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豐碑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上《豐碑》一課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第七自然段,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軍需處長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學生一個一個地交流,都是我準備範圍內的,我顯得不慌不忙。這時,一隻小手高高地舉起,我一看,是一個愛表現自己而且經常出現錯誤的孩子,便另外叫了幾個學生來交流,見交流得差不多了,我開始讓同學總結。可我發現,這隻小手一直舉着,絲毫沒有放下的意思,我不忍挫傷他的積極性。於是便叫了他,“我覺得課文中‘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還夾着半截紙卷的旱菸’這一句,也體現了軍需處長的崇高品質,因爲在冰天雪地的雲中山,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戰士,而自己穿着單薄的衣服,他想抽支菸來取暖,他不是神仙,他是人,他也冷啊!可是從他凍僵時那種坦然自若的`神態,足見他多麼堅韌剛強,他把生命的希望留給戰士,把死亡留給自己,面對死亡泰然處之,這種精神多麼可貴啊!”孩子一口氣說完,如釋重負地坐下了,其他學生不住地點頭,我既驚喜,又愧疚。

反思這個過程,我差一點兒扼殺了一個閃光的思想,沒想到他在閱讀課文時,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這篇課文我教過多次,我們都只注重分析將軍的神態十分鎮定,十分安詳,而對夾着旱菸這一環節沒有去深層挖掘,而這位“經常出錯”的孩子卻說得如此精彩,而且是在那隻小手一直執着地舉着之後,纔有了表現的機會。是啊,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獨特的心靈世界。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解讀課文,用不同的語言詮釋發現。我們應小心翼翼地呵護每個孩子的發現,讓每個孩子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不要讓未來的天才由於我們的粗魯,失誤而過早地夭折。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2

《豐碑》這篇課文講的是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竟然未留一件棉衣給自已而被凍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課文語言樸素、自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將軍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展開敘述,人物形象飽滿,讀罷令人難以懷。那麼,在《豐碑》一課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主動探究、體驗文中之情,從而從維持學習走向自主創新性學習呢?結合筆者兩次教《豐碑》一課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習任務走向學習需要。

《豐碑》一課重點突出,“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句。第一次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同學們回顧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接着以“爲什麼說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這個問題突破全文,交待學習任務。這樣一來,雖然從教的角度而言,本課的學習任務交待清晰,但是從學的角度而言並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習需要是從維持性學習走向自主創新性學習的'前提。那麼如何激發學習需要呢?根據認知失調理論,設置認知衝突,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習需要。因此,再教時,我對原先設計作了修正:首先讓同學們讀課文一、二自然段並思考——紅軍隊伍遇到了怎樣的困難;接着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後最後一個自然段並着重理解“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屬於誰呢?”這句話。自然而然,學生不禁要問,剛開始將軍不是擔心“這支隊伍能不能經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嗎?現在怎麼說勝利一定屬於這支隊伍?這是爲什麼?這樣修正,就把原來的學習任務變成了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了學習興趣,拓寬了主體參與的面,當然有利於學生主體性能力的發展。

二、引導質疑問難: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探究。

《豐碑》一課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以將軍情感的變化來襯托軍需處長精神的崇高。第一次教學時,着眼於將軍情感變化的層次性和遞進性,我設計了自學思考題:將軍的神態是怎樣變化的,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要求學生圈畫有關詞句。然後分別讀議:將軍爲什麼“愣了一下”,爲什麼“臉色嚴峻起來”,爲什麼“兩腮的肌肉抖動着”,又爲什麼“愣住了”?讓學生在誦讀中理解,體味將軍複雜的內心活動,從而引起共鳴。但從教學實踐看,雖然激起了學生的情感,但是學生思維空間狹窄,又壓抑了創新個性的發展。這是由於教師規定性的要求太多,造成學生只能被動參與學習。那麼如何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探究呢?引導質疑問難,不失爲一種有效的辦法。因此再教時,我嘗試把學習設計權還給學生,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3到第12自然段並在不懂的地方打上“?”,然後集體交流質疑,教師將同學們都不懂的問題按課文的順序重新排列並摘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一般來說,學生的問題有:當警衛員告訴將軍前面有人凍死了,爲什麼將軍只是愣了一下?爲什麼老戰士犧牲時神態還那麼鎮定、安詳?將軍爲什麼要向身邊的人吼?等;接着再引導學生讀文,想象將軍、老戰士等人的內心活動並朗讀體驗。這樣由學生自已提出問題並主動解決,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去,自然情更濃意更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提倡爭論辯駁:從單向交流走向多方合作。

