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通用8篇)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爲了以後。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通用8篇)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一、緊扣中心,體悟文章的主旨。

教學一篇課文重整體感悟,最好有一條貫穿、統領教學設計的線索,以達到“牽一髮動全身”之效。我們在研讀文本時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龍睛”,能夠從一點輻射全篇。在反覆的探討中,我們發現:無論是抓“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這句,還是抓“母親鎖上水窖,笑着對我們說:‘你們真的餓壞了。’這是我至今爲止唯一聽到的將‘渴’說成是‘餓’的話。”這句,最終還是會回到“水,成了村子裏最珍貴的東西”這個中心上來。於是我們就預設了直奔中心這樣的教學設計。每個環節結束都要一次次地敲響“中心句”這口鐘,從而讓學生深刻領悟“水珍貴”,這樣纔會自動自發地去“珍惜”去“節約”去“保護”……而這個過程也就在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注重朗讀,凸顯語文姓“語”。

我們特別注重朗讀,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立足文本,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受文本的特色,創設情境,多角度,層層遞進,反覆誦讀,品味文本語言,感悟文本內涵,正是認識到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在設計中努力貫穿這一意圖,突出“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帶領學生在文本所營造的文字的原野上馳騁。比如:初步接觸文本的自由讀,逐節讀——讓學生感知文本,讀通文本;第二課時的“走進文本,整體感悟”——使學生宏觀、整體把握文本;“細讀探究,入文入情”——更是讓學生加深了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使學生掌握了讀書方法,提高了讀書能力。多種形式的讀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涌動着濃濃的語文味。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 篇2

《牛和鵝》是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爲,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緻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將人、鵝大戰的畫面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最後藉助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這單元的語文要素有:學習用批註的方法閱讀;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心情。

針對單元語文要素和課文內容,我將教學目標設置如下:

1、認識“謂、拳”等12個生字,會寫“摸、甚”等15個生字,理解掌握“甚至、故意、撲打”等詞語。

2、學習批註,知道作批註的角度,並結合課文中的批註,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情感,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直到現在,我還記着金奎叔的話”的原因。教學重點是知道“直到現在,我還記着金奎叔的話”的原因;教學難點是結合課文中的批註,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體會人物的情感,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

雖然同學們在三年級上冊《總也到不了的老屋》和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提問策略單元見過書旁批註,但沒有細緻學習如何作批註,因此在同學們學習過生字詞,疏通課文結構後,我讓同學們觀察這課和平時學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將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書旁的批註,再帶領同學們學習這些批註,找到作批註的角度:提出疑問、評議寫法、寫感受和收穫。在瞭解作批註的方法後讓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5-7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樣子,用波浪線畫出鵝見到我們時的反應。在全班交流時,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受,並讓同學們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或者疑惑寫下來。在此基礎之上再次用平板展示學生寫的批註,評議同學們的批註是從什麼角度寫的?從而鞏固作批註的角度。

此外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後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麼。最後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

教學中,對於教學方法的指導也是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像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內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體驗朗讀,通過品讀“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表現的詞句對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態,引導學生寫下自己的疑問或收穫、評議寫得精彩的地方等。讓同學們在閱讀中體會人物心情,在評議中掌握作批註的方法,鼓勵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加以運用。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 篇3

《牛和鵝》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寫了“我”因爲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這句話,常欺負牛,怕鵝。在遭到鵝襲擊時,怯懦、不敢還擊,金奎叔將鵝制服,鼓勵“我”不要怕鵝,使“我”悟出一個道理:“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爲,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緻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最後藉助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單元主題入手,導入“角度話題”,引出新課,板書課題。這樣做可能有兩種好處,一是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消除師生間的隔閡,更有利於使學生融入課堂;二是輕鬆導入新課,初步使學生建立“角度”意識,爲後面的教學作鋪墊。

接着,從本文作者的簡介入手,引出兒童文學作品的童趣特點,一方面使學生對作者的生平創作有了一些瞭解,另一方面也順利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再從“童趣”着眼,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爲最有童趣的段落,學習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體會欺牛與怕鵝,反覆練習朗讀,讀出欺牛時的毫不在乎,被鵝欺時的狼狽不堪,加強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

然後,由欺牛怕鵝導出課文第一自然段:“人們都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是不怕人的。”這樣學習可能會容易讓學生對本文的結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接下來是引導學生學習最後幾個自然段,重點研讀金奎叔的話,學習作者從金奎叔的話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鵝到後來的不欺牛也不怕鵝的,從而使學生悟出同樣一件事,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個道理。

