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1

落花生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文章篇幅簡短,但內含深刻的哲理。

我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的處理只要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把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親話的含義,從而抓住課文的重點段,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全文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學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主要是寫哪件事,看看父親是怎麼議論花生的,由此父親說的這幾句話中領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這種品格的人。

在理解課文所說明的做人道理的問題上,我安排學生個體進行閱讀,思考和小組交流討論,讓學生聯繫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聯繫起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但是不足之處是:

1、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幾件事後,我要求學生抓出相應的部分,讓學生進行分段,浪費了很多時間,使得後面學生的閱讀時間不夠充分。

2、本課中父親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是僅僅就果實是否露在外面這一點來比較,以突出花生的品格,沒有說哪三種水果外表好看而沒有用處。我在教學中沒有引導好,所以後面問學生喜歡當什麼的時候,學生都說當花生,有了侷限性,後來及時補充了,還是覺得學生理解不好。

3、時間不夠,沒有很好的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有感情的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2

《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學。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突出“議花生”這部分內容。我在教學時着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換,感悟,收到較爲滿意的效果。

(一)讀中品位,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精美,情緒誠摯,含義深入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作到以讀爲本,學生通過各種情勢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多的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緒的體驗。

(二)接洽生活,情緒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點撥學生接洽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我的啓發下,感悟到的“清潔工”“建築工人”“警察叔叔”教師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德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緒的薰陶。

(三)器重積聚,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重視感悟積聚語言和運用語言。

在組織學生學完《落花生》一課後中的精美語言,在此基礎是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我設計了幾個主題,1、描寫一種物品2、描寫一個人3、敘述一件闡明道理的事件,從而激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從而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聚語言的樂趣。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3

根據“教學課程”理論,《落花生》這片課文反映出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闡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義,是人們學習的榜樣,花生雖然外表不美,但心靈很美值得讚美,喜歡,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如下方式:

1、重視培養學生讀書能力,利用插圖和錄音等多種媒體,對課文內容進行初步瞭解。

2、對重點字、詞、句、段進行富有實效的訓練,使本課的知識點落到實處。

3、圍繞學習提示語,把學習提示作爲課堂教學的指導,與課文理解融合在一起,文章第二段是重點段,着重理解父親說的話。父親拿花生跟石榴、蘋果比,讚美了花生藏而不露的特點,告訴我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4、學生進行比較真正體會到做人的美德:

⑴ 花生、核桃——外表醜陋,果實香、實用。

⑵ 桃子、石榴、蘋果——外表美,果實又香又甜。

5、小組合作,自主構想,自主探究設計,互相交流引導、評價。

6、在過程性自我評價中提升發展需要和發展目標,具有生活化的學習點明文章主題,父親借花生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用“藏而不露”埋在地裏象徵革命前程無限美好,光明燦爛,表現出父親有一顆愛祖國、愛勞動的心,教學中緊緊抓住父親教育子女的話去讀,從讀中品味,從讀中欣賞。

7、不足之處:

學生理解的能力有層次的差異,今後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努力使每位學生學有所長,可採用“扶——半扶半放——放”的順序進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4

教學完《落花生》一課,我的感觸頗多,我覺得在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方面值得關注。

一、教師應從始至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從導入的懸念到文章資料的理解,以及寫作方法的說明和對教材資料的補充,應充分思考到調動學生的原有認知,摸清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學生從頭到尾都沉浸在一種我想探究,我想學習,我渴望解答這一問題的情境之中,這樣才能把理解資料,昇華感情與實踐導行三者有利地結合起來,真正到達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教師應當營造平等、愉悅的交流環境,還要適時引導。

語文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但被激發,就會問題多,答案多,話題多,有時甚至會與課文資料毫不相干,這時教師就要營造一個平等的交流氛圍,但要避免學生談的漫無邊際,教師就要全面調控課堂,對於學生說得離譜時要採用適時適度的評價性語言及時把他們引導到課文的相關資料中來,還應注意不打消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保護他們的求知慾。

三、學生蒐集信息與理解課文是相輔相成的

透過本課教學,我覺得學生蒐集信息的潛力和途徑都很差,因此時理解文章資料造成了必須的障礙,只能從教師蒐集的資料外獲得信息,相對來說,信息比較少。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5

《落花生》是許地山著名的一篇敘事散文,本課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同時,主次分明這一寫作特點在這篇文章上有着鮮明的體現,是作爲教授學生在習作時寫作技法的典型材料。所以我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在導課環節的設計中本人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進行了有效的教

學組織。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爲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因此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課前蒐集有關花生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爲什麼又叫落花生?”“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

等等。同時我以課題“落花生”其實就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所說的“花生”,它爲何又叫“落花生”,在講清花生的生長特點外還問了它還有哪些名字?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知道它還叫“長生果”,並且把“落花生”的實物圖片和“許地山”的人物圖片做成一張幻燈片,讓大家知道一邊是農作物,一邊是作家、學者、教授,爲何都叫“落花生”呢?其目的是以此作爲教學的切入點進行有效的教學組織。

二、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本人利用學生已有知識進行了“以舊推新”的教學,達到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目的。

通過抽人讀展示在幻燈片上第一自然段內容(幻燈片內容中知識重點已用不同顏色做標記,作用於提醒學生注意這些知識點),從而達到鞏固已學過的知識點:多音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讀音以及本課中“買種,翻地,播種,澆水”之間爲何用逗號。尤其通過四個詞組的構詞結構來講清“播種”的“種”在這裏爲何讀“zhǒng”。並且讓學生思考文章最後一句中作者爲何用“居然”一詞,從而讓學生理解文本,達到與作者進行對話。最後讓學生總結出這部分作者寫了“種花生,收花生”的內容,從而爲下面的教學做好準備!