《豐碑》一文中第12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爲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這個軍禮代表着將軍對軍需處長最崇高的敬意,也代表着他對剛纔發怒埋怨軍需處長的自責、愧疚的心情,更爲紅軍隊伍中有這樣的戰士而自豪。爲了進一步昇華情感,理解課文內容,第一次教時,我設計了思考題:將軍爲什麼向軍需處長敬這樣一個軍禮?引導學生想象將軍的內心活動。雖然學生也能積極思考,發揮想象,但對將軍情感的感受不夠深刻。這是因爲這樣教學學生只能內部自我協商,無法拓寬思路和想象空間。那麼如何改善呢?強調主動的合作探究,自然能讓學生從單向交流走向多方合作。優化問題設計,創設爭論辯駁的條件是有效策略之一。爲此,第二次教學時,我作了如下修正:首先讓學生思考,讀到這裏你認爲將軍剛纔應該不應該發火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認爲將軍剛纔應該發火,因爲他並不知道這位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而眼前有位老戰士因沒有發到棉衣而被活活凍死,當然要發怒;有的學生認爲將軍沒有弄清事實的情況下大發雷霆而錯怪了一位老戰士,當然這是不應該的等;接着在辯論之前,讓小組持相同觀點的同學讀議交流;然後分成兩大組辯論;最後集體評議。這樣一來,學生在爭論中自然分組並多方交流,層層深入而又主動剖析將軍的內心活動,顯然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豐碑》一文是小學語文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敘述了一支紅軍隊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捨己爲人、勇於獻身的高貴品質。現在將我的本節課成功與不足之處的反思進行一個小結,以便日後揚長避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成功之處:

1.教學思路清晰,整體感強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整體感知課文,然後主要抓住兩個主要人物,軍需處長和將軍。在深入學習他們的語言、動作、神態後,理解中心思想,從而深化學生對“豐碑”的理解,思路比較清晰。

2.相信學生能力,主體意識增強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本節課我正是在這樣的指導下,首先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這支隊伍可能面臨哪些困難,然後再讓學生交流感受深刻的地方,再引導學生體會將軍情感的變化。

3.重視朗讀指導,入情入境

整篇文章都是以將軍的思想感情的發展爲線索,文章感情強烈,所以我採用範讀,指名讀、齊讀的.方式並配上音樂,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不足之處

1.由於時間關係,教材本身鑽研不夠,同時也由於課堂上的緊張,出現了不該出現的錯誤,兩次把軍需處長說成了將軍,以後教學應該嚴謹、準確。

2.在學法指導上有所欠缺,比如本文所涉及的描寫人物採取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可以告訴學生滲透到作文中,提高寫作的水平。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4

《豐碑》是贛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能力訓練”第十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豐碑》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紅軍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課文語言樸素、自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採用側面描寫的表現手法,以將軍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展開敘述,人物形象飽滿,讀罷令人難以忘懷。根據課文的特點,本課教學宜以深情朗讀、想象感悟爲主,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獨特的生命感受的理念的前提下,教學時,我抓住重點,即課文第七自然段,以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穿着,體會他的獻身精神。同時,引導學生領悟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爲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感悟豐碑,使情感得到和諧的發展。

通過這一節課,我深刻體會到上好一堂課真不容易。 做一個好老師真不容易。做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更不容易。縱觀我的課堂,有成功也有失敗。

成功之處:

一、較好地體現了“以讀爲本”的閱讀教學特點

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引導學生朗讀、默讀課文,品析關鍵詞語,品讀重點詞句,感悟故事的內容,體會感悟軍需處長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我以自己動情的導讀,感染學生,達到與學生心靈的共鳴。這樣學生已不單單是在學一篇課文,而是一種情感的薰陶。這樣學生的體會和感悟就不是遊離於語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於語言文字之中,較好地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二、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空白進行大膽想象

“空白”是作品在書寫描繪的部分向讀者所提示或暗示的東西,也就是作品給讀者留下的聯想和再創造的空間。讀者可以透過感覺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想象力的豐富與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創造力的`高低。如:當將軍得知,眼前這位戰士,就是自己剛纔還遷怒於他的軍需處長的時候,有這樣一段描寫:“將軍楞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裏。他的眼睛溼潤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齊眉處,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爲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此時無聲勝有聲。怎樣幫助學生體會將軍沉重而又激動的心情,感受軍需處長捨己爲人、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呢?我設計了補白聯想。“將軍久久地站在雪地裏,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是沉重而又激動的,他的心中必有千言萬語要說,然而他卻一句也說不來,他當時會想些什麼?”我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補白聯想,讓學生感受到哪怕是將軍,在失誤面前同樣敢於自責,同時更使學生受到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陶冶。這一過程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滲透了做人的哲理。

三、語文實踐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我在反覆引導學生揣摩、體會、咀嚼語言的蘊涵,品味語言的妙處後,帶領學生朗讀,以心契心,以情悟情,從而與文學作品中的情感載體產生最大限度的共鳴。情動而辭發,當學生真的被感動了,有了不得不發(抒發)願望時,讓學生“寫碑文”就水到渠成了。我不失時機地說:“假如你是紅軍戰士,這時你最想對軍需處長說什麼話來表達你此時的心情?請同學們在課本的插圖下題上一兩句碑文。”學生潛文入境,發揮想象,寫下碑文,他們真正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人物的內心,真正受到了薰陶和啓迪。

不足之處:

《豐碑》一課重點突出,“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劃出直接把軍需處長和豐碑聯繫起來的句子。接着以“爲什麼說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這個問題突破全文,交待學習任務。這樣一來,雖然從教的角度而言,本課的學習任務交待清晰,但是從學的角度而言並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對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5

《豐碑》這片課文敘述了在風雪交加的行軍途中,一位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於單薄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表現了這位軍需處長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貴品質。然而長征年代久遠,當時的歷史背景學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使其感動是本課學習的難點和重點。

這節課我力戒瑣碎的情節分析,抓住重點,注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繫,採用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成功之處在於:

一、 畫面再現,創設情景。

《豐碑》講述的是紅軍翻越大雪山時的感人故事。爲了讓這些不見風雪,不懂何爲冰天雪地的.學生能體會到環境的殘酷。我一開課,首先播放《萬水千山》中成爲冰坨的雲中山和紅軍爬雪山的片段畫面,同時播放狂風呼嘯的聲音。學生邊看邊發出驚歎 這雪太厚了 看樣子這雪至少有一尺多深 這纔是真的冰天雪地 。這時我再滿懷激情地說道 爲了新中國的誕生,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今天,我們將把紛飛的思緒再一次拉回那艱苦的戰爭歲月,去聆聽發生在長征途中的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 從而學生情緒高漲,很快融入到課文所要描述的情境中,爲學習課文做了好的情感鋪墊。

二、採用 變序切入法 ,直奔中心。

教學設計從中心句切入,以中心句 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爲主線,引導學生談最感動的地方,抓住將軍神態變化的句子以及這些神態變化所體現的不同思想感情,去感受軍需處長的高大品質,層層深入地領悟思想內涵。這種教法,重點突出,目標明確,避免了串讀課文,過分分析情節內容的弊病。