最後是由這個道理拓展開來,向學生講述一個故事:一個老太太,兒子染布,女兒賣傘,天晴時老太爲女兒當心,下雨時老太爲兒子當心,整天愁眉苦臉,弄得疾病纏身,後來聽了一個哲人的話後,心情豁然開朗,病也好了。再從這個故事,引向學生過去學的有關角度的詩句,引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提出希望,結束本課。

本課導入比較順暢,課堂教學的的脈絡比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夠多。

二是沒有使用課件教學,使課堂減少了許多生氣,也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三是教學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學欺牛段落時使用過多的時間,加上沒用上課件,導致後來的時間不足,金奎叔的話分析的不透徹,拓展部分沒來得及教學,草草入場

通過這次比賽,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讀教材是備課必要的一個過程。一篇課文,就像《牛和鵝》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通過不同的方法去組織教學,當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然而,什麼纔是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最好的角度,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探究、爭論、反思,從而達成共識。

2.網絡這一現代信息技術的平臺,已成爲現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間、跨越時間的侷限,將有着同一個目標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研究、相互評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而在這樣的平臺上,人與人之間變得更簡單了,評議變得更真誠了,研究更貼近實際了,成效就更明顯了。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 篇4

《牛和鵝》通過記敘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的故事。藉助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本文的特點是故事性強,語言生動,童趣十足,但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課文的故事很有趣,學生很喜歡讀;學生對作者對牛和鵝前後的態度變化,通過引導也不難理解,但是對於“它雖然把我們看得比它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句話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主體內容確定之後,我想,如何在導入時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又巧妙的與所教課題相結合起來呢?接下來就是精心的設計。我首先以講神話故事的方式談話導入,並相機引出本課課題,把題目中的牛和鵝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在黑板上,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課的教學中來了。

接下來我結合本單元目標要求:“學習用批註的方法閱讀”來展開教學。其實學生以前在學習中已經運用到了批註的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憶之前用到過的批註方法,再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文中出現的幾處批註,並結合課文來學習用批註的方法閱讀。這樣,先讓學生明白了什麼叫做“批註”,然後在引導學習課文1——7自然段中,講解了三種批註的方法。接着讓學生根據文中的批註,畫出“我”怕鵝的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我注重學生讀書的方法指導,抓住關鍵句子詞語,讓學生在理解中、朗讀中品味。先把“我”怕鵝的表現從文中篩選出來,體會朗讀,再找出鵝表現的句子,來體會鵝的囂張、霸道的樣子,進行對比閱讀體會,最後還原文本,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在這部分教學時,我設計讓一名學生上臺扮演小作者表演害怕鵝的環節,既增加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感覺效果很好。

教是爲了不教,學生在學習了批註方法後,還要活學活用。在學習文章8——12自然段時,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批註法自學。這樣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鍛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使教學環節主次分明,重點突出。最後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況內容,又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我在教學中將課文的重點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我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設計始終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後尋找出對牛與鵝的前後不同態度和改變的原因,學生劃出有關語句進行感受,再進行交流。此外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後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麼。最後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明白道理。我覺得自己在引導學生讀的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火候還不夠到位,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入情入境的去讀。課後的拓展活動是將書中的知識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繫起來,是深華,也是學以致用。整節課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之,這節課的收穫很多,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細細的品味運用。但課堂教學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學無止境,研無止境,我會在探索中,通過充分地挖掘教材,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紮紮實實學知識,簡簡單單學語文。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在教學過程中,我出示大家對牛和鵝的一個認識,瞭解“我”之前是如何對待牛和鵝的。接着通過探討“我”對牛和鵝的態度轉變的原因,引出我們被鵝追趕、金奎叔幫我們趕鵝這件事,學習“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主讀文,找出重點詞句反覆品讀,感受鵝的囂張,體會我的害怕,學習“金奎叔趕鵝”時,讓學生通過重點詞句感受鵝的害怕,前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最後引導學生理解金奎叔的話,領會課文蘊含的道理:認識到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最後通過拓展,引導學生將學到的道理,運用到處理身邊的事例中去。但在通篇的學習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教學時間分配不太合理,學生自學5-11自然段時花的時間太多,導致後來理解“它雖然看得比我們小,可我們實在比它強呀!”這個句子時很倉促,我明顯開始着急,很擔心他們理解不了。令人欣慰的是,學生的理解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料。