三、在進行第二部分內容教學是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找除了“種花生和收花生”以外,還講了那幾件事?讓學生歸納出“吃花生和議花生”後,老師再進行追問:哪些內容講了吃花生?讓學生找到後明白“作者在‘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這幾個環節只用了寥寥幾筆,而“議花生”一個環節卻佔了大部分篇幅,從而輕而易舉的講清了本文“主次分明”這一寫作特點,強調了同學們在平時寫作是要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自選方式,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爲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並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我在設計本環節時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默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五、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程標準》語)。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爲本”的教育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在教學時,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說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己讀,自己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蘊着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在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步驟,然後以人四人爲一小組,先自己讀,自己學,接着把自己讀懂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填在老師提前發到小組的“石榴、桃子、蘋果與花生果實的對照表”裏,最後再以小組爲單位進行集體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學生體會出花生品格後,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兩段話,才能表達出你當時的感情呢?大家來評評誰讀得最有感情,學得最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但由於學生過於緊張,讀得還不到位,但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範讀,再讓學生自由舉手起來讀,最後請學生來評價,從而讓學生在讀與評中與“父親”產生了情感共鳴,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與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這句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所以我在這環節我讓學生大膽質疑,給他們探究學習的環境 ,創設了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促使了

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圍繞這句話進行熱烈地討論。對於當今社會,你想做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我在課上設計了《實話實說》欄目,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預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有獨立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無論他想做何種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學生課上說得非常精彩,並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有的同學說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也講究體面,敢於表現自己,也能對社會有貢獻。也有同學說要做花生、蘋果、桃子、石榴兩種結合的人,該默默奉獻時奉獻,該表現時表現。我真的爲學生有這樣的見解而感到高興。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築工人、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說得有理有據,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在此環節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後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 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這樣的課堂討論,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敢於探究,敢於直言,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以和諧發展。

六、體悟情感,給學生課外延伸的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落花生》一文中,作者許地山之所以給自己取筆名爲“落華生”,就是因爲他喜歡‘落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並以此筆名來告誡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於是在教學即將結束時,在學生理解了作者筆名‘落花生’的含義後,我佈置學生課後讀幾篇許地山寫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結”,這樣就讓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讓他們的思維有了一個更廣闊空間。

七、本文整堂課的設計以作者爲何以“落花生”爲名作爲剖析文章的切入點,最後以弄清作者以“落花生”爲名的目的爲歸結點,再以多讀許地山的文章爲延伸點,使全文形成了一個首尾呼應,前後照應的整體效果。

八、教學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對城鄉學生能力的估計不足,導致課堂上學生對問題深層次的理解還夠,對文本中作者應有的

情感要用自己的聲音表現出來還不夠到位,甚至在學生自己思考質疑的環節還會出現少許的冷場等等。

總之,課堂中有些突發情況是不可預想得到的,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6

一、以“讀”爲本,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做到以讀爲本,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逼真”一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不僅看出米勒畫得“逼真”,而且讀出作者描寫得“逼真”。讀圖與讀文緊密結合,在教學中,我抓住父親所說的幾句話,作爲學習該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二、以圖引文,激發情感。

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先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生麼?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通過學生的初讀,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再進行感情朗讀,精讀、品讀,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瞭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理解了課文、體會到了作者的感情。另外,學生在默讀、自由讀、分角色讀、朗讀、誦讀中,體驗、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

三、設置懸念,大膽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環境。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勇於表現自己,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互相質疑提出問題:如:桃子、石榴、蘋果是不是隻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呢?”還有我是女生做像蘋果一樣漂亮的人不好嗎?等等,對這樣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各抒已見,這樣的課堂討論,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敢於直言,個性得到發展。

在引導學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偉大體面的人。”體會這句話的內涵時,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我藉助能用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由落花生的特點進而闡明做人的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於人類,有着內在的美,有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

總之,教學時我側重於引導學生對父親與我的對話內容進行探討,交流,感悟,收到較爲滿意的效果。

因此,我認爲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爲本,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這樣就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7

《落花生》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爲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並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說的有理有據,在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

小學五年級語文《落花生》教學反思 篇8

《落花生》教育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被稱爲是它最“可貴”之處,學生學了課文,知道不能只講體面,要做一個有用的人,按說課文到此可以結束了,但我覺得僅此不夠,因爲有不少學生片面地認爲:“長得不體面,纔是有用的人。”

學生們各行己見,有的學生說:蘋果漂亮但不實用!馬上有學生反對:不是這樣的,蘋果不但漂亮,而且很好吃,我喜歡……

那麼花生和蘋果到底誰好呢?我讓學生反覆朗讀父親的話,細細體會,終於使學生明白:花生“藏而不露”有內在美,蘋果鮮紅嫩紅有外表美,它們結果在什麼地方是植物生長的規律,與好壞沒有關係。如果一個人不但外表體面,而且又有才能那是最好的。特別是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要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有真才實學,外表“體面”也往往起了很大的作用。

同時,我還引導學生明白“外表美”不僅僅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美,要有乾淨的穿着,整齊的佩帶,這樣纔算體面。我想如果許地山先生還活着的話他也會同意既然有外在美,更有內在美是最理想的人才。