三、 以疑導學,培養能力。

古人云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 常有疑點才能思考,纔有創造。第一次出示中心句後,讓學生提出疑問 軍需處長怎麼會成爲一座豐碑? 爲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 然後整節課都圍繞着這個疑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課文,尋找答案。提問設計以力求鼓勵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從已有的學習經驗入手,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釋疑,並以精讀、品讀的方式去感悟文章語言文字的美。讓孩子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特別鼓勵那些屬於個性化的獨特的體驗,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見解,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思維。注意交給學生質疑、品讀、析句以及觀圖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以情感人,以讀爲本。

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情感、作者情感互相融合的過程。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被感動,才能感動學生。整節課,我情緒飽滿,用情真意切的語言去創造良好的教學意境,向學生傳遞感情,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充分地讀,使人人有讀的機會,人人有體驗情感的機會,在讀中感知人物的外部形象,在讀中領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尚品質。

總的來說,這節課不管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效果,我個人覺得都比較滿意。但由於我擔心時間不夠,不能完成整個教學流程,因此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還不是很充足,還應多請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和體會。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6

深入文字去體會人物的情感,感受人物偉大的人格魅力。

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我是以將軍的情緒變化作爲教學的主線。在理清故事的主要內容後,在整個故事中尋找描寫將軍情緒變化的句子,由此瞭解將軍由擔心到生氣,到憤怒,再到感動與自豪,最後擔心變爲堅定的心理變化過程。線條清晰了,學習的思路就清楚了:讀將軍的擔心,瞭解紅軍隊伍過雪山時惡劣的自然環境,讀將軍的的'憤怒,體會軍需處長在雪山的嚴寒中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讀將軍的感動,體會軍需處長在面臨死亡時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的偉大精神,讀將軍的堅定,體會紅軍戰士那忠於革命、不畏犧牲的堅定信念。在這個過程中,讀與悟,是學習的主要手段:從課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內心,然後通過朗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課堂上孩子個個神情嚴肅,有一種靈魂洗禮的莊重。

理解“豐碑”這個詞語是這篇課文的難點。在朗讀與感悟之後,學生的情感基礎已經奠定,“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許多孩子都能從外在形象和思想品質兩個層面來理解“豐碑”的含義。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7

我講授的是《豐碑》一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支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裏艱難地前進,一位軍需處長因穿着過於單薄而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頌了軍需處長爲了革命的勝利,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這是一篇傳統課文,長征已年代久遠,這使得學生在理解文本時有很大距離感,因此在教學上就有很大難度。但我想這也正是一個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反思教學的良好契機,於是開始了認真鑽研教材、潛心準備。

在教學中,我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及多種形式的朗讀逐步深入文本、感悟情感、體會軍需處長的高尚品質:

1、牽一髮而動全身,促學生整體感知:

導入新課時,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課題《豐碑》,找出出現豐碑一詞的段落,從而引出全文的關鍵句:大雪很快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此時我請學生圍繞這句話提出值得大家研究的`問題。很快,有的學生說:爲什麼稱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豐碑不是高大的石碑嗎?於是,這個問題就成爲本節課閱讀教學開展的主線激起了學生解疑的高潮。

2、精心設計語言文字訓練,助學生深入文本:

巧妙、夯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而且能夠引導學生逐步地深入文本、感悟情感。例如:軍長的情感變化是本課的重要線索,緊緊抓住軍長的擔憂——憤怒——敬佩——堅信這一線索進而層層深入地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其中文中前後出現了兩個愣字,但卻表示截然不同的含義。於是,我針對第一個愣字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先出示文中語句軍長愣了一下,什麼話也沒說,快步朝前走去。,請學生從給出的釋義中選出恰當的解釋進而理解軍長當時的心情,在教學中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3、錘鍊教師語言,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教學離不開教學語言,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最重要工具,同時又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作爲教學信息傳遞、反饋的主要媒介,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着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在本節課的備課過程中,我不僅潛心鑽研教材、從學生出發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而且認真備自己的教學語言,力求做到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引領學生走近那在冰天雪地裏艱難前進的紅軍隊伍,感受惡劣的自然環境對人們意志的考驗,感受軍需處長那爲了革命勝利捨己爲人的崇高品質。這對於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是格外重要的。