課後,我還試探着問我的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有什麼好處,有的學生認爲遇到困難的時候,換個角度,問題就能得到解決。課堂處理不夠靈活,讓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也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時間很緊我爲了完整還性將其處理完,結果沒留足堂測時間。我一直在努力追求簡簡單單教語文,真真切切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語文教學境界。但這最好有一條能貫穿全文、統領教學設計的線索,以達到“牽一髮動全身”之效。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龍睛”,能夠從一點輻射全篇,我一直很困惑。

今後要學會取捨,精煉課堂,提高效率。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學也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爲了讓遺憾更少一點,我會不懈地追求。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 篇6

《牛和鵝》記敘了“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本課課文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學效果

依據教材特色,學生的生活積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生活入手,揭題激趣。

首先課前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麼動物?說一說理由或舉真實的例子。此話題一出,學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來,在巡視聆聽中發現很多同學非常怕蛇,有點談蛇色變,還有的怕獅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順勢出示鵝的圖畫,首先仔細觀察,記住它的名字叫什麼。這個環節是非常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積累的,他們雖然不像魯迅說的生活在只能看到牆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識也是瞭解一二,很是粗淺。認識之後,再接着板書課題,齊讀兩遍後便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作者小時候很怕鵝,你知道爲什麼嗎?作者的心裏有沒有變化呢?趕快捧起書去課文中尋找關鍵的字眼吧。

2、初讀感知,瞭解故事。

在學生藉助拼音自由朗讀後先發揮優秀生的作用,小組長檢查讀書情況,把錯誤的字音或讀不好的句子彙總在班內統一練習朗讀,爲理解文本內容掃清障礙。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讀完後在班內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先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文章的內容。在歷練中培養概括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3、結合批註,領悟感情。

潛心自由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出現的批註,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是什麼心情。這個環節的第一步是學生自讀自悟,從課文的相關內容中發現。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過思維的碰撞來達成共識,然後在班內展示,通過交流再次走進作者內心,感受作者的心情,進而在培養語感的同時培養情感。接着指導朗讀,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緊張危險的事情,設身處地地讓情感共鳴,能讀出作者的心聲。

4、聚焦篇末,昇華情感。

聚焦文章最後意味深長的話語:“直到現在我還記着金奎叔的話。”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知道是什麼話;這句話對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交流的過程中把思維引向深入,讀懂這句話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別人是怎麼看待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能夠正確地、全面地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就會正確地認識生活。那生活中的我們會怎麼做呢?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進一步遷移運用。

二、教學優點

整堂課如行雲流水,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懂到懂的的層次變化明顯。

三、不足之處

課文很長,描寫的細節內容比較細膩,但未能品讀,有點遺憾。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會聚焦描寫動作、神態的等細節描寫,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背誦。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 篇7

通過本次教學,讓我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課文其實就是通過牛和鵝眼裏感覺到的人,與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造成了牛和鵝對人的不同的態度。也就是牛和鵝都是從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結果不一樣,反映也不一樣。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去看鵝。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觀的事實——在人的眼裏,鵝比人小,沒什麼可怕。他從人的角度去看鵝,所以他不怕鵝;而我卻偏信了大家的傳言——在鵝的眼裏,人比鵝小,惡不怕人。卻忽視了人實際上是比鵝大的事實。我站在了鵝的角度去看人,覺得人應該怕鵝,導致了我見鵝就怕,還遭到了鵝的.圍攻。

我覺得編者是想通過語言文字本身,告訴學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應該以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而這些正是通過我和金奎叔對待鵝的不同態度與鵝對我們不同態度的對比突現出來的。因此,課文的5-11自然段應該是課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態度改變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內容是束縛我正確思維的固定思想,正因爲我被這個固定的思想束縛了,我纔不知不覺地站在了對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因此導致了錯誤的結果。然而金奎叔的話正是對我所經歷的這件事情的一個高度的理論提煉,是“點睛”之筆。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爲證實了他的看法是正確的,讓我有了真切的體驗,然後用簡單而富有道理的話語,點亮了我的思維。讓我從鵝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時也作出了不再欺負牛的舉措。因此大家一致認爲的觀點和金奎叔的話,是我站錯角度和重新認準角度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在教學中將課文的重點放在“我怕鵝,被鵝欺;金奎叔趕鵝,鵝被嚇跑”這件事情上。我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設計始終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後尋找出對牛與鵝的前後不同態度和改變的原因,學生劃出有關語句進行感受,再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而在整個課堂中教師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只在適當的時候作一些小小的點撥和提示。此外通過對比朗讀、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讓學生感受到“我”當時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變化,然後說說自己經歷過這件事,明白了什麼。最後出現金奎叔叔的話,讓孩子的體驗和感受有一個理論的提高。從而揭示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準了角度,才能正確地對待身邊的人和物,正確地對待生活。

