面的龍舟上隊員心越來越急。

最後,只有一支隊贏了,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他非常愛國,所以人們把糉子和鹹蛋仍進水裏給魚吃,別讓魚兒吃屈原。端午節多熱鬧啊,我們真是開心。

端午節日記9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有許多活動,比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端午節又叫“詩人節”。而掛菖蒲、喝雄黃酒,則是爲了避邪。

這一天,奶奶在家裏包糉子,我也學着包,一開始包動作很笨拙,總是包不好,後來在奶奶的耐心指導下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奶奶還誇獎我包得好呢!我心裏美滋滋的。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有意義啊!

端午節日記10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端午節有美味的糉子;還有龍舟競賽。一太早媽媽就給我吃了美味的糉子,我們還回奶奶哪陪她喝茶聊天,奶奶看到我們非常高興。可是我媽媽接到電話說外婆病了,我們就趕緊去了外婆家,幸好無礙,外婆看到我們衆孫兒就很好就好多了,我上前抱了抱外婆叫她多吃東西身體就會好的。

外婆抱緊我親了一下,笑眯眯的點頭。媽媽說奶奶。外婆年紀大,只要看到我們就會很開心了,所以我會經常去看望老人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