課後經過認真的反思,我認爲課堂教學仍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高年級課文如何長文短教還需要不斷鑽研、歷練:這篇課文中軍長的情感變化是文章的重要線索,對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第二課時,要巧妙地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感受軍長由擔憂、憤怒到敬佩、堅信這一情感變化。

2、雖然精心地設計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及多種形式的朗讀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有的並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反映出了設計的不足以及對文本理解抓得不深。

在這次小組教學的準備、參與的過程中,自己更是得到了楊校長、朱琳老師、彭老師、孫老師、於老師的關心與幫助,使我受益匪淺,欣喜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清晰地看到前進的方向。我會加倍努力,以學生爲本,深挖教材,努力錘鍊自身的基本功,使學生學有所成。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8

《豐碑》這篇我在校語教研活動中上過一次,由於自己沒有事先試教,所以很多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造成了不少的遺憾。本堂的反思如下:

一、對教材,本解讀的反思

我想,對《豐碑》的解讀我們很容易定位在軍需處長的無私無畏精神上,這也是大家所普遍認同的。但是作者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以將軍神態的變化烘托出了軍需處長令人可敬的高尚精神,對軍需處長的描寫也僅僅是一百三十個字的外部形象的素描,勾勒相當精練。我們學習了這一段後都能體會到軍需處長的高尚、無私、無畏。但到底是什麼打動了讀者呢?作者又爲什麼要寫這篇呢?教材爲什麼要選用這篇呢?我想,他要我們記住的更應該是紅軍精神而不僅僅是軍需處長,要的是對學生的德育滲透而不僅僅是謀篇佈局的學習。所以我將中心思想定位到了紅軍的革命精神。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去理解本,這都是無可厚非的。

二、教學教法的反思

1、一節下覺得自己激情洋溢,卻並未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上舉手情況不佳。因爲堂上提問多而繁瑣,不夠精簡,在一定程度上框定了學生思維,學生只能跟着教師細瑣的問題思考,發散思維少。問題一多,引導痕跡多了,教師顯得不從容。如何把問題設計得簡而精這是迫切需要我研究的問題。

2、上思路不夠清晰,由於對教案的死記硬背,上不能全心全意關注學生。由於老是想着教案,心裏緊張,影響上狀態,上過程不夠緊湊。

3、教學過程中對第七小節的解讀不夠深入,一開始講到的時候沒有帶領學生很好地體會,也就沒有爲下面的理解晶瑩的豐碑做好鋪墊工作,導致在後面的`學習過程中又返回到上面,顯得重複。

上好一堂真不容易。

做一個好老師真不容易。

做一個好的語老師更不容易。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的遺憾似乎太多了點。

語言還不夠規範簡潔,我想這是一個最突出的問題了。重複性的語言太多,學生說一句,總擔心其他學生沒有聽清楚,總要把他的話再重複一遍,浪費時間。問題不夠簡潔,同樣的一個問題還沒有等學生思考,就再問了一遍。“讀完這一段以後,你有什麼感受呢?你感受最深的你用一個詞語說?或者用一句話說你的感受是什麼?”,這樣的提問還很多,這樣的浪費還很多。而這些問題完全是可以整和的問題。肖川說:語言就是思維。我還要縝密些,再縝密些。

應變和調控堂的能力亟待解決。在解讀“晶瑩的豐碑”時,當學生沒有說到“力量,信念,思想”的時候,我很是着急,把答案都告訴了他們。由此可以看出,我的應變是不夠靈活的,似乎以前學習的那些教學方法一下就都不見了,腦海中就想着學生一定要回答到我心目中的所謂答案——這個錯誤自己能認識到,但在堂中怎麼就缺乏了對學生的側面引導呢?怎麼就不會順學而導呢?讀一讀再說不行嗎?不能總是認爲自己的預設是美好的,學生一定會按照自己的設想學習。

語教學是一片海,我飽受風浪的顛簸,卻夢想前面有個無垠的奇妙世界;她又是一座大,我飽嘗攀登的艱辛,但堅信有個美妙的旅程。語的路對我一個年輕教師說還很長很長,我要執着堅定地向前一小步,一小步但認認真真地走下去。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9