教學中,對於教學方法的指導也是貫穿在教學全過程中。像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的內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體驗朗讀,通過品讀我和金奎叔對鵝的不同表現的詞句對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態,直至揭示主題等。種種方法滲透自然,過渡巧妙。這些方法都是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我相機提煉出來的,讓學生知道自己就是在運用這種方法在學習的,並且在之後的學習中學以致用。在本節課的結尾我不僅總結了思想內容方面的收穫,還總結了學習方法的運用。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牛和鵝語文教學反思 篇8

《牛和鵝》是著名兒童文學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從怕鵝到不怕鵝的經歷,告訴我們: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可能改變對待事物的態度,最後導致改變事物的結果。

本課的主要目標是:要讓學生體會“我”由怕鵝到不怕鵝的思想轉變過程,明白:要站在正確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懼,也不盲目的欺負別人。教學時,我抓住課題“牛和鵝”導入,提問:“你們怕牛嗎?你們怕鵝嗎?”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問:“課文裏的我怕牛和鵝嗎?”孩子們又開始議論了,我繼續追問:“作者爲什麼怕鵝?爲什麼不怕牛?”孩子們開始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這樣,在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追問下,孩子們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相關句段,讓學生從“我”怕鵝與不怕鵝兩個方面進行對比學習,主要讓學生從文中找到相關句段,感受“我”怕鵝時被鵝欺負的情景,並與不怕牛,並且欺負牛的情景進行對比,從而體會“我”對牛和鵝的態度。到課文最後,金奎叔說的話,讓“我”明白了,鵝把我們看得小,可我們實際上比它們大啊,所以我們不應該怕鵝,當然也不應該欺負牛,儘管牛把我們看得比它大!

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角度”,主要讓學生體會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就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些抽象,稍有難度,對於學困生,較難理解。所以,在課堂上,遇到學生不易理解時,我便會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去設身處地的理解,舉例子的方法可以讓抽象的哲理變得通俗易懂!

這次參加安陽市優質課活動,我收益匪淺。《牛和鵝》這節課,也使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會。

其一:課前的導入部分要與全文緊密相連,並能引起學生對本課的閱讀興趣。而且是對課文一個很好的註解。

其二: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字詞學法的指導要到位。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字是音形意的綜合,根據詞語的意思去辨別多音字的讀音,還要回到文本中去,聯繫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注重讀書的方法指導,抓住關鍵句子詞語,“橫看”“豎看”“整體看”。讓學生在理解中、朗讀中品味。先把我怕鵝的表現從文中篩選出來,體會朗讀,再找出鵝表現的句子,進行對比閱讀體會,最後還原文本,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

其三:要讓學生品味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採用先理解體會再指導朗讀的方法,避免將課文內容的肢解,給學生一個朗讀的整體感受。抓住語言、動作、心理的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並輔以動作模仿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畫面,進而指導朗讀的輕重緩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其四,課堂教學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在對細節的處理上還需要加強。如放手讓學生依照前面的方法讀金奎叔不怕鵝的段落,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教師缺少智慧,缺少耐心,沒有充分展開交流探討,草草結束。對時間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靈活多變,在指導分析理解我的表現和鵝的表現時所用時間過多,學生自學金奎叔和鵝的表現這一部分時就會有充足的時間交流討論,理解透徹後再朗讀,效果就更好了。多音字雖是難點,但對於高年級學生而言,只用點撥一二即可,花費時間過多。

其五,過去上課追求的只是課堂的活躍氛圍,課件的生動華麗,但這些又給孩子們留下些什麼呢?又起到發展學生語言的目的嗎?從這一節語文課中,做的最好的是對課文重點句的品讀,花費了相當精力的課件並未得到大家認可,這讓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要想上好一節課,立足點必須要準,設計一定要有實效。對教材的分析理解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備課備教材最重要,必須把教材吃透了,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他們會有什麼樣的看法,備老師也要備學生,課堂教學纔會有生機。

其六,缺少激情。

總之,這節課的收穫並不是隻言片語所能闡明的,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細細的品味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