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兒童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維空間,引導兒童展開合理想象不僅可以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而且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定是十分有益的。

《豐碑》是一篇文藝性較強的課文。通篇,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都沒有明說出來,而是蘊含在敘述和描寫的語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節作者先從外貌、神態和衣着三個方面,刻畫了一個凍僵了的紅軍老戰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單薄破舊”,其神態“十分鎮靜”、“十分安詳”。接着第8-12小節在描寫將軍見了這位凍僵老戰士之後的情感變化過程中,側面介紹了“他就是軍需處長”。最後在第13小節裏寫這位軍需處長在風雪中“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如何幫助學生從認識這“好似一尊塑像”的紅軍老戰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的軍需處長,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如何通過描寫人物外貌,表現人物內在品質,通過描寫人物神態、動作、語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課語言訓練的重點。

在教學《豐碑》一課時,老師利用了教材中的三處思維空間,運用“反芻法”引導同學們展開想象,進行聽、說、讀的綜合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當教學進入到第11小節的時候,教師用一道過渡題:有人小聲地告訴將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以後,將軍的情感發生了怎樣劇烈的變化?自讀課文第12小節。

在兒童自讀課文第12小節後,抓住第一個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想象:“將軍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裏。他可能想些什麼?”同時屏幕上顯示了將軍向軍需處長敬禮的圖畫。學生邊看圖,邊思考。一會兒功夫,學生紛紛舉手:“將軍想:他就是軍需處長?太意外了!”“將軍想:我還未了解情況,就先發火,錯怪了老人,真漸愧。”“多好的老人呀!爲了保證戰士們有棉衣穿,自己寧可穿單衣結果凍死了!”“將軍想:軍需處長真了不起,我們紅軍部隊有這樣捨己爲人的戰士,真值得驕傲和自豪。”

教者此時話鋒一轉:“大家再輕聲讀第12小節,仔細體會將軍的這些想法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我們怎樣讀才能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過程讀出來?”學生邊讀,邊尋找,邊體會。像課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溼潤了”“跟雲中山化爲一體”……這樣難以理解的詞句,因爲有了前面想象的鋪墊,學生也都自己讀懂了。再通過反覆朗讀,體會了將軍情感變化的過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的描寫表達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

這時教者抓住時機,引導兒童“反芻”第7小節:“當你讀到這裏,覺得軍需處長除了不怕犧牲外,還有什麼高尚品質?”通過討論把學生從“老戰士有不怕犧牲的精神”的初步認識,提高到軍需處長還有“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的高度來理解。“大家再讀第7小節,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爲人的品質。”這樣通過“反芻”第7小節,軍需處長的光輝形象更加鮮明瞭。

學生“反芻”第7小節以後,教者抓住第二個思維空間,再次引導:“軍需處長不是一坐下來就犧牲的呀,他犧牲前,坐在那光禿禿的樹幹下可能想些什麼呢?”同時教師在屏幕上顯示了軍需處長在風雪瀰漫的天氣裏坐在樹下借火吸菸的圖畫。

學生一邊看着屏幕上的圖畫,一邊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說:“軍需處長看着紅軍戰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從他面前走過,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級交給我的任務!”有的說:“軍需處長可能會對戰士們說,加油啊!翻過雲中山就是勝利!我吸口煙,歇一會兒,馬上趕上你們!”有的說:“軍需處長可能想,只要戰士們有棉衣穿,不挨凍,我就是凍死了也心甘!”有的說:“軍需處長可能想,我犧牲了不要緊,有這麼多年輕的.紅軍戰士繼續革命,長征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能成功!”這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概括:軍需處長犧牲前對革命事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對自己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感到十分快樂,充分表現了他忠於職守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然後第二次“反芻”第7小節:“輕聲讀第7小節,從軍需處長的姿勢、神態、衣着,體會他的忠於職守,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心的高尚品質。”

通過閱讀、體會,又把學生的認識提高了一步:軍需處長不僅有“不怕犧牲、捨己爲人”的高貴品質,而且有“忠於職守、樂觀自信”的精神。這時教師因勢利導:“作者是怎樣歌頌軍需處長這些高貴品質的呢?大家自讀第13小節。”由於有了上面的兩處想象做鋪墊,學生對“晶瑩的豐碑”是什麼,都十分清楚,無須教師作任何解釋。

突破難點以後,教師抓住第三個思維空間,繼續引導兒童想象:“當紅軍戰士穿着軍需處長髮的棉衣走過這座晶瑩的豐碑的時候,他們可能想些什麼?說些什麼?”這時候學生想象的翅膀已經完全展開了:“戰士們走過這座晶瑩的豐碑的時候,十分難過,多好的老人呀!你是爲了讓我們不挨凍才犧牲的!”“紅軍戰士一定會個個捏緊拳頭表示決心,一定要繼承軍需處長的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

這時教師引導兒童概括:軍需處長的英雄形象,既使戰士們感到難過,又使戰士們受到極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後話鋒一轉:“作者是怎樣把戰士們的這種情感變化的過程表達出來的?大家讀第14小節。”學生讀着讀着,知道了:“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就是戰士們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爲力量的情感變化的表現:“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部隊還會屬於誰呢?”就是將軍由“擔心”到充滿必勝信心的情感變化的具體體現;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過描寫將軍“聽到的”和“想到的”來表達將軍、幹部、戰士們情感變化的過程的。這樣又把對軍需處長的不怕犧牲、捨己爲人、忠於職守的高貴品質的認識提高到了“激勵後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讀第7小節,體會戰士們走過軍需處長前面的感情!”經過三次想象,三次“反芻”,軍需處長那高大而鮮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姿勢、神態、衣着等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以及那些相關的詞語、句子、句式,在涌動着生命力的真情實感的誦讀中,也一起積累到同學們的記憶裏。

[想象是一種可貴的發出思維能力,就此學此是一種感知、認知的初級階段的學習,當然,這種學習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發揮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層次發掘,要想得自然、流暢、合增又合理就必須做到對“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髮開來,想象到“彼”,這個過程是學習的又一個層次,就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啓發學生想象要找到臺適的“發散點”,給學生以廣闊的想象空間,啓而得法,學生想象的翅膀自會展開,否則便會出現啓而不發、喚而不應的情況,因爲不是任何事物的任何一點都能激發出人的想象的。這一課中,翟老師找準了“發散點”,爲學生開拓思維空間,啓發學生合理想象,效果極佳。]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豐碑》記敘了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教學是要力戒瑣碎的情節分析,抓住重點,感悟豐碑,使情感得到和諧地發展。

一、感悟品質。

軍需處長凍僵時爲什麼會表現得那樣鎮定、安詳?他是什麼人?他掌管着整個部隊所需的給養、被服等,怎麼會被活活凍死呢?引導學生聯繫課文1、2自然段紅軍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即環境的惡劣、裝備的落後和戰鬥的殘酷等充分地展開想象,理解軍需處長凍僵的根本原因,體會到軍需處長是把生的希望讓給戰友,而把死的威脅留給了自己。多好的戰士啊,多麼偉大的戰士啊,多麼崇高的精神啊!讓學生全部起立深情地朗讀第七自然段。

二、突出品質

面對行軍途中的種種困難,將軍擔心:“這支隊伍能不能經受住這樣嚴峻的考驗呢?”面對這位偉大的戰士,將軍堅信:“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將軍的態度爲什麼前後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引導學生首尾聯繫,綜合思考,加深理解。將軍見到凍僵的軍需處長前後他的神情是怎樣變化的?學生默讀課文,畫出寫將軍神情變化的詞:一愣、發怒、愣住等。將軍的神情爲什麼發生變化?將軍當時會怎麼想的?學生大膽想象,如,有的學生是這樣想的:“將軍愣住了,因爲他根本沒有料到凍死的竟是軍需處長,並誤以爲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後果。他久久地站在雪地裏想着,軍需處長掌管部隊所需的給養物資,而他自己卻穿着單薄破舊的`衣服被活活凍死。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精神!想到這裏,他的眼睛溼潤了。他接着想,軍需處長用生命爲代價,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戰勝呢?於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舉起右手,舉到起眉處,向那位跟雲中山化爲一體的軍需處長敬了一個軍禮,以此表達自己對軍需處長的哀悼,並且爲紅軍隊伍中有這樣的幹部而感到自豪。讓學生體會將軍豐富的內心世界,產生心靈的共鳴。

三、昇華品質。

軍需處長是用自己的身軀,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靈魂鑄造了這座豐碑。軍需處長知道自己堅持不住了,當他倚靠在光禿禿的樹幹坐着,看着前進中的戰友,想到家中的親人,他在心裏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以《軍需處長的遺言》爲題,說說寫寫,想象他留給戰友或親人的話,並組織相互交流。讓學生面對“晶瑩的豐碑“,走進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去想象,去貼近人物的心靈,入境動情,使文章的主題得以昇華,人物的形象更加高大。

豐碑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今天我講授的是教科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豐碑》一課。本文記敘了紅軍在過雪山時,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讚頌了軍需處長爲了革命的勝利,捨己爲人的崇高精神。課文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和品質。結合本次我們教研的主題“在閱讀教學中落實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策略,在教學時,我以重點的詞、句、段爲依託,由感悟環境的惡劣到體會人物品質的高尚,由將軍態度的變化到理解豐碑的真正內涵爲主線,步步深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體會,從而有效地學習語言文字。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不但有助於縮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更能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作爲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生活經驗與感受走入語文課堂。

由於這篇課文講的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所以在理解感悟文本時會使學生有很大距離感。於是我就以“幸福”這個話題導入,讓學生談談什麼是幸福,從而體會到自己正身處幸福之中。之後話題一轉“其實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的”,這樣一來,就會引發學生的'好奇之心:爲什麼是來之不易的呢?從而引出新課,讓他們自然地走進文本之中。

二、重組教材,感悟品質

由於本篇課文較長,講課時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課前備課時,我就將教學重點放在了第七自然段以及對將軍描寫的段落上。對於課文1、2自然段紅軍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只是讓學生感知朗讀,並展開想象,落實了語言字的訓練。之後就將將文中結尾的“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還會屬於誰呢?”作爲串聯整節課的重點句。分別在感知軍需處長的品質、體會將軍內心情感的變化以及理解“豐碑”的真正內涵後,分三次出示並引讀這句話,更好地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既講究實效,又感悟了軍需處長的崇高品質。

三、夯實語言訓練,加深理解感悟

巧妙、夯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不僅可以有效地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而且能夠引導學生逐步地深入文本、體會情感。

在這節課上,爲了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這一主題,首先對於文中空白內容我引導學生進行了想象訓練,例如:讓學生想象這支隊伍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通過想象,深刻地體會到了行軍的艱難,也爲接下來理解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感悟將軍憤怒後,又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這位將軍,會怎樣訓斥軍需處長?學生通過角色轉換,又很好地體會了將軍的內心感受。除此之處,在學習描寫軍需處長的一段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軍需處長的動作、神態、穿着等描寫,通過句式對比,換詞練習以及有感情地朗讀等方式,不但讓學生體會了他忠於革命、舍已爲人的獻身精神,更讓學生感悟了文中語言的準確精妙,同時也滲透一些寫作方面的指導。在學完本文後,又讓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對軍需處長的敬佩之情,學生內心的情感呼之欲出,既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較好地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在學習軍需處長犧牲的一段時,當體會他爲什麼如此鎮定安詳時,對於學生的回答只是一帶而過,引導不夠深入。對於一些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有效地加以評價,還有就是感覺整節課自己提的問題過細,總覺得是自己在牽着學生的思路走,學生談體會也不是很深刻,與我預設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還懇請各位專家及教育同仁能給予更多的指點與幫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